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采风散文 篇一
辋川之行
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我来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辋川。这座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小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我怀着对这座城市的好奇心和期待,踏上了这次辋川采风之旅。
辋川的街道弯曲而狭窄,两旁是古老的石头房屋,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了数百年。我沿着街道漫步,感受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氛围。街上的老人们穿着传统的中山装,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前,聊天闲谈。他们的脸上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但眼中却充满了智慧和坚毅。
我来到了辋川的名胜古迹——孔庙。这座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而建造的。我沿着石阶走进庙内,看到了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在孔子的庙位前,矗立着一尊巨大的孔子雕像,他的面容庄重肃穆,仿佛在告诉后人要守护儒家文化的精髓。
辋川还有许多古老而神奇的寺庙。我参观了著名的白马寺,这座寺庙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走进寺庙,我闻到了一股苔藓和沉香的清香,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佛教圣地。寺庙内的佛像庄严肃穆,散发着无尽的祥和和智慧。我在这里静坐冥想,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辋川还有一处我最为向往的地方——云台山。这座山位于城市的北部,是一座古老的道教圣地。我沿着山路攀登而上,一步一步地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山顶上有一座古老的云台宫,它依山而建,气势雄伟。站在山顶,我俯瞰着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到了与天地相连的宏大感觉。
辋川的采风之旅让我领略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在一起,传统与现代共存。这里的人们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将永远珍藏这次辋川之行的回忆,希望有机会再次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感受它的魅力与魔力。
辋川采风散文 篇二
辋川的美食之旅
辋川,一个让人垂涎的美食之城。这座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的古城,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吸引了无数的食客。作为一名美食爱好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辋川的美食之旅。
我首先来到了辋川的太和饺子馆。这家饺子馆有着百年历史,以其独特的饺子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饺子馆的老板告诉我,他们的饺子皮是手工制作的,薄而有弹性,包裹着鲜美的馅料。我品尝了一口猪肉韭菜馅的饺子,饺子皮的口感真是让人赞不绝口。饺子的馅料鲜嫩多汁,每一口都散发着浓浓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
接下来,我来到了辋川著名的糖醋鲤鱼店。这家店的招牌菜是糖醋鲤鱼,我听说这道菜是辋川的传统名菜之一。我点了一份糖醋鲤鱼,鱼肉鲜嫩,入口即化。糖醋的味道恰到好处,既甜又酸,让人胃口大开。这道菜的独特口味让我大呼过瘾,不禁想再来一份。
在辋川,还有一道让人垂涎欲滴的传统小吃——辋川烧饼。我找到了一家当地有名的烧饼摊,看到了摊主正在现场制作烧饼。他先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饼,然后在上面撒上葱花和芝麻,最后将面饼卷起,放入烤箱中烘烤。不一会儿,一份香喷喷的烧饼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烧饼的外皮酥脆,内里软糯,葱花的香味四溢。这份简单的小吃让我感受到了辋川人的热情和用心。
辋川的美食之旅让我大饱口福,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更加深了。这里的美食不仅让人满足味蕾,更是体现了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会永远怀念这次辋川的美食之旅,希望有机会再次品尝这里的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辋川采风散文 篇三
辋川采风散文
在城里呆久了,就想出去随兴走走转转、游历一番。当然,这种出游最好是短程,三两人同行为宜。如此,虽说少些会稽山兰亭集会的盛况,但也免去了当年徐霞客各地探游时的寂寥。于是,暮春小麦扬花的时节,便相约苏君、画者贺大年等友人,一同前往郊县蓝田辋川踏青、采风写生。
蓝田位于长安城东南方向,乘班车约有个把小时的行程。它自古即以出产蓝田玉石闻名于世。本世纪60年代初,在此地又发现了距今110多万年前蓝田猿人的化石,更为这个小县城增添了一层远古而神秘的色彩。从蓝田县城往南,沿着灞河岸溯流而上,迂行二三十里地,便到了唐代诗人王维当年的栖身之所——辋川。
辋川前临灞河,三面环山傍岭。此地就像车辙碾压在山岭之间的一道深深印痕,周遭岭塬突兀,中央凹陷出一条狭长如弯月的沟壑,犹似书写颠倒的英文字母“U”。信步至此,定会令游人顿然望景生意,浮想联翩。
继续顺着沟谷前行,不远处右边路侧,竖立一通黄褐色大理石,上面题书“王维纪念馆”五字朱笔行草。大理石近旁空地处,修建有一所红砖砌墙,秸秆苫顶的小屋,虚掩柴扉一扇。眼前景状不伦不类,令我等几人匪夷所思;想必定为如今那些好事者的臆想造作。
几人正在行游,迎面却逢一农人赶着羊群走来。忙上前招呼询问。回答说,原来此地驻有一家军工企业,近年搬迁别处;现在这里没人管理,丛生杂草都已经长疯了,附近乡人闲时就到这里来割草放牧牛羊。望着咩咩远去的羊群,同游人不禁相对嘿然。
此时金阳悬空,四面青山葱茏,空谷蝉噪萦荡,令人想起王摩诘《鹿柴》一诗。虽说当时并非夕阳晚照,但那空灵的意境,依然让我等兴会悠然。记得宋朝东坡居士题画诗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盛赞王维将诗歌和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恬静的性格、高标的韵致,蕴涵着丰富的诗情画意。这些并非过誉的言辞,确实道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三味。然而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对于世事的`沧桑巨变,不知王维先
生会对我等几人面临的彼情彼景作何感想?穿过历史的雾岚,让我们这些后人欣赏陶醉的,应该不仅仅是他色彩明丽、飘渺淡远的诗画,以及诗人那行吟间充满佛理禅机的清容背影吧?随路而转,眼前沟谷平地处屹然挺立着一株高大的银杏树。据邂逅的李姓村人讲,此银杏树传为王维当年亲手所植,距今约有一千二三百年。树高大概二十余米,树身粗三人合抱有余。其枝叶郁郁葱葱,翠盖如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银杏名白果。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称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白色。”心下不禁疑问:既然银杏(树)自宋朝从江南开始入贡,那么此树是来自辋川先生友人所赠,还是他偶于山莽间发现才得而移植到此地?众人探讨多时终无定论。
出得辋川,沿着一条无名小溪西行,则通往玉川乡。相传李斯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就是由蓝田玉中的极品——木纹血丝玉所制,而玉川乡正是其原产地。一行几人写生摄影,感慨颇多。沿途村落稀疏,或半里地内聚居或四五里人烟寥寥。唯其民风淳朴,乡人热情好客,至今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