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成语故事【推荐6篇】

时间:2012-02-03 02:42: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的成语故事 篇一

《井底之蛙》

从前,有一只小青蛙住在一个井里。这只小青蛙从小就生活在井底,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它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以为自己是最大最厉害的。

一天,一只大青蛙从外面的世界跳进了这口井。大青蛙见到小青蛙,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躲在这个小井里呢?外面的世界多么广阔,多么美丽啊!”小青蛙不屑地说:“你懂什么!这个井底是我的家,我可是井底之蛙,我比你厉害多了!”大青蛙被小青蛙的傲慢气焰惹怒了,于是它对小青蛙说:“你只是井底之蛙,永远不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壮观,你根本就是个局限在井底的狭隘小蛙!”

小青蛙不相信大青蛙的话,它认为自己才是最强大的。于是,小青蛙向大青蛙挑战,说:“我比你跳得高!”大青蛙淡然一笑,说:“好吧,我们来比一比。”于是,两只青蛙开始比赛。

小青蛙脚蹬了几下,跳到了井底的顶端。它得意洋洋地对大青蛙说:“看到了吧,我跳得多么高!”大青蛙笑了笑,然后蓄势待发,一跃而起,轻松地跳到了井口外的大地上。大青蛙回过头,对小青蛙说:“你看到了吗?井底之蛙是永远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的。”

小青蛙愣住了,它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它以前的傲慢和自大都变成了无尽的懊悔和自责。它后悔自己以前的无知和狭隘,后悔自己没有勇气走出井底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从那以后,小青蛙决心要改变自己,要学会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它告别了井底,开始了探索外面世界的旅程。在外面的世界,小青蛙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变得越来越聪明和勇敢。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幼儿们要勇敢探索,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只有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新事物,才能变得更加优秀和自信。

幼儿的成语故事 篇二

《揠苗助长》

从前,有一位农夫种了一块农田,他每天都会仔细照料农田,希望庄稼能够早日长大。有一天,农夫听说邻居家的庄稼长得特别快,于是他心生了一种急于求成的想法。

农夫觉得自己的庄稼长得太慢了,他想要加快庄稼的生长速度。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方法,就是每天都用手去拉扯庄稼,希望能让它们长得更快。

农夫天天拉扯庄稼,但是庄稼却越来越不长。农夫非常着急,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努力地拉扯庄稼,庄稼却不长。农夫的邻居看到了农夫的行为,他笑着对农夫说:“你这样做是揠苗助长,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农夫不理解邻居的话,他觉得自己的方法一定是对的。于是,他继续每天拉扯庄稼。经过一段时间,农夫的庄稼终于死了。

农夫非常伤心和后悔,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明白了邻居的意思,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庄稼生长需要时间和合适的条件,不能强求。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幼儿们要有耐心,要顺其自然。有些事情是需要时间和条件才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只有耐心等待和努力,才能收获好的结果。

幼儿的成语故事 篇三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老是怕天塌下来,怕地垮下去。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觉也不敢睡,饭也不想吃。

  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担忧,倒替他担忧起来,跑去跟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大气。你整天呼吸行动,都在大气里,干吗要担心它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听了可更加担忧了,说:“照你这么说,天是很厚的大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全都要落下来吗?”

  朋友说:“这怕什么呢,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过是大气中一些发光的东西,即使落下来也打不着人。”

  那个人想了一会儿,觉得朋友说得有点儿道理,看来天真的不会塌。可是他仍旧不放心,又问:“那么地垮了怎么办呢?”

  朋友说:“地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泥土。你看东西南北,哪儿没有泥土。你整天在泥土上走来走去,干吗要担心它会垮下去呢?”

  那个人听说地也不会垮,总算放下了心。

  “杞人忧天”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人为用不着担忧的事情担忧,可以说他是“杞人忧天”。多余的担忧也可以说是“杞忧”。

幼儿的成语故事 篇四

  闭门思过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任太守。

  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视,碰到兄弟俩向他告状。

  其中一个说:“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

  另一个说:“这地本来就是爹妈在世时分给我的,哥哥不讲理,硬说是分给他的。”

  这件事,对韩延寿触动很大。他十分惭愧地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众间发生骨肉争讼。这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耻。其责任在我身上,我应退职让贤。”

  这天,韩延寿推脱有病,不再处理公务,独自一人呆在馆舍的一间房间里,闭上门,思考自己的过错(闭门思过)。

  那告状的两兄弟知道韩延寿的上述举动后,深为之感化。他们俩痛心疾首地流着泪,赤身前往馆舍向韩延寿请罪。

  韩延寿见他兄弟俩已觉醒,并决心痛改前非,这才稍有喜悦之色;但他从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为太守而未能尽到责任的过失,也不禁仰天垂泪。

  闭门思过,比喻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幼儿的成语故事 篇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

  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

  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

  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来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这是一个管理藏书的官职,因为这个缘故,老子知识渊博,在当时名声很大。孔子年轻时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

  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书中讲了很多能启发人的道理。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双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开始长成的;很多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垒起来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才能走完的。在这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

  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的。

幼儿的成语故事 篇六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幼儿的成语故事【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