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黄陂散文 篇一:美食之旅
黄陂,这个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下辖的县级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产品而闻名。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黄陂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的风味美食。让我们一起来展开一次舌尖上的黄陂美食之旅吧!
首先,黄陂的特色美食之一是黄陂鳖。黄陂位于长江中游,鳖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黄陂的鳖肉以其鲜嫩可口而享誉全国。无论是鳖汤还是鳖粥,黄陂的鳖肉都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味觉享受。鳖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被誉为滋补佳品。在黄陂,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鳖肉美食,体验到其独特的口感和滋补的功效。
其次,黄陂的农产品也是令人垂涎欲滴。黄陂盛产水果、蔬菜和禽畜,其中以黄陂柿子尤为有名。黄陂柿子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黄陂柿子酸甜可口,肉质细腻多汁,成熟时呈现出鲜艳的橙红色。无论是生吃还是制成柿饼,黄陂柿子都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口感和满足感。此外,黄陂还盛产新鲜的蔬菜和优质的禽畜,为当地的美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最后,黄陂的农家菜也是一大特色。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黄陂的农家菜以绿色无污染、新鲜味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农家菜的烹饪方式保留了传统的手工技艺,让人们感受到了乡村的朴实和纯粹。无论是农家小炒、农家酸菜鱼还是农家红烧肉,黄陂的农家菜都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口味享受和温馨的用餐体验。
舌尖上的黄陂美食之旅令人流连忘返。无论是黄陂鳖、黄陂柿子还是黄陂的农家菜,都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味觉享受和美好的用餐体验。如果你想要一次独特的美食之旅,不妨来到黄陂,品尝这里的美食,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舌尖上黄陂散文 篇二:自然美景之旅
黄陂,这个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下辖的县级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黄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一起来展开一次舌尖上的黄陂自然美景之旅吧!
首先,黄陂的湖泊是其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之一。黄陂境内有着许多湖泊,其中以黄陂湖最为著名。黄陂湖位于长江南岸,湖水清澈见底,湖岸边绿树成荫。在湖上乘船游览,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此外,黄陂还有许多其他大小湖泊,如碧波湖、黄家湖等,每一个湖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值得一游。
其次,黄陂的山峦也是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黄陂境内有着众多的山峦,其中以黄陂岭最为著名。黄陂岭山势险峻,山巅云雾缭绕,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黄陂的美丽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力量。此外,黄陂还有许多其他山峦,如龙王山、大鹿山等,每一个山峦都有其独特的风景,都值得一探。
最后,黄陂的田园风光也是一大亮点。黄陂境内有广阔的农田和绿色的果园,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在黄陂的田园里漫步,可以欣赏到农田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此外,黄陂的果园也是一大特色,无论是樱桃、桃子还是柿子,都能够让人们品尝到新鲜的水果和田园的美好。
舌尖上的黄陂自然美景之旅令人心旷神怡。无论是湖泊、山峦还是田园风光,黄陂的自然景观都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美景享受和心灵的宁静。如果你想要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行,不妨来到黄陂,感受这里的自然之美。
舌尖上黄陂散文 篇三
舌尖上黄陂散文
黄陂地处湖北省东部偏北,长江中游北岸,江岸武汉市北部,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生态最好的城区。说起黄陂,人们一定会想到木兰天池,木兰山,木兰湖,云雾山等一系列人文景观。但是要说到美食,恐怕没有人会对此作出一番独到的见解,人们普遍认为黄陂是武汉市的一部分,所以黄陂的美食也就等同于武汉市的美食,但是只要细细一品味就会发现,原来黄陂的地方美食其实也有着它和市内美食不一样的独特魅力。
在黄陂区常家大湾的某处偏僻的小村庄。祁勤民夫妇正在制作黄陂区的特色风味——黄陂三鲜。这道菜黄陂人一般只在过年的时候吃,而今天已是腊月初九,离着过年还剩十几天的时间,所以他们想在过年之前把自个儿家的特色三鲜给做出来,然后再到城里头的菜市场去卖个好价钱。所谓三鲜,就是指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合二为一的统称。现在的三鲜,一般是用机器帮忙制作,那是因为机器制作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制作的效率比较高又能够赶上过年之前的几天购买年货的最佳时期,所以大多数卖家都愿意选择用机器来制作三鲜。而祁勤民夫妇则坚持用传统的手艺来制作三鲜,因为他们觉得用机器制作会影响鱼丸子,肉糕和肉丸子的口感还有客户们的味觉。鱼丸的制作过程很简单,祁勤民的妻子梁惠选用他们几天前在集市上买上好几条新鲜的白鲢然后去掉鱼鳞和皮再用刀在鲢鱼上刮下一层层的鱼肉观察到见到红色鱼肉为止,做这一个步骤需要的是刀功的技巧还有耐心,只要稍微不注意的把刀刮向其他的地方或者用力不到位没有见到红色的肉那样就会影响肉质的口感,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梁惠总是一不小心把刀向右侧的方向或者因为一时大意没有用刀刮到红色的肉,经过她丈夫祁勤民的多次指点她的手艺才有了几分长进。刮好鱼肉之后再把鱼肉剁碎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淀粉。在辅料的选择上,鱼丸的制作方法也对于这个要求也有几分苛刻,姜一定要选择刚刚生长出的子姜,因为子姜的姜汁比较饱满味道也很浓郁正好适合做姜汁,猪油最好是刚刚熬出来的猪油因为这样的猪油能让鱼丸变得光滑从而增加鱼丸入口即化的口感,淀粉既不能加多又不能加少,因为加多会让减少鱼丸特有的鱼鲜味,加少则会让做出来的鱼丸变得松散。做完这些之后,再用手把合上淀粉、姜汁、猪油、小葱的鱼蓉快速的手打把鱼蓉内的空气排出,做这个步骤也需要技术手打的速度必须要快,慢一点的话就不能让鱼蓉内的空气彻底的排出从而影响到鱼丸的肉质和口感,最后再把打揉好的鱼蓉用手搓成小团形状然后再用沸腾的清水煮熟,等到煮熟的鱼丸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这样的鱼丸才能算是做的最成功的鱼丸。此时,梁惠的丈夫祁勤民正在制作肉丸子和肉糕,他把在菜场上刚刚买到的新l鲜猪肉剁碎,猪肉必须是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肉为佳,配上鱼茸即鱼丸制作时剩下的鱼红、鱼骨等再合上淀粉和各种调料,再用滚烫油炸至金黄,出锅后滤掉表面上的油这样能够避免在吃的时候不会感觉油腻。不过,刚刚炸过的肉丸还不能够成为三鲜,需要把它放置到阴凉处晾干冷却之后才行。肉糕制作的原料和肉丸几乎相同,但是在制作方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制作好肉丸之后祁勤民把留着制作肉糕的原料放入蒸笼,在放入蒸笼之前祁勤民现在蒸笼的底部放置了一块儿豆腐皮,然后再用猛火蒸至十五到二十分钟,出笼后再把肉糕切成四份,一块儿香喷喷的肉糕就这样做成了。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祁勤民夫妇就把昨天做好的三鲜拿到集市上去卖。今天的生意还算不错,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家的三鲜便卖去了一半,由于他们家的三鲜是用传统手工做的,口感醇厚,美味十足遵循传统手艺比那些用机器做出来的三鲜要好吃的多,所以许多慕名而来的买家都争先恐后的前来购买他们家制作的三鲜,不一会儿三鲜便卖完了,祁勤民夫妇俩幸福的拿着今天收到的钱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这些钱刚好够他们在城里边上初中的儿子去交今年上半年的学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用心去做,再加上自己辛勤的劳作,总会获得自己最为满意的收获。离着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住在黄陂城区里头的王传林夫妇俩也在制作他们的年货。不过他们做的不是三鲜,而是卤干子;王传林夫妇俩是姚集人,来黄陂城区已经有十余年了,姚集是黄陂区里的一个小镇属于乡镇地区,那里比较出名的美食就是卤干子,十余年前夫妇俩在老家学会了这门手艺之后便迁居到黄陂城区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而且还挣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后来王传林便用这笔财富在黄陂区常家大湾附近开了家小超市除了卖一些副食品之外还卖点烟花爆竹和在清明节时需要用到的黄纸、蜡烛和鞭炮,生意还算可以。不过,王传林夫妇俩在城区里的正规行业不是开超市,而是卖卤干子。他们家除了拥有一家小超市外,还在潘家田菜市场拥有一家卤干子作坊,作坊的占地面积比超市要大很多倍。
由于夫妻俩以经营卤干子作坊为主,所以超市的管理就完全交给了他的儿子和儿媳妇。王传林家的干子除了好吃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对于老一辈的食客来说,那就是一种怀念的味道。那是因为,王传林的干子完全是遵循传统的老工艺制作,不像其他黑心的卤干子老板那样在卤干子里头加一些特殊物质,也不像那些追求速度和生产效益的老板那样依赖机器,所以他们家的干子做出来的味道能够唤醒老一辈的人对于传统味道的深刻记忆。
今天的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是王传林仍然坚持要把剩下一批没有卤过的新鲜干子卤完。这些新鲜干子也是他自己做的,也是遵循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可以称的上是良心干子。在即将卤制之前,王传林把八角、桂皮、茴香、草果、肉蔻、盐、葱姜、干辣椒、香菜茎熬了一天一夜。之所以要用刚刚熬好的卤水是因为这样能够保证卤干子的新鲜程度,而那些用过的老卤水则被王传林留下一小部分精华然后倒入了正在熬制的卤水之中。一般的卤水往往要加入一点用油炒过白糖,那是为了给干子上色,而王传林却很忌讳这样的做法,因为他觉得这会破坏干子的口感,从而掩盖卤汁进入到干子里头的味道,虽然加过炒糖之后卤出来的干子看起来不错,但是在味道上却要大打折扣了,所以他们家卤出来的干子一般都是白色的。当卤水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王传林便将他手中的干子顺着筲箕全都倒了进去然后静静的等待,等待着由普通干子变成卤干子的这一漫长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如果在卤制过程中火变大了或是变小了,王传林便会往锅灶里添加一些柴火或者用火钳夹出一些柴火来控制火候,这样卤出来的干子味道才会正宗。之所以不选择用煤气灶那也是为了遵循传统卤制技艺。
到了差不多几个小时的时间,干子便全都卤好了,在将卤干子捞出来之前,王传林还要亲自品尝一下干子的味道,如果干子的味道要是不正宗还得需要继续卤上一段时间,因为这样才能对得起客户的口味。不过,今天的干子卤的还不错,王传林尝了一口之后便把卤好的干子用漏勺子全都捞了出来。捞完卤干子之后,再将卤干子放在阴凉处然后盖上湿布等待着隐藏在卤干子里头神秘味道的慢慢苏醒。到了第二天清晨,王传林家的卤干子作坊门口处早已围满了人群,人们争先恐后购买他们家的干子,使王传林夫妻俩在这群热爱于他们家卤干子的粉丝们面前忙得是焦头烂额。而在这些购买他们家卤干子的人群当中,就有我外婆的身影,外婆很幸运的买到了王传林家最后一点卤干子。买过之后她回到家,准备用这些干子为外公做上一道美食,来庆祝外公八十三岁生日。外公是一名志愿军老战士1950年他参加过朝鲜战争,1953年他很幸运的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的他正坐在一张餐桌上和他在抗美援朝期间一同战斗的老战友们喝着他今天的寿酒,讲述着以前上战场打仗时候的艰难和困苦。而此时的外婆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她今天要给她老伴准备的寿宴,当她做完其它几道菜之后,便开始做她今天买来的卤干子。她先把灶上的油烧热,然后迅速把卤干子放入油锅中爆炒,等到卤干子被炒成金黄色之后再加入大蒜,大蒜炒熟时候的香味搭配着卤干子的嚼劲,更能突显出卤干子自身味道的鲜美,然后加一点点盐,一点点干辣椒接着爆炒一会儿之后,这道菜就算成功了。之所以只加盐而不加其他任何调料是为了不破坏卤干子本身的味道,而干辣椒的辣更能让增加卤干子味道的丰富,爆炒的时间只需两三分钟就够了,因为炒久了的话会让干子失去嚼劲。接着,外婆便把她精心为她爱人炒的这道菜端上餐桌,外公和他的几位专门过来为他祝寿的战友,一人夹了一块儿干子炒大蒜这道菜然后放在嘴里咀嚼了一番,咀嚼过之后,在座的各位全都赞不绝口。但是在咀嚼的过程中,外公和他的老战友略微的感觉到,干子里有一丝的苦味,但是回味过后确又感觉到一丝甘甜;于是,他们全都愣住了,想到他们当年在朝鲜浴血奋战赢得胜利之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享受着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心里顿时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恐怕只有他们这些志愿军老兵才能感受的到。吃过外婆做的大蒜炒卤干之后,外公向他的战友们推荐了餐桌上的另外一道菜——腌鱼。这条鱼是他在前一个月的时候腌制的,做这道菜的时候只需在饭锅里一蒸便成为了一道菜。当他的战友们各自夹了一块腌鱼放进嘴里品尝的时候那种入口即化的超爽口感再加上酥脆的外皮中保存在鱼肉中的那股鲜嫩味道顿时让他们赞叹不已,他们都觉得这道菜简直太好吃了。而在这个时候,外公便笑着向他的战友们传授着腌制鱼肉的秘诀。一个星期前,外公在黄陂大坝上钓上了几条草鱼,回家之后外婆便把这几条鱼去鳞,然后去掉鱼的内脏把鱼头给去掉,再把鱼的尾部也给去掉。等到把鱼肉表面的水分晾干之后,再刷上一层米酒,最后再均匀的抹上盐,这盐可不是在超市里买的那种普通的盐,而是从自己家的井水中提炼出来的盐,因为外婆觉得用这样纯天然没有经过工业化处理的盐腌制出来的鱼才会焕发出鱼肉自身的鲜美;抹盐的时候,动作一定要温柔,因为抹的动作快会破坏鱼的纤维从而影响鱼的肉质,抹完盐之后外婆便把腌好的几条鱼的鱼肚中间放上生姜,八角,花椒,干辣椒最后再把鱼放进自家的腌缸里头,等到腌缸里已经装满鱼之后再在腌缸里放上一块儿木板在木板上压上一块儿光滑的石头,最后再盖上盖放在阴凉处完全密封,一个星期之后再把腌鱼从腌缸里取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让鱼变得干燥,等到鱼肉完全干燥之后便可以吃了。烹饪腌鱼的方法有很多种,煎和炒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最完美的烹饪方法就是蒸,这种方法既简单又直接,它能够唤醒腌鱼内的肉鲜搭配调料时所转换出来的味道魔力。过了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他们的午饭吃完了外公的寿宴也结束了。吃完饭后,外公和他的战友们在餐桌上进行着长时间的闲聊,他们互相关心着对方生活时候的状况也回忆起当年上战场打仗时候的艰苦,不一会儿在餐桌上传来了一首志愿军抗美援朝时候的军歌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而餐桌上的那道大蒜炒卤干已被他们给吃了个精光。
除了三鲜、卤干子以外,腊香肠也是黄陂年味的一道特色。现在离着2016年的春节只剩下两三天左右的时间了,居住在黄陂城区小板桥菜市场的腊肠作坊老板王军朝正在抓紧时间把他最后剩下的腊肠给卖掉,此时在他的腊肠作坊门前已经围满了人群,他家的生意都一直都很好,腊肠的味道也是十分的地道,最重要的是他为人正直诚信从不给别人缺斤少两所以人们都愿意去照顾他的生意。王军朝有一个外号叫“汉奸”,那是和他一起玩的好的朋友给他起的一个特殊的外号,因为他人长得很瘦,而且不像是一个好人,如果要是带上一顶草帽和一副墨镜简直像极了抗战片里头的汉奸。虽然他长得不像什么好人,但是他却拥有一颗火热心肠,遇到生活困难的人他总会尽自己所能在经济上给别人提供一些资助,遇到穷人买他东西的时候,他只收取穷人可以付到的钱,并且多给他一些卖的东西。而他家的腊肠也和他本人一样,纯粹、本份里头没有一丁点会使人吃过之后上瘾的有害物质,让人吃着安心,放心。在一个月前,王军朝和他的妻子谈格琼在他的农村老家宰了一头猪;王军朝夫妇居住在农村,他有个亲弟弟名叫王民朝,是村里头一家养猪场的老板,而他们家的猪则完全是属于那种自然放养的家猪,猪种则属于黄陂本地猪。这些猪白天的时候就会走出猪圈然后自己去找食物,饿了就吃一点野外的草,渴了就去湿地那儿喝一点冬天里的露水,夜晚的时候王民朝就会让他的员工把所有的猪全都赶回猪圈里,并且一个也不能少。到了下雨天的时候,王民朝才会给他们吃一些新鲜的大米和一些有营养的草药。这样养出来的猪,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对人身体有益,而且在猪的饲料中,王民朝几乎严格禁止添加瘦肉精和生长素。用这样的猪做出来的香肠,好吃程度就自然不在话下。三年前,王军朝和他弟弟王民朝做了一笔交易,王民朝给王军朝提供猪肉,王军朝则把这些猪肉做成腊肠在菜场上出售,所以王民朝每年都能够获得一笔丰厚的利润。而王军朝也可以从他弟弟王民朝那里获得一笔卖出猪肉的时所挣到的利润。猪宰掉之后,王军朝用刀子熟练的从死猪身上割下需要用来做腊肠的一部份肉,割完之后他又割下另外一部份肉自己留着吃,其他的肉则分给了村子里头的其他居民。做腊肠的肉一般是七分瘦三分肥,因为肥肉太多吃起来就会很油腻,非常影响腊肠的口感而且对身体也很不利。接着他把做腊肠用的肉切下一小部分放在了砧板上,然后用刀把肉切碎做成肉臊,之所以不用绞肉机那是因为用绞肉机所铰出来的肉会在机器的作用下在肉的表面上残留下许多金属的杂质,不仅对人身体有害而且还会让新鲜的肉变味儿。所以王军朝家的肉臊一般都是用菜刀剁成的,剁肉也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十分敏锐的观察能力还有力度的把握而且还要带有节奏感,剁出来的肉既不能太细也不能剁的太粗,如果要是能够剁的让每一粒肉臊都是同样大小的话,这样剁出来的肉臊就算成功了。不过,这门技艺只有王军朝一个人才能掌握,所以剁肉臊的活儿,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做。剁完肉臊之后,王军朝便和他的妻子还有女儿一往肉臊里放香料然后拌匀。王军朝的女儿名叫王莹,毕业于武汉市的一所普通大学,毕业之后由于在大学时期学的是素描专业,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只能够在黄陂城区做一些临时的工作。今天因为公司放年假,她便回到家帮她父母做腊肠。王军朝在肉臊里放的调料只有三样,盐,五香粉和红糖。调料的比例也很讲究,盐150克,五香粉50克,红糖50克;之所以要选择用红糖那是因为红糖没有经过工业化处理,而且对人的身体有益,更重要的是因红糖比白糖更具有对猪肉提升鲜味的效果。选择用150克的盐来腌制能让食物保存的时间变得更长,而且能让腊肠盐度的味道恰到好处。拌匀肉臊的动作要轻要慢,太用力就会损伤肉质纤维,从而影响腊肠的口感。王莹对于拌肉臊的动作非常的熟练,她学东西比较快,父亲只教了她三分钟的时间她便和她父亲的手艺不相上下了。肉臊拌匀后,王军朝一家三口便忙着灌肠,他们家灌肠也不用机器,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手工艺。因为王军朝觉得,机器做事太马虎、太笨拙容易把瘦肉和肥肉之间的比例弄错,还是自己动手比较放心。而他们家灌香肠时所用的肠衣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选用从猪的肚子里刚刚摘取下来的小肠然后经过18—24小时的浸泡,将浸泡过的猪肠刮去三层只留下粘膜下层,然后用水洗净经过消毒处理,接着进行灌水检验,割去破损有洞的肠段,每5或10根配成一把,用精盐0.5千克左右盐渍一昼夜即成半成品光肠,光肠再经过漂洗、检查、修刮、盐渍、沥干等进一步加工把做好的肠衣放上一年之后,就可以使用了。这样做出来的肠衣不仅没有受过任何污染,而且也不存在里头会有对人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的可能性,属于纯天然的放心食品,让人不仅吃的安心而且买的放心。当王军朝一家三口灌好腊肠之后,王军朝便再一次施展出他的绝技。他从案板上那出他自己亲手制作的简易钉耙,然后用钉耙熟练的刺破肠衣,挤走腊肠里边多余的空气,然后用麻绳对腊肠进行小段的分扎,这项绝技需要非常熟练的技巧,腊肠的分段必须要保持一致,而且必须要一次性把断肠扎牢,不可以扎两次。为了熟悉这门技巧,王军朝几乎练了差不多十年。扎好腊肠之后,王军朝一家三口便把腊肠挂上竹竿,抬在太阳底下进行晾晒,一周之后腊肠便开始散发出它那股迷人的咸香味道,王军朝一家三口站在阳光下微笑的看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喜悦。为了检验做出腊肠味道是否合格,王莹的妈妈谈格琼决定亲自下厨为她女儿做一道今晚的美食——腊肠炒青椒。这道菜做起来一点都不难,只要把锅子烧热在热锅中放一点点油,然后放入腊肠,把腊肠里头的油给煸炒出来,然后放入青椒,使青椒的辣味和腊肠的咸香味交织在一起,最后将青椒炒至断生之后,这道菜就算完成了。晚饭做完之后,王军朝一家三口便在家中尽情的享受着今天的晚餐,也享受着王莹今天回家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的温馨时刻,王军朝夹了一块炒熟的腊肠放进嘴里品尝一遍之后,微微的点了一下头,看来他对这次香肠制作的味道还算满意,王莹也夹了一块放进了嘴里,那种入口即化的口感和咀嚼时候的酥脆再加上腊肠本身的那股咸香味几乎让她陶醉,这是时间的味道也是爱的味道。
三天后,2016年的春节终于到了。除夕的夜晚永远是最喜庆最热闹的,随着爆竹声和烟花声的骤然响起,除夕的夜空立即呈现出如同鲜花一般的海洋。而在除夕夜空下的屋内,则呈现出一片温馨而又欢快的画面。一阵祝福声和欢乐的干杯声过后,爷爷奶奶和他的三个儿子和儿媳以及我们这四个孙子们便开始享用着今晚丰盛的年夜饭。今天的年夜饭是我和我母亲两人一块儿共同完成的。三鲜是今天年饭的主角,是从祁勤民和梁惠夫妇俩那儿买的,咸鱼是今天年饭的配角儿是从我母亲娘家那儿带过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从王传林那儿买来的卤干子,王军朝那儿买的腊肠都成为了今天年饭的配角儿。大家把美味的年饭吃在嘴里,把家庭的温暖感受在心底。
几个月后,春天到了。天地万物都在复苏,到处都呈现出一遍勃勃生机的美丽景象。蜜蜂也开始在这个时候出来采蜜,来酿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此时,罗汉镇的荆花开的最为旺盛,引来了一群又一群前来采摘花蜜的小蜜蜂们。而蜜蜂的养殖场的老板韩修就牢牢的抓住了这个商机,遵循大自然的法则来培育出让他挣大钱的法宝——荆花蜜。韩修虽然很年轻,他今年只有29岁,但是他现在已是罗汉镇一家私人小型蜂蜜养殖场的老板,他的父亲是一名老中医,在黄陂城区有一家门店,专门为客人从事蜂疗,按摩护理等治疗,生意也还不错。2014年,韩修当时还只是一名在门店里和他父亲一块儿为客人们做蜂疗按摩的助手,对于经营蜂场出售蜂蜜这样的行业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蜜蜂的作用就是用来让他为病人做蜂疗的,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但是在春暖花开后的某一天,一碗香甜可口的荆花蜜彻底改变了他对蜜蜂的看法。那是在2014年3月的某一天,韩修下午在为病人治完病之后像往常一样回到了罗汉老家,回家之后他发现餐桌上放着一碗蜂蜜。此时,韩修的妈妈正坐在客厅里看电视,那碗蜂蜜正是他妈妈为他准备的。当她见到她的儿子刚刚从黄陂城区那儿回来之后,便指着餐桌上的蜂蜜对韩修说:
“修修,这一碗蜂蜜是为你准备的,你快喝了它”
“妈,这蜂蜜是从咱们家蜂箱那里取出来的吗?”
“嗯,是的,这蜂蜜新鲜着呢,快喝了它吧”
于是,韩修便捧起那一碗蜂蜜喝了起来。当他喝完第一口之后,便发现这次的蜂蜜简直是太好喝了,和他之前从蜂箱那儿喝到的蜂蜜完全不一样。于是他便向他母亲问道:
“妈,这蜂蜜好好喝哦,真的是从咱们蜂箱那儿取来的吗”
“当然是的,修修”
而她后面的一句话便让韩修知道了蜂蜜好喝的原因
“今年春天的荆花开的很旺盛,蜜蜂们采集的花蜜采集的很好,所以蜂蜜才会这么好喝。”
听完他母亲的话后,韩修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三个字——荆花蜜
第二天早上,他带了几瓶母亲为他灌好的荆花蜜回到了黄陂城区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当他还像往常一样正在为病人治疗的时候,借这这个机会给每一个病人免费喝了一小杯荆花蜜。当病人们喝过第一口之后,纷纷对荆花蜜的味道赞不绝口。就这样,决定经营私人蜜蜂养殖场出售荆花蜜的想法在韩修的脑海中渐渐生成。后来,在他个人不断的努力和他父母亲戚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终于积攒了足够的资金在他的老家罗汉镇开了一家小型蜂蜜养殖场,并在罗汉镇和黄陂城区买下了许多门面来出售荆花蜜。如今,他的生意已经做的越来越好,所创办的“韩记荆花蜜”店铺生意已经成为了黄陂城区私人销售的第一新兴产业链,成为黄陂美食中的一大特色。
而他家的荆花蜜之所以会那么的出名,和荆花蜜本身的那种纯天然的独特味道是分不开的。首先把从韩修家那儿买到的荆花蜜的密封盖打开就会闻到一股源自荆花粉本身所散发出的淡淡清香,那是因为蜂蜜里面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这种天然的味道才会让人轻易的感受得到。然后用勺子舀出一小勺蜂蜜就会看到蜂蜜上有一层气泡和结晶,这个只有纯天然的蜂蜜才会有,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含量比例高,蜂蜜就会结晶,除了结晶之外还能从蜂蜜上影影约约看到一丝气体,那是因为蜂蜜中含有蜂蜜分泌出来的活性酶,所以它才会在天稍微热一点的时候产生一丝气体。如果不是纯天然的放心蜂蜜,是不可能会同时看到这两种特性;最后,再把荆花蜜含在嘴里,一股清爽的感觉顿时涌入心头,然后再细细一品味就会完全陶醉于蜂蜜那股清爽甘甜的滋味当中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黄陂特产荆花蜜的迷人味道。
就在客人们依然还沉醉在品尝韩修家荆花蜜滋味的甘甜之余,居住在距离罗汉镇几十公里以外长岭街道的叶建军正在给他的客人做一道丰盛的午餐;叶建军是镇上一家茶叶店铺的老板,他家的茶叶不仅好喝,而且卖的也便宜。所以镇上的一些居民便经常去他的茶叶店铺里买茶,或者在他的店铺里喝茶并且陪他聊聊天。叶建军为人豁达实在,讲话风趣幽默,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却比那些在大学校园里呆过一段时间的年轻学子们更懂得在社会上生存的一些人生经验和与人相处之道,在任何场合,他都能和一些普通居民打成一遍;他也因此成为了长岭整条街上最受欢迎的人物。除此之外,叶建军还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外号叫“叶泡皮”“泡皮”在黄陂话里的意思是吹牛,因为他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总会在不经意间吹捧自己的茶叶如何的好喝,就好像他产的茶叶能够赛过全世界所有的茶叶似的,所以镇上的居民全都叫他“叶泡皮”,除了爱吹捧自己的茶好喝之外,叶建军还有另外一大爱好,那就是爱在亲朋好友们面前展示自己的厨艺;虽然他爱把他家的茶叶吹捧的神乎其神,但是对于他的做菜手艺,那确实不是吹捧出来的;凡是尝过他菜的人,几乎都对他的厨艺赞不绝口,因此他的亲朋好友们都觉得在他家吃饭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今天来他家吃饭的客人是冲着他的拿手好菜虾子鲊,鲊在黄陂话中念第三声,但是在普通话中念第四声。
虾子鲊是黄陂区十大名菜之一,起源于黄花涝村地区。据史料记载,虾子鲊的制作工艺大约是在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从江西筷子街随传人过籍传至黄陂,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经过长时间实践不断创新,具有一定科学理论依据和较高的文化含量,在黄陂有典型的代表性。而它的制作过程也是相当的复杂。二十五天前,叶建军在村里头的某个水塘边捕捞上一大群新鲜透明的河虾。然后把这些透明河虾用清水洗净放在一个木质的脚盆里,然后淋上少许白酒把虾子“呛哈子”。接下来将虾放到密封的罐子里洒上一点盐腌制半个多月,半个月后再放入今年新出的早稻米同时放入少量盐。米和虾子的比例非常重要,最好的比例是3比7,继续腌制五天后,取出磨子磨细放入锅中,下锅后再放入味精,胡椒,辣椒,姜末,葱末等调料,然后用温火搅拌十分;十分钟过后,一道集鲜、香、辣美味于一身的虾子鲊就这样做好了。然而,叶建军的虾子鲊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做好了,他现在要做的第一道菜是红烧肉。叶建军做的红烧肉,味道十分纯正。他选用的是刚刚在菜场买到的上等五花肉,接着他往锅里洒上一点点等油烧热之后,放入五花肉开大火进行翻炒,然后转中火把肉里边的猪油给煸炒出来加入八角桂皮继续翻炒,等油出来之后放入糖块儿转小火炒至融化,等到猪肉上裹上一层糖色之后再倒上适量开水没过肉块放上两勺子甜麦酱给肉上色。甜麦酱是黄陂人做红烧肉时所必须要用到的调料,这是黄陂红烧肉和其他地方的红烧肉做法不同的一大特色,黄陂人几乎都这样烧肉。三十分钟后,再转中火,加一勺生抽,适量盐不停翻炒使汤汁包裹在每块肉上,最后撒上葱花,这道具有黄陂特色的红烧肉就算做成了。接下来要做的菜是干烧马齿苋,这道菜也是黄陂菜的一道特色,他所用的马齿苋并非新鲜的马齿苋,而是被晒干了的马齿苋,这样的马齿苋适合做烧肉,做出来的味道和浙江的梅干菜烧肉差不多,但是却没有梅干菜那种特有的酸味儿。马齿苋又名五行草,生长于春夏两季,尤其是在春末夏初之际生长的最为旺盛,新鲜的马齿苋适合凉拌和清炒,清炒的时候需要放上辣椒和蒜瓣,凉拌的时候需要先煮至断生然后再淋上辣子,香油,生抽,蒜等调料,吃在嘴里会有一股淡淡的酸味,吃起来十分的爽口。但是,晒干之后的马齿苋则去除了马齿苋本身那股特有的酸味;马齿苋烧肉这道菜最重要的是把握火候,只需稍微把握一下火候就能做出一道美味无比的马齿苋烧肉;而它的做法并不复杂;首先,叶建军把剩余的五花肉放入油锅中翻炒,等炒出猪油之后再加入生姜爆香,然后加入老抽将肉拌匀,再放入适量清水用大火将水烧开之后转小火焖烧至六成熟,再加入干马齿苋放入盐和尖椒调味,然后盖上锅盖继续焖上几分钟;这个步骤必须要注意火候的把控,火不能太大因为火太大就会把菜烧烂,火太小就会让马齿苋吃在嘴里会有一种坚硬无比的感觉,所以必须用到中火。待水收干之后,看见马齿苋的软硬程度刚好合适,这道菜就算完成了。做完两道荤菜之后,叶建军便开始做几道素菜;做菜不仅要讲究味道的鲜美,还需要讲究荤素的搭配,太荤容易油腻不利于身体健康,太素了不能补充营养和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而这一点对于叶建军来说自然十分的清楚。他要做的第一道素菜就是猪油渣炒白菜,猪油渣是在猪油熬制之后所余下的固体硬块,凡是黄陂村镇里头的居民都喜欢把这个东西来当作是零食或是做菜时要用到的辅助材料,但是在黄陂城区和武汉市区的餐馆里头,这样的东西却很难能够登上大雅之堂。首先,叶建军把新鲜的小白菜放入锅中慢慢过油,然后再放入猪油渣与白菜混合,让白菜的香味和猪油渣的酥脆合二为一,最后放上一点点盐,等盐融化之后这道菜就算完成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蒸豇豆,豇豆的成熟季节一般是在六七月份,而叶建军自己家种的豇豆提前一个月便成熟了,豇豆在我们黄陂话里念“缸豆”,而蒸豇豆更是我们黄陂菜中的一大特色,前一个月前,叶建军在和他的一个姚集的朋友交流厨艺心得的过程中,学会了这样一道菜。这道名菜在黄陂的姚集镇几乎家喻户晓,也是黄陂十大名菜当中的其中之一。它的做法也十分的简单而且也很容易上手,首先叶建军先把洗好的豇豆去掉头尾两部分,掐成寸段,然后加入生抽和香油,再把切好的蒜蓉拌在豇豆里,再撒入米粉拌匀,让每根豇豆都裹上米粉,然后把豇豆放入蒸笼,等蒸到30分钟后就可以吃了。不过在30分钟到来之前,叶建军还得把剩下的几道菜做完;当他刚刚把豇豆放入蒸笼里去了之后,便开始忙着做下一道菜,这道菜的名字叫汽水肉,也是黄陂美食中的一大特色,除了黄陂以外,在武汉市的其他地方几乎都找不着这道菜的踪迹,它是由普通的家常菜演变而来的属于黄陂人自创的一道特色菜肴。这道菜的做法也是蒸,首先叶建军把剁碎的肉末放入碗中,将切好洗净之后的生姜末、葱末和肉末搅拌在一起,然后加入胡椒、盐、生抽、老抽等调料,再加入生粉进行搅拌,加入一勺香麻油并腌制十分钟左右,十分钟后把腌好的肉末铺在蒸钵里入锅加盖旺火足气蒸制,在打好的蛋液中加入少量清水,等到肉末蒸熟以后再把蛋液倒入蒸熟的肉末中然后继续蒸,等到蛋液蒸熟后,将蒸钵取出,撒上葱末浇上一勺热过的麻油,这道菜就算完成了。在这道菜完成之后,我们可以看见在蒸熟的蛋液上有许多如同气泡般大小的小孔,而这道菜之所以叫汽水肉可能是人们根据鸡蛋上如的气泡般大小的小孔而联想到喝汽水的时候所看到的那些气泡,所以汽水肉便因此而得名。做好汽水肉之后,叶建军便开始做下一道菜——辣椒饼。不过,黄陂人可不管这道菜叫辣椒饼,他们管这道菜叫“大椒巴”,“大椒”在黄陂话中的意思是辣椒,“巴”的意思就是指像面饼之类的那些东西。这道菜也是黄陂农村和乡镇独有的一道家常菜,在武汉市的餐桌上也是看不到的。辣椒饼的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却需要熟练的煎炸技巧和火候的把控;首先,叶建军把切好的辣椒放在一边,然后再准备一个瓷碗在碗里放入淀粉和水搅成面糊,再把切好的辣椒放入面糊,加上盐和鸡精调味,再加入一勺食用油拌匀;拌匀之后把锅烧热,再把辣椒饼的面糊沿着锅边缓缓倒入,形成圆状,把火的温度调成中火,煎至一定程度之后转小火,等到圆饼的一面煎熟之后再把饼翻过来煎另一面,等到把另外一面也煎熟之后这道菜便做好了。叶建军最后要做的一道菜是香椿拌豆腐,豆腐选用的是我们黄陂区本地特产的柴火豆腐,所谓柴火豆腐便是用木材烧的火所做出来的豆腐,吃的时候嘴里会有一股淡淡的柴火味道,细细一品尝这种柴火味道就会转换成一股甘甜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是我们黄陂地区豆腐做法的一种独有的工艺。香椿是中国本土特有的一种植物,分布于长江南北广泛地区;今天一大早叶建军就背着一大箩筐在镇上的山区去采摘了一些香椿回来准备为今天的客人做上一道开胃的小菜;把香椿切成碎末,然后把柴火豆腐放在清水里稍微煮一下,煮熟之后再用竹菜刀将豆腐切成小丁,之所以要用竹菜刀是为了不让豆腐沾上一般菜刀金属上的异味从而影响豆腐的口感,接着把香椿洗净切碎倒在切好的豆腐上,再把准备好的辣子油,蒜末,葱末,生抽、香油淋上去拌匀,一道开胃小菜香椿拌豆腐就这样做好了;做完午饭之后,叶建军和他的妻子小余把做好的午饭,全都端上餐桌,此时餐桌上已经围满了特意过来品尝叶建军手艺的客人们,而虾子鲊则是今天午餐的主角,不过在品尝他的虾子鲊之前,客人们更愿意先品尝一下他的香椿拌豆腐来进行开胃。香椿本身就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加上柴火豆腐口感的滑嫩与品尝后的甘甜,伴随着调料所带来的美妙味觉,使得客人们个个都感到胃口大开;用麦子酱烧的红烧肉肥而不腻,吃在嘴里入口即化,品味着麦子酱融进肉中所带来的甘甜口感,让人回味无穷,享受着味觉的盛宴;干马齿苋带走了肥肉的油腻,把它自身的味道融进肉的味道中去,红烧肉的酥软口感搭配着干马齿苋的味道和嚼劲让人变的越发的有食欲,再吃上一盘小白菜炒猪油渣,这种荤素搭配的滋味就是美妙,蒸豇豆既鲜美又甘甜,那种蒸出来的鲜嫩软糯口感让人不由得想尝第二遍,汽水肉吃在嘴里时的那种肉与蛋相结合的咸香滋味更是让人陶醉其中;等到米饭上来之后,客人们终于开始品尝叶建军的招牌菜虾子鲊,用勺子舀上一小勺虾子鲊拌在饭里搭配着米饭那带有嚼劲的口感和虾子鲊中鲜虾所散发出来的鲜香无比的美味使客人们顿时个个都感受到好像是进入到了美食的天堂之中,叶建军的手艺就是这样的出色;在今天的午餐当中,有位朋友劝他改行做厨师,但是叶建军却没有采纳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对那位客人说:“我这个人其实不会做什么厨师,做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和朋友们分享美食那是一种幸福,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说罢,他拿起手上灌满黄陂地区特产的美酒木兰玉液对餐桌上的每一位他所请到的客人们说道:“来,我们一起干一杯”一杯酒下肚之后,叶建军和他的朋友们便享受着这一欢乐的时刻,享受着自己用美食给他的朋友们所带来的幸福与甜蜜和温馨。
又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2016年的夏天终于到了。夏天的风吹在人的脸上,犹如天使的手轻轻抚摸着人的脸旁,让人觉得特别的清凉和舒服,中午的时刻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知了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太阳的光把大地照耀的无比的炙热,但是人们依然十分享受着夏天到来时那种愉快的感觉,吃着美味的冰淇淋,在泳池里畅快的游着泳,开着空调在房间里愉快的看着电视,在沙滩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喝上一杯冰爽可口的椰子汁,就会让人陶醉在炎炎夏日到来时的欢乐与愉悦之中。然而在我们武汉市黄陂区,人们更愿意在舌尖上享受夏日到来时的欢乐和愉悦;住在黄陂区六指街道的方湾,郑承明和邓华夫妇俩起的很早就起了床,他们正在他们所经营的郑记早餐铺子里头,忙着做为客人们准备的早点——豆丝,小笼包和掺汤;在做豆丝,小笼包和掺汤之前,邓华已经给即将买他们家早点的客人们准备了一大锅加入冰块的冰镇绿豆汤。豆丝和黄陂三鲜还有糍粑并列为黄陂三大传统小吃,也是长江中下游区域农家传统食品,郑承明夫妇做的豆丝是用纯天然野生葛粉、精米、黄豆、优质面粉、植物油等以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豆丝在黄陂话中叫作“豆遮”它的吃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炒豆丝,第二种是煎豆丝,第三种是煮豆丝;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吃法一般出现在春季和秋季,在春季黄陂人把新鲜的豆丝放在热锅里爆炒然后加上小白菜、尖椒、盐、再淋上生抽便成就了一道美味的食物,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只愿意呆在家里自己开伙,由于豆丝放干之后的存放时间很长,所以它便成为了黄陂人过冬时所依赖的基本口粮。只要把干豆丝放入滚烫的热水中煮一煮再放入生姜,小白菜,盐,胡椒,鸡精之后炖上个十来分钟,待锅里的豆丝变成粘稠状的时候就可以吃了,炖煮出来的豆丝不仅味道鲜美,而且热量充足正好适合在冬日里暖胃,有利于胃部保养,是一道对人的身体健康很有帮助的一道菜;而郑承明夫妇俩要做的豆丝则是黄陂人在过早时经常见到的煎豆丝,煎豆丝的做法不同于炒豆丝和煮豆丝,首先它所用到的豆丝食材就和其他两种的做法不一样,炒豆丝和煮豆丝所用到的是被切成面条一样形状的豆丝,而煎豆丝所用到的豆丝则不需要切成面条形状,它的形状就如同一张摊开的豆皮。到了早上七点半左右的时刻,郑承明便把豆丝在煎锅里摊开,再在豆丝里洒上一点黄陂区最出名的腌菜雪里蕻,等到豆丝的底面煎熟之后再把豆丝中央的雪里蕻包进去,最后再翻面把豆丝的包口给封好,一道美味无比的煎豆丝就这样做好了。当客人们开始吃的时候,那种酥脆的口感让人食欲大开,再尝尝包在豆丝里头的雪里蕻,那种酥脆的口感和腌菜的咸香所交织在一起的美味实在让人无法抗拒,然后再喝上一口冰镇的绿豆汤化解豆丝本身的油腻,撵走了炎炎夏日给人带来的燥热,使人的心情感到无比的舒畅和惬意。雪里蕻是黄陂人的餐桌上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美味的腌菜,它的原材料是生长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一种草本植物雪里红,在北方地区它又被称为雪菜,属于芥菜类蔬菜当中的一个变种;雪里蕻当中富含2.8千克的蛋白质和1.6克的维生素,具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治疗便秘的作用对人身体非常有利;雪里蕻的烹饪方式有很多种,而在我们武汉市黄陂区最常见的一种烹饪方式就是腌制。在一个月前,郑承明的妻子邓华将她自家种植的雪里蕻摘去烂叶然后洗净,晾至半干时用盐加几十粒花椒揉搓均匀放在瓷盆中加盖,放上一个月后,美味可口咸香鲜美的雪里蕻腌菜就这样做好了;
一个星期后,在武汉市区吃腻了高档餐厅里头油腻大荤受惯了市中心汽笛喧嚣的市民肖俊带着他的几个科室里头的老同事特地驱车来到黄陂区祁家湾街道,来感受一下在市区里吃不到的黄陂风味;肖俊是居住在武汉市区的一位普通市民,在长江日报财务部工作;一个星期前通过单位某位黄陂籍同事的介绍之下带着他所在部门的一些其他同事来到了黄陂区祁家湾街道处的一家专门做红烧甲鱼和煨鸡汤的小餐馆来品尝一下传说中的黄陂风味。小餐馆的名字叫黄记鸡汤,以做鸡汤为主,除了鸡汤好喝之外,他们家的红烧甲鱼也做的十分地道。黄记鸡汤的老板名叫黄小明,他的妻子姓余,小名叫四妹,他们家有个女儿名叫黄白雪,去年随她丈夫一起在武汉市定居;黄小明是一名非常专业的厨师,早年曾在一家餐馆打工并且无意间学会了餐馆老板的这门煨鸡汤的手艺,学会了这门手艺之后,他便自立门户用打工所挣来的钱来开了这家黄记鸡汤餐馆。就在他家餐馆开张后的第三天,有很多居住在街道口的居民很快就吃中了他们家的这道菜,久而久之黄记鸡汤便因此出了名,而红烧甲鱼则是他从他妻子四妹娘家那儿学到的一门手艺。当肖俊开车来到了黄记鸡汤餐馆门口之后,便带着他的同事们一同朝餐馆门口走了进去,餐馆的老板黄小明便热情的走上前去迎接肖俊他们的到来
“请问你们是几位呀?”
黄小明很有礼貌的问道,肖俊则回答说:
“我们总共六位,是我们当中一位黄陂区的同事推荐我们到你们这儿来的。”
听完这话后,黄小明毫不谦虚的拿出他作为餐馆老板所应该具备的推荐菜品的手段,来吹捧自己餐馆的菜做的如何的好吃
“呀,那你们可就来对地方了,你们的那位同事可真有眼光。我们这儿的鸡呀,是本地产的新鲜土鸡,宰杀之后立即放血,做出来的味道那简直是新鲜的很,镇上的居民都知道我们餐馆的口碑;我们这儿的甲鱼做的也很地道,保证你们吃了之后还想吃,我们在武汉市内还开了几家分店呢”
站在肖俊身旁的女同事张双则没有听进老板的介绍,她的性格比较直率,凡是那些被吹捧的如何好吃的菜她要先尝上一口才能确定这道菜好不好吃
“老板,我们还是先点菜吧,等我们先吃过之后再来评价”
肖俊接着张双的话对老板说道:
“是呀,老板,还是先带我们去点菜吧”
肖俊说完,便带着他的几个同事随餐馆老板黄小明一起到厨房内点菜。点过菜之后,肖俊和他的同事们便在餐馆内的一间包房里坐了下来一块儿聊着天,等着餐厅里的服务员把做好的饭菜送进来
“小常把我们介绍到这儿来,想必这家餐馆做的菜肯定好吃”
坐在肖俊身边的科长王玮玉说道,王玮玉是财务室的科长,她待人和蔼待人真诚,而且还善解人意,十分的通情达理;小常是去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长江日报工作的一名高材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虽然他读的是会计专业,但是他却并不喜欢会计,他真正热爱的是文学,在大学校园时期小常经常和同学们组织有关文学的活动并担任过文学社的社长,在校园内发表过很多作品,而他之所以会选择会计专业那完全是因为他父母的意愿,因为小常的父母觉得读会计专业有利于将来在社会上找工作于是硬是逼着他选择了会计;大学毕业之后,小常很快就进了一家私人单位工作,由于他对文学十分的执着与热爱而且并没有想过在会计方面会有所发展,所以他在单位里头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与会计无关的文字工作,久而久之他便把在校园里所学到的会计知识忘的一干二净。2015年,小常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希望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报社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但是却因为受会计专业的影响,他也只能进入财务部工作;在工作期间,小常因为表现的很好很快便和公司签订了一份工作合同;然而最让他感到很苦恼的是,因为以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对于会计方面的知识几乎达到一窍不通的地步了,所以对于工作上的事他几乎完全不懂。不过幸运的是,小常遇上了王玮玉这样一个对他耐心而又认真的领导,她没有因为工作上的事而责怪小常的无能,而是动员张双、肖俊、曾琢等老同事对小常在会计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灌输与辅导,一年之后凭借小常那一学就会的聪明才智,现在的他几乎能够独立操作会计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王玮玉科长,小常对她一直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想找机会来报答这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领导。
“这家餐馆的老板对于他的菜好像还有几分自信,我想他们家的菜应该不错”
肖俊这样说道,等到肖俊说完之后,坐在他对面座位上的曾琢说话了
“小常把我们介绍到这儿来吃饭,他自己怎么不来呢”
“可能是因为他今天有事不能过来陪我们吧”
坐在曾琢旁边的杨斌这样说道,而坐在杨斌身旁右手边的女同事杨飞也说话了
“不如这样吧,我们打电话给他,要他有时间的话就过来陪我们一起吃个饭。”
“嗯,这个主意好”
肖俊说完,便立马拨通了小常的电话,电话拨通之后,肖俊对电话那一头的小常说道:
“小常,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你介绍的餐厅这里来了,你现在有时间吗,有时间的话就一起过来吃午饭”
电话那一头的小常则委婉拒绝道
“不用了肖总,我和我女朋友早就吃过了,我们现在正在电影院看电影”
“哦,这样呀!那太遗憾了,那我祝你们玩得愉快”
“谢谢啦,肖总,祝你们吃的开心,黄老板的菜做得很不错的”
说完,两人便同时挂上了电话;说完电话之后,肖俊对坐在餐桌上的每一位同事们笑着说道:
“小常来不了了,他正在陪他女朋友看电影;呵呵,这小子艳福不浅呀,去年我看过他女朋友的照片,他女朋友长得水灵灵的可好看了,本来打算给他介绍对象的,想不到他早就谈了朋友,不知道现在结婚了吗”
听完肖俊的话后,杨斌便笑了
“肯定冒结婚撒,你刚才不是说他是陪他女朋友在看电影,没有说他和他老婆在看电影,这一听不就明白他有没有结婚吗”
“嗯,说的也是呀”
肖俊说完,非常不好意思的用手挠了一下自己的头。这个时候,科长王玮玉说话了
“这小伙子真不错,既聪明又好学,去年来这儿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可是现在却进步的那么快,已经能完全胜任工作上的事。而且他写的文章也特别的好,又有文采,又有深度,将来肯定是个有所作为的人物”
张双这时候接着王科长的话说
“他喜欢在微信上给我发一些他写的文章,我也觉得他在写作上很有天赋”
“是呀,没错”
曾琢说道,说完之后她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继续说
“可我想不通的就是他为什么会选择在我们财务部工作呢,我觉得在编辑部工作更适合他”
“是呀,我也是这样觉得的。如果他要是到编辑部工作肯定会如鱼得水,施展出他的个人才能,虽然我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但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觉得他确实在这方面有所造诣的”
杨飞也说道
“可能是他在大学时期选择了会计专业,所以找工作也只能够找这样的工作吧”
王玮玉又接着说
“去年我找他谈心的时候他说他其实一点也不喜欢会计,他爱好的是文学,因为读大学的时候他父母逼着他选择了会计所以以后找工作也只能找和会计有关的工作,来我们这里真是太委屈他了”
听完王玮玉的话后,肖俊感叹了一句
“唉,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事与愿违,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样确实很痛苦”
当肖俊刚刚说完这句话之后,餐馆的五名服务员便把做好的菜全部都端了上来;端上来的菜有老板家的招牌菜煨鸡汤、红烧甲鱼除此之外还有蒸白萝卜猪血、小鱼小虾、炒苋菜、红烧鳝鱼、炒什锦、干萝卜烧肉、糖蒸肉一共九个菜,另外再加上一碗还没有端上来的主食锅巴粥。
当所有的菜全都上桌后,肖俊和张双便迫不及待的想尝尝老板家的两道招牌菜滋味到底如何。不过在开饭之前,他们俩得先经过王科长的同意
“王科长,现在菜都上齐了,我们现在开始吃吧”
肖俊对王科长这样说道,而王科长则很爽快的答应了肖俊的请求
“好吧,大家开始用餐”
于是,坐在餐桌上的所有人便全都一块儿动起了筷子。张双在她的碗中挖了一小勺鸡汤,品尝了一口,那种分散在汤汁内毫不油腻的清爽滋味顿时让她回味无穷,再吃上一口鲜嫩爽口的鸡肉简直能够让她沉醉在美食的惬意之中;坐在张双身旁的同事杨飞和曾琢也正在品尝着鸡汤融入嘴中时候的美味,不一会儿她们发现鸡汤当中还有一股淡淡的中草药味道,除了中草药的味道之外在她们的舌头上还有一种麻麻的感觉;她们立马便感觉到这应该就是花椒的滋味。
“看来他们家的煨鸡汤真的不是吹出来的”
性格直率的`张双很快便说出了这样一句话;黄小明的鸡汤之所以会那么好喝,这和他们家制作鸡汤的独特手法是分不开的;首先把鸡宰杀洗净,去掉头、脚斩成四厘米宽、五厘米长的块,保持腿与鸡翅的完整,炒锅倒入适量的油放入生姜再把切好洗净的鸡肉炒熟,把鸡油炒成金黄色加料酒去腥装入瓦罐,再将炒好的鸡肉也放进去然后放入乌梅,山楂,枸杞,茯苓,当归,山药注入清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煨制三个小时左右,当鸡汤快要煨制成功时在里头放上一点花椒来增加一些刺激点的口感为后来的调味来做准备,等到鸡汤完全煨好之后再放入盐和胡椒来进行调味,最后再洒上一点葱花,一道鲜香可口美味的黄记鸡汤就这样做好了;黄小明的鸡汤采用了一点广东人煲汤的做法在里面放入一点乌梅和山楂,这是为了让鸡肉变得鲜嫩并且去处异味能够增加汤的鲜味并化解鸡汤内的油腻,放入枸杞和茯苓,当归有利于加强鸡汤本身的营养有利于滋补,而山药的作用则是吸收汤汁的油腻,它的粉嫩口感更能搭配鸡肉的鲜嫩;奶白色的汤汁,鸡肉的鲜嫩,山药的粉嫩,胡椒和花椒的麻辣,造就了黄小明家鸡汤集色香味一体的美味,使得他们家的煨汤生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尝过了鸡汤的美味之后,张双便迫不及待的率先开始品尝第二道菜的美味,那就是红烧甲鱼。她把一块红烧甲鱼的肉用筷子放在嘴里咀嚼了之后,很快就像个美食家似的对这道菜作出了一番评价:
“这个红烧甲鱼吃起来有而不腻,而且肉中带有一点酱香和蒜香的滋味,吃在嘴里立马就化了”
说完之后,她对其他在座的所有同事们说:
“你们都尝尝吧,真的很好吃”
听完张双的话后,肖俊等人便立马动起了筷子,品尝过一番之后,他们也全都对甲鱼的味道赞不绝口。科长王玮玉吃过之后,对肖俊说:
“肖俊,你今天请我们吃这么好吃的东西,真是太感谢你了”
而肖俊则笑着对王科长说:
“王科长,你不应该谢谢我,你应该去谢谢小常,是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个这么好吃的地方”
红烧甲鱼虽然不属于黄陂区的地方菜,但是黄陂人却以他们对于味觉的敏感和研究,并且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将这道菜的做法和味道加以改良,使这道从福建地区传播过来的菜也成为了符合黄陂人口味的一道地方美食。黄小明家的红烧甲鱼是从他妻子那儿学来的,首先把甲鱼宰杀之后去头,用滚烫的热水浇在甲鱼的龟壳上然后去掉龟壳上的一层外皮;之后再将甲鱼剖开去除内脏,洗净切块;把锅中的油烧热将切好的甲鱼肉放入锅中炒熟后捞出,再在流有底油的锅中放入葱片,姜片、米椒炒香,八角,桂皮,茴香等大料再放入炒熟过的甲鱼肉加一点料酒继续翻炒等到放入没有切过的蒜瓣之后,倒入开水没过甲鱼放入生抽,老抽进行上色加上糖之后盖上锅盖炖煮半个小时左右,半个小时过去之后再放入盐进行调味,使汤汁收干变的浓稠,最后再撒上葱花,这道具有酱香口味的红烧甲鱼就这样做好了;而黄小明家的红烧甲鱼则烧出了甲鱼味道的鲜美,入口即化的口感,搭配着出锅之后蒜瓣的软糯,加上与糖结合在一起的酱香滋味,让人情不自禁的陶醉在味道的美梦之中。除了瓦罐鸡汤和红烧甲鱼之外,餐桌上的红烧鳝鱼和糖蒸肉也非常的受欢迎。喜欢吃重口味美食的肖俊对这两道菜的喜爱程度自然不在话下,只见他夹了一筷子鳝鱼放在嘴里咀嚼了一番之后又用勺子舀了一口糖蒸肉放入口中,尽情的享受着鳝鱼肉在他嘴里的那股嚼劲和糖蒸肉那种入口即化的甜蜜口感;红烧鳝鱼的做法和红烧甲鱼有点相似,不过鳝鱼的肉质和甲鱼的肉质有些不同,红烧鳝鱼的肉质讲究的是有嚼劲,红烧甲鱼的肉质讲究的是鲜美滑嫩;而这一肉质关键的把握在于火候;首先将宰杀洗净后的鳝鱼洗去血水之后沥干放进汤锅,倒入一壶开水淹没鳝鱼然后盖上锅盖,闷两分钟后开盖,用筷子搅拌几下使鳝鱼身上的黏液脱落,加入凉水洗净黏液再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剪去鳝鱼尾端讲鳝鱼剪成段备用,在油锅内倒入适量油放入姜片蒜瓣尖椒爆香倒入鳝鱼段翻炒,再倒入料酒去腥,倒入老抽翻炒,翻炒几下后立马倒入开水没过鳝鱼肉,加入盐糖和生抽提鲜,大火烧开后立马转中火慢慢烧,烧到一定程度之后转小火,在炖煮期间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会使鳝鱼肉变软从而失去它特有的嚼劲,等到肉汁收干之后撒上黑胡椒粉和葱花,这道菜就完成了;这样烧出来的鳝鱼肉不仅有嚼劲而且味道鲜美无比,伴随着葱姜蒜味道的进入,再加上鳝鱼肉本身的嚼劲和鲜味使得喜欢吃重口味的人们一下子就能够爱上这种味道。红烧鳝鱼这道菜在黄陂城区的大众餐馆最为出名,二十多年前黄小明在大众餐馆打工的时候学成了这门手艺,2013年他便把这门手艺带到了这里。看着肖俊吃的那么的津津有味,张双也忍不住夹了一块鳝鱼放在嘴里品尝了起来,鳝鱼的香嫩和嚼劲此时正挑逗着张双的味蕾,让她对于美食所带来的诱惑几乎抵挡不住,不经意间又夹了几块放在她碗里十分享受的品尝着这道菜所带来的味觉魔力。除了肖俊爱吃糖蒸肉之外,杨斌也对这道菜情有独钟,只见他一勺又一勺贪婪的向他碗里舀这道菜,好像正要和肖俊争抢似的。
糖蒸肉是黄陂区乡村地区出产的一道特色美食,这道菜在武汉市是吃不到的。它是黄陂区的一位普通村民,根据“沔阳三蒸”之一的粉蒸肉通过改良和创作出来的;据说诞生于民国时期。每逢年节喜庆饮宴,居住在农村地区的黄陂人就会用这个菜来招待客人,象征着甜蜜美满、喜庆祥瑞之意。而黄小明家的糖蒸肉则是他从他外祖母老家那儿学会的。做糖蒸肉必须要用到籼米粉和红糖,首先将猪肉洗净,切成6厘米长、1.5厘米宽的长块盛入碗中,籼米粉入锅蒸熟备用,在猪肉内加极少许硝水、酱油、黄酒、胡椒粉、糖桂花、葱花、姜末、红糖100克、熟大米粉一起拌匀腌渍,取红糖50克、清水50毫升放入另一个碗内融化成糖水;将肉块整齐的码入碗内,上笼用旺火蒸一小时后出笼,再将肉周围拨松,浇入融化的红糖水继续蒸一个小时,待肉熟透味时出笼,翻扣入盘,这道菜就做成功了。糖蒸肉的味道最突出的并不是肉,而是蒸熟后的籼粉,蒸熟后的籼粉既融合了猪肉的鲜美味道,又去除了猪肉本身的腥味和油腻,汲取了猪肉的精华再加上它又融合了浇在它表面上红糖水的甜味,造就了吃在嘴中那种入口即化,不油腻而又带有肉香的清爽甘甜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相对于像肖俊那样爱吃重口味的男同志来说,科长王玮玉则比较喜欢吃清淡一点的美食。餐桌上的炒什锦和炒苋菜这两道青菜就是她点的;所谓炒什锦就是把夏季出产的荷花管、菱角、莲子米、藕丁混合在一起炒的一道菜;这道菜原本属于一道家常菜,在炎热的夏季,在烈日暴晒下做着一些幸苦工作的黄陂农民除了在工作之后回到家中尝上一口冰镇过的绿豆汤解暑之外,还希望能够吃上一道清淡口味的开胃小菜;于是有人便想到了用夏季出产的荷花管,菱角,莲藕,莲子米混合在一起炒成一道既开胃又口味清淡的什锦小菜;久而久之,这道菜很快便出了名,出名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在黄陂餐馆的餐桌上。炒什锦做起来很简单,首先把莲子米,藕丁,菱角,荷管洗净去皮,将藕丁和菱角荷管放入盐水中焯烫,水开后下入莲子米,然后把它们一起取出过凉水,将锅烧热倒入适量的油,将焯过水的莲子米,藕丁,菱角,荷管一起翻炒,炒一会儿之后倒入准备好的调料盐,糖,白醋转小火之后慢慢翻炒,等到入味之后再把它装盘,这道菜就成功了。炒苋菜那更是简单的不得了,只需把苋菜过油,然后放入切碎的蒜瓣,倒入一点水加入盐调味,等到把苋菜中的汁水变红之后就成功了。苋菜是生长在春夏季节的时令蔬菜,和荤菜一起吃具有化解油腻的作用;王科长夹了一口苋菜连同蒜瓣放入嘴里咀嚼了一会儿之后,嘴里立马就感到一股蒜香和苋菜的鲜香互相交织的滋味,再吃上一口酸爽的炒什锦,荷管香和菱角,藕片,莲子米的清爽味道和那种滑嫩的口感和嚼劲顿时让她嘴里感觉一阵清爽,再品尝一下那淡淡的醋酸味道,一股酸溜溜的滋味立马涌上心头,那种享受实在是惬意。分别坐在王科长左右两边的曾琢和杨飞则爱上了餐桌上的另外两道菜——蒸猪血萝卜和干萝卜烧肉;黄小明家的猪血是纯天然的,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正宗而又纯正的猪血表面都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孔洞,那是因为猪血在进行凝固之前与空气接触,残留在猪血内部的空气变成气泡后占据了凝固后猪血内部一定的空间;如果是添加了一些特殊物质的猪血表面则会非常的光滑,就算把猪血掰开看看把它掰开后的内部也只会发现一小部分孔洞,这样的猪血就不是真宗而又纯正的猪血;猪血蒸白萝卜是黄陂区乡村地区的一道家常菜,首先把洗净后的猪血切成块,然后把切成块状后的猪血放入锅中炒熟,消灭猪血内的细菌和有害毒素,再将炒熟后的猪血捞出在热锅中放入切成片状后的白萝卜,把白萝卜炒熟变软后捞出,再将炒熟后的猪血和白萝卜放入砂锅中加入50毫升左右的水然后炖煮十分钟左右出锅后放入盐,胡椒,味精调味,搅拌之后洒上一点葱花,这道菜便成功了。当杨飞和曾琢两人分别尝上一块猪血,那种入口即化的爽嫩口感使人的胃口变得大开,再搭配白萝卜所特有的鲜嫩口感和它的清爽甘甜使得这道菜吃起来十分的爽口,猪血能够将人吸进喉咙中的粉尘吸收然后排除体外,白萝卜中含有对人身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两者搭配在一起便成为了既美味又对人身体有益的一道好菜。干萝卜烧肉选用晒干后的白萝卜和新鲜的五花肉,首先把干萝卜用温水泡开,将泡开后的干萝卜切成小段,把五花肉过水断生,断生之后将其切成小块,把五花肉煸炒出香味放入蒜瓣和干辣椒生姜继续煸炒,加入老抽进行上色之后再倒入高汤然后烧开放上一点糖进行提鲜,等高汤煮开之后再转小火煲上30分钟,接着立马倒入切好的干萝卜加盐,加老抽一起煲制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这道菜就做成功了。干萝卜化解了五花肉中肥肉的油
腻并且吸收了肉汤的香味,而五花肉综合了干萝卜的美味去除了肉的腥味,两者之间配合的十分默契,而这种默契则正好造就了这道菜的美味。曾琢加上一块五花肉和干萝卜放入嘴里咀嚼了一遍之后便感受到干萝卜的那种入口即化的口感和五花肉肥而不腻的滋味,干萝卜吃在嘴里有一种淡淡的肉香,五花肉的肥而不腻使得干萝卜本身的滋味更加的浓郁,简直是一次舌尖上的特别享受。江南地区盛产小鱼和小虾,黄陂区也不例外,尝遍肉香和菜香之后,再尝上一点小鱼小虾的滋味也会让人感到别有一番滋味,虾肉选自新鲜的河虾鱼肉选自从河中打捞上来的细刁子鱼,虾子和鱼的钙质比较多对人身体很有好处;把虾子和刁子鱼洗净之后放入油锅中炒至断生,然后转中火放入姜丝和韭菜爆香,加糖,生抽,蚝油,盐翻炒入味,这道菜就成功了。喝过美味的鸡汤,吃过纯正的肉香,尝过蔬菜的清爽之后坐在餐桌上的肖俊等人全都迫不及待的用勺子舀上一点小鱼小虾放在嘴里咀嚼着,品尝餐桌上这道特殊滋味。炒过之后的虾和鱼带给人们鲜嫩爽滑的口感,鱼的香味与虾的香味互相结合让人感受到来自湖底的美味,鱼的鲜美搭配虾子壳的酥脆口感再加上韭菜的嚼劲和蚝油的鲜美与甘甜,使得餐桌上的这些来自长江日报的食客们尽情的享受着河底美味所带来的魔力。过了一会儿之后,餐桌上的菜都被吃的快要差不多时,肖俊想到了他之前让服务员餐后上的锅巴稀饭。于是他便催促老板快点把锅巴稀饭端上来。不一会儿,有位男性服务员把一大碗锅巴稀饭端了上来。科长王玮玉细心的观看那位男性服务员,忽然之间她愣住了几秒钟之后在座的肖俊,张双等其他几位客人也全都愣住了。
“咦,这个服务员不就是小常吗?”
王科长惊讶的说道,当她再仔细一看原来还真是小常
“小常,你怎么在这里呀!你刚刚不是跟我说你和你女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吗”
肖俊用普通话说道,小常在单位通常是用普通话说话,久而久之同事跟他说话也开始用起普通话了。小常便笑着说
“王科长,肖总,杨总,张双,曾琢,杨飞大家好,其实我很早就想请大家吃一餐饭了,只是害怕你们不肯让我为你们花钱,所以我就请肖总把你们介绍到这儿来;感谢你们这一年来对我工作上的照顾,所以今天特意用这种方式请你们来吃顿饭,实不相瞒,今天的菜全部都是我做的”
听完小常的话后,张双惊讶的说
“你说这些菜都是你做的?”
“嗯,没错,除了汤和甲鱼是老板做的之外,其他的菜全部都是我做的”
说完,小常拿起餐桌上的一个方便杯倒上一点冰啤酒之后对他的同事们说
“来,我敬各位一杯”
说完他便喝完了杯子里的酒,而他的同事们也跟着他一块儿喝起了酒。就在同事们都感到一头雾水的时候,老板黄小明忽然间从门外走了进来,向小常的同事解释道
“是这样的,我跟你们小常是邻居,小常就住在我家楼上,在一个星期前他就和我商量着请你们一起到我的餐馆里吃饭,而且今天他还特意要求要亲自动手做菜给你们吃,并且还帮你们把今天的餐费给付了,所以这一顿呀,你们不用给钱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
肖俊说完情绪激动的从钱包里掏出两百块钱递给黄小明然后接着说
“老板,你把钱退给小常,钱还是我们来付”
小常则用手拦住了肖俊说道
“肖总,你不用客气了,这顿饭算我的,我很早就想请你们了,请满足我的这个心愿吧”
“哦,好吧”
肖俊说完,便把他的钱包给放了回去
正在这时,王科长对小常说道
“小常,你还是坐下吧”
说完她让张双搬了一个凳子在她旁边
“是,王科长”
小常说完,便在他的上司王科长身边坐了下来,等他坐下来之后王科长突然间拿了一条纸巾给他擦汗并说道
“小常,你炒那么多菜一定累了吧,我替你擦擦汗”
而小常他也并没有拒绝王科长,他满怀感激的对王科长说
“谢谢”
这个时候,曾琢说话了
“小常,你炒的几个菜真不错,尤其是那个烧鳝鱼,我都吃了好几遍了”
小常便笑着对曾琢说
“这道菜是跟黄老板学的,我大学读书回来放假的时候就跟黄老板在店里学厨”
这个时候,张双也说话了
“小常,想不到你还有这么一手呀”
说罢,她添了一碗锅巴稀饭递给了小常说道
“炒这么多菜你一定饿了吧,来,吃一碗锅巴稀饭吧”
小常结果锅巴稀饭向张双说了声谢谢,这时候王科长忽然举着酒杯对她科室里的所有员工们说
“来,我们敬小常一杯,感谢他今天请我们吃上这么好吃的东西”
说完,在座的除小常之外的所有人都听从王科长的命令全都举起手上的酒杯齐声说道
“小常,感谢你今天亲自下厨为我们做菜,来我们干一杯”
“谢谢,谢谢,这是应该的”
说完,大家全都沉浸在一片欢声和笑语之中,同事们之间的友情,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如同兄弟姐妹般的关爱在这一酒宴上,尽情的流露。这个时候,黄小明老板一声不响的走出了门外,不忍心打扰这一温馨时刻。
2016年的秋天很快就到了,结束了夏季的炎热和酷暑之后,知了们立即停止了鸣叫,树上的黄叶开始纷纷落下。农民们也在这一时刻赶上他们今年的丰收,今年的藕涨势很好,成熟之后的老藕很适合煨汤;黄陂人既会种藕又会吃藕,最常见的吃藕方法就是煨汤。今年的深秋更是到了煨汤的好季节;爷爷在菜市场买了六斤藕回到家中,奶奶在家里已经剁好了今天要用来煨汤的排骨和用来煨汤用的瓦罐;奶奶家每次煨汤用的都是瓦罐,之所以要用瓦罐来煨汤是为了让食物受热均匀,这样煨出来的汤味道才会正宗。回到家之后,爷爷就把剁好之后的排骨放入滚烫的开水中焯熟,而奶奶则忙着给爷爷在菜市场买回的藕去皮,等到排骨完全焯熟之后爷爷就把焯熟之后的排骨捞起,然后在锅中放入少量的油加入姜片把焯熟之后的排骨放入锅中翻炒把排骨里边的猪油煸出,炒到排骨两面成为金黄色之后再将炒好之后的排骨放在盘中备用。等到奶奶将老藕去皮切段之后放入瓦罐之中再将炒好后的排骨连同生姜红枣一起放入瓦罐当中倒入一满罐的清水,然后盖上锅盖将瓦罐放在火炉上烧火添柴把水烧开,烧开之后减柴改小火;之后就是一段漫长的等待过程,在这一等待过程之中,两位老人十分耐心的守候在火炉旁边把控着煨汤时候的火候,在煨汤过程中火一定要保持煨汤时候的状态不能太大更不能太小,火候的把控决定着煨汤能否成功的关键。过了大约六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股鲜香扑鼻的汤汁味道从瓦罐中扑面而来,奶奶熟练的揭开锅盖用鼻子闻了几下之后,用铁勺舀上一块藕和肉仔细的看了看,只见她舀出来的排骨已经煨烂,老藕看上去也好像有点粉糯。之后她便露出一张十分满意的笑容然后对爷爷说道
“老头子,汤煨成功了,快打电话叫涛涛一家过来喝汤吧”
过了大约两个多钟头的时间,在奶奶家客厅内的餐桌上此时已经坐满了五个人,我父亲和我母亲还有我再加上我的爷爷和奶奶。而那一罐早就煨好的排骨藕汤此时已经盛放在餐桌正中央的紫砂锅内,闻到那股扑面而来的肉的香味我正想率先舀一勺子装在我面前的大碗里然后再尝上一口;可是我的理智却告诉我不可以那样心急,第一碗汤应该让长辈们先喝;不过,奶奶对我这个孙子的疼爱则打消了我心头上的这点小小的顾虑。只见她一边拿起摆在我面前的大碗,一边拿起汤勺从紫砂锅里舀上一大块排骨和一大块莲藕和红枣在我碗里一边说道
“涛涛,你在汉口经常工作很幸苦,来喝一点汤来补补身子”
于是我不讲客气的接过奶奶为我舀的那一碗汤,十分感激的对奶奶说
“谢谢奶奶”
接着,我便迫不及待的想尝尝奶奶今年煨汤的手艺。当我拿起勺子喝上第一口汤的时候,便尝到一股淡淡的咸味,在嘴里品尝过一番之后慢慢的便尝到了一股来自排骨本身味道的鲜美再加上白胡椒和味精味道的点缀,那种好喝的滋味更加的刺激了我的食欲。然后吃上一口软糯无比的老藕块,那种入口即化的完美口感和吸进肉香之后的滋味更是令人陶醉,再咬上一口感觉舌头里有一股粉嫩的感觉,藕丝很快的便在我的舌尖上缠绕,接着再吃上一口煨烂后的排骨肉,肉的松散更能映衬出汤汁的鲜美,红枣在里面不仅完全的化解掉了肥肉的油腻,而且还吸收了肉汁本身的鲜味,再加上它本身的甜味和那粉糯的口感使我感到味觉上无比的享受。在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喝完了奶奶给我舀的那碗美味的排骨藕汤;这时候,爷爷向我问道
“涛涛,吃饱了吗?汤还够不,不够就叫奶奶再给你添一碗”
而我便回答说
“爷爷,我今天在家吃过晚饭了,再喝你们今天煨的藕汤,早就吃饱了”
“嗯,吃饱了就好”
于是爷爷便又向他的儿子和儿媳妇也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问道
“九儿,秋凤,你们吃饱了吗?”
九儿是我父亲的乳名,从小到大爷爷奶奶都这样叫他,因为我父亲刚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九斤,所以奶奶和爷爷便给他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乳名。
“我们也吃饱了,今天的晚饭刚刚吃过呢”
父亲和母亲对爷爷说道,说完之后一家人便开始拉起了家常,奶奶此时正忙着收拾喝完汤之后所剩下来的碗筷。
“涛涛,你在汉口工作感觉怎么样,能够胜任吗?”
我回答说
“能够胜任,爷爷,我们单位里头的同事都对我很好也十分关心我,在那儿工作我感觉很温暖”
“嗯,那就好,你从小到大都会写,在我们常家你的笔杆子最好,你在长江日报这么好的单位工作常娟羡慕你羡慕的不得了,好好干,你一定会有前途的”
“嗯,我会的,爷爷”
接着,爷爷便开始和我的父亲和母亲聊起了生活上的事情
“九儿,秋凤,听说你们这几天身体有些不好,所以我和奶奶今天请你们过来喝汤补补身子”
“你和奶奶这些时身体还好吗?有没有吵过架呀”
父亲十分关心的向爷爷问道,爷爷便回答说
“我和奶奶两人身体都还好着呢,你前几天送来的那几服药我们天天都在按时吃,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俩。”
这个时候,收拾完碗筷的奶奶在中间补充了一句
“吵架那就更不会了,我们知道吃那些你送过来的药需要配合好脾气,不然就没有效果了,我们都知道”
奶奶说完之后,便向她问起了关于她身体上的事情
“秋凤,听说你的胳膊有点弯不过来,这些时经常到韩医生那儿去做蜂疗,现在好些了吗”
“好些了,奶奶,昨天还在韩医生那儿去放了点血扎了点蜂子,现在基本上能弯了”
“好了我就放心了,你要把身体养好,我们家九儿和涛涛还需要你照顾,喝点排骨汤对你的身体有帮助,很养人的”
“谢谢奶奶”
“不要谢我,这是应该的,一家人就是要像这样亲热才好嘛”
接下来,奶奶此时此刻,又想起了我和我堂妹常娟小时候在她这里生活过的事。
“记得涛涛十二岁的时候,和娟娟一起在这里玩,中午一起喝排骨汤的时候,涛涛不晓得几懂事,他看爹爹把常娟碗里的汤添少了,就去把自己碗里的汤往娟娟的碗里赶”
这时候,我爷爷笑着说道
“是呀,我家涛涛待人真诚,忠厚,不像别个的伢子那样拐,不听话”
当爷爷说完这话之后,不知不觉间又提到了我出生时候的那会儿事
“涛涛出生时候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是奶奶,而且他还看见奶奶就哭”
而此时的奶奶,更是把我从出生到成长时候的事儿就好像在背诵一篇小说似的一字不漏把小说中的故事内容给说了个遍。对于这两位如今已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说,他们一生当中最值得开心的事情就是回想起自己当年青年得子,老年得孙之后的人生感慨,感受过养儿时候的辛劳与艰苦之后,再回忆起孙子从出生到长大时候的成长经历,心中顿时能够感受到曾经享受过天伦之乐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时发自内心的无比甜蜜。除了逢年过节以外,他们最想要的就是能够在除过节日以外的任何一个时间段内与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们像现在这样十分快乐的相聚在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以解他们俩每日每夜对儿女们和孙子们那无尽的牵挂与思念。
“是呀,我记得涛涛两个月大的时候用手把一个小脚盆给拿起来了,黑皮和他二叔谈朋友的时候,黑皮送了涛涛一辆玩具车,当那个玩具车开始叫的时候,把涛涛吓得哭了起来”
“后来二叔把别人送给他吃的橘子留给我家涛涛吃,涛涛吃了拉肚子,结果送到人民医院看病打了几天的吊针才好,后来我把二叔给狠狠骂了一顿”
“涛涛三四岁的时候,骑着一辆三轮车非要到医院去看奶奶,结果秋凤硬不要他去,结果他非要去,不过最后还是去了”
“说的是呀,涛涛小的时候不晓得几乖,不过现在也是一样蛮乖”
我认认真真的听着爷爷和奶奶对我小时成长经历的描述,在不经意间钩起了我对小时候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些事情的美好回忆,同时也感受到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心在乎还有关爱;心里顿时感觉到一股温暖而又甜蜜的味道涌上心头,而这味道竟然和我刚才喝过的排骨藕汤的味道完全一样;汤汁的温暖代表着爷爷奶奶对我还有我父母的关爱,甜蜜的红枣使我尝到了爷爷奶奶与父母疼我时候的甜蜜,咀嚼在嘴中的排骨和缠绕在我舌头上的藕丝使我感到父母与儿子之间和爷爷奶奶与孙子之间的骨肉相连与藕断丝连;虽然我父亲现在已经和我母亲结婚了,并且组建了只属于我和父亲母亲三个人之间的小家庭,但是爷爷奶奶对我父亲的爱并没有因此而中断,父亲和爷爷奶奶之间的骨肉亲情也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我用牙齿咬开老藕的那一瞬间却有数十根细细的藕丝缠绕在咬开过的藕段之间,咬开排骨的那一瞬间嘴中却感受到骨头与肉不愿意分开时的一种无奈;这一碗美味的排骨汤上,凝结着父母与儿子儿媳之间,爷爷奶奶与孙之之间产生的那一种流露在心灵之间的亲情。这不是排骨汤的味道,这是爱的味道。
十一月份到了,2016年的深秋还没有结束。居住在黄陂区泡桐镇的李建安夫妇正在做泡桐镇上最有名的小吃———糍粑。糍粑乃黄陂三大著名小吃之一,是黄陂人民在准备年货时所要必备的美食。不过,李建安家的糍粑却总是从每年的深秋季节开始销售,那是因为他们家刚刚收割了从他们自家的糯米地里种植成熟后的几大袋新鲜的糯米。刚刚成熟后的糯米所制作出来的油炸糍粑不仅口感酥脆而且味道鲜美,而李建安夫妇恰好就利用了糯米在刚刚成熟后这一味觉优势在他们自己的门店内开起小伙,做起了糖煎糍粑的生意,吸引了泡桐镇上喜欢吃用新鲜糯米做出来的糍粑。糍粑的做法不是特别的复杂,在几天前李建安的妻子周亚梅把她在地里刚刚收割好的糯米去皮,去皮之后用水洗净去除糯米表面上的杂质,然后将糯米用清水浸泡过一段时间之后放入蒸笼里蒸熟,等到糯米蒸熟之后再放进石舀里用杵槌舂制,在舂制的过程中李建安用木杵不断的舂制,周亚梅用手将石舀中的糯米饭不停的翻动,直到舂到糯米饭稠如泥状,看似像胶,挑起不断让糯米糊变的富有光泽和弹性,这样舂出来的糯米糊才适合做糍粑;等到李建安夫妇成功将糯米糊舂出他们满意的效果之后,再将舂好的糯米糊摊放到簸箕里顺着簸箕的边沿刮成圆饼一样的形状,等到放凉变硬之后再切成块泡在清水里,这样做出来的糍粑就算成功了。做好糍粑之后,李建安夫妇便将刚刚在清水里浸泡过一天的糍粑拿出来准备做成糖煎糍粑,糖煎糍粑的做法非常的简单;首先把糍粑块从清水里捞出来然后洗净并且沥干水分,锅里放少许油,油热后下糍粑然后立刻转为中小火,慢慢将糍粑煎至金黄,黄陂人把这个过程叫做“炕糍粑”,等到糍粑的一面完全被煎成金黄色之后,再将糍粑的另外一面也翻过来进行煎制,等到两面都变成金黄色之后再把煎好之后的糍粑给捞出锅,出锅后淋上李建安自己精心熬制的红糖水,再洒上点花生碎,白芝麻,糖煎糍粑就做成功了。糖煎糍粑不仅看上去色泽金黄鲜艳,吃出来的味道也非常的鲜美,一口咬上去红糖水和白芝麻所焕发出来的甜蜜与清香再加上煎过之后的糍粑那种外焦里嫩的口感让人感觉十分的爽口,再搭配糯米本身那种鲜美的滋味和那入口即化的软糯的口感简直让人回味无穷;这或许就是李建安家糍粑之所以会那么好吃的秘诀。
十一月份的光阴在黄陂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和享受中匆匆离去;转眼间2016年的十二月份终于到了,寒冷的冬风犹如尖刀般吹在人的脸上让人感到犹如刀割一般的疼痛,在不经意间我又打起了一个寒颤,伴随着寒风的呼啸天空中顿时又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祁勤民夫妇和王传林夫妇还有王军朝夫妇在这一天又在准备着他们新一年要卖出去的年货,圣诞节过去之后黄陂人对于属于中国人民传统节日春节的期盼与渴望又再次变得愈发的强烈,离着元旦假期的到来只剩下三天左右的时间,新年到来时的气息伴随着大雪的降临犹如银妆素裹般覆盖在黄陂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当我正穿梭在黄陂六号门地区大街小巷中的时候,突然间闻到了一股小时候曾经吃过的味道,那味道简直让人怀念,使我想起了妈妈小时候喂我吃剁馍时候的情景。对,没错,就是这个味道,这是剁馍的味道;当我寻着这股怀念的味道传来的方向走去走近一瞧,发现一对老年的夫妻正在他们俩所经营的店铺里卖剁馍。记得在我五岁时候的那一年,母亲看我肚子饿撕了一小块剁馍塞进了我的嘴里,那股外焦里嫩的口感和吃在最终的那股甘甜的滋味让我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只可惜,当我成长到十岁的时候,就再也没能尝过那种让人无法忘记的滋味;可现在,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居然还能闻到这股久违了的滋味,这让我是既惊喜又感动。于是我连忙跑到那对老年夫妇正在做剁馍生意的店铺门口,透过热气定睛一看,原来这对老年夫妇我认识。这不正是曾经住在我家楼下的陈启武伯伯和匡琼瑛伯伯吗,原来他们俩自从退了休从我家楼下搬出去之后在黄陂城区的小板桥那儿卖起了剁馍呀。于是我激动的对他们说:
“陈伯伯,匡伯伯,你们还认得我吗?”
当陈启武和匡穷瑛夫妇俩见到我的时候,他们俩也是既激动又惊喜
“啊,原来是常涛呀,好久不见了哦”
于是,夫妻俩十分热情的把我请进屋,然后吩咐一名在店铺内做工的伙计帮忙照看着店铺。
陈启武在退休以前是黄陂区地税局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员和我父亲在同一个单位上班,虽然和我父亲之间在工作上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两人之间却在私底下关系十分的密切,匡琼瑛在退休之前在黄陂区环城财政公司当会计,她比她丈夫陈启武大四岁,是一对典型的姐弟恋夫妻;而他们俩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则是因为陈启武当年对匡琼瑛那契而不舍和永恒不变的执着追求,最终用他那颗真诚的心打动了匡琼瑛的芳心,使他们俩最终走到一起。他们俩有一个女儿名叫陈雯,出生于一九八零年,六年前通过网络关系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李某,一年之后随丈夫定居在福建,过年的时候才会随丈夫一块儿回黄陂探望她的父母亲。
进屋之后,匡伯伯特意为我倒了一杯热茶递给了我然后与陈伯伯一起坐在我身边和我聊了起来
“常涛,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呀!”
“哦,是这样的”
我连忙回答说
“新年将至,我今天正打算给家里买点年货,突然间闻到了剁馍的香味正想买一块吃的时候想不到会遇上了你们”
“你小的时候吃过剁馍吧,我看你妈妈在你五岁的时候经常买剁馍给你吃”
“是呀,匡伯伯,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吃上这个东西了,没想到今年却看见你们在这儿卖剁馍”
说完之后,我又对他们为何在这里卖剁馍的缘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伯伯,匡伯伯,你们怎么在这里做起了卖剁馍的生意呀”
陈伯伯则面带微笑的向我解释说
“我们老两口退休之后觉得没有什么事干,所以就决定在这里做点把小生意,你匡伯伯娘家那儿有一门做剁馍的手艺,所以我们便决定把这门手艺带到城里来”
“那你们的生意做的怎么样呢?”
听完我的话后,匡伯伯说道
“生意做的还可以,还挣得了许多小钱,毕竟这东西已经有十几年没人卖了,现在也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个东西,不过来买的人还是很多有年纪大的还有像你这样年轻的小伙子大多数是来买这个找回小时候的记忆,毕竟这是咱们黄陂人的老手艺,可不能丢呀”
听完匡伯伯的话后,我渐渐明白了匡伯伯这句话的含义,“黄陂人的老手艺,不能丢”这是他们对于传统老工艺的热爱与传承,也是他们老一辈人对于失传味道的永久回忆。这一小块剁馍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匡伯伯和陈伯伯来说也许就寄托着让传统味道重现人间的美好愿望,以便让失传工艺能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的衷心祝愿。
“是呀,黄陂人的老手艺丢不得,匡伯伯,陈伯伯能让我吃一块你们的剁馍吗,我想回忆起小时候的味道”
“哦,对呀,说了这么半天话忘了请你吃剁馍了,今天的剁馍由我请客,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们不收你的钱”
“这怎么好意思呢,匡伯伯”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陈伯伯在一旁接话说道
“大家都是熟人了,我和匡伯伯是看着你长大的,如果我们要是收了你的钱那就太见外了”
说完,他便吩咐伙计给我端来了一盘子剁馍,看着这盘子里边的剁馍,闻着这熟悉的味道我似乎又好像回到了从前小时候妈妈喂我吃剁馍时候的场景;这时候,匡伯伯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回忆
“常涛,快点趁热吃吧,放凉了就不好吃了”
“嗯”
我点点头,然后用右手拿着一块剁馍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然后细细的品尝一番。对,就是这种口感这种味道,入口甘甜,外酥里嫩,一口咬下去发面的麦香味伴随着热气涌进了我的嘴里,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小时候的味道一点都没变。当我正沉浸在剁馍滋味回忆里头的时候,匡伯伯见我吃的是那样的开心,便面带笑容十分关心的问道
“常涛,好吃吗?”
我连忙点了点头,然后说了两声“好吃”
“好吃的话你就多吃点吧”
这个时候,我又对剁馍这门传统食品手艺的制作工序产生了兴趣
“匡伯伯,能告诉我这剁馍是怎么做的吗”
匡伯伯则毫不吝啬而又十分爽快的答应了我
“没问题”
剁馍的制作过程和锅盔有些相似,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是否发面上。首先,把用大麦做面粉和好做成饼形放入一个特制的平底锅中发酵,发酵之后把平底锅的锅盖底迅速加热,然后再把装有剁馍原型面饼的平底锅放在炉灶上,然后盖上锅盖在炉灶内添柴加火烤制,烤熟之后揭开锅盖看到剁馍呈现出金黄色的一面之后,剁馍就算做成功了。吃剁馍的时候,要用刀把剁馍切成块状后再吃,这就是剁馍名称的由来。
吃完剁馍之后,匡伯伯和陈伯伯问了我家里的一些情况,不如说我父母的近况,我工作的近况,还有我女朋友的近况等等,尽管有些问题问得我很尴尬,但是我都硬着头皮如实地进行了回答。当我正要离开他们家的店铺正打算要去买年货的时候,陈伯伯好心好意的送了我几块剁馍说是留给我父母吃的,并且还嘱咐我要经常过来光顾他们的店铺。和他们俩道完别之后我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他们家的店铺。拿着袋装的剁馍走在大街上踩着厚厚的积雪,寒冷的气温使我忍不住又尝了一口剁馍那充满温暖的麦香味,那味道依然还是小时候的味道,一点都没变。
虽然生活总是在变,时代总是在变,人的思想也总是在变,所学到的知识也总是在变,但是黄陂人民对于食物的热爱,对于传统技艺的遵循和传承却永远都不会变;技还是那个技,味还是那个味。在鲜美的传统食物这条道路上,黄陂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推陈出新在遵循传统美味的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最终让黄陂的美食享誉湖北武汉乃至全国,为武汉的美食增添了一份新的光彩。“木兰山高,滠水河长,养育多少好儿郎,无陂不成镇,九佬十八匠,有个英雄花木兰,四海把名扬,黄陂的名字自古它就响,黄陂人个个都热爱家乡”这首脍炙人口用黄陂话所唱出来的歌曲和腔调在所有黄陂人心中已是家喻户晓,黄陂人那为人善良,宽厚大方的个性接纳着无数个来这儿品尝美食的人们;黄陂人不仅热爱美食,热爱生活,更热爱家乡,为了创造出新的生活,他们带着自己的勤劳和勇敢不断走向武汉,走向湖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努力回到黄陂来建设家乡。四千多年前他们以汉阳人的身份建造出武汉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历史悠久的伟大名城,四千多年之后他们依然靠着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建设家乡,使现在的黄陂区变成了武汉市富有繁华的地区之一。黄陂素有“无陂不成镇”的美誉500年前黄陂人打造出中国四大名镇——汉口镇,而今千万多的黄陂人走出国门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在政治界,教育界,军事界文艺界等各行各业领域中,几乎都有黄陂人的身影,可谓是“人杰地灵”古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在这里留下一段以孝感动人的故事,有程颢,程颐两兄弟在这里留下历史和文化的印迹,近有徐海东大将在这里续写一段红色革命和抗日英雄的传奇,而今又有阮成发担任过武汉市的市长。这证实了我们黄陂人的伟大和“无陂不成镇”这种说法的可靠性。
一碗简简单单的美食凝结着黄陂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体现出黄陂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朋友为人坦诚忠厚豪迈不欺诈的良好性格。叶建军的一桌丰盛的酒席代表着他对朋友之间的友善和忠厚;王传林和王军朝的良心干子和腊肠代表着他们为人实在不欺诈的真诚;韩修的荆花蜜代表着他遵循大自然法则所看到的发展机遇创造出美食的一种智慧;小常为他同事们炒的一桌丰盛的菜肴代表他为人豪迈的个性;奶奶的一碗简简单单的排骨汤和陈启武匡琼瑛老两口的剁馍更能代表黄陂人对与亲人和朋友之间的坦诚和关爱。在不经意间他们都能时时刻刻触碰着我们的心灵,感动着我们的灵魂。
这就是舌尖上的黄陂,除了品尝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幸福快乐亲情与爱的滋味。我们热爱美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更珍惜亲情,友情,更懂得爱。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武汉,舌尖上的黄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