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苍松翠柏》评课稿(优秀3篇)

时间:2014-05-06 01:27: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美术《苍松翠柏》评课稿 篇一

《苍松翠柏》是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创作于明代末年。这幅画以苍松和翠柏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苍松翠柏的高洁品质。本文将从构图、用色和笔触等方面对这幅作品进行评析。

首先,构图方面,《苍松翠柏》采用了对称的构图方式,将苍松和翠柏分别置于画面的左右两侧,形成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了“三分法”原则,将画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苍松和翠柏的枝叶,中部是水面和远山,下部是石头和草地。这种构图方式使整幅画面看起来非常有层次感,给人以稳定和宁静的感觉。

其次,用色方面,画家运用了传统的水墨技法,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苍松和翠柏的树干和枝叶用深黑色勾勒,给人以沉稳和坚实的印象;而远山和水面则用浅灰色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和虚无的感觉。这种对比的色彩运用,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最后,笔触方面,《苍松翠柏》采用了细腻而流畅的笔触,使得苍松和翠柏的枝叶栩栩如生。画家运用了“破墨法”和“枯笔法”,使得苍松和翠柏的枝叶看起来非常有立体感和质感。同时,画家还运用了拓墨、洒墨等技法,为画面增添了一种意境和韵味。这种细腻的笔触,使得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置身于苍松翠柏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力量。

综上所述,《苍松翠柏》是一幅具有深厚艺术内涵的山水画作品。通过构图、用色和笔触的运用,画家成功地表现出苍松翠柏的高洁品质和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这幅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术《苍松翠柏》评课稿 篇二

《苍松翠柏》是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创作于明代末年。这幅画以苍松和翠柏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苍松翠柏的高洁品质。本文将从题材选择、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这幅作品进行评析。

首先,题材选择方面,《苍松翠柏》以苍松和翠柏为主题,突出了这两种树木的高洁品质和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苍松象征坚贞不屈,翠柏象征纯洁和高尚,这些品质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通过选择苍松和翠柏这样的题材,画家成功地表达出了中国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艺术表现方面,《苍松翠柏》采用了传统的水墨技法,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画家运用了细腻而流畅的笔触,使得苍松和翠柏的枝叶栩栩如生。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式,形成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通过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画家成功地展现了苍松翠柏的高洁品质和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最后,文化内涵方面,《苍松翠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尚品质和自然景物的崇尚。苍松和翠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物,代表了中国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幅画通过展现苍松翠柏的高洁品质和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传达了一种崇高和美好的情感。同时,这幅画作还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苍松翠柏》是一幅具有深厚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的山水画作品。通过题材选择、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的展示,这幅作品成功地表达了中国人对高尚品质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苍松翠柏》评课稿 篇三

美术《苍松翠柏》评课稿

  老河口市三中李建华老师主讲的《苍松翠柏》这节美术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从这节课的效果看,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美术课。李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基本理论的讲述—基本技巧的强调—演示—评述。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人格。

  下面,我将对李老师这节课作如下几个方面的评述。

  一、本节课处处体现美术课的人文性质。

  课堂中让学生讲故事、完成范画、完成作业并展示学生的大量作业等,这些方面,李老师很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也很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让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李老师在新课的开始讲山石的画法时,讲到山石乃“天地之骨,流云之根”,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李老师让学生讲“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把美术与文学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心中便豁然开朗。在讲山石的纹理常用的表现技法“皴”时,让学生用地理中地壳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山石纹理的形成,把美术与地理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些都说明李老师对美术中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要求掌握很好。

  三、紧抓重点,分散难点。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段已对美术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把重点突出,学生就能更好掌握技法,这一点李老师做的特别出色。本节课重点学习了皴法之一“披麻皴”。李老师花了很长时间讲解“披麻皴”的基本技法,课中反复强调皴时所用的“拖笔”以及皴时的用墨,这样以来,就把深奥的“中国画技法”化为较为简单的拖笔“皴”,化难为易。

  李老师在示范山石的画法时,把较难的“皴”化为块面的“拖笔”,学生掌握的又快又好,把难点分散在老师示范,学生演示之中,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笔墨的特点和绘制技巧,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态度严谨。

  课前,李老师准备了大量的范画,对教材的内容掌握的较为透彻,挖掘的较为深入,演示技法准确熟练,这些都说明了李老师的教学态度是严谨的',认真的。

  另外,对李老师的这节课还有点不成熟的想法:

  1、美术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作为一个社会人,学习美术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自己每天徜徉在美的海洋里,特别是中国画,要

  是家中有一幅自己喜爱的中国画,不仅美化了居室,提高了口味,更重要的使自己赏心悦目,心情愉悦,这一点李老师应该在课的拓展中提出来,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举趣。

  2、没有较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文

化的传承和交流。

  中国画——传统的中国艺术,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艺术形式。李老师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把技法和规则讲得透彻准确,但始终没有带出让学生在享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的同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纠正。

  李老师在出示样画,让学生分析技法时,学生的意见不统一,老师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及时纠正。比如:学生对同一幅范画的基本技法有说“披麻皴”的,也有说“折带皴”的,学生的认识不统一,老师应该讲一下这两种皴的主要区别,再让学生分析,效果就不一样了。还有让学生演示皴的技法时,有个别同学皴错了方向,老师应该讲一下皴的方向性,再演示,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4、评价学生以多鼓励为主。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李老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时,没有灵活的挖掘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们的自我再现力很强,很短时间内都完成了作业,李老师在评价作业时,没有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而是泛泛而谈。我想,如果长期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中参与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少。

美术《苍松翠柏》评课稿(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