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心中散文(优秀3篇)

时间:2013-03-07 01:46: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佛”在心中散文 篇一

佛,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心灵的净化。在我心中,佛是一座宁静的寺庙,是一本智慧的经书,是一朵盛开的莲花。

寺庙,是佛的家园。每当我踏入寺庙的大门,一股宁静与祥和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我走进大殿,香烟缭绕,佛像庄严肃穆地坐在台座上,彷佛看透了生老病死的轮回。我轻轻合掌,默默祈祷,感受到内心无尽的宁静与平和。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佛教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贪不嗔不痴,这样才能真正舒缓压力,找到内心的宁静。

经书,是佛的智慧之光。佛教经典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它们是佛陀的教诲,也是人们修行的指南。当我翻开《金刚经》,字字句句都如珠玉般璀璨,给我以启发和思考。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弃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解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被物质的诱惑所左右,而佛教的智慧告诉我们要超越物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只有拥有一颗宽容、智慧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莲花,是佛的象征。佛据说出世时,每一步都有莲花盛开。莲花在泥土中生长,却不染尘埃,它象征着清净和高尚。佛陀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像莲花一样远离纷扰和杂念。在尘世中追求快乐和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内心的纯净,远离贪嗔痴的三毒,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佛”在我的心中,是一种信仰和追求。寺庙、经书和莲花,都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心灵的净化之道。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信仰佛教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纯净的心,践行佛陀的教诲,那么“佛”就会在我们心中永远散发着光芒,指引我们前行。

“佛”在心中散文 篇二

佛,是一种智慧,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在我心中,佛是一盏明灯,是一份力量,是一种慈悲。

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佛陀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心灵。佛教告诉我们要放下执念,超越生死的轮回,追求内心的解脱。面对痛苦和困难时,我会默念佛号,求助于佛菩萨,他们会给我指引和鼓励,让我找到正确的方向。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佛教的智慧都教会我坦然面对,保持一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力量,支撑我战胜困难。佛陀的教诲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扰,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念,秉持佛教的教诲,就能战胜困难,迎接生活的挑战。佛教教导我们要修行慈悲,关怀他人,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喜悦。当我看到他人因为我的帮助而获得幸福时,我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这是佛教赋予我的力量。

慈悲,温暖我心灵的阳光。佛陀教导我们要慈悲为怀,关怀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痛苦,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慈悲的心,秉持佛教的慈悲精神,就能温暖他人的心灵,带给他们希望和慰藉。我常常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样不仅能让他人得到帮助,也能让我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喜悦,这是佛教赋予我的慈悲之光。

“佛”在我的心中,是一种智慧和力量。明灯、力量和慈悲,都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心灵的寄托之道。佛教教导我们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用慈悲和智慧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修行,秉持佛陀的教诲,那么“佛”就会在我们心中永远散发着光芒,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佛”在心中散文 篇三

“佛”在心中散文

  春节期间,几个朋友相约前去瞻仰乐山大佛。

  到了景区,只见人头攒动,游客们汇成了人的海洋。购票的人们排成了几条长龙

  等了约半个钟头,终于购到了门票。我们迫不及待地进了大门,想早点一睹大佛尊容。可到了观佛入口处还得排队。“唉,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只好站在由铁栏杆围成的观佛通道口排队等候。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长的巨龙,足有上百米长,蜿蜒曲折,煞是壮观。我们站在队伍中,前面的人还没往前挪动半步,后面的人早已紧贴上来,摩肩接踵,前堵后拥,连呼吸似乎都有些不顺畅了。突然,有人从后面用力挤了上来,力量很大,我身不由己向左倾倒,撞向身旁的一位大哥。等我回过神来,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双手左右手开弓,用力推攘,拼命往前挤,简直就是“横冲直撞”。大汉身后紧跟着几个年轻男女,一股劲儿地往前挤。“唉呀——挤啥呀——”只听一女子惊呼。“不像话!”一老者摇头感叹。“不要挤!排好队!”只见一位维持秩序的民警站在护栏外用警棍指着大汉,严厉批评。魁梧大汉闻声一震,看到民警威严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止了冲撞。队伍很快恢复了平静。

  大约要等上十多分钟,队伍才能缓慢向前移动十来米。然后又停下来等上十多分钟,再缓慢地向前移动十来米。如此这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条“长龙”缓缓地蠕动着身子。人们有的若无其事玩手机,有的三五成群谈天地,有的津津有味吃东西,有的心急火燎直叹气……大约等了3个钟头,终于来到了栈道入口。

  在离栈道入口约20米处,管理人员打开小铁门,将游客分批次放进栈道。栈道开凿于峭壁之上,曲折盘旋,人们称之为“九曲栈道”。最宽处约1米,最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栈道外临岷江,悬崖峭壁之下江水滔滔,让人心惊胆寒。为了安全,人们在栈道外侧修筑了护栏。游人们手扶栏杆,小心翼翼地移动脚步,一级一级向下挪动。站在栈道入口不远处,远眺乐山城,高楼林立,颇为壮观。放眼望去,三江汇合处,江水清浊分流,可谓天下之奇观。转过几个弯,大佛出现在我们眼前,佛与山高,真是“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哇,好大的佛啊!”游客们情不自禁地赞叹着,纷纷掏出手机,举起相机,迫不及待地拍下这尊世间罕见的`大佛。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流湍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永镇风涛。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贪官前来索要营造经费,海通和尚严词拒绝“自目可剜,佛财难得”。贪官威逼,海通和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

  “妈,牵我,我怕。”只见一个小男孩一手扶栏,另一只手抻向妈妈。原来此处栈道又窄又陡。孩子妈妈身材娇小,一手提着一个大包,有些力不从心。孩子身后的一个小伙子见状,俯下身子,伸出双手,笑着说:“来,叔叔抱。”“谢谢叔叔!”小男孩双手搭在小伙子双肩上,嘴巴凑近小伙子耳边,甜甜地说。我手扶护栏,探身向下望,山脚的游客像爬动着的蚂蚁。

  终于下了栈道,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站在山脚空地仰望,大佛正襟危坐,神态肃穆,双手安稳地放在双膝上。佛像之高,让人仰望而掉帽。佛像之大,让人惊叹不已。他的脚背宽约10米,脚面可围坐上百人。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和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大佛两眼眺望远方,也许正在欣赏三江汇流奇景,也许是在观望欣欣向荣的乐山新城……

  天色渐暗,我们依依不舍地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拾级而上,边走边聊:为民着想、坚毅不折的海通和尚,维护秩序、主持正义的民警,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小伙子……我们边聊边走,渐行渐远。佛已远离?“佛”在心中!

“佛”在心中散文(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