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任务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效果教育论文 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合作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很多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时遇到了一些挑战。因此,科学设计任务成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
科学设计任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合理设计任务内容、任务结构和任务流程,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中,科学设计任务可以起到多个作用。
首先,科学设计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合理设计任务内容,教师可以使任务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的开发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编写代码来完成游戏的制作。这样的任务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其次,科学设计任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协作。例如,在学习信息检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研究报告。这样的任务设计可以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科学设计任务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任务设计,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指导。例如,在学习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信息素养综合评价任务,通过对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评价和信息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来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并及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综上所述,科学设计任务是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设计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注重科学设计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设计任务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效果教育论文 篇二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教育领域,促使学校和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学习。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的复杂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时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科学设计任务成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
科学设计任务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合理设计任务内容、任务结构和任务流程,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科学设计任务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科学设计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合理设计任务内容,教师可以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英语情景对话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来编写和表演对话。这样的任务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其次,科学设计任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协作。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实验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这样的任务设计可以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科学设计任务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任务设计,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指导。例如,在学习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信息素养综合评价任务,通过对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评价和信息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来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并及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综上所述,科学设计任务是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通过科学设计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注重科学设计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设计任务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效果教育论文 篇三
科学设计任务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效果教育论文
合作学习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但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在组织、实施中,常常会出现不少问题。因此,在“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辅之以科学的任务设计和实施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任务驱动”的本意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使设计的任务是一个典型的任务,切不可为了任务的所谓“完美”,而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或者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清。应该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把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根据每一个小目标设计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并完成总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习下册word模块中的《输入文字》一课时,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文汉字的输入方法,再细分下来就有掌握汉字单字的输入方法、掌握汉字双字词组的输入方法、掌握汉字多字词组的`输入方法。掌握汉字单字的输入方法还可分成掌握键入后直接选择的字的输入方法、翻页选择的字的输入方法及有v字母的字的输入方法。掌握汉字双字词组的输入方法可分为掌握不使用隔音符的汉字的输入方法及使用隔音符的汉字的输入方法。分好以后分别出示一些包含这些情况的字和词语,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字和词语在电脑上写一篇短文或日记。这样就结合着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完成总体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因此,应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础,避免由于任务过于简单或复杂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设计“上网获取信息”的任务时,要预先进行测试,如机房的上网速度及教材中的例子是否仍然可行,现行教材中提供的有些热门网站现在是否能打开,应事先说明。
另外,不可设计让学生下载费时很多的内容,或是在网上根本无法查到或是很难查到的内容。
三、任务设计要具有合作性
由于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要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
全部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如“用word设计贺卡”这个任务,应注意贺卡的完成,应尽量调动小组内每个人的作用,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构图、色彩是否美观;
(2)贺词是否有新意;
(3)语言介绍是否生动。
这样,小组内美术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设计图画,语文比较好的可以写贺词,或者是小组内的一个同学负责操作电脑,一个同学负责内容上的设计,一个同学则准备交流发言。这样,任务就具有了合作性。 四、任务设计要依据学生特点
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的不同,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及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如学习下册word模块《制作课程表》的时候,由于课程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所以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因此整节课都忙碌于课程表的制作与修饰,非常专心。
五、任务设计要具有整合性
如果把信息技术这门课孤立地进行教学,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也要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课程整合。这样的好处是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任务具有亲切感,同时,也会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反过来促进信息技术的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如:在进行“学做贺卡”教学任务的设计时,可以与美术课紧密结合起来,把美术课的一些非技能训练内容,在“绘制图形”教学时进行整合;在进行“上网获取信息”教学任务的设计时,通过寻找家乡的风土人情,将思品和语文教学融合到信息技术课,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观念。
六、任务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
趣味性和生活性是任务设计的首要前提。同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趣味性的任务往往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的。如学习word模块的美化文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在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面前,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作品更胜一筹。对这一次综合实践课,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因此能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式教学法,只有科学设计好任务,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