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篇一
高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尤为重要,因为历史学科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首先,教材选择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高三历史教学应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教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材内容应该紧密贴合历史教学大纲,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历史背景对历史事件的影响等方面的讲解。教材中应该有适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高三历史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研究等。讲授是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但不能只是单纯的灌输,而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讨论历史事件和问题,学生可以交流意见、互相启发,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实践和研究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
最后,评价方式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高三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综合评价,不仅仅看重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评价可以通过作业、考试、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评价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同时,评价过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反思,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总之,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历史、思考历史,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好的发展。
高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篇二
高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历史的再现中去。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并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阅读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历史观点和思想;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并运用历史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来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历史、思考历史,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好的发展。
高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篇三
高三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高三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水平和能力、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但过程是艰难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师生转变观念,科学探索,积极实施,坚持不懈,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2017-03-20 22:34 | #2楼
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早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课程性质上又再次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所谓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概括地说包括学生基本历史知识贮备、科学的学科思维、正确的观点方法和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应成为教学过程和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从而使其成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历史学科素养
1.学科基础知识。虽然高考试题远高于历史教材,但源于历史教材,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源于学科基础知识,因而,熟练掌握和运用学科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素养。
2.学科思维。历史学科问题的认识往往需要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遇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思路。其中最基本的是哲学的思维、历史的思维。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因与外因、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等。
3.学科能力。依据考纲要求和题目考查实际,学生需具备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分析、判断、比较、说明、论证、评价等基本能力。具体体现为《考试大纲》的四个能力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调动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1
4.多元科学史观。多元科学史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目前高考考点考查的学生基本素养之一。多元科学史观包括唯物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科学运用多元史观是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要求学生掌握多元科学史观的基本内涵,并能对其准确熟练地运用,科学地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
5.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历史学科的目的在于“以古知今”“以古鉴今”,关注现实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方向之一。因此,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做到古今对比,古今贯通,以古知今,以古鉴今。
6.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考历史试题素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除历史学科本身直接相关的材料,往往还涉及文学、政治、艺术、科学和现实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储备扎实的历史基本知识,而且储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储备广博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才会得心应手。
7.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历史教学重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展学习潜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考担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考查也成为高考能力立意的目标之一,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是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基本素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呢?
(一)、准确把握“历史时间观”: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必须让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时间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学生无法准确定位历史时空,这是历史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训练学生准确定位特定历史阶段历史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如数轴定位法);训练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归纳本阶段的基本特征,再从历史阶段特征回忆反映这些特征的历史事实。只有让学生“走进历史”,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形成历 2
史时空观念。
(二)、教会学生“历史地思考”
让学生具备历史思维习惯,首要问题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历史地思考”,也就是教给学生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分析历史的“三分法”、“背景分析法”、“过程分析法”和“历史结果分析法”等四大类。
分析历史的“三分法”,就是历史事物由“背景”、“过程”、“结果”三部分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三分法”,这是进行历史思考和历史分析的.基本前提。
“背景分析法”是教给学生分析历史背景的基本方法。历史背景的基本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出历史背景分析的“公式”:历史背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组织+群众+军事+民族。接下来每当分析历史背景就由学生轮流上台演示。
“过程分析法”是教给学生掌握历史过程的基本方法。由学生总结自己掌握历史过程的心得体会,总结出阶段分析法。
“影响分析法”是引导学生如何得出历史结果。要求学生必须思考: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胜利原因和失败原因)历史事件如何定性?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不足,在解决“历史材料题”时困难重重。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学生阅读历史事件的能力,就是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领悟能力,就是通过对所给的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使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得以开发,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注意到历史叙述中所显示的人物动机和意图、领悟历史的叙述中的现象和本质。在阅读历史文献中,特别要求学生要避免用现今的观点和价值
标准去判断衡量历史,而是要历史地考虑事件的前后联系和具体情况。 要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研究能力,还应让学生学会利用历史地图、照片和各种图像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解说历史事件,从而一步步培养学科素质。
(四)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整理历史知识,将知识系统化。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形成对历史发展变化全貌的整体性认识。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在课堂上尽可能展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并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其次是在复习课上打破教材知识体系,让学生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如整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线索”;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历史小专题,并作为作业考核。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容易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整理历史”。具体从以下三个地方加强“整理”: 一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二是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
点。运用知识结构,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五)加强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键是要求学生去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而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并授予学生质疑技巧。
总之,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应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水平和能力、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工作是艰难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教师转变观念,科学探索,积极实施,坚持不懈,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才会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