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养成教育总结【精简6篇】

时间:2018-03-04 03:14: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一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学生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这种教育,学生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学生养成教育应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学生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

最后,学生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协作、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二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学生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这种教育,学生可以在知识、技能、品德和健康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学生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记住知识,更要理解和应用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面对各种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竞争力。

其次,学生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我们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协作、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最后,学生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素养。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三

  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抓好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立教,师德垂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贯彻落实“规范”中我们首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着力抓好师德教育,强调教师示范作用,通过政治学习,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通过群体组合,优势互补,形成“规范”教育的整体力量,使校园内正气上升,团结向上,进取奉献的气氛更浓。

  二、把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一)、构建得力的领导机构,加强教师规范引领作用。

  1、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年级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领导小组成员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带好班主任队伍和加强学校骨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

  2、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管理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教师首先行为要规范。教师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面,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按时值勤,护导护送按时到岗,半年来,我校教师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二)、我校组织的各类传统活动、主题活动,始终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主线。

  三、做好典型事例的表扬与批评活动

  1、在开展一日常规训练活动,少先队总部充分发挥晨会、广播、宣传窗、手抄报等宣传阵地作用,倡导学生从身边事、日常事、小事做起,从学会做人开始,树立以什么为荣,什么为辱的意识。开展“四不、五节约”实践活动,倡导文明礼貌、摒弃违法乱纪;倡导勤俭节约、摒弃铺张浪费。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严重违纪行为等典型事例要及时地开展表扬与批评。

  2、注重养成教育,强化行规训练力度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的知、行转化中逐步养成的。因此,我们利用各种渠道,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体锻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

  3、训练目标细化、具体化

  各班则由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根据本年级本班的实际,对照《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分层目标》制定班级目标及每周教育重点,有计划、分阶段地落实行规教育内容。这样使目标更细化,使内容更具体,要求更明确,这样的训练,操作性强,学生更易接受。如:对学生进行“课间午间文明休息”的教育。我们按低、中、高年级细化成具体要求,如,低年级做到:不骂人、不尖叫,不打架、不追逐,不在地上打滚,不进入大花坛,不玩教具、媒体,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迅速做好生活上的事情(喝水、上厕所等)。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一张表格,午会课上教师对这几条反复抓、反复讲,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行为对照评价,自我衡量,认识到哪些做到了,哪些还需努力。我们发现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文明休息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学校、家庭、社会配合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学校是教育主要的实施机构,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合一体,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学校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我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大力加强宣传工作,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请家长竭力配合、耐心指导、正确评价学生行为。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校外受到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减少,校内教育就更加有效了。

  五、养成教育系统化、经常化

  学生行为规范是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我们努力发挥午会课的阵地作用,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训练。一方面,学校分层次细化行为规范教育要点,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划分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从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体锻卫生和劳动习惯三方面,确立了具体内容。每个课目低、中、高年级有不同要求,循序渐进,形成了分层要求的系统目标。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整体行为规范薄弱环节,确定阶段要点加以强化。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六、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一)“礼仪教育”正行为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让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继续发扬下去,学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礼貌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1、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汾水道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请使用文明语言”“请讲普通话”“轻声、慢步、礼让、右行”,等,让环境感化人;四是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五是设立每周一为学校文明日,强化学生文明习惯。

  2、设立礼仪岗、监督岗

  学校在校门口设立礼仪岗,全校各班轮流值周,进行礼仪示范,与学校老师、来宾鞠躬问候,让大家一进校便有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在校园内主要位置设立监督岗,志愿者轮流值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七、与德育制度建设相结合,落实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继续制定、完善《少先队评比、队干部监督制度》、《行政巡视制度》、《班主任三到岗》和《班主任课间管理制度》,落实《路队进出校》、《升国旗制度》。使德育制度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以少先队为载体,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我与祖国共成长”“好习惯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推荐参加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开展日新月异新天津摄影比赛,召开主题班会,总结活动收获,交流教育体会。

  (1) 开展班级良好行为习惯积分储蓄活动

  为使习惯养成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在教育中把教育和接受教育的权利还给学生,建立积分储蓄卡和成长记录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谱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我们紧密结合《德育规程》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分学段帮助学生制定自我约束、评价目标。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体育、卫生几部分,每周班级以小组形式小结每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落实情况,以公开、公正为原则,以红星、黄星为形式量化在班级展示牌中。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班级展示牌的内容,一、二年级采用登山、赛跑、比一比谁最棒的活动形式,中高年级学生采用摘星等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每月学校开展“文明飘香校园”评比活动,争做行为习惯小标兵活动在校园中蔚然成风。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自己有那些进步、有哪些不足,不断设计新的目标,在学生自我管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熏陶感染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开展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学习诵读《弟子规》《三字经》活动。学校统一印发教材,设立晨读时间,落实诵读,采用学校集中学习和班级自学两种学习形式,每天有内容,每月有检查,班级纷纷在路队行进中整齐诵读,展示班级学习成果,每天清晨,学生们踏者整齐的步伐、校园内外诗声朗朗,形成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古诗文诵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学生们在诵读中感悟,逐步内化为良好行为习惯。

  (3)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搭建教师、学生读书的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校园图书馆为阵地,为师生阅读交流提供便利。班级建立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鼓励学生开展读好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书籍,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指导他们从书中获取信息。探索求知,使书籍成为师生的生活需要,使阅读成为师生的重要生活方式,使书香溢满校园。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四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这一段时间班主任工作做下来总结如下:

  一、生活﹑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

  这些习惯只能是相对于以前的表现而言。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我就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就说曾为了让班中同学做到不乱扔纸屑,见到纸屑又能主动拾起这点吧,在每次进教室后,首先观察地上有无纸屑,如若发现,我就会先走过去把纸拾起来,然后走到卫生角投进垃圾桶,再回到讲台开始上课。经过多次观察,我总发现在这一来一往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教师身上,不时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似乎所触动,长期以往,学生中的一部分就会自觉地和老师一样去主动拾纸了,因为我心中牢记着这么一句话:“与其说上十次,不如做它一次。”

  有时,我也会学着马老师以前说过的,给卫生差的地方拍照片放在电脑上给学生们观看,看见自己的地方那么脏,那几个孩子羞愧的低下了头。

  二、在学习习惯方面。

  我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针对这种现象,我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有这样一些要求:

  (1)学生坐好手里不准拿东西。

  (2)必须认真听完一个同学的回答后再举手,或补充纠正,举手时不得高声叫嚷。

  (3)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得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4)回答时把一句话想清楚后,再说完整。就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虽说是二年级,但对他们的要求是从最基本地做起,养成的坏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只能从易到难,一步一步来。

  三、班干的培养。

  请教了许多老教师的经验,有一些能运用到自己班级中,有一些实际运用起来有难度。这几个月来,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主要培养了班长和路队委员,还有卫生委员。他们对自己的工作都积极认真负责。因此,我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告诉他们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现在在清洁卫生方面,劳动委员会做好值日;在检查作业时学习委员能管理好大多数同学的作业情况。同时,其他的班干部也能协助他们共同管理,尽他们最大努力搞好班级。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五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缺失亲情养成习惯差,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

  (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决心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知行脱节”现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三、课题的界定

  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

  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设计好模式,引导小学生去模仿、去实践,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举止,最终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全面研究采取科学可行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尤其要研究“认识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养成教育” 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办法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自己评,每周一次;学生评,每周一次;家长评,每月一次;老师评,每月一次。以班为单位进行。学校少先队应结合日常工作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管理和考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端,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4、调查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八、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各个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系统性原则。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阵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4、活动性原则。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循序渐进原则。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九、 课题研究实施的策略

  1、 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

  (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利用班会、班队活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认真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常督促,直到巩固为止。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

  (1) 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具体包括班主任的班会课,少先队活动。

  (2) 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

  (3) 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 春游、秋游、扫墓、庆“六一”, 庆元旦, 特长生比赛 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 ,文艺汇演、“献爱心”等活动。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如:开展班级的小设计和小制作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三是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拔河、跳绳、篮球、文艺小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5、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及时总结,激励奋进。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一是树立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在班上多表扬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起到推动作用。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 篇六

  “习惯构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用心影响,下面谈几点自己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一、注重良好习惯培养的时机

  1、时间上越早越好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从分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让学生们认识到,老师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意顺序上的递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二、注重多方面习惯的培养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持续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校园里就务必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群众中,除了持续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用心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用心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构成一种争先恐后,用心发言的良好氛围,用心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

  (3)用心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

  三、注重校园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理解三方面的教育,即校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持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校园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校园和家庭,所以校园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校园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校园教育的轨道上,成为校园教育的得力助手。

  四、开展生命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用心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好处。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十分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好处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这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好处。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