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 篇一:夏日的田园乐趣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小农村里,每年的夏天都是我最期待的时刻。那时候的夏日阳光明媚,热情如火,每天都充满了无尽的乐趣和冒险。
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去田里捉蚱蜢。田地里长满了高高的稻谷和玉米,它们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而蚱蜢就是其中的小精灵。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会带上一个小纸箱和一根竹竿,然后悄悄地走进田地。我们小心翼翼地将竹竿伸向稻谷中,轻轻地敲打着稻穗,蚱蜢就会从稻穗中跳出来。我们迅速把它们捉进纸箱里,然后欢呼雀跃。有时候,我们还会比赛谁能捉到更多的蚱蜢,这让我们的夏日更加有趣和充实。
除了捉蚱蜢,我们还喜欢去河边玩水。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铺满了鹅卵石。我们会脱下鞋子,赤脚踩在鹅卵石上,感受凉爽的河水从脚底流过的感觉。有时候,我们还会在河边找到一些小鱼和虾,捉来玩一会儿,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河里。河边的树荫下,我们还会搭起一个简易的帐篷,躺在草地上聊天、听鸟叫声,度过悠闲的午后时光。
另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是去农田里帮助爷爷收割庄稼。每年夏天,当庄稼成熟时,爷爷就会带上我和弟弟去农田里帮忙。那时候的我还很小,只能背着一个小篮子,但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农民了。我们一边收割庄稼,一边聆听爷爷讲述农田的故事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我从爷爷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地的知识,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夏日的田园乐趣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那些无尽的游戏和冒险,那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刻,都成为了我宝贵的回忆。即使长大后,我已经远离了农村,但那些夏日的记忆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童年记忆 篇二:小镇的欢乐时光
小时候,我在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小镇上度过了童年时光。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喧嚣和拥挤,只有一片宁静和纯真的乐土。
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是和小伙伴们在小镇的广场上放风筝。每个周末,我们都会拿出自己制作的风筝,来到广场上。那时候的风筝是我们亲手制作的,用竹子和纸做成,上面还绘制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我们将线缠绕在轴上,然后放飞风筝。风筝在空中翱翔,随着风的吹拂,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我们会不断调整线的松紧度,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看着自己的风筝在蓝天中飞舞,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和自由。
除了放风筝,我们还会在小镇的河边垂钓。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我们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将钓竿放入水中,然后静静地等待。有时候,等待的过程很漫长,但是当我们感受到鱼儿咬钩的时候,那种成功的喜悦感就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会轻轻地将鱼儿放回水中,让它们继续留在它们的家园里。
另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是和爷爷一起在果园里采摘水果。每年夏天,当水果成熟时,我和爷爷就会拿上篮子,来到果园里。那时候的果园绿树成荫,果实挂满枝头,香气扑鼻。我们会仔细挑选最好的水果,然后小心地放入篮子里。回家后,我和爷爷会一起品尝那些甜美的水果,分享着快乐和满足。
小镇的欢乐时光成为了我最美好的回忆。那些纯真而快乐的时刻,那些与自然亲近的经历,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无限可能。即使长大后,我已经远离了小镇,但那些童年的记忆仍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童年记忆 篇三
我常常会记得一件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一次又一次的忽略了亲人之间那一件件小事。当我猛地跃入记忆的长河时,我惊叹,我后悔,我振奋。这些事虽没有像四川地震,湖南冰灾一样感天动地,但足以振憾人心。
我记得那时我只有三岁。
在幼儿园的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窗前等着放学。“哗……”窗外下雨了,我看着一个又一个同学被接走,我的爷爷怎么还不来呢?“丁祝苹!丁祝苹!”爷爷抖了抖身上的雨水,拿着那一把蓝色的雨伞。“爷爷,我在这儿呢!”我大声答道。
爷爷和我走在回家路上,爷爷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
雨又下大了,一滴一滴敲打在那蓝色的伞上,形成了一道道蓝色的雨帘。路上,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各种各样的伞,在雨下开了花。突然,正在欣赏那一把把伞的我发现,爷爷打的那把蓝色的雨伞它歪了。“爷爷,伞歪了!”我说。“没有呀,伞没有歪呀!”爷爷答道。我不相信,又看了看,争论道:“爷爷,伞真的歪了。”“没有。”爷爷的话又一次打断了我的话。的确没错,那把伞,那把蓝色的雨伞歪了,偏向了我的这一边。
几年后,我长大了,爷爷,他也老了。
一个上午,雨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视觉内。爷爷早上去了张爷爷家玩,就在他走后的一会儿,这雨又一次下了,它无情的捶打在地面上,一滴,一滴,又是一滴……“奶奶,我去接爷爷回来!”已是少年的我,手里拿着那把蓝色的雨伞,一边穿鞋一边对奶奶说。奶奶回答:“去吧,去吧。”
雨中,路人还不知为什么这位少年走得这样匆忙。
我和爷爷一同走在路上,雨还在下。与儿时相同,可不同的是,打伞的人变成了我。“孙儿,伞歪了。”爷爷说。我说:“没有呀。”“真的歪了!”爷爷又说。“没有歪呀。”我回答。的确,那一把伞是歪的,偏向了爷爷。
“爷爷,伞歪了。”“没有呀。”“真的歪了。”“没有歪。”“孙儿,伞歪了。”“没有嘛。”“真的歪了。”“没有歪,哪有呀。”……这一句句,一次次的话语流淌在我心里。那一把蓝色的歪伞也成了路上一道风景。
童年记忆 篇四
童年对每个人都是快乐简单的然而我的童年却有一件另外心痛的回忆。
舅妈是个非常苦命的人,刚一出生母亲因难产去世了,是由祖母和父亲一手带大的,刚刚8,9岁祖母因病又去世了。没有了祖母的呵护,年幼的舅妈倍受婶子大娘的冷眼,邻里之间又胡说
,说舅妈命硬大家庭里,已经容不下这一对苦命的父女俩。特殊的经历把年幼的舅妈磨练得超出常人;心灵手巧。把家离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人见人夸,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日子虽然苦点倒也省心。
可好景不长到了婚嫁的年龄,每每题起都说人好长得又好看样样都行,就是命硬,三翻五次过后舅妈心灰意冷告诉父亲不在本村找了父亲别费心了。【舅妈是1935年生人人们的思想还很落后】外婆听说就托人说给舅舅,外婆说我也是个苦命人不怕,另外告诉舅妈说;舅舅身体不好是父亲死的早累的,如果你愿意就行。同命相连吧舅妈愿意了,成了我的舅妈。舅妈对母亲非常好向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母亲一直到母亲出嫁。
母亲走了家里冷清了,结婚多年舅妈膝下无子女。时间一长家里的和谐受到了影响,舅妈变得少言寡语,不过舅妈非常喜欢我,每当母亲带我去都是舅妈照顾我,从记事起我的舅妈就成了我最喜欢的人。
在东北农村冬天没有农活就开始吃两顿饭了,记得在我8 岁那年年底,刚刚开始吃早饭父亲叫着我的小名说,你去舅妈家过年吧,可我头都没抬就说不去舅妈家没人跟我玩。着急出去玩还自顾自的吃着,坐在一旁的哥哥碰了我一下,我抬头一看父亲一脸的严肃说去吧,一会我送你,明明知道我自己能去说送我那就是一定要去了,我说不用,因为不情愿饭吃的慢了下来,往常父亲吃完饭往后一挪就拿起没有看完的书,那天没有看,看着我闹小脾气,说舅舅病了你去过年家里会热闹些,其实舅妈家的生活比我家好多了,人口少都能干活每当我嘴一馋的时候
跑到她哪里,准能混上好吃的,要不是过年我是愿意去的。父亲叮嘱的,把对联带上路上别淘看弄坏了,就这样我拿起用麻绳捆好的对联往掖下一夹,两只小手往棉袄袖里一伸就出了家门
童年记忆 篇五
童年的记忆中,母亲的锅底粥最香甜。
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睡得饱饱的。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起床,也不知道母亲在清早是如何忙碌的,反正听到母亲铲锅巴的唰唰声我才揉着眼睛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
等我匆忙洗刷完毕,饭桌边已摆着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锅底粥。金黄酥脆的锅巴耸立在浓稠雪白的米粥上,山形锥起,挺挺尖尖,香郁扑鼻。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毫不客气地吃起来。米粥松软可口,吃在嘴里唏里呼噜响,顺滑爽口;锅巴绵韧耐嚼,咬在嘴里咯吱咯吱脆,滋味别具。早餐,母爱用锅底粥温暖孩子的心田。
许是锅底粥美味诱人,弟弟和妹妹接二连三地从母亲的肚子里钻出来,一个又一个地来抢走我的口中美食。天天只有一碗锅底粥,独一无二,理当让给最小的吃,其他孩子只好大眼瞪小眼地看着,咽口水的声音咕噜咕噜地响着,真是此起彼伏。“姐姐,你的嘴角有一条庐山瀑布。”小妹边说边替我擦去嘴角的口水。“哈哈哈——”几个孩子同时发出大笑声,笑得我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真想抽自己不争气的嘴巴,来改掉自己的谗样!
没想到,上学后我又吃到了母亲煮的锅底粥。一天,我帮父亲拿拖鞋,走到母亲的房门边,听到母亲和小妹在里头谈话,只听母亲说道:“大姐姐要读书了,以后锅底粥让给她吃吧,你更乖。”“那我怎么办?”母亲解释说,“我想个办法,那你就天天吃一块锅巴吧。”“这样也行。”母亲叹了口气,接着说:“你大姐姐读书费脑筋,要吃饱,锅底粥,更禁饿。”我看到她目光幽幽地闪着,有慈爱,有怜惜,还有一丝不安,几分思索。我鼻子一酸,跑开了。
自此,我每天都有一顿锅底粥吃,上学不用忍饥挨饿,对小妹又感激又不安。锅底粥里蕴含着母亲深沉的爱,有了这份爱,读书岁月里的那份负重与艰辛,便全都消融于一片心境澄明之中了。锅底粥的温馨,滋润了我整个学生时代。
城里的孩子是不会理解的,他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嘴巴越来越刁。锅底粥自然无人问津。甚至就连这个名称都闻所未闻。但我不会忘记,我们这些农村孩子不会忘记,因为我们是吃着母亲煮的锅底粥长大的。作文
童年记忆 篇六
追溯流年,时光在记忆中倒转,那些时光仿佛车轮轧过的痕迹已变得模糊不清。
记忆只在5岁那年浮出水面,变得稍显清晰,在此之前,那个伊呀学语、大脑简单的孩子将永远沉在记忆的湖底,岸上的人不得见其真面目。
5岁,我喜欢看世界,用好奇的眼光张望彩色的大千世界。我会看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彩色的虹,然后插上想像的翅膀,幻想天使的.模样,乘坐会飞的鸟,飞遍世界每个美好幸福的角落,播散希望的种子,等待春天的发芽开花。那些日子,我会在黑色的瞳仁下,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会天真地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干净明亮。
9岁,我喜欢探索大人的世界,用兴奋的心情去靠近大人。我会穿着大人的连衣裙,装成妈妈的模样,洗衣做饭。我会学着爸爸的语气教训家中的小动物。我会兴致勃勃地解决老师留给我的竞赛题
,然后捧着写满解题过程的本子自豪宣告:“我会啦!”然后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昂头挺胸地走出办公室。我就是这样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用自己的读解去体会大人的世界,而当时的我却不知道,多年后的回首,我是多么希望再次回到当初,永远不要进入大人的世界。
13岁,我喜欢与朋友交谈。我开始不着家,与自己的朋友圈进行着“秘密谋划”。我们密谋未来,憧憬成长后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我们一起生活在一座别墅里,一起到老。同时我们开始抱怨,互相倾吐家长的唠叨,学习的小小压力,生活的磕磕绊绊,我们觉得这就是最大的烦恼,成长中的烦恼。
17岁,我重新喜欢看世界。因为我发现越来越不了解这个世界,我便重新审视。我看灰色的天空,怀念小时候蓝色的天空,我看孤单的白云,零零散散地飘在广阔的天空中,我的孤寂也油然而生。我渐渐懂得大人的辛酸悲苦,生活的百般无奈,我明白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而我总是孤单,每在夕阳投射的树荫下,总会有一个孤单的影子时隐时现地陪着我孤单。
我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这就是我成长至今的最大收获。我痛苦因为我清醒,清醒地看清楚我生活的世界,而那些无知的快乐时光在这次被我捞起后将又会埋藏在心海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