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作文 篇一
我爱我的家乡。它是一个美丽的小镇,被群山环绕,河水清澈见底。每当我走在家乡的大街上,我就仿佛置身于一幅画中。
首先,我想描述一下我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河流从山间穿过,水清澈见底,河岸边的花草繁盛,让人心旷神怡。每当夏天来临,我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到河边游泳,感受清凉的河水,欣赏着青山绿水的美景。在晴朗的日子里,我常常爬上山顶,俯瞰整个家乡的美景,让我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其次,我想描述一下我家乡的人文景观。我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小镇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寺庙内供奉着古代的神像,神像的雕刻精美细致,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艺术品味所折服。除了寺庙,小镇上还有一座博物馆,陈列着各种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我经常去博物馆参观,深深地被那些古老的文物所吸引,它们让我感受到时间的长河和传承的力量。
最后,我想描述一下我家乡的人民。家乡的人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每当有人遇到困难,大家总是积极伸出援手。在我家乡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人们微笑着打招呼,互相问候。大家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像一个大家庭。我真的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友善和谐的社区里。
总的来说,我爱我的家乡。它的自然风光美丽壮观,人文景观丰富多样,人民热情好客。我希望能够用画笔描绘出家乡的美丽,与更多的人分享。让世界知道,我的家乡是多么的美丽和宜居!
画家乡作文 篇二
我是一位画家,我的灵感来自于我深爱的家乡。每当我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我就仿佛置身于一幅画中,我可以感受到每一个细节中蕴含的美丽和故事。
首先,我喜欢画我家乡的自然风光。在我画中,我常常捕捉到阳光照耀在山脉上的美丽景象。我喜欢用明亮的颜色描绘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我还喜欢画河流,用清澈的颜色描绘出水面上倒映的花草和天空。我想通过我的画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壮丽。
其次,我喜欢画我家乡的人文景观。我喜欢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古老的寺庙和建筑,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我还喜欢画人们的生活场景,描绘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微笑的面容。在我的画作中,我试图捕捉到人们平凡而又真实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和善良。
最后,我喜欢画我家乡的季节变化。我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描绘春天里盛开的花朵,夏天里清凉的河水,秋天里金黄的稻田和冬天里洁白的雪景。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丽,我希望通过我的画作让观者感受到这种美丽,并体验到季节变换带来的无限惊喜。
总的来说,我是一位热爱家乡的画家。我的画作旨在展现家乡的美丽和人文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的家乡。通过我的画笔,我希望能够传递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画家乡作文 篇三
铺好画纸,拿起彩笔,我要开始画家乡。
先画家乡的天。我用湛蓝色的彩笔画天空纯洁的颜色,没有什么瑕疵,没有灰蒙,没有工场排放的黑烟。我用白色彩笔画出白云,来点缀湛蓝的天空,那些白云是那样洁白,像一朵朵棉花糖,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甜。
再画家乡的山。我用铅笔勾勒出山的线条。它连绵起伏,就好像柔情似水的少女。它不险峻,不会给人惊险的感觉。我用绿色的彩笔为它披上美丽的外衣。
最后,画家乡的水。我用淡蓝色画小溪。画出它的清凉。我还得用勾线笔画出它那跳动的水珠,诉说它的快乐。
一副家乡画终于完成了。
画家乡作文 篇四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有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春天,柳树泛青;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金风银舞;冬天,银装素裹。在这四季景色如画的小村庄里,人们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春天,小草萌发嫩芽,草地一片新绿。湖水坚冰消融,柳树又抽出了细长嫩绿的柳条,吹面不寒杨柳风,柔嫩的柳条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曼妙轻舞,舞姿翩然,有如天外精灵赋予人间以阳春活力,拂出了一圈圈柔美的涟漪,拂出了一道道细小的波纹。小花园里,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使在学习重压下烦躁的我生出些许快活愉悦,不觉点亮我眸中明灯,牵动我唇边浅笑。
夏天,绿荫亭亭如盖,伛偻提携,谈笑风生,这个场景真令我感到生活的美好。不远处,那绿树翠竹掩映下的玲珑小亭,宛如一位含羞少女在窥视着远处的行人,红色尖顶的亭子像一朵牡丹,点缀在绿海中,倒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别致。荷花池曲径,泉水叮咚的声音夹杂在阵阵欢声笑语之中,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夏鸣曲。
秋天,黄叶飞舞,遍地金黄,走在路上,沙沙的声音悦耳动听,走入田园,一棵棵玉米,高挺着,好似一个个田地里的哨兵。微风吹过,走在田间的我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我心想:咦?秋天怎么会有花香呢?我循着香味,走到一片菊花园,一片金黄色的菊花,漂亮极了。
冬天,鹅毛般的大雪飘飘洒洒,给大地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地毯;大树上仿佛挂了一条条银色的水晶链,闪闪发光,格外美丽;房子上改了厚厚的棉被,如同一座冰雪城堡,连窗户上也结了美丽的窗花,出太阳后,须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村子经过白雪的洗礼,变成了冰雪世界,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笑声如银铃般悦耳,虽是寒冷,但孩子们却感到十分开心。
万象万物,花飞满天,与乡之恋,无与伦比,真是一个诗画的家乡!
画家乡作文 篇五
十年后,我已经长成了二十岁的小姑娘,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而家乡,也静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我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一辆辆飞驰的汽车从我的眼前一闪而过。哎,怎么闻不到汽车尾气的臭味儿了呢?再仔细看,原来汽车后面的排尾气管到哪去了呢?嘿,原来科学家们研究出来了一种太阳能跑车,这样就不会污染空气了。我忍不住深深地吸了口气——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可真是一种享受呀!
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凤凰公园。哇!我的眼珠子都要蹦出来了。几年没来,这还是我原来认识的凤凰公园吗?只见清澈见底的池塘,连池底的沙土和一粒粒小石子儿都看得清清楚楚。水中一条条可爱的小鱼游来游去,有的一条紧追一条,连成一个长队;有的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像嬉戏追逐的孩子;有的躲在荷叶下,眺望岸上美丽的风景……再一瞧,池塘边怎么有那么多可爱的小贝壳呀?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这些小贝壳是研究出来净化水的。这些小小的贝壳居然能使原本浑浊的池水变得那么清澈透亮啊!
离开了凤凰公园,我又步入了母校——实验小学。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幢十二层楼高的摩天大厦,这应该是现在的教学楼吧?如今的教室变成什么样了呢?满怀着好奇,我进入了极具现代化特色的“太阳能电梯”,按下数字“8”。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电梯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我送到了八楼。哇塞,真爽呀!太阳能电梯不但省电,而且速度惊人,真是两全其美!走到一间教室旁边,透过窗户向里张望,原来的黑板已经被一块黑色屏幕取而代之。一名老师站在屏幕前,对同学们说:“现在打开书,翻到二十三课《日月潭的传说》。”说话间,老师伸出食指在屏幕上写了“23.日月潭的传说”八个大字。哦,这就是“手写屏”呀!这下,就不用怕粉笔灰污染空气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夜晚。我漫步在街头,每走过 一米,头顶就会出现一道弯弯的灯光彩虹,让人仿佛进入了梦幻中的仙境。那么多的灯光得浪费多少电呀?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里的电都是利用垃圾经过化学加工而产生的能源发射出来的。垃圾竟然能转化为电能?这可让我长见识了!我想:城市被科学美化了,人们的心也被城市的美感染了。
这是我用心画出的未来家乡。但愿在十年以后我能够梦想成真,带给人们真正的享受,使人们能真正感受到科学带给大家的无限快乐!
画家乡作文 篇六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最美的风景在故乡,而我的家乡福安,令人难忘的是那甜滋滋的味道——糖画。糖画是我们福安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一天,我偶遇了福安传统糖画艺人——陈增富师傅。陈爷爷,四十多岁开始画糖画,如今已近三十多个春秋。一个炉,一锅糖,一只勺子,一支细签,一双手灵敏游走,一幅糖画栩栩如生……这就是陈爷爷的全部。陈爷爷细致勃勃的说:“画糖最重要的是熬糖,熬过头糖就苦了,没有了清甜的味道。火候的掌握全靠经验,开始时因为把握不好,也大锅大锅倒掉过许多熬坏的糖。正说话间,糖熬好了,只见他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手速极快,飞肘运腕,不过几分钟时间,他就画出了一条腾云的龙。这娴熟的手法,不禁让我感叹他的手上功夫!
当初福安有两个从成都来的糖画师傅,陈爷爷想着跟他们学习糖画。拜师学艺要交300块钱的学费,这在三十几年前算得上是笔“巨款”。幸而妻子十分支持他学艺的想法。于是,他跟着两个老师傅学习了15个晚上,很快就掌握了糖画的基本功。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成之后,陈爷爷扛着一套工具,开始了二十几年的糖画生涯。他每日摆摊在各个学校门口,或是公园边上,糖画也从最初的一个一角钱到五角再到后来的一块、两块…… 每当上学或放学时间,总有一群小孩围着陈爷爷的摊位前,看他画糖画。一个个活灵生动的糖画从他手中飞舞而出,时时听着小朋友们惊喜的欢呼声,他便觉得很满足,越发充满了干劲。
寒来暑往,如今陈爷爷已过了花甲之年,但依旧精神抖擞,他骄傲的对我说:“制作糖画要与时俱进,不仅会画传统的图案,还要具有独特的创意。”话音刚落,他就为大家表演起了“姓名糖画”, 见着自己名字也能成为糖画制作的内容,在一旁观看的小孩们个个更是兴奋,无不佩服伯伯的巧手。陈爷爷也因此屡次应邀参加“福安市白云山旅游节”等展会活动,让糖画这门手艺活有了更加广泛的生存空间。
原本在福州工作多年的儿子也回到了福安,打算传承父亲的这份手艺。儿子对于糖画有着更多的想法,他认为,糖画已有着悠久的历史,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展下去,他打算在父亲手艺的基础上,加入创新的元素,融入了当下流行的图案和各种卡通动漫造型;以特色定制、或让糖画走入福安中小学生的课堂等方式,让更多的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好地传承、创新糖画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