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记散文随笔【优秀3篇】

时间:2018-07-08 05:39: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玉簪记散文随笔 篇一

玉簪记散文随笔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在我窗边的书桌上。书桌上摆放着一支雪白的玉簪,它是我从小姥姥那里得到的一件珍贵的物品。每当我看到它,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淡淡的暖意。

这支玉簪是我姥姥年轻时的嫁妆,由一块上等的和田玉雕刻而成。它长约十厘米,簪头呈现出优美的花卉图案,簪身则是光滑的圆柱状。整个簪子透露着一种古朴而高贵的气息,仿佛蕴含着岁月的沧桑和智慧。

每次拿起这支玉簪,我不禁想起了姥姥。姥姥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她从小就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姥姥总是鼓励我要坚持下去,她会拿起这支玉簪,轻轻地抚摸着它,然后对我说:“这支玉簪代表了我们家族的传承和坚持,你要学会像它一样永远不放弃。”

这支玉簪也是我姥姥对我深深的爱的象征。每当我生病时,姥姥总是把玉簪放在我的枕头下,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好运和康复。我记得有一次我高烧不退,姥姥拿起玉簪,对着它默默祈祷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奇迹般的是,我的体温竟然奇迹般的下降了,我渐渐恢复了健康。

玉簪,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总会拿起这支玉簪,让它给我带来力量和勇气,让我坚持下去。

1411685

玉簪记散文随笔 篇二

玉簪记散文随笔

玉簪,是一种美丽而神秘的存在。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代表着高贵和纯洁。我曾经听过一段关于玉簪的故事,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芳儿的女子。她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她却拥有一支价值连城的玉簪。这支玉簪是她的母亲留给她的唯一的财产,她视之如命。

一天,芳儿走进了皇宫,她被皇帝的美丽所吸引,决定将自己的玉簪赠予皇帝。她希望皇帝能够看到她的美丽,能够让她摆脱贫穷的生活。于是,她将玉簪交给了宫廷的侍女,让她将玉簪送到皇帝的手中。

然而,宫廷的侍女贪婪而狡猾,她看到了玉簪的价值,决定私自占为己有。她告诉皇帝,这支玉簪是她自己的,是她为了迎合皇帝而做的定制品。

皇帝大为震怒,他对宫廷的侍女失望至极。他明白,这支玉簪的价值远远超出了金钱可以衡量的。他决定找到芳儿,亲自向她道歉并将玉簪归还给她。

经过一番寻找,皇帝终于找到了芳儿。他对芳儿说:“这支玉簪代表了你的美丽和善良,我再也不会让它离开你的身边。”皇帝将玉簪交还给了芳儿,并对她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玉簪的真正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件美丽的饰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品格和人格的高尚,代表着纯洁和善良。不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的环境如何,只要我们保持着内心的纯洁和善良,就能够拥有真正的价值和美丽。

玉簪,是一种传承和坚持。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美好的追求,就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玉簪。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财富,让它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玉簪记散文随笔 篇三

玉簪记散文随笔

  佛门一入,便要终日与青灯古佛为伴、焚着古木檀香、聆听晨钟暮鼓、端坐在蒲团诵读贝叶书,有人看破红尘参禅悟道,也总有人厌倦这样枯寂清静的日子,贪恋红尘的烟火,嫌佛前灯不如洞房的花烛,香积厨不如玳筵东阁,钟鼓楼不如望夫台,草蒲团不如芙蓉软褥,难怪《思凡》中赵色空要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只为下山求一个年少的哥哥。

  昆曲《玉簪记》讲述的是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玉簪记》是一部儿女风情戏,也是一部轻喜剧,为明代高濂所作。观看的是白先勇青春版《玉簪记》,沿用了青春版《牡丹亭》主角的沈丰英和俞玖林。

  陈妙常本是官宦女子,因胡虏南侵,与家人失散,只好寄身于女贞观,受了三皈依仪式。女贞观观主的侄儿潘必正科举落第,与书童进安前来投庵。在月明云淡露华浓

的'夜晚,陈妙常弹起《潇湘水云》一曲,与《西厢记》“听琴”一折相仿,潘必正循声而往,陈妙常说:“久闻足下琴艺精妙,请教一曲如何?”潘必正弹了一曲《雉朝飞》,“雉朝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念寡阴兮少阳,怨鳏居兮旁徨。”陈妙常听出为无妻之曲,回弹一曲《广寒游》,“烟淡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阴,喜长宵兮孤冷,抱玉琴兮自温。”潘必正心生爱慕,以“衾儿枕儿谁共温”这样直白的话来迤逗陈妙常,碍于清规戒律,陈妙常假意拒绝。

  潘必正不知陈妙常的心意,因此相思成疾,陈妙常随同观主问病探望,言辞之间表露心迹,潘必正的病不治而愈。芳心难耐的陈妙常濡笔写下了这阕《西江月》“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反心转盛。”虽入空门,却有尘凡性。闲庭信步的潘必正见陈妙常的房间门儿半掩,此时陈妙常正伏案而眠,潘必正看了这首艳词,红句中含绿绮之情,待陈妙常醒来与她私定终身。

  观主发觉了两人情意,欲斩断情丝,让侄儿潘必正去临安应试,戏中洋溢着诙谐与幽默,潘必正不舍离去,以风狂浪大为由,艄公却说正好顺风顺水,艄公要一两银子,进安杀价为五钱,艄公少一分不去,正遂潘必正之意,艄公只好依潘必正所给的价钱三分,艄公有个怪脾气,说“今朝给我多,我不去,给我少,今朝偏要去。”陈妙常赶到秋江与潘必正话别,这段表演更为精彩,做出江上舟摇之态。两人互换信物碧玉鸾钗和白玉鸳鸯扇坠后,黯然分袂,故事到此结束。

  此戏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玉簪记》是文人加以渲染而成。陈妙常邂逅的第一个男人是张孝祥,这段感情无果而终。潘必正为张孝祥的好友,张孝祥也通情达理,为他们出主意,到县衙称年幼时指腹为婚,后因战乱离散,得以完婚。

  《玉簪记》重唱功,古琴为这出戏的亮点,是文人身份的象征,由著明琴师李祥霆用唐琴九霄环佩弹奏,其声音松透、圆润、古朴。背景采用董阳孜先生的狂草,使画面富有流动感。虽然戏未挣脱才子佳人的窠臼,但是其古典的意蕴让人深深感动。

玉簪记散文随笔【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