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科技》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最新3篇)

时间:2013-06-04 07:33: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寻找身边的科技》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科技产品。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科技产品的展示。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科技产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

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科技产品。

2.小组合作任务卡片,指导学生进行科技产品的展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了解。

2.探究(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科技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研究。

3.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科技产品的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产品的功能、原理、优点和应用场景等。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互动。

4.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科技产品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法和展望。

六、板书设计

寻找身边的科技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培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一些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可以在分组时进行合理搭配,让他们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在展示环节可以适当加入小组之间的竞争,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寻找身边的科技》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科技产品。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科技产品的展示。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2.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科技产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

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科技产品。

2.小组合作任务卡片,指导学生进行科技产品的展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了解。

2.探究(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科技产品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探究。

3.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科技产品的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产品的功能、原理、优点和应用场景等。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互动。

4.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科技产品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法和展望。

六、板书设计

寻找身边的科技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培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对于一些害羞或不善表达的学生,可以在分组时进行合理搭配,让他们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在展示环节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提问,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寻找身边的科技》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篇三

《寻找身边的科技》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这次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课题,为了把我们的每一节思品课扎实有效,总结好每堂课的好的上课经验,特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方面来总结一下我讲的这堂课:

  设计理念:

  “寻找身边的科技”是“身边的科技”的第二主题活动,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我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寻找身边的科技,体会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广泛寻找科技产品,充分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共享、互相学习的我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议调查研究,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我的发明”,给学生留有书写的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改善生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生存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的周围都已成为科技的世界,可以说科技无处不在。人们创造了科技,科技又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们与科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身边的科技”由“我家买了洗衣机”和“寻找身边的科技”两部分内容组成。“寻找身边的科技”是上一主题的拓展延伸,由对一种科技产品的研究,扩展为对科技的全方位的关注:领域设计家庭、学校工厂、农田,生活涉及衣食住行。通过调查研究,整理信息、交流共享,使学生亲身感受科技的普遍存在,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安排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是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欲,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就在身边,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知道一些常用物品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3、能尝试和改进生活中的不足,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4、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中教学目标1、3、4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3、4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又是本课学习的难点,为了有效地抓重点、突难点,在教学过长中我设置了以下环节:

  一、问题探讨,形成共识。

  主要分三步进行:

  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自己课前的调查表,在整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同学的说法有错误,小组中的同学一定要一起把它改过来。

  2、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谈在“寻找身边的科技”这个活动中的感受。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整理信息、交流共享,使学生亲身感受科技的普遍存在,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并且通过积极地参与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体验内化

  以鲁班仿照小草的齿发明锯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尝试“我的发明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改进生活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设计“我的发明”,给学生留有书写的空间,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改善生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课后延伸

  课后继续进行“

我的发明”,把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交流,评选班级发明大王。

  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采取创设两个大的场面,力求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起到深化学习的效果。两个场面都起到了相应的效果,但是第一个场景调查表交流过程中由于自己引导方面的原因,学生回答方面欠条理。对于思品课的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我还需要再下功夫。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46%未阅读
《寻找身边的科技》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