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味为话题的散文作文节选五篇 篇一:岁月如歌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每年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红灯笼,贴上福字,热闹非凡。而我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总是会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家的温暖。
在我记忆中,春节的年味是独一无二的。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被父母带回了久违的故乡。那里的农田和小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宛如世外桃源。而家人的笑声和问候声,更是让人感到无比温暖。这种温暖不仅来自于亲人之间的关爱,还来自于整个村庄的热闹气氛。
每到春节,我们都会在家门口放上一张红纸写的大大的“福”字。这个“福”字寓意着幸福和吉祥,我们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顺利。而整个村庄的每个门口都会挂上这样的福字,一条条红红的灯笼连接在一起,犹如一条金龙盘旋在村庄上空。这美好的景象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除了灯笼和福字,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的习俗,比如舞龙灯、耍狮子等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驱邪纳福,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吉祥。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跳舞,手中拿着五颜六色的灯笼,灯笼上还有小小的蜡烛。我们跳得高高的,灯笼在空中随风飘荡,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看着灯笼的火苗跳动,我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跳动起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激情。
然而,岁月如梭,时间飞逝。如今,我已经长大了,春节的年味也在悄然改变。现在,我们大多都生活在城市,春节的气氛已经不如从前那么浓厚了。大街上除了商店打折的广告,几乎感受不到春节的气息。即使回到故乡,也少了从前的热闹和喧嚣。家人的年味已经淡了,亲友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然而,即使如此,我仍然会珍惜每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春节是家庭聚会的好时机,我会尽量安排时间回家,与父母和亲人一起过年。每年的春节,我都会回忆起小时候的欢笑和快乐,感慨岁月的变迁。尽管年味已经不如从前,但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依然存在,这才是真正的年味。
以年味为话题的散文作文节选五篇 篇二:团圆的温暖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喜庆的时刻。而其中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团圆的时刻。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会尽可能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共度佳节。
我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春节,我们全家都会回到爷爷奶奶家过年。那是一个小山村,离城市很远,但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喜欢那里的环境和氛围。春节前,爷爷奶奶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买上一些年货,给我们准备一些特别的食物。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在一起包饺子,挂灯笼,贴春联,热闹非凡。
当然,最重要的是团圆的时刻。每年的除夕晚上,我们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丰盛的菜肴,有鱼、有肉、有蔬菜,色香味俱佳。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回忆过去的一年,展望未来的一年。每个人都会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结。
除夕夜,我们还会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是我们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的时刻。我们会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屏幕上的歌舞表演和相声小品。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大笑,有时候,我们会一起感动。那一刻,我们忘记了疲劳和烦恼,只专注于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刻。
然而,岁月不饶人,我们长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如今,我们很难每年都回到爷爷奶奶家过年。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会尽可能地回家,与亲人团聚。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打电话给爷爷奶奶,祝福他们过年快乐,健康幸福。虽然不能亲自陪在他们身边,但我们的心与他们紧紧相连。
团圆的温暖,不仅在春节期间,而是每一天,每一个时刻。无论是远离家乡的打工者,还是在外求学的学子,都会思念家乡的味道和家人的关爱。而春节,给了我们一个回家的理由,一个团圆的机会。让我们珍惜这个宝贵的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岁月如梭,春节的年味不会消失,只会更加浓郁。
以年味为话题的散文作文节选五篇 篇三
这个寒假,我们一家回河南老家,河南有惟妙惟肖的洛阳龙门石窟,有中国武林第一的少林寺,有山清水秀的云台山,有霸气的缝山,有辉煌一时的宋朝政治中心开封,有繁华都市郑州。而我妈妈的老家就在开封。在妈妈口中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河南的景,真正去过的也只是零星几个吧,这个春节,我们从开封开始了这场探寻年味之旅。
大年三十,到了姥姥家,我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从车里搬东西,大包小包,一批又一批。晚上,我们一家围着大圆桌,吃着饺子,聊着天,姥姥还给了我一个大红包!
这些都是年味,不过过年可少不了祭祀拜祖。
大年初二,我们像一群虔诚的朝拜者,不畏路途的遥远,直奔黄帝故里。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雨,好像是给我们这些朝拜者的洗礼。终于到了!我的内心是激动的!一眼就望见那景区的那两座汉阙,那两座汉阙就像两位门神保护着黄帝的安全。爸爸说:“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来这拜一拜”。“可是点一炷香要66元钱。可也太贵了吧!”我反问道。可是不买就没法祭拜皇帝。我陷入了犹豫之中,这时爸爸说:“能祭拜轩辕黄帝已经是我们的荣幸了。还在乎钱吗?”于是我买了一炷香,开始了我的祭拜。出了黄帝景区,我在百家姓的墙上找到了我的姓氏。我想皇帝真不愧是人文始祖啊!
之后,我们去了焦作市,一个极其无聊的地方,突然发现了一丝惊喜,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正碰见一群扭秧歌的大妈。他们都穿上了红衣服。有的带着面具,有的牵着一只毛驴,有的推着鼓边走边敲,有的唱着小曲。他们都沉醉在其中,好像这不是表演,而是自我享受。他们笑容灿烂,像一朵朵绽放的红玫瑰。他们跳了一曲又一曲,好不热闹!
最后我们远离城市的繁华来到郭亮村,来一场返璞归真的旅行。郭亮村因人们手工挖出一个通往外界的隧道和此地美丽的风景而得名。这个村子最提倡的是愚公精神,我在一户当年挖山的人家看到一副春联,令我格外感动。上联是:“功不可没造福后代。”下联是:“愚公精神代代
相传。”横批是:“愚公居”。为此,我也发扬一下愚公精神,扛了一捆柴。虽然只有一捆,但背在我身上,真是感觉太沉了,做好愚公可不容易啊!
年味,其实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年味的旅程,使我成长。
以年味为话题的散文作文节选五篇 篇四
坐在房里透过纱窗看院外的街道。
稀稀疏疏的三两人骑着摩托飞驰而过,下午的一场小雨将本来已清淡的初一淋得更加冷清。偶尔附近传来的一声炮响还能让人勾起三十晚上的回忆,烟花在头顶绽放,竞得人蓦地抬头,正看见最美的一瞬,四散的流光从极盛到萎谢。
今年因奶奶去世的缘故回到家乡小镇过年,本以为小镇的新年,人多热闹,有鞭有炮会有往日的年味。然而从昨日到今天漫天的炮声里只有硫化物的刺激性气味,呛得人难以呼吸。
早上八时左右边有人陆陆续续来拜年,一人一挂鞭,放完敬一炷香走了。在楼上听着院子外面轰隆似雷鸣的声音,百无聊赖。
想起昨夜三人挤在一起坐着说要一起好好看春晚。结果妈妈九点便已睡着,爸爸在认真发短信。于是我也开始跟同学手机聊天。
深夜,晚会也已结束。我一人站在阳台上看邻居家的烟花。
春寒料峭,砭骨的风让人不由得缩脖子。又是新的一年。
对着漫天的烟花,我微微一笑,许下了每年伊始的心愿,父母安康,万事如意,不过对于2015年或许还有一点另外的祈福:高考大捷。
QQ上零点刷屏的是各种羊年祝福。不分长短,一律点赞。
记得几年前武汉还未禁鞭时,爸爸总会12点准时带我下楼放炮,那时每年在炮声中跨年。捂着耳朵,大声乱叫,跳来跳去。
初一初二家里有亲戚朋友拜年,坐一桌凑桌麻将,有时缺人也会拉我不个位置。中午一群人围着一起吃饭,腊鱼、腊肉……还有一盘寓“年年有余”的鱼放着,不让吃。这种事后总难免被亲戚问各个方面,成绩、生活。因此小时候最烦恼的是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后来大一点亲戚知道我读高中,纷纷安慰说压力不要大,顺其自然好。忽然发现原来自己长大了,人与事也发生了改变。窃喜好久。
团年饭之后家里还会吃饺子,虽然我从不会包但吃饺子却一个一个的,用铲子慢慢铲起一个个大白饺子雾气腾腾,再淋点油在上面,加点醋跟酱油。猪肉白菜嚼得满嘴。
这些记忆每当听到“过年”二字时便随之而来。
然而越大却越觉得年味淡了,街上静悄悄的,繁忙的马路冷冷清清。不见舞龙舞狮的人群,不见满面笑容的问候。
或许是因人大心多了,学业紧张无心观察,或许是时代变化,世事变迁传动在渐渐改变。
我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城市与小镇的年味。带着爸爸妈妈庆祝每一个珍贵而幸福的新年。
重寻那一丝年味。
以年味为话题的散文作文节选五篇 篇五
我站在老屋门前的石阶上深深的吸了口气,吐息间鼻中充满了潮湿的泥土味儿,再嗅嗅,还有一分枯草的淡香,这是一股很特殊的味道,不是城市中所熟悉的烟尘味却又让我亲切无比。
这是一种专属于农村的味道!阔别一年,我又站在了这块养育了我的先辈们的土地上,贪婪地呼吸着这带有泥土气息却令人无法割舍的空气。
两个小时前,也是大年初一的凌晨五点钟,我还带着起床气在停车场抱怨爸爸为何要这么早起赶回老家,我认为与家人亲人一起共度除夕是“过年”,为何还要花费精力赶回老家?但,这一刻,我好似明白了点什么。
听,那是什么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穿过薄薄的晨雾,微微的细雨,从远处传来了那久违而又熟悉的鞭炮声。久居城市中的朋友们,有多久没有听这样激烈热情的声音了?它霸道地敲击着你的耳膜,敲击着那新年的钟铃!
“走喽,上坟qi(去)喽”爸爸站在远处的田埂上向我招手。回到老家,爸爸的乡音也不自禁的冒了出来。
上坟是新年里必做事件之一,也是我最烦恼的事,看着眼前没有边儿的泥泞,我不禁苦笑,是谁刚才还在享受这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
我伸出脚踩了踩那被春雨浸润的土地,完美的印出了个鞋印。爱护新鞋与祭拜祖先不可两全,我咬了咬牙,踏了下去。雨水真是给扫墓活动增添了诸多麻烦,泥土遇上水不仅会粘鞋还会变得湿滑,待会儿还要徒“脚”穿过无数不过一人宽的田间阡陌小道,想想便觉得困难重重。幼时失足坠入水田里的悲惨经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愈发使我的腿脚发软了。
但我不能也不会此放弃,有泥土才是农村,粘上泥土才算归了根,才算过过“年”。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有墓园而我的祖先们的墓碑却在野里?那些坟墓坐落在田与田之间,最多只有2排,所以分的很散,每年上坟都要在狭长的田埂上走好久。老人们说,上一次坟要围着村子绕上一个整圈。后来我才懂了这句话,先人们去世后也不愿离开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要继续守护这片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土地。
即使要很早从床上爬起,即使要走很多的路,我却从未错过大年初一的扫墓。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嗅嗅这哺育我们的泥土的味道。
现在的农村已萧瑟了许多,即使是春节,也没有很热闹,村里近半数的人家都紧闭着大门,而锁早已锈蚀不堪。我明白了父母的用意,虽然我们早已安家在城市,但我们仍应铭记我们的根还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不该也不愿拔起。
那淡淡的泥土味儿,是我的年味。
以年味为话题的散文作文节选五篇 篇六
年味在大街小巷散逸,沁入我的血液,正不自觉地在胸膛里快乐地跳动。——题记
年味,一个惬心的字眼。年味是什么呢?我细细地去品味着,感受她那浓厚的乡间气息。年味是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万象更新的景象;年味是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热闹非凡的气氛;年味是范成大的“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其乐融融的气息……
也许,这就叫年味吧!在年的开端,人人都会为这喜庆的佳节书写下一个校标题,给自己生命的崭新日子一份心灵的承诺。一家人都团聚在家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大家边品尝着旧年里靠自己的双手取得的果实,边辞旧迎新。大人们总是有讲不完的话茬,小孩们总有吃不完的美味。
而我也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多么希望用自己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一颗诚恳的心去发现年味儿,感受年味儿!走在熙熙攘攘的五马街,望着络绎不绝的人,我略有所思。走进一家别具特色的饺子馆,店内座无虚席。一股股浓厚的饺子香味扑面而来,孤身坐在空余的一桌。不一会儿,热情的店员端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旁边有些醋、香油等美味的佐料。店员还精心介绍道“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也有‘招财进宝’的含义……”,隔桌的吃客也津津有味地品味着,似乎饺子里包含着对来年的一种美好期盼。老老少少脸上笑意盎然,无忧无虑地感受着年味。
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还向我问了声“新年好”,那种友好的感觉让人感到如此的温馨,真可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呀!但心中又有些无法讲述的悲伤和苍凉在心中回荡着,情不自禁地想起刚刚瘫倒在路边的乞丐,没有人来关心他,只有成群的苍蝇陪伴着他。
新年之际人人都是合家团圆,而他只能把此当作一种“奢侈的欲望”,并不是因为他心中年味越来越淡,他心里是非常想过年但找不着年味儿。因此,我觉得春节渐渐质变为一种具有内涵文化,但应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享受,这样年的意蕴和风味才会遍布于社会!若这也是一种年味,那么它只让我感到丝毫的落寞与凄凉。
走出饺子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家的热闹店面。挂着喜庆的红灯笼,贴着洋气的年画海报,给温州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一些店面已经开始紧张不絮地打扫,到处洋溢着欢喜的气氛。一些人也在购买新的衣裳,热情井喷。
古语说的好:人靠衣装马靠鞍。人人都想让自己看上去更精神、生机。这样的话,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已买好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让我们告别过去,面向未来,感受年味儿!那浓浓的年味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