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 篇一
嵇康,字叔夜,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他是竹林七贤中的一员,与其他六位贤者在竹林中共同追求自由和返璞归真的生活。嵇康的故事充满了悲壮和坚贞,他的人生经历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嵇康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显示出出众的才华。他擅长文学和音乐,被誉为当时的文学宗师。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坦。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让他深感绝望,他决定离开政治舞台,与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隐居于竹林中。
在竹林中,嵇康过着简朴自由的生活。他们用竹子搭建茅屋,种植蔬菜养活自己,相互交流学问,演奏音乐,修身养性。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真实,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感到心灵的解脱。
然而,他们的生活并不被社会接受。当时的朝廷对于这种逃离政治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他们是逃避责任的懦夫。嵇康和其他竹林七贤遭到了朝廷的迫害和打压。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坚定地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嵇康和其他竹林七贤用他们的言行和作品向社会传递了一种反抗和批评的精神。他们通过文学和音乐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不满,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他们不仅仅是隐士,更是时代的先知,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嵇康的坚持最终引来了朝廷的报复。当时的东晋朝廷为了镇压异见,对竹林七贤发起了迫害。嵇康被抓捕并投入监狱,后来被判处死刑。嵇康在面对死亡时展现出了坚忍不拔的品质,他坦然接受了死亡的命运,并留下了“豁达胸中贵士气,魂归黄泉志不回”的名句。
嵇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坚持和信仰是无法被打倒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自由、真实和尊严的重要性,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他的坚贞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尊敬的,他的一生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 篇二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壮和坚贞,他的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嵇康生于东晋时期的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他擅长文学和音乐,被誉为当时的文学宗师。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将自己的才华用于追求真实和自由。
在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让嵇康深感绝望。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他决定离开政治舞台,与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隐居于竹林中。他们选择了一个简朴自由的生活方式,用竹子搭建茅屋,种植蔬菜养活自己,相互交流学问,演奏音乐,修身养性。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真实,他们试图通过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来摆脱社会的束缚。
然而,他们的选择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同。朝廷认为他们是逃避责任的懦夫,对他们展开了迫害和打压。嵇康和其他竹林七贤被迫离开竹林,流亡他乡。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坚定地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嵇康和其他竹林七贤用他们的言行和作品向社会传递了一种反抗和批评的精神。他们通过文学和音乐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不满,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他们不仅仅是隐士,更是时代的先知,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嵇康的坚持最终引来了朝廷的报复。他被抓捕并投入监狱,后来被判处死刑。嵇康在面对死亡时展现出了坚忍不拔的品质,他坦然接受了死亡的命运,并留下了“豁达胸中贵士气,魂归黄泉志不回”的名句。
嵇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坚持和信仰是无法被打倒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自由、真实和尊严的重要性,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他的坚贞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尊敬的,他的一生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 篇三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那么嵇康到底有什么故事呢?隔着浅浅的琴音,今天我们相约竹林七贤嵇康的世界,追寻他壮怀凌霄的斗志。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县人。他幼年丧父,因而母亲和兄长嵇喜对他很是娇宠。但他天资超人,自幼博极群书,尤喜庄老之学。成人后,身高七尺八寸,生伟岸俊美,加之才华横溢,文章盖世,时人称之为“龙章凤姿”。嵇康的身世和后学,养成了他旷迈不群、高亮任性的个性,在性格上明显地表现为两面:一方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方面却尚奇任侠,刚肠嫉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
嵇康出仕后,初任为浔阳长,后升为中散大夫,并娶长乐亭公主即曹林的女儿为妻。中散大夫是个虚职,此时的嵇康身为曹魏宗室姻亲,对司马氏黑暗残暴的统治极为不满,而他又不愿和腐朽的曹魏集团同流合污,这使他内心十分痛苦。为此,他于正始四年(263年)举家迁居山阳,以逃避当政者的`拉拢或诛杀。
嵇康寓居山阳后,他的好友阮籍也随之常来拜访。嵇康在这里认识了邻县河内郡怀县人山涛,然后嵇、阮、山三人通过相互介绍,刘伶、阮咸、向秀也加入他们其中。当时的山阳县东北遍植竹林,这些名动全国的大名士认为竹林高劲清爽,中空虚无,与他们的理想和追求相吻合,就定期相约聚会竹林,或酣饮,或赋诗,或高谈阔论,或抚琴啸吟,他们
志趣相投,相与友善,形成中国历史一个独特的贤哲群体——竹林七贤。嵇康寓居山阳是为了暂避时事,但他刚肠嫉恶,遇事便发,尤其蔑视那些趋炎附势的阿谀之徒。在山阳的寓所,他即得罪了朝廷新贵司隶校尉钟会,为自己埋下了日后的杀身之祸。钟会是大将军司马昭的心腹红人,他早就听说嵇康的大名,为了附庸风雅,他轻衾肥马,带着一班随从特地前来拜会嵇康。当时嵇和向秀正在宅前的大树下锻铁。当钟会他们走到距离嵇康、向秀二人不远时就停了下来,等待嵇康的迎接。此时,嵇康也从眼角瞟到了钟会的到来,但他十分鄙夷这种得志小人,就给向秀递了个眼色,向秀会意,二人就继续叮叮当当地埋头干活。钟会等了好大一会儿,开始认为嵇康没有看到自己,又是咳嗽,又是跺脚,半天才明白人家是根本不屑理睬自己,很是尴尬。正要恨恨地上马离开,这时嵇康抬起头来,讥讽地问道:“听到什么来了,又看到什么走了?”钟会又羞又恼,咬着牙回答说:“听到所听到的来了,又看到所看到的走了!”
景元元年(260年),嵇康的好友山涛由吏部选曹郎升任散骑常侍。山涛认为,惟有让嵇康这种富有学识的人来继承自己的前职,才能为朝廷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吏来。于是,他上书司马昭,举荐嵇康。司马昭其实也很想拉拢嵇康这种名望很大的人来体现自己的任人惟贤,当即准允。但当这个消息传到嵇康的嵇康的耳朵里时,他却十分恼怒,愤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洋洋洒洒千余言的文章,在陈说自己性情疏懒、不喜作官的同时,公开表示不与司马氏集团同堂共室的绝决态度,公然蔑视司马氏推行的虚伪礼教,揭露司马氏企图篡位夺权的野心,从而正式开罪于司马氏集团。
景元三年(262年),嵇康因吕安“不孝案”牵连入狱。嵇康的不合作态度虽然触怒了司马昭,但他顾忌嵇的名望,在杀与不杀之间十分犹豫。这时,钟会进言说:“嵇康是条卧龙,大将军要得天下,他是最大的隐患,因此您绝不可有妇人之仁。”司马昭于是下令处死嵇吕二人。消息传出后,三千太学生赴朝请命,企图留下嵇康作他们的老师。司马昭更加畏惧嵇的威望,下命尽快行刑。
景元三年深冬(263年初),嵇康被处死在洛阳东市。行刑前,嵇康顾视日影,看看时辰未到,就对监斩官说道:“可否与我找张琴来?”琴很快被送来,嵇康席地而坐,神色自若地弹起古曲《广陵散》,琴音悲慷清冽,昂扬激越,直上云霄,回荡天际。曲终,刑场久久没有声息。许久,只听嵇康叹道:“从前,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没有教他。从此以后,此曲将成绝音!”言毕,从容就戮,在场之人无不唏嘘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