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原文及鉴赏(经典5篇)

时间:2017-03-09 05:14: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暮江吟》原文及鉴赏 篇一

《暮江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优美的诗句而闻名于世。下面将为大家呈现《暮江吟》的原文及鉴赏。

《暮江吟》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以描绘江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江景的深情厚意。

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景象。这里的“道”字,恰到好处地形容出夕阳的光线,使其更加明亮夺目。而“铺水中”则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的倒影在江面上舒展开来的美丽景象。

接下来的句子“半江瑟瑟半江红”,通过反复描写江面的情景,给人以瑟瑟秋风和江水泛红的视觉感受。这里的“瑟瑟”形容江风吹拂的声音,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半江红”则形容江面上的水色,既有苍白的红色,也有江水的清澈。

最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描写时间和自然景观,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作者用“可怜”来表达对九月初三夜的深情祝福,使读者对这个特殊的夜晚产生了共鸣。“露似真珠月似弓”则将露水和月亮与珍贵的宝石和美丽的弓相比较,形象而抒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江景的深情厚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

《暮江吟》原文及鉴赏 篇二

《暮江吟》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优美的诗句而闻名于世。下面将为大家呈现《暮江吟》的原文及鉴赏。

《暮江吟》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以描绘江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江景的深情厚意。

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景象。这里的“道”字,恰到好处地形容出夕阳的光线,使其更加明亮夺目。而“铺水中”则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的倒影在江面上舒展开来的美丽景象。

接下来的句子“半江瑟瑟半江红”,通过反复描写江面的情景,给人以瑟瑟秋风和江水泛红的视觉感受。这里的“瑟瑟”形容江风吹拂的声音,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半江红”则形容江面上的水色,既有苍白的红色,也有江水的清澈。

最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描写时间和自然景观,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作者用“可怜”来表达对九月初三夜的深情祝福,使读者对这个特殊的夜晚产生了共鸣。“露似真珠月似弓”则将露水和月亮与珍贵的宝石和美丽的弓相比较,形象而抒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江景的深情厚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

《暮江吟》原文及鉴赏 篇三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鉴赏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千古佳作。

  夕阳入水,美景绚烂,半江碧绿如瑟瑟之色,半江为红日所映。“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铺”字用得贴切精当,透露出阳光是斜照而非直射。“瑟瑟”本是宝石名,《通雅》:“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透碧。”诗中用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与阳光照到的呈红色的一面交相辉映,加之天边缓缓下沉的红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铺水图。前人对此,纷纷以“工致入画”(杨慎《升菴诗话》);“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唐宋诗醇》卷二十四)称赞,可见其摹写之妙,非同凡响。

  白居易的诗擅长铺叙,而这首小诗则一反常态,腾挪跌宕,富于变化。前面还是江面晚景,转眼间给人们展现的却又是不仅比喻恰当贴切,同时也暗含着深厚的意蕴。因为只有傍晚到初夜这一段,才有露水,也只有初三的月亮才会如一弯弓,并且在这一时刻悬在遥远的天空中。与首二句残阳碧波的描写联系起来看,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初夜,足见诗人流连忘返,长时间陶醉于眼前美景之中。诗人惜墨如金,仅用二十八字就描绘出残阳碧波的交辉与月牙初悬的静夜两幕胜境。本来是平常的景致,一经过诗人生动准确的描绘与组合,便显得那么迷人!读此诗者,也会不由得与诗人一起,陶于这奇妙的境界中。

《暮江吟》原文及鉴赏 篇四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所以他是下邽人。白居易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五六岁时便学作诗,九岁通晓音律,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篇。唐贞元时的进士,曾在朝中任左拾遗等职,后因得罪权相,贬为江州司马,以后累任杭州、苏州刺史等职,晚年曾任刑部尚书。他的诗题材广泛,描写细致动人,语言生动、通俗,主要作品有《卖炭翁》《观刈麦》《长恨歌》等。

  【注释】

  铺:指太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碧绿色宝石。这里形容背阴处的江水颜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译文参考】

  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半边泛出碧绿色,半边泛出火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这个秋天夜晚,露水像颗颗圆一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赏析】

  (赏析一)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一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一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赏析二)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夕阳临江,美景绚烂,半江碧绿如瑟瑟之色,半江为红日所映。“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铺”字用得贴切精当,显示出阳光是斜照而非直射。“瑟瑟”本是宝石名,《邇雅》:“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透碧。”这里用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与阳光照到的呈红色的一面交相辉映,加之天边缓缓下沉的.红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铺水图。前人见此,纷纷以“工致入画”(杨慎《升菴诗话》);“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唐宋诗醇》卷二十四)誉之,可见摹写之妙,非同凡响。

  白居易的诗擅长铺叙,而这首小诗则一反常态,跳宕腾挪,富于变化。前面还是江面晚景,马上给人们展现的却又是夜晚景色,看似突兀,实则自然。“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不仅比喻恰当贴切,同时也隐藏着深厚的意蕴。因为只有傍晚到初一夜这一段,才有露水,也只有初三的月亮才会如一弯弓,并且于这时分悬在遥远的天空中。与首二句残阳碧波的描写联系起来看,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初一夜,可见诗人流连忘返,长时间陶醉于眼前美景之中。诗人惜墨如金,仅用二十八字就描绘出残阳碧波的交辉与月牙初悬的静夜两幕胜境。本来是平常的景致,一经诗人生动准确的描绘与组合,便显得那么迷人!凡读此诗者,也会不由得与诗人一起,陶醉于这奇妙的境界中。

《暮江吟》原文及鉴赏 篇五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江河的感情。

  【赏析】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根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暮江吟》原文及鉴赏(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