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成语故事 篇一
盗亦有道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小明的贫穷农民。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每天都过着艰辛的生活。他为了养活自己和年迈的母亲,不得不去偷盗一些食物来维持生计。
有一天,小明决定去偷取村庄富人家的粮食。他瞒过了看守,成功进入了富人家的仓库。他正准备拿走一袋粮食时,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
“小明,你为什么要偷盗?做一个正直的人不是更好吗?”一个声音在他的脑海中响起。
小明吓了一跳,他四处张望,但却没有看到任何人。他想这一定是上天在警告他,于是他放下手中的粮食,悄悄离开了仓库。从那以后,小明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摆脱偷盗的生活。
小明开始努力工作,勤奋地耕种田地,每天都辛勤地劳作。他努力攒钱,希望能够给母亲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时间过得很快,几年后,小明的辛勤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的田地丰收了,他的财富逐渐增加。
有一天,小明听说村子里有一位名叫李老爷的富人,他的田地干涸了,庄稼无法收割。小明想到了他自己过去所经历的贫穷和困难,他决定帮助李老爷。
小明找到李老爷,主动提出要将自己的水井借给他使用。李老爷感激地接受了小明的帮助。小明一直照顾着李老爷的田地,确保他的庄稼能够顺利收获。
当时,村庄里的人们都知道小明是一个曾经偷盗的人,他们对他的改变感到非常惊讶和敬佩。他们说:“小明,你的行为真是天经地义。你用自己的努力和善良,帮助了李老爷,这是理所应当的。”
小明感到非常高兴,他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正直得到了认可。从那以后,他成为了村庄里的一个典范,人们常常用他的故事来鼓励年轻人。这个故事也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义,合情合理。
天经地义成语故事 篇二
守株待兔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小明的农夫。他勤奋耕种,每天都辛勤地劳作。他的庄稼长得茂盛,收成丰富。
有一天,小明在田地里翻耕时,发现了一根大树根。他觉得这根树根非常碍事,于是决定将它砍掉。他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将树根砍断了。然而,当他将树根拔出来时,却发现了一个大洞。
小明非常好奇,他往洞里一看,竟然发现了一只大兔子。这只兔子的脚被树根缠住,无法逃脱。小明高兴极了,他抓住了兔子,准备把它带回家。
然而,就在这时,小明的邻居走了过来。他看到了小明手中的兔子,问道:“小明,你是怎么抓到这只兔子的?”
小明自豪地说:“我发现了一根碍事的大树根,于是将它砍掉,没想到里面竟然有只兔子。”
邻居听了,笑了笑,说:“你真是守株待兔啊!你本来只是想砍掉树根,却意外地抓到了兔子。”
小明听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幸运,他明白邻居的话是在告诫他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情,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从那以后,小明变得更加谨慎,他学会了看待事物的多个方面。他不再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是着眼于更加长远的目标。他明白了守株待兔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这个故事也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的人。守株待兔成为了一种贬义词,警示人们不要陷入狭隘的思维中,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目标。
天经地义成语故事 篇三
天经地义成语故事
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
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