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千年的河口古镇与商务会馆散文(推荐3篇)

时间:2019-09-07 05:38: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辉煌千年的河口古镇与商务会馆散文 篇一

河口古镇,一个沉淀了千年历史的地方,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在这个古老而辉煌的地方,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岁月的痕迹,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

古镇位于一条清澈的河流之畔,河水宛如镜面般平静,映照着古镇的美丽和灿烂。我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感受着古老的石板路下传来的脚步声,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呼唤。古镇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传统的韵味,古老的四合院和红砖瓦房,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线。走进其中的一座座古宅,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可以想象到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古镇的街道两旁是一家家的小店铺,出售着各种各样的特色商品,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个古镇中,有一处商务会馆格外引人注目。这座会馆的建筑风格与古镇的传统建筑不同,它充满了现代的气息。会馆的外墙是一片玻璃幕墙,透明而明亮,宛如一座水晶宫殿。我走进会馆,被里面的装饰所吸引。大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名人的画像,他们中有政界的领袖,有商界的巨子,有文化界的泰斗。这些画像见证了这里曾经举办过的各种高端会议和论坛,也见证了这里的辉煌与繁荣。

会馆里的会议室设施齐全,先进的音视频系统和舒适的座椅让人倍感舒适。我参加了一场在这里举行的高级商务会议,会议内容涉及到经济、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与会的嘉宾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的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智慧和思考让人敬佩。在会议结束后,我还有幸与一些嘉宾进行了交流,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河口古镇与商务会馆的结合,展现了古镇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里既有古老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的商业氛围,给人一种古朴与现代并存的感觉。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辉煌,也可以感受到现代商务的活力与创新。这个地方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商业交流的平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人们前来观光和交流。

1411685

辉煌千年的河口古镇与商务会馆散文 篇二

商务会馆,一个现代化的建筑,它的存在象征着商业的繁荣与活力。在这座商务会馆中,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商业的脉搏,感受到这里的繁华与热闹。

商务会馆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周围是高楼大厦和繁忙的街道。我站在会馆的门口,看着来往的人群和车流,感受到了商业的繁荣。会馆的大门是一扇巨大的玻璃门,透明而明亮,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这里的繁华和活力。我走进会馆的大厅,被里面的装饰所吸引。大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幅幅巨大的画作,展现着商业的场景和商界的巨子。大厅的地面是一块巨大的水晶地砖,反射着光线,宛如一面镜子。我仔细观察着大厅的布局和设计,感受到了设计师对于商务会馆的用心和思考。

会馆内的会议室设施齐全,先进的音视频系统和舒适的座椅让人倍感舒适。我参加了一场在这里举行的高级商务会议,会议内容涉及到经济、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与会的嘉宾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的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智慧和思考让人敬佩。在会议结束后,我还有幸与一些嘉宾进行了交流,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商务会馆不仅是一个商业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商业文化的展示窗口。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商业的繁荣和发展,也可以看到商业人士的智慧和勇气。商务会馆的存在,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河口古镇与商务会馆的结合,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个地方不仅有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现代商业的活力与创新。在这个地方,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辉煌,也可以感受到现代商务的活力与创新。这个地方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商业交流的平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人们前来观光和交流。

辉煌千年的河口古镇与商务会馆散文 篇三

辉煌千年的河口古镇与商务会馆散文

  江西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边,有一千年古镇——铅山县河口镇。位于江西东北部,古称沙湾市,明清为广信府铅山县所辖。河口镇地处信江中游,居信江与铅山河的合流之处,故名河口。信江至河口以下水面增宽,可航行较大型的木帆船,因而信江流域往来的商货大多在此换船。由河口顺信江而下达于鄱阳湖,经鄱阳湖出九江或湖口即进入长江;由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至大庾,越大庾岭入北江可抵广州;由河口沿信江溯流而上,至玉山转陆路80里达浙江常山,则可进入钱塘江水系。这条水道联结赣浙闽粤数省,地处水运枢纽的河口也藉其地理条件之便,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镇,其规模和繁荣程度远超周边县镇规模。

  河口镇的兴起约在明中叶前后,万历年间当地文人费元禄有言:“河口,余家始迁居时仅二三家,今阅世七十余年,而百而千,当成邑成都,舟车四出,货镪所至,铅之重镇矣”。明万历年间,河口镇商业已十分繁荣,“其货自四方来者,东南福建则延平之铁,大田之生布,崇安之闽笋,福州之黑白砂糖,建宁之扇,漳海之荔枝、龙眼,海外之胡椒、苏木,广东之锡、之红铜、之漆器、之铜器;西北则广信之菜油,浙江之湖丝、绫绸,鄱阳之干鱼、纸钱灰,湖广之罗田布、沙湖鱼,嘉兴之西塘布、苏州青、松江青、南京青、瓜洲青、芜湖青、连青、红绿布,松江大梭布、小中梭布、湖广孝感布、临江布、信阳布、定陶布、福建生布、安海生布、吉阳布、粗麻布、韦坊生布、漆布、大刷竞、小刷竞、葛布、金溪生布、棉纱、净花、籽花、棉带、褐子衣、布被面、黄丝、丝线、纱罗、各色丝布、杭绢、绵绸、彭刘缎、衢绢、福绢,此皆商船往来货物之重者”。这些商品大多来自闽粤、江浙、湖广,也有一部分来自安徽、河南、山东等省,此时的河口显然已不是一个地方性的超载转运码头了。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造成河口商业的一度衰落,乾隆初年已渐恢复。县志记载称:“河口之盛由来旧矣,……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揖夜泊,绕岸尽是灯辉,爨烟晨炊,遍地疑同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巨观”。乾隆二十二年独口通商制度,使福建、浙江所产茶、丝等货运往广州出口,必需经由此地中转,更赋予河口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1850年代一个西方人的记载称:“河口镇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市镇之一。……从河口的面积判断并与其他城市比较,我想此地约有300000居民。它是红茶贸易的一个大市场,中国各地的商人都到河口来,或者是收购茶叶,或者是把茶叶运往其他各地”。30万人口之说可能有所夸大,新编《铅山县志》估计为5至8万余人。清代中叶河口盛时有“有九弄十三街”之传的街巷数十条之多,据说沿河十余座码头每日停泊大小货船达2000多艘。该镇一堡、二堡、三堡是最繁华的`商业区,各类店铺、货栈及各地商人会馆大多集中于此,沿江排列长达四五里。清代福建、浙江、安徽、山陕、河南等省以及江西各府商人均在河口建有会馆,同治《铅山县志》对此记载较详。

  河口古镇是一个以转运贸易为主的商业城镇,在河口镇集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及丝织品、纸张、棉布、杂货、粮食等等。

  与河口相邻的一北一南赣闽共有的武夷山区是重要的茶叶产区,故茶叶是河口加工集散的最主要商品。清代中叶的记载称,“河口是一个繁盛的大市镇,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许多茶商就在河口收购茶叶,不再前进了;另一些茶商则越过武夷山前往崇安县收购”。在河口镇“到处都可遇到大客栈、茶行和仓库,沿河一带更多,停泊在市镇附近的船只非常之多”。

  汇集在河口的茶叶,输出路线主要分为南北东三条。南路即运往广州交十三行出口的茶叶,前已述及。北路主要销往俄国,其转运路程由产地至销地达万里之遥,均由山西人经营。衷干《茶市杂咏》记载西商至河口采购茶叶的状况,“清初茶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东路主要运往上海,茶叶在河口装船先沿信江逆水而上,东行至玉山卸货,然后雇脚夫挑运过屏风关抵常山(详后)。道光年间江西商人在沪建立会馆之时,其资金中有四分之三来自茶商捐厘。看来,东路输往上海的茶叶也为数不少。

  河口镇作为武夷茶转销南北的集散地,成为各路商人麕集之所,资

金往来款项甚巨,故金融业也很发达。清代中叶新产生的金融机构日升昌、日新中等票号在河口即设有分号。道光年间已知设立票号的城镇共有23个,其中属于“镇”城者仅河口、屯溪(安徽)、周家口(河南)三个;当时江西设有票号的城镇可能只有河口一处,九江及省城南昌均未见设立。河口镇的这一地位,显然得益于它在茶叶转运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道光三十年正月张家口日升昌分号曾多次向河口汇款出票,如正月十九日致京都分号的信件记有:“今随信会去河口交恒义承河宝足银一千五百两,与伊立去会票一张,注定在河(口)苏(州)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见票无利付伊”;“又现收会去河口交合盛永河宝足银二千两,与伊立去会票一张,注定河口四月初十至十五日见票无利付伊”;“又定会去河口交德生世河宝足银三干两,与伊写去不列次凭信一封,注定河口四月初十至十五日见信无利付伊”。三月、四月正是春茶上市之际,在河口提款的恒义承、合盛永、德生世等当是西商在河口所设商号,亦或是西商在河口采办茶叶的货栈。

  丝及丝织品,是河口转运的又一重要商品。万历《铅书》所载河口汇集的各种丝织品即有“浙江之湖丝、绫绸,……黄丝、丝线、纱罗、各色丝布、杭绢、绵绸、彭刘缎、衢绢”等。这些商品大都产自江南,由浙江过屏风关入赣,在玉山县入信江转大庾岭商道,河口遂成为其必经之地。前述太平关所征湖丝税银,也是经由此道转输的。

  纸张,是河口集散的又一重要商品。广信府是江西纸张的主要产区之一,上饶、玉山、广丰、弋阳、贵溪等县皆产纸,而尤以铅山县为最,“小民借以食其力十之三四焉”。铅山所产纸张品种甚多,以连四纸质量最优,以陈坊镇所产为最。据说纸业盛时,石塘镇从事造纸业者达三四万人,平时外来的纸业工人也近万人,每日所消费的粮食、食盐、百货等都由河口镇运入。

  河口镇是赣、闽两省纸张的重要集散地。县内各地所产纸张或肩挑或船运至河口;玉山、广丰、上饶各县所产也由水路运抵河口;而福建光泽、崇安等县纸张先运至铅山之陈坊、紫溪、石塘,经陈坊河、铅山河等水运达于河口,重新包装后外销。清代盛时,河口镇纸店、纸号、纸栈、纸庄曾达百家以上,每年可售银四五十万,纸张贸易是河口经济繁荣的又一支柱。在河口集散的纸张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安徽、河南、山东、京津等地。“江广纸张”曾是运河沿线山东临清关的主要税源之一。清末洋纸盛行,土纸贸易渐衰,即便如此,民国年间河口输出的各种纸张仍达90万件(篓),计18500余吨。

  棉花棉布、杂货、粮食等是河口输入分销的主要商品。万历《铅书》所载汇集于河口的各地布匹有二三十种之多,杂货则以闽粤所产为多,如福建延平的铁,崇安的闽笋,漳州的荔枝、龙眼,海外的胡椒、苏木,广东的锡、红铜、漆器、铜器等。这些商品除供铅山本境消费之外,分销范围至少可及赣东北的广信、饶州二府所属各县。清末的记载称“铅不产棉”,故棉布、棉花为“进口之货……第一大宗,商本极巨,每岁销售铅邑四境不下三十万,在河口分销上游者不下二百万”。粮食为河口输入商品之又一大宗,“铅民大商贸易纸、茶,次等之商贸易粮食”。与铅山相邻的弋阳、贵溪、安仁、东乡等“四县皆产米之地,米商运至河口”。河口输人的粮食除供本镇及石塘等镇纸业工人消费之外,估计也有一部分输往福建。1997年笔者与江西师大梁洪生教授在分水关考察时,曾见到一位民国年间的老挑工,据老人所述当年他即是从铅山挑米经分水关至福建崇安,两日可达;再从福建挑盐返回,每日可挣得脚费米10斤。

  清著名诗人蒋士铨有诗曰:“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扰扰三更梦,嘻嘻一市狂。”生动描述了当年河口镇日以继夜的茶纸商贸经营的盛况。

  1997年有考古专家到河口镇考察时,上述街巷、店铺、会馆中的相当部分依然存在,大体仍可看出河口镇当年的规模和繁盛的井市街景象。

  会馆是由同乡文人、商人或同行业人员组织起来的组织机构。它同科举制度和商业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关系的,兴起于明初,鼎盛于清代,衰退于民国。它是明清商品经济急速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的产物。工商业者为了协调业务,“立商约,联乡谊,助游燕”,需要经常集会、议事、宴饮。于是,就有了工商会馆之设。

  清代河口镇商业会馆有:

  全福会馆:河口一堡街,福建阖省士商乾隆24年建,道光24年毁于火,后又重建。

  旌德会馆:河口三堡街,阖邑士商嘉庆7年建,咸丰间被毁,同治年间重建

  永春会馆:河口三堡街嘉庆9年重建。

  山峡会馆:河口一堡街,山陕客商于道光3年重修。

  徽州会馆:河口三堡街,新安士商建

  洪都会馆:河口二堡街,清光绪初年

  中州会馆:河口三堡街,同治年间建。其不详。

  建昌会馆:河口四堡街,合郡士商于乾隆14年建,嘉庆12年重修

  南昌会馆:河口三堡街,合郡士商于嘉庆2年鼎新重建。

  吉安会馆:河口一堡街,同邑诸人于道光25年重建

  临江会馆:河口三堡街,合郡士商道光26年建

  瑞州会馆:河口三堡街,同治年间在建,

  浙江会馆:河口三堡街。乾隆38年重修

  赣州会馆:河口一堡街,合郡士商于嘉庆15年建,道光24年被火毁,后重建不详。

  贵溪会馆:河口三堡街,咸丰11年兵变被毁。

  福建会馆;抚洲会馆等等

  会馆办学也是同乡会的福利之。在河口的几大会馆都办了学校聘请教师,培养本乡子弟读书学习。例如有:洪都会馆、徽州会馆,抚洲会馆,福建会馆都在馆内办了学校。洪都会馆办学盛时有师生300多人。规模小的“全福会馆”办学也有师生100多名。民国二十六年徽州、抚洲、旌德三会馆联合,成立“河口镇徽宁高等小学校”,规模更大,老师多,文化水平也高。

  除河口镇有近20所会馆外,在石塘与陈坊两镇土纸主产区,因为纸业经营,也有多个商业会馆。例如陈坊的山陕会馆,石塘的芝阳会馆等。

辉煌千年的河口古镇与商务会馆散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