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足迹抒情散文【推荐3篇】

时间:2017-05-07 08:37: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岁月的足迹抒情散文 篇一

岁月的足迹

时间像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着,带走了无数的瞬间和记忆。岁月的足迹,无声无息地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心中悄然展开。

当我回首过往,看着岁月的足迹,不禁感慨万千。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仿佛昨日的事情,却又像是遥远的梦境。岁月如梭,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匆匆而过,留下的只是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和回忆。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捉迷藏,追逐着欢乐的脚步。那时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暖暖的。我们跑啊跑,笑啊笑,仿佛永远不会累的样子。而现在,那些快乐的时光仿佛已经被岁月漂白,变得模糊而遥远。

青春的足迹,是岁月留下的最深刻的痕迹。当我踏入青春的门槛,迎接我的是无尽的希望和憧憬。年少的激情和朝气让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我努力学习,追求理想,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着。然而,岁月的洪流不由分说地推着我向前走,不断地改变我的生活和思绪。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发现已经不再是那个年轻的少年,而是一个渐渐长大、成熟起来的人。岁月的足迹,无情地将我推向成长的道路,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勇敢。

岁月的足迹不仅留下了我个人的成长,也见证了家人的变化。父母的额头上多了几条皱纹,眼角的鱼尾纹也更加明显。他们为了家庭,默默地付出,从容地面对着岁月的洗礼。而我,也渐渐懂得了他们的辛苦和不易。岁月的足迹将我们紧紧相连,让我明白家人的重要性,懂得珍惜。

岁月如歌,缓缓地流淌着。我站在岁月的岸边,看着它流淌不息,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岁月的足迹抒发了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的思考。生命的轨迹上,岁月的足迹如此清晰,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我希望,在岁月的足迹中,我能够坚定地走下去,不畏风雨,不畏艰难,用我自己的方式书写出属于我的故事。

岁月的足迹抒情散文 篇二

岁月的足迹

时间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带走了多少美好和悲伤。岁月的足迹,是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印记,是我们经历过的一切故事的见证。

曾经的岁月像是一场美丽的梦,那时的我年轻而无畏,拥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我追逐着梦想,不断地奋斗和努力,希望能够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岁月的足迹抒发了我对年少时光的怀念和追忆。那些青涩而美好的日子,仿佛昨日的事情,却又像是遥远的记忆。岁月给了我成长,也带走了我年少的模样,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岁月的足迹不仅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也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当我回首过去,看着那些年代的照片,不禁感慨万千。那时的街道上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简洁而古朴的建筑。人们的生活简单而朴实,没有繁华和喧嚣。而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车水马龙,人们的生活变得繁忙而快节奏。岁月的足迹见证了时光的变迁,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岁月的足迹也抒发了我对家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父母的额头上多了几条皱纹,眼角的鱼尾纹也更加明显。他们为了家庭,默默地付出,从容地面对着岁月的洗礼。而我,也懂得了他们的辛苦和不易。岁月的足迹将我们紧紧相连,让我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性,懂得珍惜。

岁月的足迹如歌,唱响了我心中的思绪。它是时光的见证,是生活的积淀。岁月的足迹抒发了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的思考。在岁月的足迹中,我学会了坚持和勇敢,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我希望,在岁月的足迹中,我能够坚定地走下去,不畏风雨,不畏艰难,用我自己的方式书写出属于我的故事。岁月的足迹,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岁月的足迹抒情散文 篇三

岁月的足迹抒情散文

  王文虽然只是个副书记,他却在顺意大队能呼风唤雨,行使着书记的权利。不觉有些春风得意、沾沾自喜。久而久之,他那专横跋扈的习气不断地在滋生。同时也招致了一些不满和怨恨。

  吴运山在顺意大队担任财经主任多年,可说得上是“三朝元老”。方少明任书记时,自己说一不二,可是现在只

有要你做的,没地方听你说的,心头总觉有一种巨大的压抑感,自然便对王文有些想法。最主要的是看不惯王文那为所欲为、独断专横的神情和作风。常对王文的意见提出一些质疑。同时,这也在王文的脑海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一定要搬掉这块绊脚石!”王文暗下决心。

  吴士发在学校任校长刚好一年,总觉得当民办老师没有权利和地位,既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也要服从的大队干部领导。工作做好了无人夸奖,稍有一点疏忽,主管部门要批、直接领导要训、人们群众要骂,真是“老鼠掉进风箱里——三头受气”!再说民办老师报酬也很低,一年下来,收入只相当于生产对的一个中等劳动力。大小队干部实权在手,耀武扬威,干活最少,工分最高,还经常在外吃吃喝喝。当民办老师真没意思,不如在大小队谋个一官半职!

  在父亲吴运山的一手安排下,吴士发终于如愿以偿,被提拔到大队任民兵连长。

  随着形势的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全大队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在张湾水库北面的坡地上建起了新学校。

  虽说是土木结构,但是比较旧学校却进步了不少。教室坐北朝南,大小还规范,墙壁虽然用土垒成,但是屋面却盖着一色的青瓦。东边一栋是老师的办公室和寝室,两间办公室在屋子的中间,办公室的北面和南面的两间,都从中间隔断,各分做两个寝室,安排了四个老师住宿。最南端的一间,既做保管室,也做寝室,住着一位老师。剩下的一位老师则住在大队办公室。西边一栋是大队办公室。

  说到做这学校,可真是不简单,为了筹集木材,全大队男女老少上山砍树,再一根一根的从山上扛回来;为了保证盖房有瓦,大队干部和几名采购员,跑遍了周边的各砖瓦厂,终于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后湖农场,把瓦运了回来;做墙壁工程最大,大队举全队之力,男女劳动力起早贪黑,整整忙了一个冬春……

  师生们搬进了新校舍,心里无不充满了喜悦之情。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日,农历九月十九,这天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冲破东方紫红色的云霞,冉冉升起。突然从张伟的房间里,传出“哇哇哇”的婴儿的哭啼声,那声音是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响亮!似乎是在向世人展示着——我来了!张伟的第一个孩子在她母亲的肚子里,折腾了整整一宿,终于“呱呱”着地,母子安然!

  “恭喜你,落星,生了一个五条腿!”接生婆幺婶娘喊道。

  听说生了儿子,全家人高兴万分。张伟哼着小曲,拿起胎胞向门外走去,妈妈元喜在床边一边忙碌,一边大声的对张伟说道:“胎胞要丢在堰塘的深水处,一定要让它沉入水底!不要让人见着了,胎胞丢下后可千万别回头,回了头,孩子没奶吃的!……”

  姐姐桂香立即跑进厨房,燃起灶火,不一会,便端出两碗热气腾腾的鸡蛋,一碗递给凤英,另一碗递给接生婆幺婶娘。

  凤英躺在床上,她把儿子放在自己的身边,看了又看,好像捡到了一块宝似的,心里别提有多舒畅!

  孩子起名叫张敏,意在希望儿子聪慧敏捷,长大有出息。

  满月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张伟家盛情接待。

  酒席同样是他二姐、姐夫操办的。

  时间一晃就是一年,张敏的周岁生日又是张伟的二姐夫妇俩给操办。

  第二年元宵刚过,二姐夫妇俩就提出要分家,搬家回姐夫的老家去。尽管还没有跟张伟夫妻俩面对面的提出来,但是,张伟已经听母亲说过此事,只是一直没有做声。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张伟在家休息,但是起来的还挺早。姐夫把张伟叫到屋外,好一会姐夫才开口对张伟说:“兄弟,有一件事情,我想在这里和你商量,只是不好从哪儿说起!”

  “什么事,当着弟弟的面还不好开口的?你快说吧!”张伟回答说。

  “我准备回老家去!”

  “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回去呀?是不是我们有对不住你的地方?”

  “你说哪里的'话?没有!”

  “那为什么呢?”

  “我来你们家已经十好几年了,现在你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了。俗话说,‘树大分叉,人大分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哪有兄弟姐妹成家立业后不分家的?分家后,我想回老家,换个环境生活。再说亲人之间,隔一点距离,反倒觉得更亲密!”张伟静静地听着姐夫诉说。

  “你们一定要走?”

  “我去意已决!”

  “你说要回老家,说真的,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呢!从我记事起,你就在我们的家。你在这个家里,勤勤恳恳、尊老爱幼,为了这个家,你付出了数不清的辛劳和汗水。这些年来,你总像慈父一样的呵护着我,我的大小事情都是你和二姐为我操心……你们一走,就全靠我自己了……”张伟哽咽着。好一会,继续说道,“你既然去意已决,我也是留不住你的,你们要走,兄弟没有什么送你们,那你就把后面的三间房子拆了搬走。不然你老家弟兄多,回去住哪儿?”

  姐夫满心欢喜的回答说:“那我就谢谢你了!”

  “要感谢的是我,感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你是兄长,还有什么事商量的,一并提出来解决!”

  “剩下来就是债务问题!这两年,虽然咱们家有四个劳动力,但是,队里的公分值低,六七口人一年的口粮,柴草等等一扣除,所剩就没有几个了,再加上连续几年家里都做事,目前为止,我们还超支……”

  “超支多少,怎么处理,你哥说了算!”

  “私债就别说了,单从队里的账上看,超支三百多元。你也可以到队上看看帐!”姐夫怕张伟有疑虑,特别强调说。

  张伟呵呵一笑说道:“姐夫,帐就别看了,我还信不过你吗?你就说说怎么处理吧!”

  姐夫迟疑了一下说:“那就平均分配,一人一半,看你有没有意见?”

  “行,让你们吃亏了!”张伟爽快的回答。

  “家里的财产,什么床铺,桌凳啊,谁的房间里的属谁。剩下的就还有一辆自行车,和一头牲猪,你看怎么处理?”姐夫问张伟。

  “那我就要自行车,牲猪你牵走!”张伟不加思索地说。

  没有证人,也没有争执,双方都保持高姿态,就这样,短短的,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两人就把分家的一应事宜都处理的妥妥帖帖!

  二姐夫妇俩走前,自己请人给张伟新做了厨房,尽管盖着茅草,但是,这已经是很不简单了!

  临走的时候,张伟抱着儿子,妻子挽着张伟的胳膊,母亲眼里噙着泪水,站在湾子当头,目送着他们远去,一直消失在视野里……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分家后的张伟这才真正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二姐夫妇在身边时,队里分柴草、分粮食,都是他俩挑回家,自己从不操心,可是如今就不同了。生产队里分东西,是常有的事 。自己多数不在家,每逢分东西,祖孙三代出动,奶奶抱着孙子张敏,在那儿照看,怕别人挑错;凤英一个人负责把分得的粮草,一担一担地往家里挑。有时候别人都挑完了,凤英却还在继续!所以,一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就想:“要是有个亲兄姊在身边,即使是帮忙关一下心,那该多好哇!”好在凤英贤惠,从不怨言。

  民办老师都是在生产队与同等的劳动力挂靠工分,张伟每年的工分差不多有三百多分,按每个工分八角钱计算,一年的薪酬也就在三百元左右。加上妻子凤英的劳动所得,夫妻二人全年的总收入不会超过六百元人民币。扣除一家四口的柴草、口粮、油料等的支出,所剩就不多了。家里平时没啥收入,就靠喂的十多只鸡下蛋来贴补家用。分家时一百多元的债务,整整用了三年才了结清楚。

岁月的足迹抒情散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