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大全(实用3篇)

时间:2016-04-09 05:29: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大全 篇一

历史典故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在二年级的历史课程中,也有一些常见的典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

1. 伏羲氏和女娲氏创造人类

伏羲氏和女娲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对夫妻,他们被认为是创造人类的神。相传,伏羲氏教人们种植农作物,女娲氏教人们制作工具。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起源于劳动和智慧。

2. 三皇五帝的治理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统治者。他们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统治者,负责治理天地万物。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五帝指的是轩辕、炎帝、颛顼、帝喾和尧。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们在远古时期就开始探索治理社会的方法。

3.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巨人,相传他在创世之初,用斧头劈开了天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山川、河流和大地。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天地万物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神奇的过程。

4. 神农尝百草

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农尝百草的帝王。相传他尝试各种草药,发现了很多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植物。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草药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也鼓励我们积极探索和利用自然资源。

5. 嫦娥奔月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她因为偷吃了不该吃的灵丹妙药,被贬到了月亮上。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以上是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大全 篇二

历史典故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在二年级的历史课程中,也有一些常见的典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

1. 勾践反腐

勾践是中国古代吴国的君主,他在遭受越国侵略后,被俘虏关押在越国。在越王勾践的努力下,他通过各种方法,最终成功反击越国并夺回了吴国。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勾践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反腐败的重要性。

2. 孟母三迁

孟母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母亲,她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三次迁居,以便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为了子女的未来愿意做出的牺牲。

3. 曹操与刘备的故事

曹操和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之间有许多故事和战斗。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勇敢、智慧和战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4. 赵云单骑救主

赵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将领,他在战斗中多次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有一次,他单骑救出了被围困的刘备,被誉为“千里走单骑”。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勇气和决心可以战胜困难。

以上是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希望大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典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大全 篇三

历史典故会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哲学,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常见的历史典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大全_中国历史典故大全,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常见的历史典故【1】

以逸待劳

【出处】《孙子?军争》。

【释义】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一精一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予迎头痛击。

【历史典故】

汉光武帝刘秀刚建立东汉政权时,全国还 未完全统一。公元30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攻打,隗嚣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旬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知道后,对其部将说:“我们必须抢占旬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终于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旬邑。冯异占领旬邑后,严密封锁消息,偃旗息鼓。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赶到时,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冯异亮出了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被冲出城来的冯异大军打败了。

常见的历史典故【2】

人琴俱亡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释义】琴:古琴;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人去世了,琴的音调也不再美妙了。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历史典故】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一性一格豪放超脱、不受约束,为人十分洒脱。他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不仅一精一通书法,而且擅长绘画,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兄弟俩的感情非常好,他们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忽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行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一精一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赏他。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 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长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

当时有个术士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死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听说了此事,便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死好了。”术士摇摇头说:“代人去死,必须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便去世了。

家人怕徽悲痛,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徽之一直很惦记弟弟,但始终没有消息。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含糊糊,欲言又止。徽之便明白了,悲哀地说:“子敬已经去了!是吗?”家人见再也瞒不下去了,便说了实话。

徽之听了居然一声不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人准备车辆去奔丧。到了献之家,他在灵一床一上坐了下来,命人把献之生前最喜一爱一的琴取来,想弹首曲子。但调了半天弦,都没调好。于是举起琴往地上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死去了啊!”说罢,他便昏了过去。徽之因极度悲伤,没过多久就病情加重了,一个多月后,他也离世而去。

常见的历史典故【3】

孺子牛

【出处】《左传?哀公六年》。

【释义】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一爱一。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一个比较强盛的国家。齐景公是齐国国君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个。他有6个儿子,他最喜一爱一的是小儿子晏孺子。

晏孺子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一爱一,又是齐景公的庞妃所生,所以景公非常偏一爱一他。景公经常整日和孺子一起玩耍、做游戏。孺子叫他怎么玩,他就怎么玩;叫他当什么,他就心甘情愿当什么。当时的景公已经将近六十岁了,玩起来,不是滚,就是爬,但他觉得很开心。

有一次,孺子要齐景公装作一头老牛让他牵着玩。齐景公竟然还 让人拿来一根绳子,让孺子牵着一头,另一头他自己用牙齿紧紧一咬着。这么一来,孺子很高兴。一会儿骑在“牛背”上,一会儿便像牧童一样,牵着“牛”满院子跑。为了让儿子高兴,齐景公就装着牛叫在后面跟着跑。跑着跑着,孺子没小心,突然跌了一跤。齐景公没有防备,紧一咬着绳子的门牙一下子被拽掉了一颗,口里立刻流一出鲜血。

年幼的孺子不知如何是好,吓得哭起来。孺子一哭,景公非常心疼。他不顾自己,上前将孺子抱到怀里,哄着孺子不要哭。终于孺子不哭了,他又陪孺子玩起来。

后来,在孺子不足10岁时,齐景公病死了。他临死前,立下遗嘱,要晏孺子继位。齐景公的长子一一生得到消息,暂时出逃到鲁国,其余几个都被逐出京城。

孺子年幼无知,后来封了与景公的长子一一生一交一好的大夫陈喜子为相。陈喜子为一一生愤愤不平,杀掉了辅佐孺子的两个大臣。后来,又用个大皮囊将一一生带进宫中,强迫孺子退位,拥立一一生为国君。

原来的相国鲍牧惊讶地说:“你们这么做,难道忘了先王因为做孺子牛而崩落一颗牙齿的事吗?这是背叛先王遗命啊!”

满朝大臣们,见大势已去,也不再说什么。一一生却说:“废掉一个国君,再立一个国君的事情很多,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弟弟年幼无知,无法理国。我是长子,接替国君,当之无愧,是天经地义的事。相国只要权衡是否有利于国家就是了,何必一定要看什么先王遗命呢?”

齐悼公继位当天便把晏孺子杀了。不久,又借故把鲍牧杀了。

常见的历史典故【4】

孟母择邻

【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

【释义】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以防他学坏。形容慈母严格要求子女,教育有方。

【历史典故】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但是,孟子小时候,也和一般孩子一样,很顽皮,很贪玩,不愿学一习一,整天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

一开始孟子一家居住在墓地附近,儿时的孟子还 不明事,不知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看到邻居们都以替人办丧事谋生,他也觉得新鲜,每日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嬉戏玩闹,也学着吹吹打打,打幡送丧,挖坑埋棺。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不能责怪邻里,他们就以此为生,但如果长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孩子学到的也只有这些,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她深深地感到,这里绝非是自己想让儿子增长知识的地方,于是就搬家住到一个集市旁边。

集市之中每天都很热闹,各种叫卖之一声不绝于耳,孟子又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玩沿街叫卖游戏。孟母又开始心急如焚了。她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在这种地方成长。她叹息道:“这里也不是我理想中要让孩子成长的地方。”于是她又一次带着孟子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住了下来,孟子则学着大人的样子,模仿效法各种礼仪,孟母这才长舒了口气,觉得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从此在这里居住下来,并对孟子倾心教诲,终使其成才。

常见的历史典故【5】

田稷退贿

出处】《列女传》。

【释义】贿:贿赂。比喻用给予报酬来收买某人以达到个人目的不一良行为。

【历史典故】

田稷,战国中期齐国人,深得齐宣王信任,拜为相国。

三年后,田稷辞官回家,下属送给他黄金百镒。田稷把黄金带回家,献给母亲。母亲问他说:“你做三年宰相,不会有这么多的俸禄,你哪来这么多金子?”田稷老实答道:“是下属送给我的。”母亲听了,立刻不快地说:“做人应注意自身修养,做到品行高洁。为了要诚实不欺,应不做不义之事、不取不义之财。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应该尽心诚实地办事,否则就是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应该有的东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你如果真要表现你的孝顺,就把这些金子拿走!”

田稷听了母亲的一番话,十分惭愧,便将金子全部退还 给下属,又主动到朝廷请罪。齐宣王听了事情经过,对田母十分赞赏。他赦免了田稷,仍然让其为相,而用朝廷的金子赏赐给田母。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对田母仰慕不已,也称颂田稷知错能改的行为。


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大全

二年级常见的历史典故大全(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