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司马迁祠庙散文 篇一
司马迁,字子长,汉族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巅峰之作,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向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表达敬意,我特意前往拜谒司马迁祠庙。
司马迁祠庙位于我所在城市的郊区,座落在一片幽静的山林中。一进入祠庙,就能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大门上方悬挂着“司马迁祠庙”四个大字,显得庄重而威严。门前的石阶宽阔平坦,两旁种满了参天的古树,给整个祠庙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
走进祠庙的正殿,正中间供奉着司马迁的塑像。司马迁的塑像高大威严,神态庄重,仿佛在讲述着古代历史的故事。我虔诚地向司马迁的塑像行了一礼,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正殿两侧还供奉着司马迁的画像和一些历史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铜像,上面刻有司马迁的名言:“史书既成,不可不读也”。
在祠庙的左侧,有一座小亭子,名为“修史亭”。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而建立的。亭子中间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史记》的名字。亭子的四周种满了桃树,每逢春天桃花盛开时,整个亭子都被桃花的芬芳所包围,美不胜收。
拜谒司马迁祠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司马迁的伟大。他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他的著作《史记》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司马迁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历史真相,探索历史的奥秘。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司马迁的精神,不断学习、探索,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拜谒司马迁祠庙散文 篇二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为了向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致敬,我特意前往拜谒司马迁祠庙。
司马迁祠庙位于郊区的一片山林中,环境十分幽静。一进入祠庙,我就被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大门上方悬挂着“司马迁祠庙”四个大字,显得庄重而威严。门前的石阶宽阔平坦,两旁种满了参天的古树,给整个祠庙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
走进祠庙的正殿,正中间供奉着司马迁的塑像。司马迁的塑像高大威严,神态庄重,仿佛在讲述着古代历史的故事。我虔诚地向司马迁的塑像行了一礼,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正殿两侧还陈列着司马迁的画像和一些历史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铜像,上面刻有司马迁的名言:“史书既成,不可不读也”。
祠庙的左侧有一座小亭子,名为“修史亭”。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而建立的。亭子中间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史记》的名字。亭子的四周种满了桃树,每逢春天桃花盛开时,整个亭子都被桃花的芬芳所包围,美不胜收。
拜谒司马迁祠庙,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司马迁的伟大。他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他的著作《史记》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司马迁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历史真相,探索历史的奥秘。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司马迁的精神,不断学习、探索,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拜谒司马迁祠庙散文 篇三
拜谒司马迁祠庙散文
十年前,去韩城考试,才知道那里竟是司马迁的故里。韩城隶属渭南,也算家乡了,心中自豪之余,就渴望有一次隆重的拜谒。
司马迁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一座丰碑,鲁迅评其《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郭沫若说其“功业追尼父”,而师范的时候班主任王天明老师曾将他创作的司马迁名句书法作品(《报任安书》中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亲手裱成四吊奖给我。我将其挂于床前,任它每每激励我前行,也常常能看到司马先生的音容,那是怎样的一副容貌?内心强大,满面憔悴,却站在历史的巅峰。
我喜欢文字,而《史记》之文字,恰恰是叙事散文之典范和标杆。心向往之,也必手足趋之。十年之后,从未淡过的一个期望,终于在今年中秋佳节要变为现实,心中多少激情澎湃竟难以书写。
雨,淅淅沥沥的,毫无停的意思,把整个中秋笼罩成了一片犹豫时节,想是要阻止我这场不太远的远行。楼下水泥地面上已长出翠绿的一片青苔,心在家里蜗居久了急要找一个出路。打开网页,想在附近找一片明媚天气竟难上加难,确切的说想让韩城的天与白水的天不一样确实难上加难。但这又怎么能阻挡一颗远行拜谒的心?
因为司马迁公,韩城是在心里极远,在路程极近的一个去处。早上六点起床竟发现天气晴好,再看看韩城的天气竟预报是阴天。待收拾停当,准备启程,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待车行至仓颉路,快出县城的时候,已经下起了中雨,雨滴就像从天射下的一支支箭一样,嗖嗖地落在车上。再看韩城的.天气,手机上显示的还是阴天,和白水的天气显示一样。但愿那边真是阴天。
车子走得很慢,尤其过了尧山地界一下子就像进了雾中,难行得要命。一排三四个车,齐头并进,蜗行一般,但我们没有什么犹豫的,想象前途的一片灿烂就更加增添了信心。再说,这样的天气去拜谒司马迁祠庙更有一番风味,想想司马迁一生之坎坷多舛,这又算得了什么?
车子到了蒲城,雨虽一直下着,但是雾总算散了,视线不受影响,上了高速直奔韩城。
我们第一站到得是党家村,这算是个铺垫。毕竟是买了小科以后的第一次远行,毕竟出行的不止我一个人,所以总要找些厚重的理由。司马迁祠庙竟一时不敢轻易造访,只能把行程先改为党家村,而党家村吸引我的则是琳琅满目的砖雕和慈禧太后题写的“福”字。党家村古建筑保护得较好,四合院虽没有北京的大气,但是功能却一样齐全,所有房屋都院墙高筑,高得让人感到压抑。村中行道甚是狭窄,估计也就凑合过得了马车,但是道路全部用鹅卵石铺成,走起来给人一种悠远舒适的感觉。这些建筑多半是明清时候的,元朝的很难见到,多数墙上的砖块已经斑斑驳驳,沧桑得很。我们顺着箭头标示的路一直走,不到两个小时就走出了党家村,大概是思想的疲惫,不愿想象几百年前这里的兴旺和发达,不愿想象这里的先进和贡献,出了门,竟觉得这趟走得太没意思,加上大雨突然来临,一下好的心情被冲刷的无处躲藏。
离了党家村,急急忙忙午饭后,就按照导航的指引赶往司马迁祠庙。
一想起司马迁祠庙就在不远,一想到十几年的期望就要一朝实现,心里既激动又忐忑不安。追寻司马之踪迹谈何容易?真的不敢想现在的设计师把这所庙宇折腾成什么样子?
车子停在大的让我惊喜的停车场后,我们就进了祭祀广场。还好,这里天虽罩着一层阴云,但雨彻底停了下来。拜谒的兴致一下高了很多。
祭祀广场非常大,正面树立着巨形的司马迁铜像。铜像前左右两侧是十二本纪景观园,中间是祭祀大道。
广场上最吸引人的算是十二本纪景观园了,这十二个园分别包含了九种文化,有五帝文化、夏文化、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包括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楚汉文化(包括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吕后文化、文景之治文化(包括孝文本纪和孝景本纪)、武帝文化等,这些文化主要用非常逼真、非常形象的雕塑艺术展现出来,提纲挈领,大笔勾勒,耐人寻味,发人思考,旁边还配有小小的景观,精致而自然,沿着祭祀大道两侧穿行,仿佛穿越历史之隧道,因《史记》,而与先秦、秦汉的伟人见面对话,感慨万千。从进入司马迁祠庙,到离开,我们都在这里穿行,随行的几个小孩更是兴趣盎然,见到这形象奇特又怪异的石雕激发出所有孩童的天性,找位置,摆造型,一时千变万化,回来细数照片,竟在此处就有300多张。
司马迁的巨大铜像巍然屹立眼前,但是其形象却无法用高大来形容,满面沧桑,额头微微朝北,身体单薄,加上乌云密布,看得人痛苦压抑。司马先生因为李陵辩护而获罪,遭受宫刑,忍受耻辱,千思万想,经千万之辛苦熬成《史记》一书,开中国历史纪传体通史之先河,又以精炼、准确、形象、客观之文笔,引领中国散文文坛,影响了一
代又一代人。站在雕塑前,心情既沉闷又激昂,我似乎能听到生命最大的压抑和最强的呐喊,能看到这漆黑的宫刑刑房司马先生震破环宇的嘶喊,他才是真正的化悲痛为力量,他才是真正的为理想信仰而活着。突然,司马先生之形象因一《史记》而巍然矗立,直至环宇,刺破霄汉!过了祭祀广场,很快就来到一座古桥。古桥名叫芝秀古桥,桥下芝水东流,两岸芦苇深绿挺拔,生命力正汪,远处还有长得极其俊美的山竹。亭台楼阁,如同南方。古桥用条石铺成,条石体型较大,有些地方用铁钉卯着,石面色泽黄暗,可见年月。也有精致的地方,桥两侧立110多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有不同的瓜果蔬菜石雕,隐约可辨。
过了石桥就看见高高耸立的砖木牌坊,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一直在上坡,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上启功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检票后,就进了真正的祠庙。放眼望去,司马迁祠庙高高耸立在山顶,几百个台阶上去更不容易,边走中,我无意中喊了声:“妈,小心点”,竟被讲解员小宁听见,她不仅讲解清楚,感情充沛,也是非常有爱心的人。听到我说这话,才意识了有一老人同行,一路上她一直拉着岳母的手,直到送我们出了祠庙门,岳母也很感激,邀请人家合影留念。这也不亏是司马故里,连讲解员也沾了文气,优雅知礼,让人心情大悦。
顺着司马古道上行,三五分钟就看到“高山仰止”的牌坊。小宁为了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司马先生,就指引我们先绕向南边,进了千秋太史公展馆,了解了司马迁的一生。了解完后我们就从“高山仰止”的牌坊前开始漫长而辛苦的攀阶行程。也是修建者故意为之,阶梯因四座牌坊分成三段,一段比一段台阶陡高,难走。按照小宁的说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感受司马迁的不容易。而四个牌坊则分别是: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太史祠祠门。走过这些牌坊眼前就是太史庙,蓝底金字“史圣千秋”赫赫入眼。再往里有君子万年的题词和琳琳满目的石碑。这些词语确实切切,让人无言。默站祠前,思想翻滚,有人建议我烧柱香给史圣,但是我连跪着的意思都没有,只是用心的默默的悼念,他的君子形象就嗖嗖的入了心胸。也在跟我喊着:你还不努力?
转过祠庙,往后行走就到司马迁的墓地,是元代修建的司马迁衣冠冢,墓前有一通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汉太史公墓”碑,墓冢上有一株古柏,古柏苍郁遒劲,传说植于汉代。
从八卦墓绕行一周,回来顺着磨盘路下行,且走且看,且行且想,滚滚黄河摆在前方,新修的高速大桥矗立眼前,气势虽大,却只是映衬太史公文笔之气势。
离了司马迁祠庙,天依然阴晴,无半点雨下,本来还想着去别处看看,但是觉得这个行程已经很是充实,就驱车回家。要知道,人生苦短,要想有所作为,非司马迁追求理想之精神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