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论文【优质3篇】

时间:2017-07-03 04:26: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职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论文 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高职教育扮演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角色。而高职基础课程作为学生们接受职业教育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将探讨高职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高职基础课程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核心之一就是实践能力,而高职基础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可以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其次,高职基础课程应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高职基础课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并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在职业伦理课程中,可以引入真实的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职业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将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最后,高职基础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被认为是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基础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教育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例如,在创业基础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们将能够在职业领域中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职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高职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应该重视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为学生们的职业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途径。

高职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论文 篇二

在现代社会,高职教育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基础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将探讨高职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高职基础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综合的能力,而高职基础课程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会计基础课程中,可以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自进行账目记录和报表制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其次,高职基础课程应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核心之一就是专业素养,而高职基础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在英语基础课程中,可以引入与职业相关的教材和案例,让学生们学习专业英语,并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最后,高职基础课程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综合的能力,而高职基础课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职业技能基础课程中,可以设置综合实践项目,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教育和评价,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应该重视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为学生们的职业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途径。

高职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论文 篇三

高职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要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满足岗位需求,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文章阐述了职业素质与高职基础课程的关系,探索了符合高职实际的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改革途径与办法。

  【关键词】职业素质;基础课程;高职院校

  受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影响,在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化的指引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当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向尚不清楚,但是教师应该清楚了解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人,同时培养职业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要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道德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高职基础课程改革应该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满足岗位要求,为在校学生学好后面的专业课做好准备。

  1职业素质与高职基础课程的关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职业压力变得更大,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他们既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扎实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可以在各个行业内应用的能力,包括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界的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针对职业需要培养相关能力,而且要避免把学生培养成没有独立思想的职业工具,要考虑到学生的将来长远发展,还要考虑到学生持续学习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提高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职业素质,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素质不但体现在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各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每个地方,所以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在方法与社会两种能力上展开。高职院校教育要更新理念、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综合培养。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专业能力,光靠专业课程来培养职业素质,效果不会很好,而且会使公共基础课程与职业教育方向不相适应。在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契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而且可以优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指向,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从而避免被边缘化。所以,高职院校基础课程要不断优化,起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

  2构建符合高职实际的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体系

  对于高职教育教学来说,课程是主要载体,服务于学生成长。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主要是参考本科院校,着力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固然重要,具有普适性,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但是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专属性,所以,教师要结合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积极探索,认真建立起能够培养学生较高职业素质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1)开设行业相关文化课,提高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识。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与专业行业相关的文化课,使学生了解专业行业的文化和历史,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和社会其它方面的关系等知识,使学生对以后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一定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另外,介绍行业相关的模范,促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强的毅力去学习后续的专业知识。

  (2)重视人文通识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当中包含了古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包含对人生意义的历史总结,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于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探索,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才算过得有意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规划职业生涯,思考当前的学习任务,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职业,从而提高职业素质。

  (3)普及能够拓展素质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一是普及口才和交际相关课程,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和工作场景,促使学生参与进来,着重加强训练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宽容他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二是普及写作训练课程。课程内容由普通应用文和职业专用文书两部分组成,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同时尽量选用可以反映企业文化和特色的文案,再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岗位培训、任务完成、角色互换以及团队合作等具体教学环节中得到启示,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4)优化职场礼仪课程,提高学生的职场形象。在就业压力日益严重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职业人的礼仪形象已经成为了一种隐形的竞争力,甚至可以说职业人的形象无形中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命运。高职院校开设并优化职业礼仪课程,不仅可以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内在文化修养,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模拟工作情形,进行现场动态教学,帮助学生规范言谈举止和仪容着装以及相关礼仪,从而提高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实现“内提素质,外塑形象,增进沟通”的目标。这样学生在提升修养和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全面提高了职场竞争力,为以后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5)强化职业心理训练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任何教育的基础和保证,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更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尤其要重视高职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再选取历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典型案例,如学习压力、感情纠纷、就业困扰以及人际交往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训练,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心理健康方法调节和维护自己的心理,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学会正面对待压力和困扰,培养学生的抗压解压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后面对未来社会的时候,才可以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拥有终身学习和超强的应变能力,用积极的职业态度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改革途径与办法

  3.1将职业教育观融入教师观念

  重视职业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必须要适应人才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其中,高职教师观念的及时更新变革则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先给学生打好理论知识基础,继而开展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想进行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教学中广泛采用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学习的迁移和综合学习的观念。同时课程改革必须要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改革,一线教师要经常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实时了解岗位的真实需要,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建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打造专业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

  3.2结合职业岗位需求,调整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除了服务专业课程学习之外,更需参考职业活动和岗位需求。根据岗位和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较高的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自身素质。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必须保证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服务专业的功能。高职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需求有以下两种结合方式:一是充分依据职业和岗位情景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按照岗位需求的阶梯式要求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着重强调职业需要。二是以基础课程为基础,着重突出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比如高校开设的《读写说能力训练》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口语及书面表达为培养重点,继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储备与岗位任职能力,同时也直接反映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关系。当然,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校可以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生活、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掌握与人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志愿服务社会的良好品格,重视显性教学成果与隐性课程完成度相结合。

  3.3开放式教学取代封闭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打破课堂与非课堂的界限,高职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式多种多样,如让基础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使社会成为让学生成长的大课堂。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人员任职要求,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及开放性模拟工作任务,然后交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等资源找寻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了常规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限,通过课内的常规教学与课外的情景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牢记课堂内容,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达到在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言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设计与生活和工作比较贴近的情景,教师寓教于乐,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进行《职场礼仪》中应聘礼仪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教学课堂模拟为招聘会,有的学生作为招聘官角色,有的学生作为求职者角色,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发挥,随即再结合学生的表现,临场分析错误之处,讲解关键知识点,之后再进行一次模拟应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胆识,训练他们口才,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4学生自主学习取代教师的单向输出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有限,传统的教学是以授课教师为主体,单方面知识输出。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需要借鉴“合作学习”的理念,即在教师完成授课任务以后,重点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教学指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间相互启发,互相沟通后形成具体的学习方式和行动策略,完成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任课教师则在前三个步骤采用教学支援,在后三个关键步骤实施教学指导,达到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负责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持人角色,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形式也由传统的教师输出转变为学生的深度自主学习。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其实也是学生主体积极构建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靠学生缓慢地自发生成还明显不够,必须要在正确价值的引导下、在老师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中、在相对真实的模拟职业情境中逐渐生成。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建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情感体验,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基础。

  3.5享受过程领悟方法取代理论知识获得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无生命教学”,即授课教师以专家学者的“过来人”身份将课本上的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通常是老师在上面讲个不停,而学生在座位上没什么反应。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领悟方法、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去体验,同时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从而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实际上,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或者体会的东西,才能印象深刻永久记忆,从而促进职业素养的良好养成。

  3.6将过程评价融入评价方式

  高职基础课程的改革必须要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机制作用,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学会自我反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实现评价的客观化。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评价、访谈、角色扮演等各种方法对学生的真实成绩进行考核。这也需要教师和学校改革传统的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

  4结束语

  实践证明,融入了职业素质培养观念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所以也要求担任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师要站得更高,想得更远,也就是要有人才培养的全局观,并且终身学习,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祥林.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普通文化课改革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2):55-5

7.

  [2]张娟娟.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3):67-69.

  [3]陈鑫.基于学生职业素养的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20-121.


高职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论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