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春秋散文(最新3篇)

时间:2012-05-09 02:20: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戏台春秋散文 篇一

观戏人生

戏台春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座承载着人生百态的舞台。在这个戏剧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喜怒哀乐,见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每一场戏剧都有着自己的主题和情节,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命运和故事。从悲剧到喜剧,从历史剧到现代剧,每一种戏剧都在向人们展示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观戏的人们,通过角色的抉择和遭遇,体验着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冲突,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层的思考。

在戏台春秋的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有些角色扮演着善良与正义的形象,他们不畏艰难,为了真理而奋斗,为了正义而牺牲。他们的形象给了人们力量和希望,让人们相信善良和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

然而,戏剧中也有那些扮演着邪恶和阴暗角色的人物。他们为了自私的利益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不顾他人的生死。这些人物的出现,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罪恶,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观戏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人生的起伏,还可以让人们对社会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的腐败、社会的不公、人性的扭曲等问题得到了反映。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人们思考如何去改变社会,如何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尊严。

戏台春秋的散文,是一种让人们思考的艺术形式。通过观戏,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看到自己在人生舞台上的表现。观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每一次观戏,都是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机会,让人们思考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1411685

戏台春秋散文 篇二

戏剧人生

戏台春秋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魔力的世界,每一次踏上这个舞台,我都能感受到人生的无限可能和情感的激荡。在这个戏剧的世界里,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体验着不同的人生。

戏台上的角色,有的是英雄豪杰,有的是凡人百姓,有的是悲剧的主角,有的是喜剧的笑料。他们有着不同的命运和遭遇,有着不同的情感和冲突。每一次演出,我都能沉浸其中,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戏剧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和人性的真实。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有时我扮演的是善良与正义的形象,为了真理而奋斗,为了正义而牺牲。有时我扮演的是邪恶和阴暗的角色,为了自私的利益不择手段,不顾他人的生死。这些角色的对比,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善恶和选择的重要性。

戏剧也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在戏剧中,我可以看到政治的腐败、社会的不公、人性的扭曲等问题得到了反映。这让我思考如何去改变社会,如何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尊严。

戏剧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每一次演出,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和突破。在戏台上,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通过戏剧的表演,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戏剧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每一次演出,我都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角色中,用表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让我感到心灵的舒畅和愉悦。

戏剧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每一次演出,我都能感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掌声,这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这种乐趣和享受,让我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

戏剧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每一次演出,我都能感受到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这种体验和感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和理解。

戏剧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和超越。每一次演出,我都在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表演水平,不断地超越自我。这种追求和超越,让我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戏台春秋散文,是一种思考和感悟的艺术形式。通过戏剧的表演,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每一次演出,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和突破,是对人生的追求和超越。让我们一起走进戏台春秋的世界,感受人生的奇妙和精彩。

戏台春秋散文 篇三

戏台春秋散文

  我所居住的小城,是颇有些历史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因此,每当远方朋友驾临,我都会炫耀一番。多年下来,对于小城春秋,虽不能说了如指掌,起码当个“业余导游”绰绰有余。

  几百年前,小城曾经颇具规模。明末有一位兵部尚书致仕返乡,大兴土木,不顾逾制杀头的危险,模仿京城的格局,将小城改建了一次,规模虽然不大,但极精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据口碑相传,当时的小城气势恢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很可惜,从民国开始

,小城逐渐破败,很多非常漂亮的建筑都毁于战火,仅仅剩下了两三条破烂不堪的古街道,惟一能证明曾经辉煌历史的,就是那些脚下被磨得幽亮的青条石。

  近年来,为了发展旅游业,政府把仅剩的古街用重资进行了修缮,重现当年的雕梁画柱。在中央地带,仿照旧例,重新修建了一座戏台子,此举得到了耆老的一致夸赞。据他们说,这个地方原本就有一座戏台,台面虽然不大,但是曾经有很多名角都在此演出过。那个时候,很多曲艺名家来到此处,演出之余,能到处逛逛,置办行头、采买物品。耆老的说法,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质疑:人家那些名家在哪里置办不了行头?还来我们这个小地方?每当听到年轻人这样的疑问,耆老们都会长叹:你们小啊,不知道,北京城里曾经红火一时的“八大祥”,其中有七家,总店就是在这里!再者,山西的各大票号,在我们这里都有分号,这些分号,那是除了总号以外最大的一家。那个时候,各类奇巧器物,京城也不一定赶上咱这里多!

  耆老们说的不假,小城的确还有过这样辉煌的时候。据说,在大清朝的时候,全国有十一处陆路货品集散地,小城就是其一,乾隆皇帝曾经御赐“旱码头”,民间贸易的繁荣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九零四年,经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举荐,小城正式开埠,由原来的民办商埠变成了官办市场。了解了这段历史,每当我行走在古街的青石板路上,我都会不由自主憧憬昔日的繁华,眼前似乎看到了那时的场景。集市里,客商云集,迤逦其中,不绝于缕;戏台上,琴鼓并作,水袖曼舞,声韵悠扬,好一派祥和景象。可惜,这样的景象,如今我却只能靠想象来描述它了。

  新修的戏台旁边,有一个木头的'架子,悬挂了一面巨大的铜锣,架子上立着一副匾额,刻着六个大字:江北第一虎音。据传,当年小城最繁华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位老人,拿着锣锤,施施然行至巨锣前,猛力一砸,如虎啸龙吟的锣声,响震四野,锣声响毕,老人仰头高喝:开市喽!据说,小城的店铺商家,都以锣声及老人的吆喝声作为开门的信号,在锣声响亮之前,是不准营业的。那位敲锣的老人,在小城里地位超然,颇受商家尊重。这个敲锣的差事,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的,那必须经得民间商会的一致同意才行。就是那面虎音巨锣,也具神威,平日里,无论任何人,都不得擅动。这个规矩,不但商贩们知道,小城里的大人孩子也全都知道。所以,尽管铜锣就立在戏台边上,但是,哪怕看戏的人再多,也绝不会有人去动它。现如今,如织游人,大多喜欢站了锣前,敲一棒锣响,引起一阵欢笑。旁边的戏台上,则是空空荡荡,了无人迹。

  今年正月里,一位相熟的老大姐得知我也喜欢看戏,盛情邀请我去演出,戏呢,是她们自发的小剧团排演的,地点正是古街的戏台子。实在拗不过,便去给捧个人场。台上,老大姐她们极为卖力地演绎才子佳人的故事,认真倒是认真,就是扮相儿差的太多,一干老人所扮的“才子佳人”形象,给人的感觉,实在有点儿惨不忍睹。而且,他们所唱的是本地的一种曲种,不要说我这个外来户,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喜欢听的也没有几个。说实话,那天,台下听戏的人还不如唱戏的人多。既不能走,又听不得,我只好与身旁的一位老大爷攀谈。老人说,想当年,老戏台子在方圆百里曾经红极一时,在这里演出的,多数是名角,连梅兰芳、尚小云都来过,唱的是南北客商喜欢听的昆曲、京戏,现在,商业不行了,那些名角也不来了。

  我不想去矫正老人的说法,更何况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时无语,只能点燃一根烟,眯起眼睛,在淡淡烟雾之中,定定的看着戏台两侧的对联。

  那上面,两列行书:

  古今人何遽不相及

  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戏台春秋散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