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循环农业种植调研论文 篇一
标题:县域循环农业种植调研: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某县域的循环农业种植进行调研,分析了该县域现有的循环农业种植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旨在为该县域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循环农业种植;调研;现状;问题分析
1. 引言
循环农业是一种将农业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某县域作为农业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提升该县域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该县域循环农业种植的调研,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2. 现状分析
2.1 循环农业种植模式
在该县域的循环农业种植中,以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要模式。有机农业注重土壤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有机肥料和微生物技术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生态农业则更注重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来实现农业生产。两种模式在该县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2.1 资金投入不足
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施建设、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等。然而,该县域的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循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2.2 技术支持不完善
循环农业涉及到复杂的技术问题,如有机肥料的配方和使用、农产品的无公害处理等。然而,该县域的技术支持体系相对薄弱,农民在循环农业种植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制约了循环农业的进一步推广。
3. 解决方案
3.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循环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农民投资循环农业项目,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提高资金的筹措能力。
3.2 建立技术支持体系
政府应建立健全循环农业技术支持体系,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循环农业种植技术水平。
4. 结论
通过对某县域循环农业种植的调研,本文分析了该县域循环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资金投入不足和技术支持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这些方案能够为该县域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循环农业的定义与发展[J]. 农业科学研究,2020,10(5): 25-30.
[2] 王五,赵六. 某县域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农业经济评论,2019,15(2): 45-52.
县域循环农业种植调研论文 篇二
标题:县域循环农业种植调研:案例分析与启示
摘要: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某县域循环农业种植的调研,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该县域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县域循环农业种植;调研;案例分析;启示
1. 引言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某县域作为农业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提升该县域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该县域循环农业种植的调研,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该县域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一: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
该合作社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模式,致力于提供无公害的有机蔬菜产品。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共同建立有机蔬菜基地,实施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然而,该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和市场推广难题。
2.2 案例二:循环农业科技园区
该科技园区通过引进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然而,该科技园区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3. 启示与建议
3.1 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为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推动。
3.2 加强合作与创新
农民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循环农业项目,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效衔接。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循环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4. 结论
通过对某县域循环农业种植的调研和案例分析,本文总结了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希望这些启示和建议能够为该县域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实践[J]. 农业科技创新,2020,10(5): 25-30.
[2] 王五,赵六. 某县域循环农业发展案例研究与思考[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15(2): 45-52.
县域循环农业种植调研论文 篇三
县域循环农业种植调研论文
该模式的发展历程
武山县农业技术人员牢固树立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适应旱情,发展农业生产新理念,坚持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避短就长,充分利用优势时段自然资源,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经过反复筛选,于2000年在浅山半干旱区试验成功了麦后复种地膜菜瓜技术,以这一技术为平台,使该区7、8、9三个月的优势时段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创造性地为该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增收新途径。2001年在原郭槐乡西梁山区示范500亩,平均亩产值888.4元,亩纯收入736.4元,通过示范种植,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并在此后迅速向四周地区辐射。到2011年,全县在15个乡镇种植麦后复种地膜菜瓜3.01万亩。在推广麦后复种地膜菜瓜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途径,通过试验示范相结合的`办法,武山县农技站技术人员于2003年安排了油菜地复种地膜豆角试验,亩产值达到2300元以上,2004年在四门镇咀儿村示范种植10亩,平均亩产豆角1994.4千克,亩纯收入2038.3元,成为浅山半干旱区继麦后复种地膜菜瓜之后又一项颇具发展前途的农业增收新技术。目前种植区域已达
四门、温泉、洛门、城关、咀头、山丹、鸳鸯、高楼等8个乡镇,2011年种植面积1.96万亩。为了优化该区农业结构,挖掘该区农业生产潜力,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原膜,武山县农业技术人员又试验种植了麦后复种地膜菜瓜原膜二次利用点播冬油菜试验,试验在2001年8月26日种植,亩产高达203千克,比露地种植增产13.2%。2002年种植复种菜瓜1700亩,当年点播油菜589亩,占复种菜瓜的35%,2011年,全县麦后复种地膜菜瓜原膜二次利用点播油菜面积达到2.8万亩。经济效益
为了掌握这种模式的产量、产值情况,分别在咀头、温泉、洛门、四门、高楼等乡镇选择了20户农户,对该模式效益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为:从2009年11月小麦种结束起,到2011年10月止,经过2年时间的跟踪调查,20户农户共种植面积27.2亩,小麦平均亩产213.5千克,产值363.0元;麦后复种地膜菜瓜平均亩产1628.3千克,产值814.2元;原膜点播冬油菜平均亩产172.7千克,产值690.8元;油菜地复种地膜豆角平均亩产1771.3千克,产值2479.8元。两年时间收获四茬作物,亩总产值4347.8元,年平均亩产值达到2173.9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随着豆角、菜瓜等价格不断上涨,经济效益还在加大。
生态效益
麦后复种菜瓜和油菜地复种豆角及原膜二次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地膜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延长了地膜覆盖时间,从而减轻了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地膜覆盖时间加长,可有效地减少田间水土流失。
社会效益
麦后复种地膜菜瓜及原膜二次利用等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调整优化了半干旱山区农业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培训了广大群众,使广大农民建立了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农业生产的新理念,提高了该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优势资源,发展农业经济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