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篇一
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在小班幼儿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篇随笔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小班幼儿教育中的经验和观点。
首先,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通过动手实践,幼儿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比如让他们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用积木搭建相同形状的结构。
其次,我认为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班幼儿园中,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正在逐渐发展,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和合作,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班幼儿园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创意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比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敢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独特思维。
最后,我认为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班幼儿园中,孩子们的情绪往往比较容易受到影响,他们需要学会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了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正确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温暖,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总之,小班幼儿的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技能和素质。通过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我们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我的经验和观点能对小班幼儿的教育有所启发。
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篇二
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是一个关于爱与陪伴的过程,而小班幼儿的教育更需要教师们的耐心和细心。在这篇随笔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小班幼儿教育中的经验和观点。
首先,我认为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内心的驱动力,通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对音乐很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参加音乐活动,培养他的音乐天赋。
其次,我认为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比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探索角,放置一些有趣的实物和材料,让孩子自由地触摸、探索和发现。
此外,我认为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幼儿正处于独立性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学会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技能培训,如穿衣、洗手等,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最后,我认为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思维发展。幼儿的情感和思维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教育和思维启发的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情感表达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总之,小班幼儿的教育需要教师们的关爱和陪伴。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自理能力和自主性、情感和思维发展,我们可以为小班幼儿的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希望我的经验和观点能对小班幼儿的教育有所启发。
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篇三
前天午餐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肖宇在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有点生气了,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不然杨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肖宇左边的袁司彦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老师又生气了。”
袁司彦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老师要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袁司彦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老师要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吧,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次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立收实效,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
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且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教师,因为我只会“生气”。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如对孩子说:“肖宇快坐好吧,蓝猫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昨天开始教育活动前,我拉过肖宇和袁司彦,诚恳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提醒,老师下次再也不会‘生气’了!”
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篇四
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我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也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有一次我发现吴雨桐小朋友在活动过后,靠座子坐时和黄厚霖小朋友闹得不愉快,两个人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他们告诉我说:“两个人在抢凳子,我就问他们俩个,是怎么回事,是谁抢谁的。”原来是吴雨桐坐了黄厚霖的座位,黄厚霖小朋友就开始打吴雨桐,吴雨桐还是不起来,于是俩人就这么打了起来,问出来后指出不对的地方,有问题首先应该找老师,跟老师说,不能打架。在幼儿园里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然后问吴雨桐抢别人座位对不对?引导他这么做是不对的,在让他们道歉,最后和好,帮他们把位置弄好。
在利用故事的形式把这事告诉小朋友有什么事都不能用暴力解决,与什么事应该跟老师说,而不是跟小朋友打架,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最后在表扬下吴雨桐,知错能改也是好孩子。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
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篇五
早晨,当幼儿陆陆续续来园时,我发现草地上有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黄猫。孩子们发现后也开始围过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开了!“这只小猫是哪来的啊?”“它怎么啦?”“好可爱啊……”突然有一个幼儿说:“这只猫太难看了,我们把它扔了吧。”个别幼儿听到这句话也纷纷表示赞同。当我听到孩子们对小动物这么没有爱心,我的心里非常难过,我把小猫轻轻的抱起放进盒子里。然后对他们说:“这只小猫其实是猫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它知道我们小朋友都很有爱心,猫妈妈现在碰到困难了,所以把它的孩子送给我们,让我们小朋友把它养大。”孩子们听到我的话都没有声音了。
从那之后,孩子们对小猫越来越有兴趣了,每天来到幼儿园之后就是问老师:“小猫在哪里啊?”他们把自己家里的零食也拿来喂小猫吃!每次午饭后都争着要去喂小猫,还给小猫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黄黄”。小猫“黄黄”看见孩子们也不再害怕了,还会跑过来让孩子们抚摸它!他们已经把小猫当成好朋友了。看到孩子们变得这么有爱心,我心里也很高兴。
幼儿天生就对于小动物十分感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小动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这是幼儿善良品质的自然体现。
小班幼儿的教育随笔 篇六
由于台风的影响,这几天小雨不断,还时有阵雨。这不,今天早上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上学的孩子乱了阵脚。出门的时候,只是零星小雨,都没想到要带伞。
家长们都非常自觉,尽管雨越下越大,但是到了校门口,习惯地让孩子下车,孩子背上书包跑进去了。尽管只有几十米的路程,但是看到孩子淋着雨,真是心疼。
于是,我们两位值日的老师,还有站岗的两个高年级学生,开始护送那些没伞的孩子进教室,可是孩子一群又一群,来不及。怎么办?看到撑伞的孩子让他们等一等,让没带伞的孩子和他合伞一起走。
合伞,那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两个人共撑一把伞,尽量地靠紧一点,为了不被雨淋湿。很多孩子经过老师的引导能够非常乐意和其他同学合伞。特别是一些家长,当孩子从爸爸或妈妈的车上下来时,我让孩子与其他同学合伞时,家长非常支持,让孩子照顾好合伞的同学。
可是,今天,也让我发现原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合伞。当我让没带伞的孩子与他人合伞时,他瞪大眼睛,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当我再次说明两个人合伞时,他却飞也似的逃走了,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还有一些有伞的孩子,当他与其他同学合伞时,却知道该把伞往同学那边挪一挪。我告诉他该怎么合伞时,他还一脸的不理解。
雨开始小一点了,又走过来两个孩子,看得出,他们不是父母送来的。两人似乎认识,一边走一边还聊着,可让人吃惊的是,一个孩子撑着伞,另一个孩子只是用自己的手护着头。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两个人竟然没合用一把伞呢?走到我面前,经过我的提醒,他们才意识到,笑一笑,一起合着伞进教室了。
很明显,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后遗症,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一个孩子有多少人宠着,爱着,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人合作,与人分享。
今天的合伞,一定会让孩子难忘,也许会记一辈子。希望今天的合伞,成为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