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4-05-08 01:36: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试析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论文 篇一

标题: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策略,包括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等。最后,本文对如何推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正文:

一、引言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途径和策略。

二、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概念和特点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三、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加强师资培养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需要不断培养具备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因此,加强师资培养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课程、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高等职业师范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因此,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3.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高等职业师范教育需要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加强教师评价机制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四、展望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是多样的,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推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结论: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等途径,可以有效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三.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 高校教育论坛, 2020, 32(4): 52-56.

[2] 李四.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J]. 教育研究, 2019, 41(6): 68-72.

试析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论文 篇二

标题: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关的应对对策。通过分析当前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团队建设等对策,以促进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升。

关键词: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挑战;对策

正文:

一、引言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旨在探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关的应对对策。

二、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1.师资培养不足

目前,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师资培养的时间和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师资培养的内容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适应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特点。

2.教学管理不规范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面临着教学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绩。

3.团队建设不足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团队建设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导致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缺乏良好的团队文化和氛围,无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强师资培养

针对师资培养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师资培养的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具体来说,可以加强师资培训课程的设计,注重实践教学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优化教学管理

为解决教学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可以完善教师的教学指导和支持体系,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绩。

3.加强团队建设

为解决团队建设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具体来说,可以组织教师的交流研讨活动,建立教师的合作平台;同时,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展望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是多样的,但通过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团队建设等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为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师资培养不足、教学管理不规范、团队建设不足等挑战。通过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团队建设等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为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五.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 32(3): 58-62.

[2] 赵六.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 高校教育评论, 2019, 41(5): 72-76.

试析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论文 篇三

试析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论文

  [摘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也是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了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途径,以期为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担负着为全国职业高中、技术学校及中等专科学校等培养师资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满足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乃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很多,但关于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本文将就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进行探讨。

  笔者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研究》一文中曾阐述过,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两化”,即“专业化”和“师范化”。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化和师范化”及师范课教师的“师范化和专业化”,简言之,就是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崇高的师德、丰富的学科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大量的实践技能和技巧,拥有丰富的个人职业经验和职业自我探索、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能力①。在探索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过程中,要依据其内涵及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师德的培养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又有所不同,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普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品质,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职业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定期地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训基地、企业或科研院所提高实践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还要求教师要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备毅力、有耐心、能吃苦、踏实肯干的优秀品质。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在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教师师德的培养,从而使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教师把上述优秀品质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较早地树立对职教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及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更好地促进我国职教事业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实行教师上岗资格制度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师范院校的老教师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有经验,而新任专业课和师范课教师则相对薄弱,因此对于新教师要实行上岗资格制度。

  第一,新任专业课教师要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的培训与考试,让他们掌握教育教学、教学方案设计的方法,并具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管理学生的能力。学校应安排他们到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或企业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随后要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要取得相关的等级证书。通过上述途径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在任教期间,教师要参加短期培训班、本科班或中职教师研究生班,学习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方法概论等知识,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第二,新任师范课教师要在试讲合格之后才能任教。在新任教师任教的前半年,首先要做老教师的助教,向老教师学习如何讲授“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以使他们在讲授“职业教育学”时,能减少“纯理论”的知识,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成效、实用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在讲授“职业教育心理学”时,能以职业心理为主线,培养学生丰富的认知心理、学习心理、品德心理、个性心理,并能与“职业教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以便切实有效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教师不能一味地模仿,要善于运用新观念和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在任教后的前两年,要安排他们学

习所教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学生一起参加生产实习,让他们大体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掌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与专业教学有效地结合。此外,还要尽量减轻新教师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专业,进行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迅速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三、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原有的部分教师还达不到“专业化”和“师范化”水平,对于他们要采取以下措施:

  (1)内部听课。组织师范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互补不足。

  (2)外部进修。定期、轮流派送教师到进修班或重点院校相关专业学习。分期分批地派送教师深入实训基地、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现场专业培训,以便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举办短训班。给师范课教师开设短训班,由专业课教师为他们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给专业课教师开设短训班,由师范课教师为他们系统地讲授“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方法概论”等课程。

  (4)举办研讨会。定期举办研讨会,每次由一名或几名专业课教师或师范课教师作专题学术报告或实践经验汇报,其他人可以参与讨论或辩论,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5)出国进修。鼓励和支持教师出国进修,到瑞典、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英国等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技术新知识和新技术,使教师能在短时期内达到“专业化”和“师范化”,而且还可以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使其他教师达到“专业化”和“师范化”。

  四、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

  教师的“终身制”一方面滋长了有职称职务者的惰性,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的积极性,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教师补充到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教师队伍中来,他们缺少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职业教育知识和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体现不出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特色。因此,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应实行岗位聘用制度,聘用“双师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可从校外聘请一定数量的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任兼职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可以带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可以很好地教育和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又可以带动在岗教师有效地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动手能力,从而推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五、制定具有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特色的职称晋升制度

  一直以来,高等职业师范院校的职称晋升制度是参照高等院校的标准制定的,即所有的条件都围绕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著作教材、学术论文、获奖成果、专利等进行,这种评审制度只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而不利于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现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此,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在考查教师学术水平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检验,即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锻炼。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应注重改革和完善职称晋升制度,明确把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专业技能鉴定列入条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2010年的职称评定审要求上新增加了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时,需取得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且完成规定的实训教学任务或完成培训任务等要求,这是制定具有高等职业师范教育特色的职称晋升标准的重要体现,其他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应该借鉴这一先进经验。

  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受到高等职业师范教育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高等教育事业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高等职业师范教育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笔者在依据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设途径,以期为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试析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