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研员角色的再认识计划总结(精选3篇)

时间:2013-05-03 01:27: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对教研员角色的再认识计划总结 篇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一个关于教研员角色的再认识计划。通过这个计划,我对教研员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对教研员角色的再认识,并分享我在这个计划中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首先,我重新认识到教研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教研员,我们不仅仅是教师的领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引领者。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学习,提供教学改进的方案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科知识,以及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从而在学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我重新认识到教研员是教师发展的良师益友。作为教研员,我们需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他们的指导者和支持者。我们需要倾听教师的声音和需求,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我们需要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反思,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和合作,我们能够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最后,我重新认识到教研员是学习者的角色。作为教研员,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我们需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教师,推动学校的教育发展。

在这个再认识计划中,我不仅对教研员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和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学会了给予支持和帮助。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我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思维。通过这个再认识计划,我不仅成为了一名更好的教研员,也成为了一名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通过这个再认识计划,我对教研员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重新认识到教研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教师发展的良师益友,也是学习者的角色。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教研员的作用,促进学校的教育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对教研员角色的再认识计划总结 篇三

我对教研员角色的再认识计划总结

  顾名思义,教研员即教学研究人员,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一名站在高处的教育者,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角色。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研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同伴互助、协作反思、行政指导的角色不断向共同研究、专业引领转变。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变自己的角色,如何有效带领学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必须思索的重大课题。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必须是学习的引领者、教学的指导者、理论的探究者和课改的实践者。

  一、学习的引领者。

  教研员要指导学科教学工作,自身必须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这些只有通过努力学习,认真读书,特别是通过有目的地精读一些参考价值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才能实现。

  教研员的学习不求形式,重在效果。有效果的学习,一般是指那种结合本职工作、带着具体问题、以研究的态度去进行的学习。比如,在上示范课前、课题研讨前、学术讲座前、论文写作前的.准备性学习;在教改实验中的研究性学习;在经验总结时的反思性学习等,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

  教研员要读的书很多。除了必学“两学一法”(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比如国外的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等等;又如国内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论,黎世法的“单元结构教学”理论,魏书生的“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理论,还有教育统计学、评价学、考试学、学习学等;还比如,通过各种教研工作会议或网络,去观察了解同行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的改革动态,多关注各个学科及至整个教育的发展变化等等都在学习之列。一个教研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率先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新课程条件下的指导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的指导者。

  众所周知,教研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课堂,多到那些教学、教研工作一直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去,多到那些教学、教研工作上得较快的学校去,多到那些师生意见比较大、问题比较多的学校去。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总结教师的教学得失,把握课改的正确方向。

  教研员不仅要多听课,而且要会听课。一般听课有五种类型:研究性听课、指导性听课、检查性听课、总结性听课、观摩性听课。听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研究性听课,就要注重去发现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态度有何不同;不同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思维投入和情感投入有何不同。

  教研员在听课时,不能居高临下以一种领导者或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能有一种专找教师差错的心态,如果教师知道教研员听课是为了找他们的“碴儿”,他们就有可能投其所好给教研员上“假课”。

  作为教研员,我们还得组织命题、抽测、竞赛、阅卷,无论是哪项工作我们都得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都得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都得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

  三、理论的探究者。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研员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是其工作更具思考性、研究性。这就要求教研员对教育理论要勤于探究、善于思考,将各种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

  教研员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比如,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引导教师确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以帮助他们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样”的问题。又比如,如何指导教师进行实效性教学和实用性教研?如何引导教研活动服务“新课改”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实?如何发挥教研员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研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切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多动笔去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巴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教研员应多注重自己的学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多拿起笔来写自己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多在自己有感而发和有感而写之时,以教育故事、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教研随笔等方式去动笔,这样天长日久,就能成长为一名教研理念新、教研能力强、教研成果丰的优秀教研员。

 

 四、课改的实践者。

  通过课题研究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研员角色转变、提高教研工作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教研员要带头参与教科研活动,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申报的课题必须是本学科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能引发广大教师共鸣的课题。因为这些课题具有全局带动性,并能通过一系列子课题来支撑研究,所以课题研究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态势。

  教研员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课题研究方法和策略,是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研究的策略包括选题论证、规划方案、学习研讨、总结汇报、材料积累、成果推广等。这些方法和策略若不经常在教科研实践中应用,也会逐渐变得生疏。

  组织教师听评实践课、开展论文评选、积极向教育报刊推荐教师优秀论文(案例)是课题化教研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这些方式把部分教师的教科研成果逐步内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会激发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要做好教科研工作,单枪匹马是不行的,还必须紧紧地团结和依靠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力量,要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骨干教师群体,了解骨干教师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教育理论培训会、学术研讨会,要给骨干教师压担子、交任务,对个别拔尖的学科骨干教师,要鼓励他们往更高的高峰攀登,使其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研员,我们应当努力转变工作角色,与广大教师一道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我对教研员角色的再认识计划总结(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