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集 篇一
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集的第一篇内容。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平行线”。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方向永远保持一致,永不相交。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铁轨、书架上的书本等来认识平行线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相反数”。相反数是指两个数值大小相同,但符号相反的数。比如,2和-2就是一对相反数。它们的和为0,相加后可以抵消彼此。相反数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再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周长”。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的总长度。比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的长度之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周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房间的周长来确定需要多少米的地板砖。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面积”。面积是指一个平面图形所占据的总空间。比如,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它的边长的平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边长的平方,得到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房间的面积来确定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板砖。
通过学习以上的数学知识,相信大家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数学是一门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谢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集 篇二
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集的第二篇内容。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帮助大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数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分数”。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划分成若干等分的数。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划分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被划分的等分数。我们可以通过分数来表示一些不完整的数量,比如一半、四分之三等。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等式”。等式是指两个数或者表达式之间用等号连接的关系。比如,2 + 3 = 5就是一个等式。等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学运算,通过解方程式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再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倍数”。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数。比如,6是12的倍数,因为12可以被6整除。倍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某个数的倍数来确定一段时间的长度。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约数”。约数是指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所有正整数。比如,12的约数有1、2、3、4、6和12。约数在我们的数学运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因式分解等操作。
通过学习以上的数学知识,相信大家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数学是一门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学习中,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继续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奥秘。
谢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集 篇三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大全集
如果说哪些科目难学,小编相信数学一定名列前茅。那么你知道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有哪些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希望大家能喜欢!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欣赏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一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二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三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四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五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内容一: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明白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必须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一样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十分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光
,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明白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十分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十分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之后“0”最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趣味数学故事: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样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小“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3”高兴地说:“多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个性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原先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样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明白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务必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三年级数学知识小报内容二: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