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篇一
唇亡齿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受到威胁或遭受损失,另一方也将受到牵连而受到影响。下面就让我们来讲述一个关于唇亡齿寒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的人们生活安宁祥和。他们使用着一种特殊的水源来滋润他们的农田,这使得他们的庄稼长势喜人,村庄里的人们吃得饱饱的。这个特殊的水源来自于村庄附近的一座大山,山上有一个清澈的泉水池。大山的另一边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湖,湖水也是从山体之中流向村庄。山上的泉水和湖水相互交汇,形成了村庄的水源。
有一天,村庄里来了一群商人。商人们看到了村庄这个独特的水源,他们马上产生了贪念,想要占有这个水源。商人们找到了村庄里的村长,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村庄不愿意将水源拱手相让,商人们就会阻断大山上的泉水,使其无法流入湖中,从而导致村庄的农田干涸。
面对商人们的威胁,村长感到非常为难。他知道,如果泉水无法流入湖中,村庄的农田将无法得到灌溉,庄稼就会枯萎,人们将会面临饥荒。然而,如果他们答应商人们的要求,他们将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水源,村庄的未来也将面临困境。
村长决定与村民商量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村民们的讨论中,一个年轻的农民提出了一个奇思妙想。他建议村庄的人们一起修建一个大型的水渠,将泉水引流入村庄。这样,即使商人们阻断了山上的泉水,村庄的农田仍然可以得到灌溉。
村庄的人们都非常赞同这个想法,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修建起了一个宽阔的水渠,泉水顺利地流入了村庄。商人们见到村庄的农田仍然绿油油的,感到非常诧异。他们明白,村庄的人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无法威胁到村庄的生活。
最终,商人们只好放弃了自己的计划,离开了村庄。村庄的人们通过团结一心,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水源,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他们也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有通过合作与团结,才能够共同面对困难,克服挑战。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篇二
唇亡齿寒是一个成语,它告诉我们两个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个遭受损失,另一个也会受到影响。下面让我们来讲述一个关于唇亡齿寒的故事。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两个家庭,一个是村长家,另一个是农民家。村长家是村庄的掌权者,而农民家是村庄的主要劳动力之一。
有一年,由于连续的干旱,村庄的农田无法得到充足的灌溉,庄稼都枯萎了。此时,村长家的粮仓里还存有不少的粮食,而农民家却已经没有了存粮,只能靠着村长家的施舍度日。
农民家的父亲非常着急,他知道如果再不解决问题,他的家人将面临饥荒。于是,他决定去找村长商量。他向村长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并请求村长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村长却对农民家的请求不以为然,他觉得农民家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不值得他的帮助。他甚至还威胁说,如果农民家再来找他,他将剥夺他们的耕地,使他们无法种植庄稼。
农民家的父亲非常着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回到家里,与妻子商量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妻子想起了一个关于唇亡齿寒的成语,她提议向村庄的其他农民寻求帮助。
农民家的父亲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决定去找其他农民商量。他向其他农民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并请求他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其他农民对农民家的遭遇感到非常同情,他们决定集体行动起来,共同帮助农民家度过这个难关。
其他农民们每天都来到农民家的田地里,帮助他们进行耕种。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力和耐心,使得农民家的田地恢复了生机。农民家的庄稼开始茁壮成长,他们的粮食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看到农民家的庄稼茂盛,村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意识到,村庄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于是,他向农民家表示歉意,并希望与其他农民一起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的村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唇亡齿寒的道理。一个家庭或个体的困境,往往会对整个群体产生影响。只有通过合作与团结,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共同发展。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篇三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时,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并吞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往虢国,必先经过庚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琥国联合抗晋,晋国虽强,也将难以得逞。
晋国大夫荀息向国君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让我军通过,估计虜公一定会同意的。”晋献公说:“这名马和美玉是我们晋国的两样宝物,怎可随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宝物暂时送给虞公,还不是等于放在&己家里!”晋献公明白这是荀息的计策,便派他带著名马和美玉去见處公。
處国大夫宫之奇知道了荀息的来意,便劝虞公千万不要答应晋军“借路”的要求,说道:*虢虞两国,一表一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如果虢国灭亡,我们虞国也就要保不住了!”
可惜目光短浅、贪财无义的虞公,竟不听宫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晋国的阴谋欺骗,不但答应“借路”,而且愿意出兵帮助晋军,一同去打虢国。宫之奇预料祖围将亡,无法挽救,只得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去了。
这样,晋献公就在虞公的“悚慨帮助”下,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了。晋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整顿人马,暂住一个时期,庚公还是毫无戒备。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亡了。虞公被伴,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选自《左传》)
注释
晋侯:指晋献公。
假道:借路。
虞(yú):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一带。
虢(ɡuó):周代国名,又名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
宫之奇:虞国的大夫(古官名)。
谏:旧称规劝君主、尊长,使改正错误。
表:外面,这里指屏障。
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国的贪心。
寇不可翫(wán):对外来的敌人不能放松警惕。寇,指外敌。翫,习惯而不留心,放松警惕。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第二次吗?
其,助词,表反诘语气(反诘是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再,第二次。
辅车相依: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辅,面颊。车,牙床骨。
其虞虢之谓也: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啊。
翻译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成语资料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语法及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近义词】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死相依、互相关注、辅车相依、巢毁卵破、巢倾卵破、休戚相关
【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异梦、势不两立
【押韵词】零碎不全、百举百全、吃水忘源、金玉之言
【谜语】口无遮挡
【歇后语】豁牙子过冬
【出自】: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典故】:《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成语大意】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颊骨也;车牙床也;颊骨在外,牙床在内,不可一日离也,故曰相依。唇,口缘也;齿,当唇之牙也;唇在外,齿在内,唇亡则齿自寒。(《宫之奇谏假道》)
拓展
唇亡齿寒的典故与寓意
唇亡齿寒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虞国借路给晋国却反被晋国灭国的历史故事,彼时晋献公借口要攻打虢国,将玉石和宝马当作礼物送给虞国来借路。虞公不听大臣宫之奇劝告,坚持借路给晋国,导致虢国被灭。晋献公将虢国灭了之后,回来的时候又剿灭了虞国。
《唇亡齿寒》的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如果灭亡了,虞国必定跟着亡国。不可启发晋国的野心,对外敌不能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唇亡齿寒》的故事道理
1、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弃其一就会影响到另一半,因为它们是共存亡的。
2、弱小的势力应该相依为命,联合起来对抗外敌,这样才可以生存得更久。
3、要用长远的目光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