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精彩6篇】

时间:2011-09-04 09:21: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篇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学。在中考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下面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式四个方面对中考化学知识点进行复习。

首先,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中考化学的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物质是指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东西,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成的,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不均质混合物。

其次,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可以分为周期和族。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族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纵列。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再次,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工具。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平衡反应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和数量关系。

最后,化学反应式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工具。化学反应式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化学反应式可以通过摩尔比例关系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进而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体积。

综上所述,中考化学的复习重点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式。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以及理解化学反应式的计算方法。通过这些复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篇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学,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考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下面将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浓度和物质的相变四个方面对中考化学知识点进行复习。

首先,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质量和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和碱的浓度和酸碱中和反应的速率也是酸碱中和反应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其次,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表示,可以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给予电子的物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可以通过半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再次,溶液的浓度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溶液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占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例。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来表示,质量浓度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的乘积来计算。

最后,物质的相变是化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物质的相变包括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沸腾和冷凝、气体的压缩和膨胀等。物质的相变是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引起的,可以通过相变图来表示。在物质的相变中,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可以通过相变图来计算物质的质量和能量的变化。

综上所述,中考化学的复习重点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浓度和物质的相变。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能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速率,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以及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通过这些复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篇三

  有关溶液的计算

  注意:溶质必须是已溶解的,未溶解的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1.基本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以下公式必须先满足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

  ① = =

  ② =

  ③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100克:(100克+溶解度)

  3.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解度(S克)与溶质的质量分数(p%)的关系

  S= p%=

  4.加水稀释浓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增加水的质量为)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

  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

  黄色固体: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硫磺是浅黄色固体 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红磷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

  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

  七、化学实验

  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

  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收集气体的方法:

  排水法: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2 H2 CH4 CO等。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2 ,O2 ,HCl

  向下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2 ,CH4 ,NH3

  2.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3. 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4.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

  5. 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气体里,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6.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8.做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和CO等)前,都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

  9.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瓶内气体。

  10.干燥剂:除去含水物质中的水份(特别是除去气体里的水蒸气)的物质。常用的干燥剂有:呈酸性浓硫酸;呈碱性的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碱石灰。

  注意: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

  氢氧化钠、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3 ),能干燥其他气体。氢气的干燥和除杂质:实验室制得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和酸雾,可选用碱石灰、氢氧化钠

  把水和酸雾同时除去。见图中常用的干燥和除杂质装置:除水的装置接在其他除杂质的装置之后;证明有水的装置则要在证明有其他物质的前面。

  气体进出要求:长管进短管出 大头进小头出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篇四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潮解等。

  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生锈、_、风化等。

  2、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C、S、Fe等。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CO2、KClO3、H2SO4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CO2、SO2、Fe2O3等。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通常是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是一些金属氧化物,如:CuO、MgO、Fe2O3等。

  酸:由H+、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HCl(盐酸)、H2SO4(硫酸)、HNO3(_)

  碱:一般由金属离子和OH—组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Fe(OH)3

  盐:一般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盐分为三种:(1)正盐,如:NaCl、Na2CO3、CuSO4(2)酸式盐,如:NaHSO4

  (3)碱式盐,如:Cu2(OH)2CO3

  3、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原子团如下:OH—(氢氧根)、NO3—(_根)、

  SO42—(硫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NH4+(铵根)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篇五

  一、化学之最

  (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

  6、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碳酸氢钠NaHCO3 , 碳酸氢钙Ca(HCO3 )2

  磷酸二氢钠NaH2 PO4

  磷酸二氢钾H2 PO4

  硫酸氢钠NaHSO4

  硫酸氢钾HSO4

  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

  8、其他盐

  高锰酸钾MnO4

  锰酸钾2MnO4

  氯酸钾ClO3

  硫化钠Na2 S

  碘酸钾 IO3

  亚硝酸钠NaNO2

  硫化钾2 S

  二、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1、计算

  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

  ①化学式写正确

  ②方程式要配平

  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步骤:

  ⑴解、设

  ⑵化学方程式

  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

  ⑷列比例

  ⑸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质量比等于 2ClO3 2Cl + 3O2 ↑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 245 149 96

  ①微观意义: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质的)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量的意义: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不能读成“加”,“=”不能读成“等于”要读为“生成”。

  3.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有水生成 有CO2生成(各写两个)

  化合反应 2H2 +O2 2H2O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其他反应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篇六

  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化学知识口诀

  化合价口诀化合价一:

  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化合价口诀三: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齐;铜以二价最常见。

  化合价口诀四: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