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经典散文(实用3篇)

时间:2016-01-06 03:38: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那山那水经典散文 篇一:远山如黛,水天一色

夏日的早晨,我沿着山间小道漫步。远处,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仿佛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展开在我眼前。山峦起伏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斑,照在我的脸上,让我感受到夏日的温暖和活力。

我沿着山间小道一路向上,不时停下脚步,欣赏这美丽的山水。山岩嶙峋,犹如一座座雄伟的城堡,屹立在山脚下。山泉从岩石间流淌而出,清澈见底。我弯下腰,伸手捧起清泉,凉意顿时传遍全身。那山泉是如此的纯净,它承载着整个山脉的灵气,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

继续向前,一片湖泊出现在我眼前。湖水碧绿如玉,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湖畔的芦苇丛中,不时传来蛙鸣鸟叫,宛如一首自然的交响乐。我脱下鞋子,踩在湖水里,感受着湖水的清凉。湖水拍打在我脚上,仿佛在给我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

我坐在湖边的一块巨石上,闭上眼睛,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山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庞,带来一丝丝清新的气息。我深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大自然赋予我的力量和能量。这一刻,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它的伟大和美丽。

夕阳西下,我开始往山下走。返程的路上,我回头望着这片美丽的山水,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感激。那山那水,经典而美丽,它们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喧嚣的街道,我们都需要回归自然,去感受那山那水带给我们的宁静和美好。

那山那水经典散文 篇二:万山红遍,水绿如蓝

秋天,是那山那水展现出另一番美丽的时节。我驱车来到一座山脉,万山红遍,仿佛一片火焰燃烧在大地上。红叶如火,熠熠生辉,犹如一幅幅艺术品挂在山间。我沿着小道往前走,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红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是一种独特的乐曲,将我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走到山脚下,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蜿蜒而过。溪水碧绿如蓝,透明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鹅卵石。我脱下鞋子,赤脚踩在溪水里,感受着凉爽的触感。我将手伸入水中,抓住一把溪水,凝视着它从指缝间滑落,心中涌起一阵宁静和宽慰。

我沿着溪流往上游走,水声阵阵入耳。那水声如诗如画,它与山鸟的鸣叫、虫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我坐在溪边的石头上,闭上眼睛,尽情享受着这美妙的音乐。那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让我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和温暖。

夕阳渐渐西下,我开始往山下走。回望山脉,那山那水的美丽仍然在心头荡漾。它们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忙碌的都市还是繁嚣的尘世,我们都需要回归自然,去感受那山那水带给我们的宁静和美好。

那山那水,经典而美丽。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我们心灵的寄托。让我们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山水,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给后人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感动。

那山那水经典散文 篇三

那山那水经典散文

  还是那座山,还是那些水。自己出生、成长的家乡依旧那样美丽。我的家乡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所在的乡、村的名字和西游记有着不解之缘,相传是因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此地而得名,唐藏乡是用唐僧的名字命名,原来叫唐三藏,后来简化成唐藏,我所在的村倒回沟村也因唐僧师徒走错方向从那倒转回来所以叫倒回沟,唐藏乡百分之八十的自然村都以此命名、比如隘口村、辛家山村的莲花山、三叉河村、罗汉寺村、辛家庄村、还有陕甘交界的张家庄乡的黄村梁、黑河村等等。相传黑河原名叫红河,唐僧师徒几人路过黑河时遇到一位浑身长满疮的老妇人,几个徒弟嫌脏远远躲着,只见唐僧撕下自己的袈裟,为老妇人擦身并将老妇人安置在附近的寺庙里,将化来的斋饭送给老妇人吃,次日凌晨,老妇人不见了,唐僧为老妇人擦身的布成了真经,师徒几人带着真经无法渡河,一只好心的老乌龟驮着几人过红河,猪八戒嫌老乌龟游的慢,大骂乌龟,老乌龟气的老泪纵横,一口气上不来沉到了水底,乌龟的眼泪将红河的水染成了黑色,后来红河便成了黑河,黑河因此而得名。好不容易取到的真经被黑河水浸湿了,师徒几人走到辛家庄村,看到大槐树下有块大石头,便将经书摊在大石头上晾晒,晒干后经书揭不下来,猪八戒一气之下举起钉耙往下挖,那块大石头上至今还有明显的齿痕,每每人们路过此地都会说,看,晒经台。当然这些都是些美丽的传说而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己从未走出过大山,从上小学,初中,直到读高中、工作来到县城,也是山水环抱,青山绿水,偶尔走出大山去去大城市旅游,真有点不习惯大城市的喧嚣,车流、人流,目不暇接的花花世界,哪有山里的静谧,安然,空气的清新。

  山里的孩子皮实,上小学时,提倡勤工俭学,冬天树叶落了,老师们带着孩子上山砍抬杠(抬重物的杠子),春天来了,走几十里的山路去辛家山的原始森林里刨玄参;秋天里去山里采摘山堇子,也就是野山楂,或是老师组织,或是邀同学三三两两去山里挖秦艽、柴胡。一去就是一天,头天晚上家长们要准备好第二天的干粮和水。最有意思的是上山捡木耳。那都是大人们干的活。每到星期六、星期天,而且是下着毛毛细的天气,趁大人们不注意,看见有人背着背洛(绳子编织的类似双肩背包)披着朔料布走出村子的时候,就会偷偷跟在后面爬到山上,在树林里钻来转去,根本就没有路,天上下着雨,树枝上的水,人一走碰到树枝几乎从头湿到了脚,不时看见有横七竖八碗口粗细或胳膊粗细的树枝上毛茸茸的一串串,跟人的耳朵一样的木耳,大人们眼尖、腿快很快就将树枝上的木耳拾走,孩子们跟在后面,只有捡大人们剩下的耳子,运气好的时候还会碰上更大一点的朽木树桩上结满的木耳,大人们见我们跟在后面可怜,有时候故意剩一点或将他们捡的耳子分给我们一些,傍晚拖着湿漉漉的衣服回家时等待的将是大人们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

  水更不用说,小河顺着村边流过,我们从小喝着小峪河的水长大,直到改革开放搞游,小峪河的源头称为通天河。小峪河才是嘉陵江的源头。久居城里遇上干旱少雨的天气,很是怀念家乡的小河,山里的孩子没见过游泳池,小河便成了孩子们嬉水,玩耍的场所,就连大人们也喜欢去河边洗衣服,淘菜。提一筐衣服,找个柳树下有阴凉的浅水潭,将衣服一泡,在河边的皂角树上打一些皂荚,用石头砸碎,皂角渣和汁往衣服上一抹,皂角洗的衣服很干净,有天然的皂角的香味,石头成了天然的搓衣板和凉衣架,洗好的衣服找一块大且平坦的石头往上一摊,连晒带烙,衣服洗完了也都晒干了,现在城里人连皂角长啥样都没见过,只有在字典才能看见。孩子们更是喜欢水,山里的学校下午不上课,吃完中午饭,大人们都去忙自己的事了,寻猪草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不管男孩女孩放学后都提着竹筐去找猪草,往往是女孩们找的猪草满筐满筐的,男孩子会下河洗澡,说是洗澡是在水里泡一泡,找一块大石头趴一趴,石头被太阳晒的烫烫的,趴够了又跳到水里,如此反复,嬉闹。闹够了又开始钓鱼,拿根竹竿,用大人缝衣服的针在火上一烧,随便一烧一窝鱼钩便做成了,再用大人缝衣服的线当鱼线,做成的`鱼杆很好用。河里随便搬一块石头找几条沙虫做诱饵,便开始钓鱼,或是站在,坐在石头上;或是站在水里,很惬意、悠闲,钓下的鱼在河边的柳树上折些带叉的枝条一串,河里的水没有污染鱼很多,钓的最多的是蛇鱼,象泥鳅一样的鱼,山里人叫做蛇鱼,这种鱼肉很多,一条、一条,越钓越高兴,早把找猪草的事忘到了脑后,鱼到是钓到了不少,晚上回家少不了大人的训斥,猪草没打下,家里养的鸡却有了丰盛的晚餐。整个夏天孩子们乐此不彼的忙于自己的游戏。学习是很轻松的。

  家乡最使人难以忘记的是那里纯朴的民风,山里人热情,厚道,端上一碗早饭往街道一走,整个村子大多数人家的饭都知道了,吃饭就像聚会一样都会把饭端出来,互相夹着菜吃,别提有一番香味。遇到红白喜事,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非亲非故,整个村子男女老少就会全体出动,直到把事办完。就连现在回去,不管走到谁家,吃住十天半月,不会向你要一分钱的。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们大山的儿女,陶冶了大山儿女的情怀,赐予了儿女们丰厚的物产,也教会了儿女们做人要像大山一样厚道、不堪重

任;像水一样清纯、勇往直前;直到现在儿时的场景时常在梦里浮现。

  我家乡的山、家乡的水……。

那山那水经典散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