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年那事》【优选3篇】

时间:2017-09-05 05:45: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散文《那年那事》 篇一

那年那事,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还是个稚嫩的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而那个春天,给了我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那时的我,正在为高考而奋斗,每天都过着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但是,命运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那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件,是一家知名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我惊喜万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一直以来都梦想着能够去国外深造,而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

我告诉了家人这个好消息,他们也为我感到骄傲和高兴。但是,当我看到他们脸上的不舍和忧虑时,我的心情又变得复杂起来。我知道,我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道路。但是,我也清楚,如果我不抓住这个机会,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最终,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选择了离开家乡,远赴他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去车站,送我上了火车。当列车缓缓驶出站台,我回头看着家人的身影,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我知道,从那一刻起,我将开始一个全新的人生。

在国外的日子,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学识和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开始了自己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我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敢于追求梦想,勇敢地离开了舒适区。

如今,回首往事,那年那事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人,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那年那事依然留在我的心底,时刻激励着我去追求更高更远的梦想。我深深明白,只有敢于冒险,勇于追求,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1411685

散文《那年那事》 篇二

那年那事,是我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那时的我,还是个天真无忧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而那个年代,给了我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亲情的可贵。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还记得那时的天空是灰蒙蒙的,风也格外刺骨。我和家人一起去看望我远在他乡的奶奶。奶奶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也很虚弱。我们走进她狭小的屋子,看到她憔悴的面容,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奶奶看到我们,眼中闪过一丝欣喜的光芒。她紧紧拉着我的手,温柔地问候我们。我看着奶奶苍老的面庞,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她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而我们却很少回报她。这一刻,我决定要更加珍惜与奶奶相处的时光。

我们陪伴奶奶度过了一个温馨的下午。我们聊天、唱歌、笑声不断。奶奶笑得那么开心,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存在对奶奶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时刻,仿佛时间凝固了一样。

回到家后,我再次思考着那个温暖的下午。我明白,亲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关怀,是一种永远不会消失的力量。我决定要更加关爱家人,多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

如今,那年那事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那份温暖的感觉依然鲜活在我的心中。我时常回忆起那个冬天的下午,想起奶奶慈祥的笑容,感受到爱的力量。我明白,亲情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将永远珍视和保护它。

那年那事,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记忆,也是我成长的重要经历。那段时光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懂得了勇敢追求梦想和珍惜亲情的重要性。我将永远怀念那个冬天的下午,怀念那个温暖的回忆。

散文《那年那事》 篇三

散文《那年那事》

  也许是年龄关系,对年的盼望越来越淡了。常常是为了满足孩子,才会在新年到来之时张罗着买这买那,而当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自己的心也就静下来。内心总会感觉过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自己又长了一岁。在除夕之夜,听着窗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吃着,玩着的样子,内心总会想起小时候自己过年时的情景……

  我们家有弟兄姐妹六人,生活在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小村庄里,记得那时大哥二哥大姐二姐都成家了,家里剩下我、姐姐、爸妈共四口人。那时的农村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的劳动力都在一起干活,叫生产队,我爸爸当时是队长。记得最清的就是每到冬天村子中央就会堆起象山一样高的粪堆,而那里往往成了孩子玩耍的游乐园。那时每家每户的劳力靠工分挣钱,家家都不怎么富裕,可每到过年时却非常的热闹。所以一入冬我们这些孩子就十分的盼望新年,因为新年一到就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

  进入腊月门,家家户户蒸完粘豆包,就有了年的气息。最忙活的时候要从腊月廿三开始。也常听大人和孩子们念叨着一套嗑叫: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

磨豆腐;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三十,供大纸……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爸爸妈妈会早早的起来,往屋里的柴堆抱满柴禾,缸里挑满水。然后就会喊我们起来,妈妈进屋总会喊:“快起来,快起来,今天是年三十,一会吃完饭还要供老祖宗。今天可不能趴被窝子,不好。”小时候因为大人迷信的缘故,听大人说什么什么不好,就意味着会对自己或家人不利,我们都会很驯服,以免得罪神灵。于是我们就会很快的穿好衣服,洗好脸,坐在炕沿上心里喜滋滋的等着吃饭。吃完饭大人们就要开始张罗。记忆中妈妈总是扎个蓝色碎花围裙开始捞米饭,剁小鸡,蒸上供的馒头,做上供用的供碗。爸爸则从仓房里取出写着我们已故先人名字的家谱,弹去灰尘,熨帖平整,张贴挂钱和对子。热气腾腾的厨房里我们小孩子乐乐呵呵里里外外的穿梭,一会放一个小鞭炮,一会朝妈妈要块糖,要是不小心撞上爸爸,总会招来爸爸的呵斥,妈妈则就急忙冲爸爸说:“大年三十的,不要横孩子,让他们玩去呗!”爸爸就不做声了。我们于是又呼喊着向外面冲去。

  大约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妈妈就会喊我和姐姐吃饭。一进屋就看见北墙的柜子上面挂着一张皱皱巴巴花花绿绿的一副画,下面摆放着各种供碗:有用席蔑儿穿着的'鱼、用葱和猪肚做的小猪头、用染着颜色的粉条放在切成菊花一样卷着的白菜上、还有叠放在一起肉片和扣得圆圆米饭,两摞白白的用麻果点着红花的馒头放在中间,前面是香炉和烛台。画的前上方一根秸秆吊在棚上,秸秆上面粘贴着横批写着什么俎豆千秋,本枝百世,永言孝思等字的横批。两边垂下两副对子上写着: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每年我都会背着父母把这些背下来,也常常会把“俎”看成“祖”)。妈妈说这就是“老祖宗”,不准乱说话,不准指指点点,要我们每个人都磕头然后才能吃饭。磕完头之后脱鞋上炕,一家人围在桌子旁,闻着平时难得吃到的大米饭的清香,看着满桌子只有来客人才能吃到的好菜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吃起来。不知怎地,也许是平时吃惯了鱼肉,吃腻了米饭,现在无论何时都感受不到那时的米饭的清香和菜肴的滋味了。

  吃完饭我和姐姐就会穿上新衣服揣着几块压岁钱在妈妈“不行弄埋汰了”的喊声中玩去了。妈妈则又要炒瓜子,花生,剁馅子准备“发纸”的饺子了。快要到半夜十一点的时候,屋外就不时的想起了爆竹声。玩累了睡着了的我们也会被叫醒。“发纸了,都不准睡了,快起来,精神精神……”妈妈边喊着我们边下地,开始点炉子,烧香、烧水煮饺子。爸爸则在外面燃起一堆火,放起爆竹。我和姐姐迷迷糊糊地被妈妈的喊声喊醒,趴在窗子上,用嘴哈着气,透过融化开了的结满冰凌花的玻璃,看着绽放在空中的五颜六色的灯花。此时此刻,爆竹声声,火光通明,满世界都是震耳欲聋的声响,整个夜空流光溢彩,火树银花如同白昼一般。隔着窗子坐在屋内的我不知是因为透过窗子的寒气,还是因为那响彻天地的爆竹声,浑身总会不由自主的颤抖。现在想想那是一种说不出的震撼,一种激动人心的神圣,一种莫可名状的幸福。

  接下来就是吃饺子,拜年。当时除夕夜的习俗是作为晚辈的男子要在除夕夜到亲戚家给长辈磕头拜年。姥姥家的规矩是在年夜饭前,我们家是在年夜饭后。所以每当我们全家在吃年夜饭的时候,舅舅家的几个表哥表弟三人一帮,两人一伙相继来给爸爸妈妈磕头。磕头的时候嘴里都会说:给四姑四姑父磕头了(妈妈在姥姥家排行老四)。爸爸妈妈就会放下碗筷,连忙起身搀起。我和姐姐看着他们一个个作揖磕头,在一旁偷偷地笑。妈妈回过头一瞪,姐姐就趴在炕梢不做声了。等到吃完饭,妈妈就要催促我和大哥二哥也去拜年。起初我不愿去,只有大哥和二哥去,后来我渐渐大了,妈妈就一定要我去,说不去不好。于是每到除夕夜我是既盼望又犯愁。去姥姥家磕头是我最犯难的。姥姥家户门大,每到我去磕头的时候,姥姥家总会坐满一屋子人。除了姥姥姥爷外还有大舅、二舅、老舅、大舅妈、舅舅家的大哥、二哥、大嫂、二嫂等等。而且每一次磕头都要起身再跪下,都要说给谁谁磕头了,重复很多次。人多坐满了屋子,磕时还要找空隙,要让人家听到。因为我磕头的样子不正规,还会招来大人们的哄笑。可是母命难违。所以当时就为这事我常常除夕夜的饺子都吃不好。记得有一年去姥姥家磕头,又是一屋子人,大哥二哥磕完后,轮到我了。我心里怦怦的跳,脸色通红,心一横,跪在门口也不抬头,从北面开始,以膝盖为圆心鸡啄米一样转了一圈,嘴里不停地喊着:给姥爷磕头了、给姥姥磕头了、给大舅磕头了……磕完头摩挲着磨白了的裤子在全屋人前仰后合的笑声中仓皇逃回家中……以至于现在提及此事长辈们还笑个不停。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上学读书,参加工作,成家立业,搬出老家也很多年了,长辈们有一些人已不在人世。日复一日的忙碌后,如今站在岁月的门槛,才猛然意识到,又一年消逝在我们的背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许多年过去了,而每到除夕夜往事总会历历在目,也不知现在老家过年时还是不是那样热闹,除夕夜的孩子们还会不会像我当年一样去磕头……

散文《那年那事》【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