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随笔散文【推荐3篇】

时间:2017-03-01 09:46: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喝汤随笔散文 篇一

喝汤,一种生活的仪式

在我家,喝汤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每天晚上,当我回到家里,妈妈总会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这是我们家的传统,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喝汤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身心的滋养。每次端起碗,闻到那浓郁的香味,我不禁觉得一切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喝下第一口汤,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入胃中,仿佛给了我一种无尽的力量。不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汤,都能让我感到身体的舒适和温暖。

喝汤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每一次喝汤,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关怀。她总是用心地为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汤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材料和调料。她会告诉我,这碗汤是为了补充营养,那碗汤是为了清热解毒。通过喝汤,我们不仅仅是在滋养身体,更是在传递着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喝汤也是一种品味生活的方式。每一种汤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和特点。有些汤清淡鲜美,让人回味无穷;有些汤浓郁香浓,令人陶醉其中。无论是鸡汤、鱼汤、还是绿豆汤、薏仁汤,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功效。通过喝汤,我学会了品味生活中的细节,也学会了欣赏不同的味道和风味。

喝汤是一种养生的方式。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喝汤正是一种相对简单又有效的养生方法。汤中的营养成分可以更容易地被人体吸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而且,不同的汤品还有着不同的保健功效,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喝汤,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通过喝汤,我学会了感受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学会了品味美食的乐趣,也学会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喝汤,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暖。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会坚持喝汤,享受这种生活的仪式。

1411685

喝汤随笔散文 篇二

喝汤,一种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喝汤对我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每当冬天来临,爸爸总会亲自下厨,为我们煲一锅暖暖的汤。那是我童年时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我对喝汤这件事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有一次,家里下雪了,外面的世界被白雪覆盖,一片寂静。我和姐姐兴奋地穿上厚厚的衣服,冲出家门,堆雪人、打雪仗,尽情享受着雪的乐趣。玩了一会儿,我和姐姐已经冻得哆嗦起来,爸爸见状,赶紧招呼我们回家。回到家里,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知道爸爸正在为我们煲汤。我们赶紧脱下湿漉漉的衣服,坐在餐桌旁,等待着汤的出锅。

终于,爸爸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走了过来。那碗汤看上去简单而普通,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我小心翼翼地端起碗,喝下第一口汤,温暖的感觉顿时弥漫全身。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爸爸的爱。

喝汤,不仅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家的温暖和回忆。每一次喝汤,都让我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和陪伴我的人。汤中浓郁的味道,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无论是鸡汤、牛肉汤、还是蔬菜汤,它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和味道,让我回味无穷。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离开了父母的身边,生活变得忙碌而繁忙。但每当我感到疲惫和孤独时,我会煲上一锅汤,享受那一刻的宁静和温暖。喝汤成了我重新连接家的纽带,让我感受到远方的亲人和家的味道。

喝汤,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种陪伴和温暖。无论是在童年时光,还是在如今的生活中,喝汤都是一种珍贵的体验。通过喝汤,我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也学会了感恩家人的爱和陪伴。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喝汤都会是我最美味的记忆。

喝汤随笔散文 篇三

喝汤随笔散文

  傍晚,暑热下去了。

  月上枝头,农家小院,一张矮方桌,老旧得不见了漆色,木敦敦的却很结实,清扫干净的地面上刚泼了水,婆娘们围着围裙在灶房里忙活着……昏黄的灯影和着罡罡的蒸汽飘在汉子们的头顶,院里却黑却静却凉,闻得见,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麦草的燥热味道,汉子们矮凳上坐着咂吧着烟锅子,烟火一明一灭。他们刚从地里回来,女人们打好了一铜盆水放在廊檐下,汉子们挨个擦把脸,围着院子当中的方桌坐下,吸着烟,消着汗,等着……

  这是农家“喝汤”的时候。

  这是传统,也是习惯。家家这时候都在“喝汤”。米豆煮的稀饭,在北方的农村不叫“粥”,叫汤,其实也真的是汤,一碗清水,见底几粒米几颗绿豆,不是穷,是一种习惯了的吃食。因为,喝汤,是在夜色之下睡之前的饮食,只是解个渴垫个饥,其意义如同城里文明人吃的夜宵或南方人喝的晚茶,点一下心。

  这一餐,也只是夏日特有的常例。冬天,天黑得早,人睡得早,是不喝汤的。

  暑热了,麦黄了,麦黄一晌,搭镰收割套牛犁地是要起早贪黑的。一般是黎明五六点下地,叫趟露水,早起(“早起”,在关中语言里是个时间概念,大清早。比如,说“早起里,娃他大就进县去咧。”早起,不是早早起床的意思)开镰,麦子湿着不落粒。庄户人早起是不吃东西的,直到九十点钟,乡里人叫吃“晌午饭”。地里人回来了,放下麦镰,放下茶水瓦罐,也递给小孙子一只刚从麦地里逮住的蝈蝈——地头上已用麦秆编好了笼子笼着。蝈蝈“扎扎——”地叫着,孩子的娘顺手在院后的菜园里掐下一朵鲜黄色的南瓜花,塞进笼子里喂蝈蝈……爷孙俩咧着嘴笑着看着,大碗的油泼辣子粘面端出来了,麦场边上,皂角树下已经圪蹴(蹲着)了不少的乡党,手里掌着蓝花老碗(关中特有的大瓷碗)搅动着一双筷子,嘴里鼓鼓地嚼着还互相打着招呼:“吃呢?”“媳妇给你做底啥好吃地?嗯?”“南头的地割完了吗?”“一冬天没有下,今年的麦子瞎了(坏了)!”一边呼噜呼噜地吃着。一会儿各家的女人会出来收碗要回去打折(关中方言,洗刷收拾)。知了拼命地叫着。

  第二顿饭,要到

下午四五点了,叫“后晌饭”。这一餐才是一日的正餐,富有些的人家是要上几碟子几碗的.,有肉,有豆腐(在农村,豆腐也是贵重物,买豆腐叫割豆腐,如同割肉吃。一般人家是拿着豆子换豆腐,每天有游街串村挑担买豆腐的来门前吆喝),男人们喝点小酒。后晌饭是各家在各家的堂屋里吃,不再端出家门到公共场合去。村里有些游荡汉,常在这个时候串门子,看谁家吃啥呢……逢上酒席还能蹭上一口,人们在背后往往戳他的脊梁骨,可,主家当面还是客气地招呼:“来咧,他叔,坐,坐……”扭头,喊自家的媳妇:“唉,给拿双筷子,他叔来咧……”

  喝汤,是第三顿,说不上是饭,往往是在晚上的八九点钟。割了一天的麦子,在后晌饭后男人们要一车一车把麦捆子拉回来,堆在了麦场上,一叉一叉地起垛……忙完,就该“喝汤”了,这时,天也就黑严了。夜虫,忽远忽近地鸣叫着。

  院子中间是低矮的方桌,没有了漆色,人们围坐着,桌子中间已摆上了一碟辣子水(泡着辣椒面的醋),一碟油泼辣子,一碟蒜水(醋调蒜泥),几根大葱。偶尔或有一碟拍黄瓜或揽(小炒)韭菜。女人从灶房出出进进,端来一筛子刚出笼的黑馍(麦面和豌豆面杂合起来蒸的),一人面前也就有了一碗“汤”……烟锅子在鞋底上磕上一磕,别在腰带上,汉子们端起了碗……

  暄(蓬松的软)腾腾的热馍蘸着辣子醋水……美妙的滋味便留在了舌尖,麦豆面的爨(cuàn 关中语,特定食物特有的咬嚼在口舌间的一种浓厚的香味)香伴着柿子醋的酸甜,还有辣的爽快,几碗热汤,滑过咽喉消解着舌头的酸辣也消解着一天的干渴和疲倦。感受,直到今天……这是我四十年前的味道。

  这味道不在酒庄饭店南北大菜的食谱里,它已成为逝去的过去……突然,我觉得,当年的“喝汤”似乎有一种娘亲的味道,温馨的感觉。娘离开我已经八年了。又似乎是遥远的夜空间闪烁着的一颗星,寂寞地俯视着我这个都市里的浪子。我也老了。

  男人们喝完汤,乘着凉坐在黑暗中抽着旱烟,聊着……聊今年的收成和忙罢(关中方言,时间概念,麦收之后)后的打算。女人是不上桌的,她们在灶房里吃。女人们已经打折完灶房,烧好水,拿起木盆,关起各自的房门洗涮着自己的身子。听到屋里哗哗的水声,院子里的男人们心里痒痒的……谁说了一声“该回屋歇着咧,明个儿还要碾场哩。”

  似乎隔世,这月色,这月色下的风凉和月色下的虫鸣声……

  今年的夏天,我回了趟老家。

  老树还在,老屋已拆,老人下世的不少。四处是垃圾,丢弃的塑料袋子挂在树枝上散落在草丛里。村子很拥挤,楼板房一栋挨着一栋,贴了瓷片。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多在城市安了家,村里留守多是老人病人和儿童……地也少了,地都包了出去了,包给了外省人种了瓜果、蔬菜和树苗。再也没有了夏收的忙碌,太阳下,村子里静得如坟。

  知了还在叫。问了,老人们说早就不喝汤了。

喝汤随笔散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