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乎的荞麦面散文(精选3篇)

时间:2011-09-01 05:22: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热乎乎的荞麦面散文 篇一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弥漫着温暖的气息。一阵香气从厨房飘来,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原来是妈妈在做荞麦面,这是我们家的一道特色美食。

荞麦面的制作并不复杂,但是要做出一碗美味的荞麦面,却需要妈妈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手艺。首先,妈妈会选择优质的荞麦面粉,这种粉质细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健康有益。然后,她会将面粉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揉成面团,再放置一段时间,让面团充分松弛。接着,妈妈会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片,切成细细的面条。这些面条可不能乱切,妈妈总是用一把锋利的刀,一刀刀地削出整齐的面条,让人看了就觉得胃口大开。

热水煮面时,妈妈总是煮得恰到好处。她会烧开一锅水,然后将面条放入锅中。煮面时,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搅动,防止面条粘连在一起。水沸腾的时候,妈妈会加入一些凉水,再次煮沸,这样可以保持面条的弹性和口感。煮好的面条捞出沥水,放入碗中。

一碗热乎乎的荞麦面就这样出现在我面前。我捧起筷子,夹起一根面条,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放入嘴里。那滑爽的口感立刻传遍了我的舌尖,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面条口感劲道,有嚼劲,但又不会太硬。妈妈还会在面条上撒上一些葱花和辣椒粉,增添了一丝辣味和香气,更加开胃可口。

吃荞麦面不仅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生活的体验。在农村,荞麦面是人们的主食之一,代表着朴实和节俭;在城市,荞麦面则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美食,代表着对健康的追求。无论是哪种情况,荞麦面都是人们心中的美味。

热乎乎的荞麦面散文 篇二

又一个寒冷的冬日,我走进一家小小的荞麦面馆。那里的荞麦面一直是我最爱的美食之一。推开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让我顿时感到温暖。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荞麦面上桌。

不一会儿,一碗热乎乎的荞麦面端了上来。面条细而长,散发出浓浓的荞麦香气。面汤清澈透明,热气腾腾,仿佛在告诉我冬日的温暖。我拿起筷子夹起一根面条,轻轻地放入嘴里。那滑爽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让我忍不住闭上了眼睛,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世界。

荞麦面的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却需要讲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荞麦面粉,这样制作出来的面条口感更好。其次,和面的时候要掌握好面粉和水的比例,这样才能制作出劲道有嚼劲的面条。最后,煮面的时候要注意火候,时间过长会导致面条变软,时间过短则不易熟透。只有经过精心制作,才能做出一碗美味的荞麦面。

荞麦面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而且,荞麦面还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抗氧化的功效,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所以,无论是冬天的寒冷还是夏天的酷热,荞麦面都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

享用完一碗美味的荞麦面,我感到身心都得到了满足。这碗热乎乎的荞麦面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美食的享受,更是一份温暖和满足的感觉。我相信,无论身处何地,热乎乎的荞麦面都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和美好的回忆。

热乎乎的荞麦面散文 篇三

热乎乎的荞麦面散文

  村庄里曾经种植过荞麦,花期时在田里开出好大一片的碎花来,白得像雪。

  荞麦生长期短,成熟得快,不知道生产队的时候为啥每年里都会有那么多的田来不及耕种,而到最后,有经验的老农屈指掐算了一下日子,不得不去种了荞麦。当时家里的枕头里面都是灌饱的荞麦皮。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装填枕头的材料,又轻又软,还透气,有些枕里的荞麦皮村人用了几十年都舍不得丢,因为后来生产队散了,各家各户都不种荞麦了,而改种能打更多粮食,卖出更多钱的其它作物。

  有荞面吃的那几年,村人都把它归到细粮里,平时不舍得吃,偶尔吃上一顿就算做改善,但荞面着实面质粗劣,缺乏筋性,介于细粮与粗粮之间。

  有时家里蒸荞面饺子,那饺子就包很大,一只手掌仅能托一只,一只碗也只能盛一只。荞面饺子煮不得,下了滚水会抱不成团而散花。

  家里多擀荞面条。那是父亲的活,力气活。家里有一根梨木材质手脖子粗的擀面杖,一米长,多年来被油和面浸磨得油滑和光亮。父亲想征服一坨和好的荞面正经要花把子力气,一次次地把那面团擀扁,擀开,成一张盖簾大的薄饼,是从一头把面饼卷在擀面杖上那样的碾压,碾压一次,打开,往上面扬些干面,再继续卷,继续碾压。数不清父亲到底重复了多少次那种动作,直到最后,他撂下了擀面杖,把面摊开,从一端开始滚着向那端折叠,折成巴掌宽扁扁的面卷,然后操了菜刀打一头切成均匀的筷头宽的面条,切完了双手从两侧操底掐起面条来一抖,折叠着的面条就垂散下来,一绺绺的,柔软若柳条。外屋大铁锅内的水已烧滚,面条随之下锅。

  荞面做出来的食物,无论哪种,都要趁热吃,这种东西凉了就会回生,口感和味道与刚出锅时将大相径庭。

  在大连时,我爱上了一家面馆。

  那是冬天,海风吹拂着那座海滨老城,阴气逼人。在外面逛街的时候我被冻得瑟瑟发抖,就携爱人跑去了街边的一家兄弟拉面馆。

  那是条很热闹的街,虽不是主街,也不很宽,街上街边却有露天的摊贩云集,卖服装,卖鞋子,卖腰带,卖吃食,卖饰品,彩绘石膏的大头俑。有急事不要走这趟街,街上整日人潮汹涌,拥挤的人群会羁绊住匆忙的脚步。那里很嘈杂,生活的节奏反而慢下来,适合慢条斯理地随着人流行走,东瞧西望,静静地品味市井流年的慢生活。

  面馆就在这街的边上,门面不大,里面有十来张桌子,买卖却异常火爆,几乎座无虚席,我们差一点就没了位置。环视一眼,见窗边有张空桌,便立即前往占位。女服务员即风行过来,遂花八元钱点了两碗荞麦面。

  里边靠墙的一个地方为酒水饮料区,有各种饮料,有大连著名的大棒小棒啤酒,也有雪花和黑狮。各式的小菜,一元钱一碟,食客自己动手,随便往杯口大的小蝶里垛柴一样地码,常常就上了尖。有芥梗,裙带菜,有龙须菜,也有辣黄瓜与咸蒜,不下二三十种,还有煮熟的皮子正发烫的鸡鸭鹅蛋。

  服务员不用走到厨房里面去,在厨房与用餐区之间是一堵密闭的墙,只在墙中间开一扇一尺见方的小窗,外面的食客看不到里面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面好了,里面的师傅从窗口热气腾腾地递出来,吆喝一声,交到服务员的手中,服务员即按照事先排好的号码用一块托盘端去食客的桌上。

  面用只粗瓷大碗盛着,面足汤满。碗特大,大如盆;碗很厚,厚如唇。手感就特沉实,立马让人感觉老板这人实在。碗为黑色,走一圈棕色的沿,碗中一把短胖的瓷勺勺尾带着个回弯,正好勾搭在碗沿上,以防它滑进汤里面去。

  几个女服务员长相皆平平,村姑装容,像一块不争气的田里的庄稼,高矮胖瘦悬殊巨大。不过这根本不影响食欲,人的心思全在面上。

  先品汤,汤不浑腻,却格外鲜香。再吃面,面呈圆滚状,倍感劲道与滑爽,全然没有了荞麦的糙性和劣质,那口感丝毫不输给牛筋面。

  桌上有醋,有酱油,食客可根据各自口味自己再次调配。桌上还有两只白如玉的.大碗,一碗盛干辣椒丝,一碗盛剥光了的大蒜瓣,这在严寒的北方冬季真是最好的佐餐食材。往面里撒些醋,再放些辣椒,面则鲜香之余更加地酸辣可口,很是开胃,食客不觉间就吃得酣畅淋漓。面吃完了,不撂家什,操起勺来一口口地喝汤,直到见了碗底,更浓郁的滋味全蓄在汤里。

  这样一大海碗的热面下去,整个人的身上就热火了,头上微微见了细汗。桌上有纸抽,抽一点擦擦额头与口鼻,然后穿上脱下的厚重棉衣,心满意足地出门去,继续逛街,逛到兴奋处,逛尽了商街,便接着高去逛金玛,逛百盛和麦凯乐。

  吃过几回之后,本来不大爱吃面条的我也不禁大爱上了那劲道爽口的荞麦面,只要冬日里去逛街不管有没有到饭时都会去吃上一碗。

  有一次我们带着南方的周梅前去吃面,湖北的阿梅被那阵势吓到了:食器太大,份量太多。她蹙了一下修长的眉毛。最后只点了两份,我自己一海碗,阿梅与爱人合吃一碗。北方人向来如此,平日里每餐样式不必多,一个菜炖它个大半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造它个酒足饭饱。而南方人吃东西却从来精致,讲求营养与搭配,菜量很小,但平平常常就炒个七碟八碗。

  阿梅曾数次邀请我去她家里吃饭,我都没有去,但听爱人说,阿梅在家里特意给我准备了一瓶好酒——闷倒驴,在等着我。后来我到她家里去了,由于奔着逛街又没在她的家里吃,而去了街边那家兄弟拉面馆。

  在寒冷的日子里,我一直认为挤进火热的场面里去,吃碗热乎乎的荞麦面是个不错的选择。

热乎乎的荞麦面散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