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散文 篇一:家的温暖
过年,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聚在一起,共度团圆时光。这是一个充满温暖和欢乐的时刻,也是一年中最让人期待的时刻。
一大早,家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着过年的一切。妈妈在厨房里煮着浓香的汤圆,那是我们团圆的象征。爸爸则带着我一起贴年画,把美丽的祝福贴在门上,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些简单的活动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暖。
到了晚上,饭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丰盛的晚餐。我们畅谈着往年的趣事,回忆着过去的时光。这时,家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亲密,我们的心也更加贴近。
除了家人,还有亲朋好友的祝福。亲戚们会在这个时候互相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我喜欢听着长辈们的故事,聆听着他们的智慧和经历。这些祝福和故事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过年的散文 篇二:城市的喧嚣
过年,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似乎有些不同。这个节日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但在城市中,却常常被喧嚣和繁忙所淹没。
在城市里,过年的氛围并不浓厚。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穿梭,商场里人山人海,人们忙于购物和准备过年的物品。这些繁忙和喧嚣让人难以感受到传统的年味。
而在城市中,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也变得更加遥远。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多人只能选择在城市里打拼,而不能回到家乡和家人共度团圆时光。这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孤独和无奈。
虽然城市的过年有些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寻找到一些温暖和欢乐。城市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此外,我们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虽然不能亲自团聚,但至少可以听到家人的声音,表达我们的思念和祝福。
过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不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城市,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个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无论是家的温暖还是城市的喧嚣,过年的散文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温暖,传递着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过年的散文 篇三
小时候,对过年充满了渴潘。
过了腊八节,便开始计算着过年的日子。尤其是到了腊月二十前后,离过年还有十天左右的样子,便明显地感到了年的味儿越来越浓了。母亲时常也兴奋起来,有时也掰着手指头。记忆中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没有三十,二十九就是三十夜哦!
为了过一个温暖的年,父亲和我则上山砍柴,也挖砍掉树木后埋在地下的树根木“疙瘩”,不多时房前屋后一捆捆的柴禾便堆得跟小山似的,“疙瘩”也堆满了土墙的墙角。母亲则忙着在小河里洗竹子做的“笼床”,蒸包子馍馍。生活紧张的年代,白面做的就走人户时送人情,混有麦麸的黑面就自己吃。包子馅有豆芽、豆腐、米粒、熬猪后余下的油渣等。印象最深的是在大馍馍上面打上红色的色素,代表过年的红红火火和喜庆之意。为了惹我们几个小孩子高兴,母亲也用面捏成斑鸠的模样,那时吃着面斑鸠是最开心不过的了。
男人们还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清理房屋后面的阴沟。我家那时和外婆们同住一个四合院,总是与舅舅一起将沟里表面的污泥秽土铲掉。除此之外,还要在立春之前给祖先上坟,先清除坟头的杂草,然后重新盖上一层鲜鲜的泥土。大约离过年三五天的样子,母亲则裹着头巾,手拿一根长长竹竿绑着的小扫把打理屋顶墙壁的阳尘。平时看起来觉得没有多少灰尘的屋子,竟然能扫下大半竹撮箕黑黑的尘土。
长工短工,腊月二十九是满工,母亲总爱唠叨着这句话。到了除夕这天,全家人不再去干其它任何事情,都围着中午那顿团圆饭在转。我们姐妹三人和母亲便到小河边自留地去采摘蔬菜,父亲则在家里掌勺。
临近正午,则要拿着鞭炮,端着肉去家族坟地先祭拜祖先。中午十二点,一顿丰盛的菜肴便摆满了整个圆桌。这时整个村子的鞭炮声也远远近近响起来了,父亲和我早就在老屋前的.树丫上挂好了鞭炮。一阵噼里啪啦之后,在一股股热烈的火药味里,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尽情地品尝一年末最后的喜悦,屋子里瞬间便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吃完团圆饭,或许年的味道才刚刚开始。大人们放下了心头的一切,早已拉开了架式,那时没有麻将,但打长牌的、玩扑克的、下象棋的一刹那便火热登场,小孩子则忘情地跑来跑去,玩鞭炮、打仗、跳橡皮筋……人们尽兴地玩耍着,将一年的劳累和烦恼挥洒得一干二净。
不知什么时候,夜幕降临了。当时没有电视,春节晚会也就无从谈起。但大人们依旧斗志昂扬,夜色渐浓,很快便到了半夜十二点正,震天的鞭炮声再次响了起来。此时母亲则将给我们三姊妹做好的新衣裤、新鞋放在床头边,等到正月初一从头换到脚,一身新崭崭地去迎接新年的第一天。
过年的散文 篇四
今天从审计公司回家,一路上感觉阳光暖暖的,很多行人穿得不再臃肿,道路两旁搭起了一个个小棚子,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还有许多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穿着新衣服燃放着爆竹,生活区里不定时地传出零零散散的鞭炮声,一楼的住户在小院大门两旁贴上了红彤彤的对联,有的还在家中的阳台上挂起了大红灯笼,锃明瓦亮的玻璃,让小城焕然一新洁净了许多,从人们匆忙采购的兴致中,从那带着墨香的春联里,从孩子们的笑脸上,让人嗅到了春节特有的味道。
过年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事,因为过年他们可以放鞭炮,有好吃的,穿新衣服,还可以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记得我小时候,只要一进入腊月,就天天缠着父母问:什么时候过年,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和弟弟每人用竹节做了一个存钱罐,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我和弟弟都会把钱塞进存钱罐里,快过年了,父亲在争得我们同意后将竹筒用刀一破两半,取出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年三十都要守岁到下半夜,这是孝子为父母长寿必须履行的程序,初一这天一大早,我就早早起床,穿上母亲给做的新衣、新鞋,再用两条红绸子,在羊角小辫上系上一对蝴蝶结,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甭提有多美了,然后与小伙伴一同走街串巷,现在想想当时还真是虚荣心作祟,老想在小伙伴面前炫耀自己的漂亮。
其实过年母亲是最劳累的,除了计划全家的吃喝,还要考虑大人孩子的穿戴,此外打扫家中的卫生,连洗带涮忙得不亦乐乎,母亲即勤劳又爱干净,家中只要动用过的什物都要过水,于是长大后,我就成了母亲的帮手,与她一同筹划过年事宜。
那时因条件的制约,家家户户都把每月节省的副食供应票全部用作过年的挥霍,只要过了腊八,家家户户楼庭小院,阳台阁楼上都挂满了腊肉、风干鸡、风干鱼、圆圆的垫子里装着炒米糖用的原料,坛子里装满了自家酿制的红酒,串串辣椒悬挂在房梁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过年而准备的。
这些自制食品的问世,我的理解:是因为当时物质匮乏,有些食品人们又无法存储,于是就采用了风干、腌制的办法便于保留。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物质的丰富,电冰箱的入户,人们不再用笨拙的办法保留食物,于是这些食品就成了现代人,追求生活品位的奢侈品。摇身一变,成为人们餐桌上最为推崇的经典食品。
每当我对儿子提起我的童年所经历的一些事,小时候的孩子他总是一言不发,用小手托着下巴磕瞪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从他那稚嫩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出他对我的陈述流露出一种质疑的眼光,他好像是在听妈妈给他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现在儿子长大了,学会了静静聆听,不断地翻着手机,耐心地从网络上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着妈妈回忆的片段。
过年,其实很美,一家人忙碌了一年,围着餐桌吃着团圆饭,各自讲述着一年来的所见所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患得患
失,都在亲情的沟通中剔除糟粕,留存精华,所有的烦恼都在亲人的嘘寒问暖中,荡然无存。让亲情包围的日子始终那么温暖,那么恬静。
过年的散文 篇五
光阴似箭,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一岁即将过去,又要过年了,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一齐涌上心头,感慨颇多。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又不能回老家了。快过年了,非常想念我的故乡和亲人。儿时盼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有肉、糖吃,有鞭炮放,有“秦腔”大戏看。从腊月23开始,年味越来越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乡亲们忙着赶集置办年货,杀猪宰鸡,烹制各种食品,人人欢天喜地,笑逐颜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下棋、打扑克、挑灯笼,玩的不亦乐乎。美味的臊子面,甘甜的井水,亲切的陕西话,令我终生难忘!
现在怕过年,已到知天命年纪的我又老了一岁,白发添了不少,感觉到岁月的无情。回首过去,心情复杂。远离故乡,单打独斗,所受的苦,所遭的罪只有自己最清楚,真的不容易啊!平平淡淡地一路走来,没能“出彩”,总觉得虚度了许多时光,惋惜之情油然而生,总盼着时间过得慢一些,好好享受和谐社会的美好生活,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为社会、企业和家庭做些事。欣慰的是孩子成才,家庭和睦。我有一颗“年轻的心”,不服老。我要珍惜时间,挑战自己,把握现在,更加努力,我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