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记散文随笔 篇一
养蚕记
小时候,我家住在乡村,每年春天,家家户户都会养蚕。那时的我对养蚕一窍不通,只知道它们吃桑叶,吐丝,最后变成蚕茧,可是具体的过程我并不了解。直到有一天,爷爷带我亲身体验了养蚕的乐趣。
那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跟着爷爷来到桑树下,只见一片翠绿的桑叶摇曳在微风中。爷爷手里拿着一把剪刀,轻轻地剪下一片桑叶,然后将它放在蚕的面前。蚕看见桑叶,立刻吞食起来,吃得津津有味。我好奇地问:“爷爷,蚕吃桑叶有什么好处呢?”爷爷笑着说:“桑叶营养丰富,是蚕的主要食物。蚕吃了桑叶,就能变得健壮,吐出的丝也会更加坚韧。”我点了点头,继续观察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蚕的体型逐渐变大,它们开始吐丝了。我看着它们吐丝的样子,觉得很神奇。爷爷告诉我,蚕吐丝是为了做蚕茧,准备变成蛾子。我好奇地问:“蚕茧里面有什么呢?”爷爷解释说:“蚕茧里包裹着蚕变成蛾子的过程,它们会在蚕茧里慢慢变形,最后成为美丽的蛾子。”我听得津津有味,对蚕的生命周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时间的流逝,蚕茧们越来越多,桑叶也越来越少。爷爷告诉我,蚕茧要等到秋天的时候才能采摘。我每天都会来看蚕,看它们一天天长大,心里充满了期待。
终于,秋天来了,爷爷带着我来采摘蚕茧。我们小心翼翼地将蚕茧剥开,里面的蛾子已经完全变形,变得美丽而娇嫩。我看着它们展翅飞舞,心中充满了喜悦。
养蚕的经历让我明白,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奇妙。蚕是如此微小而脆弱,却能经历一次次的变化,最终成为美丽的蛾子。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和无限可能。
养蚕记散文随笔 篇二
蚕丝的奇妙
蚕丝,是一种宝贵的纺织材料,被誉为“纺织之王”。我曾经亲身体验过蚕丝的奇妙之处,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父亲一起去参观了一家蚕丝加工厂。进入加工厂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轻柔的丝绸香味,让人陶醉其中。我们首先来到了蚕丝的制作车间,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蚕茧排列在工作台上,工人们正在细心地剥开蚕茧。
父亲告诉我,蚕茧是由蚕吐出的丝线编织而成的。我好奇地问:“蚕丝为什么这么柔软而坚韧呢?”父亲解释说:“蚕丝中富含丝素,丝素是一种蛋白质,它使得蚕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我点了点头,继续观察着。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蚕丝的加工车间。在这里,我看见工人们将蚕丝放入大缸中,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包括煮沸、漂洗、烘干等,最终变成了一卷卷光滑的蚕丝线。父亲告诉我,这些蚕丝线可以用来织成各种丝绸制品,比如衣服、围巾、被褥等等。我感到非常神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蚕茧竟然能变成这么美丽的丝绸。
参观完蚕丝加工厂,我对蚕丝有了更深的了解。蚕丝不仅柔软而坚韧,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是一种非常优质的纺织材料。它的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需要工人们耐心和细心地操作。而且,蚕丝的来源是蚕茧,这也让我明白了蚕茧的宝贵之处。
蚕丝的奇妙让我深深着迷。它不仅是一种纺织材料,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通过这次参观,我对蚕丝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种宝贵的礼物。
养蚕记散文随笔 篇三
养蚕记散文随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一种象征,一种精神。而蚕更有一种生命的延续,精神的传承。于是,我对这种上天赐予的神奇的生命充满喜爱与崇敬,我要亲眼见证它虽然短暂却很伟大的生命历程。养蚕的念头悄然滋生。
曾记得在一篇课文中似乎提到过,当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领蚕种养蚕了。我只能象征性的养一点,一方面满足我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了解蚕的平台,所以我只能让学生把他们家的蚕种分一点点给我。
清楚的记得那天是5月4日,我像往常一样提前来到教室,刚走进门,一个女生拿出一个蒙有纱布的小木框样的东西递给我说:“董老师,这是你要的蚕种,已经出了。”“真的!”我欣喜的接过来,这是一个装蚕种的盒子吧,乍一看,什么都没有,细看,才发现纱布上爬着一个个细细的灰灰的如蚂蚁样的小生命,这应该就是才从蚕卵中出的蚁蚕吧。我小心的把盒子先放在桌子上,首先想到不能让它挨饿,然后就给它准备吃的。这位女生真心细,把桑叶也给带来了,半方便袋呢。呵呵,这么小的蚕,能吃这么多的桑叶呀,真够实心的啊。这时陆续有学生来了,也跑过来看热闹,有的说桑叶要用剪子剪细,有的说要用鸡毛把蚕刷下来,还蛮有经验的啊。于是我又赶紧回到办公室找来剪子,把桑叶尽量剪成细丝状,先放到一边,估计差不多了,才轻轻的放在纱布上,它们太弱小了,我真害怕桑叶稍微重点就会压疼它们。放了一层桑叶后过了不一会儿,弱小的蚁蚕像是闻到了桑叶的气味,便陆续从纱布上慢慢地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起来。它们总是从桑叶的边缘有顺序的吃着。看着那些可爱的小家伙,就像是看到了刚出生的孩子一样,一睁开好奇的眼睛,就张着小嘴找东西吃,这应该就是一种天性吧。
有学生说,蚕应该养在簸箕里,免得它到处爬。农村养蚕大概都是养在这种器具里吧。我只养了这么多,就安置个小家吧。于是回家在老公的协助下,找来一个装衬衣的新盒子,把放在纸上的蚕宝宝连同桑叶一起小心地移放进去。我在移放的时候特意数了数,一共是46条,我一定不会让它们夭折的。这就算是给它们安置的家吧。左瞧瞧又看看,呵呵,挺不错的,就是长大了也住得下的。
有了这些蚕宝宝,回到家又多了一个关注的对象了。中午时分,天气热,桑叶不再新鲜,都干卷了,一定吃不动,我又给它们剪新鲜的吃,因为我从网上查到蚁蚕白天黑夜都要吃的,我不能让它们饿着。下午时分,我发现盒子底层有一些极细极细的沙粒般的黑色小点,那应该是蚕宝宝的粪便吧,学名蚕沙,真可谓名副其实哦。
在后来的这几天里,我可真是小心翼翼的照顾着它们。一不能缺少食物,绝对保证充足的桑叶。可别看那些小生命,一天我得喂三次。二要保证桑叶的新鲜,每天我都要去采摘新的桑叶。天气热,我怕桑叶水分蒸发掉,拿回来后喂一遍,剩下的就喷点水,然后保管好,下次在喂得时候用毛巾擦干。三要保持环境的清洁。每天早上在喂的时候,我都要把前一天剩的桑叶连同粪便一起倒掉。这得花点时间,要先放桑叶,等到蚕全部爬到新桑叶上后,再连同桑叶一块移换到另一张纸上。这些蚕在我的照顾下,到了第四天已由开始的2毫米长到6毫米了,颜色也由原来的褐灰色变成了浅灰色,蚕的整个外形轮廓都显示出来。我惊讶于蚕的生长速度,真可谓一天一个变化。
随着蚕的不断长大,桑叶不再剪细了喂,而是放置的整片桑叶。蚕反映灵敏,只要一闻到新鲜的桑叶味,就会爬上来。蚕吃食有积极的,也有不积极的。那些积极的蚕总是最先把嫩桑叶吃成一个个的小洞,然后爬到面上来,呼吸新鲜的空气,换一换新的环境。后来的蚕就只好再选位置啰,反正我准备的桑叶够充足的,再晚也有吃的。
就这样,一个周过去了,按说应该睡眠了,可是,它们好像每天都很兴奋,只知道吃,不知道睡觉。学生告诉我说,他们家的蚕已经睡眠了,都要起眠了。蚕的睡眠是什么样子呢?听说是昂着头,不吃也不动。于是,我一有空就看蚕是不是睡眠了,如果是,我就免得打扰它们。最后,我终于看到有一部分蚕符合睡眠特征,还真的昂着头,一动不动,感觉呆呆的特有趣。睡吧,睡吧,我不打扰你们。等到睡醒了我就去给你们找吃的。
就在蚕陆续起眠的过程中,我发现桑叶上留有蚕蜕下的皮。在这之前,我是不知道这点的,只知道蚕要经过四次睡眠。最让我惊喜的是我居然在无意中亲眼目睹了蚕的.蜕皮过程。那天早上,我同往常一样观察蚕的睡眠情况,无意间看到一条蚕的身后有一层皮,此时刚脱了一半。只见蚕的身子努力的向前一点点的蠕动,身后的皮在一点点增多,直至身上的皮完全脱掉。这时的蚕应该是痛苦后的轻松吧。
经过四次睡眠,蚕已经长了很多了。这时候该是所谓的拉青条的时候了。食量增大了不少,上一次桑叶,过不了几个小时就只剩下桑叶茎了,特别是晚上,要比平时多一倍的桑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听到蚕吃桑叶时沙沙的声音。这样能吃,自然个头也是越来越大。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有一个月了。这时的蚕食量下降了,再鲜嫩的桑叶似乎都引不起它们的食欲。听人说,蚕要成熟了,要上架结茧了。于是我等待着。
就在说这话的第二天早上,我准备喂桑叶的时
候,怎么见一条蚕身体似乎小了点,颜色也变了。是亮了吗?我把蚕捉在手上,对着光线一照,哇,蚕真的亮了耶!我兴奋极了!该为蚕准备做茧的架了。在同事的提议下,老公帮忙用竹枝扎成了一个架。就这样,我把陆续亮了的蚕捉上了架,它们并不是一上架就开始做,而是先选好地方,然后吐丝把邻近的枝叶网住,我想那应该是造的“围墙”吧,这样就好保证后面做茧的安全了。牢固好了四周,最后蚕才把自己一点一点包围起来,直到吐完最后一缕丝。看到蚕以这种作茧自缚的方式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不免有些伤感。短短的35天,我见证了蚕一生的历程,见证了一个弱小生命成长的奇迹和伟大——碧绿的桑叶,雪白的蚕丝,静静地来,悄悄地去。
望着平日放蚕的地方,此时的心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