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往事散文欣赏 篇一
乡村的记忆
小时候,我在乡村度过了快乐而简单的童年时光。每当我回忆起那段美好的往事,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激。
乡村的生活与现在的城市有着天壤之别。在乡村,我们没有高楼大厦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拥堵,只有一片宁静祥和的田园景色。每个人都过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种田、养鸡、放牛,那些看似单调的日常工作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我记得,每年夏天的晚上,我们全家人都会围坐在村外的田埂上,看着星空中闪烁的繁星,聆听着蛙鸣虫叫。那种宁静和平静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和安心。晚上,村子里没有电灯,我们只能点起一盏盏油灯,照亮黑暗的夜晚。那种微弱的光线,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
我还记得,每年秋天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去收割庄稼。那时的我还只是个孩子,但我却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收割完庄稼后,我们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那些家常的菜肴和亲人们的笑声,成为了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
而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人,生活在繁忙的城市中。虽然现在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但我却时常怀念起那段与乡村的往事。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
乡村往事,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它们给予了我力量和勇气,让我学会珍惜和感恩。无论我将来身在何处,乡村的往事永远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乡村往事散文欣赏 篇二
村庄的变迁
我出生在一个乡村,那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纯朴和真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也在不断变迁,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往事。
我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房屋都是土坯墙,屋顶上盖着茅草。每当下雨,我们总是要提心吊胆地生活,担心房子会漏雨。而如今,村子里的房屋都换成了砖瓦结构,屋顶上铺着瓦片。虽然现在的房子更加坚固和舒适,但我却时常怀念起那段简陋而纯真的岁月。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村子里没有水泥路,只有一条条泥土路。每当下雨,路面就会变得泥泞不堪,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走。而如今,村子里的道路都铺上了水泥,走起来既方便又干净。然而,这些现代化的改变,也带走了我们踩在泥土上的那份纯真和自由。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村子里没有电,我们只能点起油灯。每当晚上,村子里的灯火明亮,透过窗户照射到田野上,让人感到宁静而温暖。然而,如今的村子里已经通了电,我们使用电灯,看电视,享受着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那份与大自然亲近的感觉。
乡村的变迁,让我感叹时光的流逝。我们无法阻止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可以怀念和珍惜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乡村的往事,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它们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和珍贵。无论乡村如何变迁,那段纯朴而真实的往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乡村往事散文欣赏 篇三
乡村往事散文欣赏
一晃眼,离开故土已有三十多年了。儿时在村里经过的许多往事,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会历历在目。
我的故乡,就是一个小山村。处在县城南部一个山垣上,离城有20多华里。我记事时,村里就有四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口人。那时,村里虽然有些破旧,人们都住在土窑洞里,生活是苦焦些,但人丁兴旺,村子煞是热闹。并不像如今这样,路好了,房新了,人却看不见了。年轻的全跑到城里了,打工的打工,陪孩子上学的上学,村里留下的都是孤寡老人,凄清的很。
那时,村里与我同年接岁的就有十几个,比我大的也有七八个,小一点的也有十来个。上学就在村里的小学校,一至五年级全有。无论是上学,还是玩,都是一群一伙的,很是热闹。放学了,大家排成一溜往回走,从校门口开始,一直走到家门口,规规矩矩的,真是好看;放假了,在村里玩,也是一群一伙的。从前村到后村,最后常聚到村子中央地带。那时村里没有其他文化娱乐,孩子们在一起,就是玩打扑克,打三角(用纸烟盒或报纸叠成三角型),弹琉璃蛋,黄鼠狼捉鸡,滚铁环,打石瓦,跳方,跳绳等。往往是年龄相仿的,在一起投缘的,就会聚到一块玩。虽然玩的单调些,粗糙些,但大家的兴致会蛮高的。
到后来年龄稍微大点,贪玩的就少了。都知道干点正事了,替家里分担一些家务了。那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放了假,都是春夏刨药材,秋冬砍柴禾。那时,孩子们要花点钱,都是自己刨药材卖了钱再花,问父母是很难索要的。
要刨药材,就得很早就起床,叫上同伴,背上干粮,拿上镢头,满山满坡的跑,没早没晚的抱。同伴之间总会攀比,比谁抱得多,比谁卖的钱多。抱柴胡,抱白草根,抱远志,抱黄芩,见啥抱啥,只要公家收,能卖钱,就去抱。
砍柴禾也是。不管是砍硬柴(树枝之类),还是砍黄蒿,砍圪刺(酸枣树),虽然也很辛苦,而且也很危险,但男孩子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去的。能砍柴的地方大都是堎堎旁旁,坡坡凹凹,脚底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摔上一跤的。
我记得一次,我跟一个同伴在村对面的坡上砍黄蒿。天接近黄昏的时候,我们正捆好柴往回走。当时,我正背着柴下坡,没小心,一只脚踩到了白草上,滑了一下,连人带柴就滚到了坡沟底,一直滚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窟窿边,正好被几根树枝挡住了。要是滚到窟窿里去,那后果真是太可怕了!
那时,村里人做饭取暖都靠烧柴,根本没有其他燃料,没有柴就没法生活。每到腊月天或正月里,就是各家各户砍柴的季节。谁家门前摞的柴禾多,就说明谁家男人勤快;谁家的柴禾堆得少,就说明不是男人身懒,就是没人砍柴。我家的柴禾堆,属于不多,也不少的那一类。那时,父亲当干部常有事,砍柴这种活,单靠我一个小男孩,自然多不到哪去。
后来,村里实行了包产到户,家里分到了几亩责任田,还开荒种了几亩山坡地。其时,我已经参加了工作,在县林业局任了小技术员。每到农忙季节,就会请假回家帮着种地。
种地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村里几乎各家各户,都有一到两头大牲畜,或牛,或马,或驴。而我家那时啥也没有,种地的时候,就靠借人家的大牲畜用。都是农忙时节,开口是很难的。后来二姐出嫁了,小妹也出嫁了,她们两家都有大牲畜。二姐家的是牛,小妹家的是驴。虽然离得都不近,可种地时还得借她们家的.。有时连人带牛带驴都要借来,大家七手八脚一起来做,倒是很快的,不过地也少,做的也很粗糙罢了。
现在回想起,那些年,真是难为了两个姐夫和妹夫他们,为了我们一家生计,拖累了他们几家。但是人在难中,才能显出真正的情分啊。我们是真正的患难之情,手足之情!姐妹们的情谊,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的!
那时,人家帮是帮,许多事还是需要我亲自来做的。什么担粪,犁地,播种,锄地,收秋,割麦等等,样样都得从头来学,实实地
去干。起早贪黑走地里,刮风下雨待地里,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人家有父母有依靠,我就不同了。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不好干的事,咬着牙也得干!那些年,不要说在地里干农活,单是每天到沟里去挑两次水,也是够人受的。
早几年,村里没有引水上塬,人畜吃水都要到村东的一条沟里去挑。沟里离村有二三里地,坡陡路窄,都是羊肠小道。开始两年,我担不起大桶,就用小桶。后来年龄大点了,怕人家笑话,也担起了大桶。不过,每一次下去,都要在中途歇上两歇。每次回来都会流一身的汗水。母亲看着也着实心疼,可她也没有办法。只好用言语安慰我几句。好在后来几年,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打了旱井,我家也打了一口。有了旱井里的水,下沟里担水的次数就少多了。再后来,村里解决了引水上塬的问题,修了一个大水窖,家家户户再不用下沟里担水了。
唉!回想那些年,那日子真是苦啊! 不仅仅是我们家日子过得苦,家家户户都是不易啊!但是苦难的乡村生活也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幼时的贫困,使我们学会了节俭,学会了勤奋,而苦难让我更加学会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