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方案 篇一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教师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校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因此,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教师评价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师评价方案应该具备科学性。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的制定上。评价指标应该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相关,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反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验证,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其次,教师评价方案应该具备公正性。公正性主要体现在评价流程和评价标准的确定上。评价流程应该是透明、公开的,确保教师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评价标准应该是明确、一致的,能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教师。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最后,教师评价方案应该具备全面性。全面性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的丰富性上。评价内容应该涵盖教师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采用定量评价,也可以采用定性评价,既可以通过考试和测验,也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评价结果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表现,形成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教师评价方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才能够真正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同时,评价方案应该具备公正性和全面性,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希望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重视教师评价,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评价方案,为提高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教师评价方案 篇二
教师评价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教师评价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师评价方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评价的意义是为了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只有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够有效地指导评价工作的开展。
其次,教师评价方案应该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的标准可以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再次,教师评价方案应该明确评价的方式和流程。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教学观察、教学反馈、教学评估等。评价的流程可以包括评价的准备、评价的实施、评价的总结和反馈等环节。评价的方式和流程应该灵活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以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评价方案应该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严谨的教师评价方案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才能够真正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希望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重视教师评价,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方案,为提高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教师评价方案 篇三
3
教师评价方案 篇四
全面性原则教师评价是在综合了多种教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师日常行为师德建设以及教育态度和教育观念的评价,另外其它几种评价方法也要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校方的认可并提供认定依据。
教师评价方案 篇五
2017-07-27 06:40:10 | #1楼回目录
教师评价方案 篇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制度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我们在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一套与此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
一、评价的目的
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的不断发展,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评价方案将改变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起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评价标准。本评价方案强调帮助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帮助教师认真思考学生及有关人员的评议和对自己的评价,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激发教师不断进步和实现自身价值。
二、评价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涵盖教师的各方面,能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发展性原则:评价体系的实施能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且能促进教师由此产生追求新目标的欲望,使之向更高标准努力。
实践性原则:此评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以自评为主的反思性评价,让教师在课改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
主体性原则:本评价主体即为教师自己,通过不断自评,促进其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自身内在的潜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改,成就自己的职业追求。
全面性原则:教师评价是在综合了多种教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进行评价中不仅要顾及教师的全部工作,还要重视教师评价诸要素的各个方面,从自评、互评、学生评、领导评、家长评、选择性评价等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全面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
三、评价内容及方式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而且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应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的来说,教师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养的评价两个方面,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制定了以下评价内容:1、基础形成性评价内容。即我们1
一直以来所操作的老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等内容。2、选择性评价内容。就是教师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实际进展情况,在每月初选择自己最为亮点的或有特色的一项作为单项申报,以获得相应的认定和奖励。3、综合性评价内容。就是针对上述两方面的评价内容和结果在最终处理上按一定的比例综合后下结论的过程。
(一)以选择性评价为重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教师根据本月的工作实际,选择自己认为最亮点的一项作为单项申报(如班级管理有清晰的思路,效果明显,有案例分析;科研课题有实践过程,有案例分析或过程性的积累等;有说服力的教学显现方式,具有明显的个人特征等;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有好的做法和明显的效果等;学生养成了明显的学习等好习惯等)。教师在月初(逾期无效)填写好申报表后,首先在组内进行公示,由组长签字,再报到学校相关部门据其本月的实际工作进展及效果进行认定和考核确定给予加分分值,考核和认定时间为每月的25日。
2、根据每月的老师申报和认定情况,每月评出5名业绩突出者,给予附加分奖励,学期累计2次者,期末时还给予单项奖的奖励。
3、月抽测平均成绩在良以上(1-2年级在90分以上的,3-6年级在85分以上的)可以申报学生学业成绩专项附加分;学生数学百题竞赛在90分以上、20分钟限时作文获90分以上的以个数给班主任加分。以此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在师德修养、工作表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校予以奖励附加分。如阅读名家名著或教学刊物有笔记有心得在3篇/月或12篇/学期的;参加教学沙龙活动发言有质量的;教师提案质量高的;在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对学校工作有明显的正面影响的;具有高尚的团队协作精神的;代表学校参加活动取得好成绩的;完成学生评价的8项要求(1、熟背古诗20首,5首/月;2、熟练听说200句英语日常用语,其中一、二年级10句/月,三年级20句/月,四年级30句/月,五年级40句/月,六年级50句/月;3、每位学生每学期完成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4、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校内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5、使学生每学期有一个自己创造的劳技作品或小发明诞生;6、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每月一查;7、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排在前12名的,即每学年2名;8、推荐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公开发表论文的,指导学生获奖的等等都在选择性评价的范畴。
(二)教师同行和学校领导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抓住课堂主阵地,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来实施对教师的评价。把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作为评价教师的一把尺子。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评价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彼此交换课堂教学的意见和感受,共同探求改革和完善的意见和策略,帮助教师理清观念和思路,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对教师日常行为、师德建设以及教育态度和教育观念的评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条考核细则”进行评价。
(三)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为评价主体对教师进行评价。
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要“办社会放心的学校,办家长满意的教育”,因此,学校办学水平高不高,教学质量好不好,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最有发言权。同样,2
教师的学识水平高不高,教学成绩好不好,教学态度端正不端正,也只有由家长们来评价。所以,家长和社会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方法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公开课的方式来收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意见。
(四)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定性分析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师德、个人素养、业务提高程度等多方面,定期向评价主体(学生、同事、家长等)发放征求意见卡或者评价表,通过他们的意见反馈形成积累材料,根据其在整个教师评价中的比重,记录在教师档案。定量评价也主要是通过这种形式。我们讲素质教育,就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这其中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多个方面,考试并不是“应试教育”所独有的形式,但素质教育也应该有考试这种形式。在当前条件下,考试仍然是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一种必要形式,仍然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只要我们除去考试中的功利色彩,最大限度地降低考试的选拔和淘汰功能,还考试的本来面目,这是非常必要的。在操作中主要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考试的作用上,彻底摒弃其选拔和淘汰功能,充分发挥其评价、改善和导向功能。二是考试内容上,进一步拓宽考察范围,多方面考察学生(如:学生的知识技能、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等等)。另外其它几种评价方法,也要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如: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老师的评价等。
(五)建立并逐步完善和充实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
(1)教师自己收集有关在教学和素质发展方面的资料,包括各种教学资料和成果等,存入档案袋中。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校方的认可,并提供认定依据。
(2)学校领导,除收集整理教师档案袋中的资料,还要收集教师在教学和素质发展不足方面的有关资料,帮助教师确定发展基线,进而考查教师在下一段努力后是否取得新进展。在收集各类资料的时候,可以采用观察、访谈、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和成果等多种方法。
(六)综合评价
在掌握了大量关于教师发展优势与不足的资料和证据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和素质发展进行分析,根据评价量化表,给出终结性评价,并做出客观的描述。
(七)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提高,因此在对分析结果的处理上,应把重点放在帮助教师以开放、坦荡的胸怀面对评价的结果,和教师一起讨论并确定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如:
(1)用清晰、间接、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教师改进的要点;
(2)确定改进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指标;
(3)描述评价教师向改进目标努力的具体办法。
此外,在改进计划的制定中,还要发挥教师优势,尊重教师个性,共同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并向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以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促进教师个人素养的整体发展。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面向未来的评价体系,重在信任和激发教师追求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倡导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民主、开放、上进和支持的评价氛围中,促进教师不
断改进和提高。
四、评价对象
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
五、评价方法
(1)教师自评:每学期一次,采用描述性评价。
(2)教师互评:每学期一次,采用教师民主评议。
(3)学生评价:每班成立不少于总人数20%的学生评价小组,每学期末对任课教师(含班主任和专科教师)进行一次评价。
(4)领导评价:领导评价由领导班子共同研究认定每一位教师的成绩后,给予一定的分值,占总分值的40%。
(5)家长评价:每学期一次,利用家长会进行。
(6)量化考核评价由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大队部等各职能部门依据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及细则,每月的25日都要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月量化考核,学期末进行汇总。
量化考核总评:见《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估表》。
(7)选择性评价:根据每位教师在月初前的申报情况表,和教师的量化考核同步进行,即每月的25日对教师申报的自己认为亮点的或有特色的一项内容通过相关领导据其实际表现进行审核、定性,并给予相应的评价。此项评价也在每月进行公示,学期末进行汇总。
六、评价的组织机构
组长:李先进(校长)
副组长:李鸿安(党支部书记)王学清(副校长)
组员:李冬辉(教导处主任)吴小春(政教处主任)李春顺(工会主席)
李鸿仁(总务主任)张亚琴(少先队辅导员)
七、评价结果及处理
各方面评价由评价领导小组进行汇总后,再按自评、同行评、学生评、家长评、领导评、量化评、选择性评价,分别占2.5%、2.5%、2.5%、2.5%、10%、40%和40%的比例合成教师评价的最后分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种。优秀:90分以上
良好:75---89分
及格:60---74分
待及格:60分以下
将把教师的综合评价考核成绩直接与教师晋职晋级、评先评优、评聘任用等挂钩。附: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条考评表
2、专任教师自我评价表
3、非专任教师自我评价表
4、专任教师互评表
5、家长、学生对教师评价表
6、领导对教师评价表
7、教师选择性评价特色奖励申请表
8、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