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篇一
从前,有一只鹬鸟立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只贝壳,里面有美味可口的蚌肉。它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贝壳打开,享受这一顿美餐。然而,正当它准备下嘴的时候,一只蚌突然出现,大声喊道:“请你不要吃我,我还年轻,有很多未来的梦想和目标。”鹬鸟停下了动作,认真地听着蚌的话。
蚌继续说:“我们可以达成一项协议。你帮我保护身体,我会给你一些蚌肉作为回报。”鹬鸟虽然有点犹豫,但是贪婪的欲望让它接受了蚌的提议。于是,它们成为了朋友。
不久之后,一群渔民来到这片海滩,他们看到了鹬鸟和蚌,心生贪念。于是,他们开始捕捉这些可口的海鲜。鹬鸟立即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它立刻飞到了天空中,高声警告蚌说:“快闭上你的贝壳,渔民来了!”蚌听从了鹬鸟的建议,紧闭贝壳,保护住了自己。
渔民们看到鹬鸟飞走了,只剩下一只贝壳,他们觉得有些失望,但仍然拿起贝壳准备打开。然而,他们发现这只蚌壳无论如何都无法打开,只好将其扔进了篮子里。
鹬鸟飞回来后,看到了这一幕,对蚌说:“我们成功了!你的壳太坚固了,渔民无法打开它。”蚌感慨地说:“如果没有你的警告和帮助,我早就被他们捕捉了。我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果然是有道理的。”
从那以后,鹬鸟和蚌成为了亲密的伙伴,每天一起在海滩上度过快乐的时光。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保护彼此,成为了这片海滩上的传奇。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篇二
在另一个海滩上,有一只鹬鸟发现了一只贝壳,里面有诱人的蚌肉。它看到了这个美味的食物,立即飞了下去,试图将贝壳打开。然而,就在它下嘴的瞬间,一只蚌突然闭紧了贝壳,将鹬鸟的嘴巴夹住了。
鹬鸟非常生气,它想要把蚌从贝壳里面逼出来,以便享受这一顿美餐。于是,它用力地拉扯贝壳,试图让蚌松口。可是,无论它怎么努力,贝壳都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鹬鸟越来越焦躁,它开始用力地啄击贝壳,希望能够吓唬蚌出来。
然而,蚌并没有被吓倒,相反,它更加紧闭贝壳,坚决不松口。鹬鸟越来越无计可施,它感到非常受挫,无法享受到这一顿美餐。
就在这时,一群渔民路过这片海滩,看到了鹬鸟和蚌,他们立即心生贪欲,决定捕捉这些可口的海鲜。渔民们开始用网子把鹬鸟和蚌一起捕捉起来。鹬鸟被捕了,而蚌则被装进了篮子里。
渔民们高兴地说:“鹬鸟和蚌竟然在这里相争,真是天助我们也。”他们兴高采烈地准备将蚌煮熟,享用这一顿美食。
然而,正当他们打算打开蚌的时候,蚌突然开了口,大声喊道:“请你们不要吃我,我愿意给你们一笔财富作为回报。”渔民们非常惊讶,他们好奇地问:“你有什么财富呢?”蚌回答:“我生活在这片海滩上很久了,我见证了许多秘密的宝藏。如果你们放过我,我愿意告诉你们其中一个宝藏的位置。”
渔民们被蚌的话所吸引,他们放了蚌,并问它关于宝藏的位置。蚌向他们指引了一个宝藏所在的地点,渔民们兴奋地出发寻找宝藏。
然而,他们却找了整整一个月,也没有找到任何宝藏。最后,他们终于明白了,原来蚌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的。他们感到非常懊悔和愚蠢,因为他们失去了这个美味的蚌肉,却换来了一个虚假的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候,相互合作和保护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争斗和欺骗只会导致失去。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篇三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鹬蚌相争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鹬蚌相争
【注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
【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渔人得利、两败俱伤、从中渔利
【反义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押韵词】弊帷不弃、称心快意、薰莸异器、触禁犯忌、同心共济、街谭巷议、无立锥地、三征七辟、梭天摸地、时谈物议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
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