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读书说起散文随笔 篇一:探寻散文的魅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然而,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却能给予我们一个静心思考的空间。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感情和思考为目的的文学形式,它以自由的形式书写,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读散文,不仅能够享受到文字的美感,还可以在文字中寻找到共鸣和启示。
散文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文体,它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当我们读到一篇优秀的散文时,文字仿佛化作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例如,我曾读过一篇名为《春天的故事》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文字中的主人公。这种感受不仅让我沉浸其中,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散文也是一种能够表达情感的方式。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而散文则是一种可以释放情感的渠道。当我们把内心的痛苦、快乐或者思考写成文字时,就像是把情感倾诉给了一位亲密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因此,读散文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除了表达情感,散文还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当我们读到一篇思想深刻的散文时,我们会被作者的思考所触动,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例如,我曾读过一篇名为《人生的选择》的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提出了关于人生选择的一些理念。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种思考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散文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文学形式。通过阅读散文,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文字的美感,还能够表达情感和进行思考。散文是一扇通向内心世界的窗户,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因此,让我们从读书开始,探寻散文的魅力吧!
由读书说起散文随笔 篇二:散文的力量与价值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们。它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叙事性和修辞性,更多地关注人物的感受和思考,让人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散文的力量在于其真实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
散文的真实性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散文以自由的形式书写,没有严格的规范,给予了作者更多的表达自我的空间。因此,散文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当我们读到一篇真实而深刻的散文时,仿佛与作者建立了一种心灵的共鸣。例如,我曾读过一篇名为《内心的宁静》的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追求。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也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种真实性让散文成为了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学形式。
散文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其价值所在。散文以语言的美感和形象的描绘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当我们读到一篇充满诗意和意象的散文时,文字仿佛化作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例如,我曾读过一篇名为《雨夜的故事》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夜的美丽景象,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雨夜的寂静和美好,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文字中的主人公。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散文成为了一种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文学形式。
总之,散文以其真实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着读者们。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散文是一种能够让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学形式,它打开了我们内心的窗户,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让我们从读书开始,感受散文的力量与价值吧!
由读书说起散文随笔 篇三
由读书说起散文随笔
近几年虽看过一些书,但我自认为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从来都不是。打小时就不爱学习,捧起书时就更头大,作文也写得一塌糊涂。记得小学时写的作文中会用到很多成语(因老师要求必须多引用的),但大多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拽上的,句意根本就*屁不通。错别字就更别提了,每篇文章里的错字简直比一只死青蛙上附着的绿头苍蝇个数还要多。假如能从尘封的档案中抽出一两篇来翻阅的话,肯定会被吓得不轻。
有时,之所以也会泡上一壶茶,装模作样地盯着一本书看,不过是聊以打发时光而已,真谈不上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做其它事是打发时间,比如打牌、嗑瓜子、看电视。看书当然也是喽,其中都不乏有苦有乐。
先说看书吧,我主要看纸质书。而当条件不具备时,只能通过手机进行碎片化地阅读。碎片阅读的最大弊端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如走马观花,收效甚微。对电纸书至今仍持抵触态度。我喜欢在桌上摊开一本书,手指触摸着光滑的书页,嗅着淡淡的墨香,再倒上一杯清茶,慢慢地品味。沉醉其中时,也不知品的是书还是茶?或许是在品一段安静的时光。
我这人有
点死心眼,喜欢看一些无用之书;还有点假清高,居然看不上时下盛行的“鸡汤”一类;网上小说连载也从不涉猎;奇幻穿越之类更提不起兴趣。但我亦不乏怀旧,对中外名著、经史子集一类的“老*西”却紧咬着不放。说到底,还是我眼界狭隘。我看书极慢,谈不上细嚼慢咽,真正想快都快不起来,一本书花三四个月读完是常有的事。而人又懒,从不做笔记,等到后面看完时,前面的内容已差不多忘个精光了。这不,最近读完一册《红楼梦》便耗去我大半年之久。可是,我自认为看得还不慢呢!但相较于有人能一目十行或一天可看完一本书时,在如此巨大的落差面前,心里会生出极大的不爽情绪来,凭什么差这么多呢?人家也不比我多一只眼啊?唯一能解释的便是我的心窍比别人又少了若干。
网上都在鼓吹阅读有诸多好处,最动听的说辞莫过于说读书能提升人的气质,会让人从内而外发生质的变化,说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日不读书,觉茶饭无味;三日不读书,顿觉面目可憎”……这类欺世的言论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子弟。这些子弟们由于自身不爱读书,见到此类经典言论难免会心慌与羞愧,并自叹不如,以至于把它奉若神明,时时心向往之,一得闲暇便提醒自己:最好也捧起书来补补气质,否则便有了罪恶感似的。
其实,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忧心忡忡,看与不看并没多大区别,也谈不上升华了气质。因我是过来人,自有发言权。我们可以关起门来打狗,但绝不可闭起眼来说瞎话。
回顾过去的七年光阴,我每日读书,每天阅读时间均不低于一小时,细算算阅读量也超过一百多册了。然每日揽镜自照,除了白发频添与褐斑猛增之外,面容丝毫不见有年轻之态,气质更是千呼万唤都出不来,也从未听到过旁人夸赞说我有气质。所以呵,千万别再被那些鸡汤文给怂恿了,莫要再上当!
我觉得气质是一个人从外观上给人的第一感觉。她虽然玄而又玄,也缺乏定量标准,但还是可以捕捉到的。有些人天生好气质,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他(她)不一定就读过很多书;而有些饱读诗书的学者或鸿儒却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怎么看都全无气质。气质跟容貌漂亮与否无关,有人相貌并非出众,却气质超凡;有人长得很漂亮,却寻不出丝毫气质的踪迹来。气质跟人的气场、穿着、修饰、举止有关,与读书多寡无关。但多读书能提升个人内在的修养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我们每个人的秉性爱好与所处环境的差异,造就了各人不同的表现行为:有人骨子里就爱看书,一日不看,便像是丢了魂似的;有人随心所欲,想看就看;有人却是在功利的驱使下,被逼着看的`;而有人压根就不看书,翻开书立马要睡觉。上述这些行为,没有简直的对或错。总之,我还是觉得顺其自然为好,别去比较,也不用有负担,适合自己的方式总是最佳的。要说能学到东西与增长见识,读书并非是唯一途径。我看,从那些不被权威们认可的阅读方式(看手机、看电视、看报纸)中均可获得。
阅读虽能打发一些时间,但看得久了,眼睛会发胀疼痛,继而流泪。再加上自身也不适合久坐,坐久了便腰痛。这些都算是读书的副作用。还有,我喜欢边看书边吃瓜子,看得越久吃得越多,到最后都转换为脂肪堆积在身体里,这也是一大弊端。从而,更谈不上是一种享受了。
再拿打牌来说,也是有利有弊。赢了钱固然欢喜,但你懂的,怒伤肝,喜伤心;输惨了时又免不了沮丧懊恼自责,总之是揪心。也怪自己,尚未达到输赢不系于心的修为。遇到人多时,吵吵嚷嚷,又着实闹心。我有次在发牌时竟突然自省:“就这么傻傻地重复着这种机械动作,倒底有意思否?”再则时间久了难免身心疲劳,而人在局中,身不由己,想下又下不来,如此滋味当不好受。
最后说到抽烟,以前觉得很是种享受,在“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一根烟在手,烦忧抛脑后”等等浮夸之词的助推之下,自己的确有点欲罢不能了。如今我却得了新认知,不再觉得有那么享受,因我已习惯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任何事。烟草的种种触目惊心的危害性不去说它,口里生臭、喉间积痰却是最显著的获得。况且在人堆里吞云吐雾时,常常会引发别人的异样目光或掩鼻不屑的鄙夷神情。如此一来,所谓的一点点享受也顷刻间化为云烟了。
凡此种种,皆有利有弊。从中我悟出一点:怎样都好!(其实跟怎样都不好是同一个意思)你看书也好,不看也罢,看得快也好,慢也罢,都没什么区别;抽烟时别觉得很快乐,不抽时也甭觉得是件苦事;有牌打就打,没得打也坦然,一切都很正常。这么一想,会割断许多纠结,心里会平静很多。
说穿了,这就是佛家所提倡的“不生分别心”的观点,这也与道家推崇的“万物同一”的理念不谋而合。再超脱一点,我们的凡胎肉身不过是具空壳,是灵魂藉以寄宿之所,这个“身”不定是你的或他的。这具肉身只是暂时归你保管而已,当身体消亡时,灵魂已然出窍,便是你交还躯体之时。至于你的灵魂经飘飘荡荡、漫天浮游之后于何处落脚,恐怕任何人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此念一旦生根,觉得生死都不是大事,其它一切更是浮云。那么,还有什么值得去苦心钻营?若再执着地在名利场中蝇营狗苟,岂不可笑?道理看似谁都懂,但凡事往往就是这样:说容易做难。正因为此,才具有了上升的空间。那么,让我们怀抱着初心和善念,且生活且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