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乐散文 篇一:探寻内心的乐趣
大隐隐于乐,这是一种内心的状态,是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满足的境界。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心灵也被纷繁的物质和欲望所困扰。然而,真正的乐趣却并不在外界的物质和功利之中,而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宁静和满足。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乐土的存在。大隐隐于乐,就是要我们追求这个内心的乐土,让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宁静。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个隐于乐的内心世界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过去的烦恼和遗憾,放下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只专注于当下的一切。当我们真正放下一切杂念,我们的内心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感受到内心的乐趣。这就像是一场心灵的修行,通过放下一切烦恼和杂念,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其次,我们要学会享受孤独。孤独并不是一种负面的状态,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当我们将自己与外界隔绝,独自与内心对话时,我们会发现内心有着无穷的乐趣。无论是阅读一本好书,听一首动人的音乐,还是写一篇感人的文字,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乐趣。这种乐趣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陪伴,它只需要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发现内心深处那片属于自己的乐土。
最后,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当下是唯一真实存在的时刻,我们不能让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担忧影响到当下的心情。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去体验和感受。当我们真正珍惜当下的时刻,我们会发现内心的乐趣就在我们身边,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大隐隐于乐,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和责任,而是要我们在面对一切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当我们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让我们学会放下、享受孤独和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乐土吧!
大隐隐于乐散文 篇二:深入内心的乐趣
大隐隐于乐,这是一种内心的状态,是一种通过深入内心来寻找乐趣的境界。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外在的物质和享受,很少有人关注内心的世界。然而,真正的乐趣并不在外界的物质和功利之中,而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宁静和满足。
要探寻内心的乐趣,首先我们要学会静心。当我们把外界的喧嚣置之一旁,静下心来,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乐趣。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当我们将内心的杂念排除,我们会发现内心有着无限的乐趣。无论是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还是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满足。
其次,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是深入内心的一种方式,通过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回忆过去的快乐和痛苦,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内心的乐趣不仅仅是来自外在的享受,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成长和满足。通过思考,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找到内心的乐趣所在。
最后,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话是一种深入内心的交流方式,通过与自己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追求。可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把自己的思绪倾诉出来,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当我们与自己对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内心的乐趣就在我们身边,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大隐隐于乐,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和责任,而是要我们通过深入内心来寻找真正的乐趣。当我们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美好和乐趣。让我们学会静心、思考和与自己对话,探寻内心的乐趣吧!
大隐隐于乐散文 篇三
大隐隐于乐散文
周人尚礼乐,古有周天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周礼保氏》曾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同“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借儒家之言,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且闻孔夫子从三师,“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与诗襄。”思及于此,不禁自问:“乐,何能居高?”
古人有云: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我以为,人隐于野,便将与世隔绝,怡然自得却自是无处大为;而隐于朝,便称“入世”。借范仲淹之言,便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若隐于市,介乎二者间,即出世亦入世,不能不说是另一种高境界。闻
人自述,大隐隐于“乐”。隐于“市”、“乐”虽形式不同,但究其本质却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人隐于乐,亦能寄情于己,且言意于他。因之古往今来,为“乐”痴狂人数不胜数。古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用一曲琴会钟子期,得一知己。一个是晋国士大夫,喜乐善琴,技艺高超,但却郁郁寡欢,苦无知音;一个是山间樵夫,悠然自得,行走于深山野林间。因一曲琴,两人相遇相知;因一曲琴,伯牙摔琴,以谢知音。为何?只因伯牙将此生所思所想,壮志雄心和满腔抱负皆寄于琴音,而子期恰是那知音人,能一解其中意味。香山居士白居易作《琵琶行》,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一曲终了,顿觉此曲似是自诉衷肠,不禁对那弹琵琶的女子生出同病相怜之感。倡人始出,好一个“便未成曲调先有情”!一曲琵琶,江州司马青衫湿,听出“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思及于此,平生不得志之人又何止妇人琵琶者?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除此之外,左迁九江郡司马,但诗人只叹“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无山歌和村笛作伴,即便“呕哑嘲哳”皆难为听。
多少墨客骚人,曾在曲水流觞,觥筹交错间歌而咏之,以抒其志;多少寻常人家,曾争相传唱关关雎鸠的美丽。一部《诗经》享誉千年、几段“乐府民歌”流传百世。多少年前,曾有姜小白喜“号钟”,熊侣爱“绕梁”,司马相如珍“绿绮”,蔡邕惜“焦尾”,因之而出“四大名琴”。不难看出,上至朝廷,下至江湖,人们对“乐”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偏爱。大隐隐于“乐”,并不意味着只有懂乐者才为世外高人,真隐士。其实“乐”是人们情感寄托的一个载体,有人以“乐”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或喜或悲,不仅让听者了解这些情感,更重要的一点便是隐于“乐”者通常自身便能从“乐”里寻到宽慰和快乐,达到一种自我解脱的目的。
其实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甚至会比古人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随之各种思想的碰撞也日趋激烈,人们大有“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趋势。而当代乐坛的发展可堪称为典型。毋庸置疑,在现代人们生活中,音乐早已经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城市乡村,随时随地你都能偶然间觉察到音乐的存在。一直以来,音乐大家们都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无国界。”的确,在某个大的背景下,音乐凭借其旋律可以充当交流的媒介,在这一点上,有时更能胜过语言。任何音乐,都能传递出特定的`思想。然而,将其置于小的环境下,你便会看到各类型和流派的音乐因风格迥异,会擦出碰撞的火花。近来身边有很多朋友喜欢网络歌手,如徐良、许嵩等。最初这些歌手了解不深,但自从慢慢接受这些人的音乐后,我才恍然大悟。以许嵩为代表的这批网络歌手他们自身酷爱音乐,把音乐当做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并且他们的歌大多能反映社会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宣泄着他们对于现实的一些不满。相似的音乐人还有罗大佑,郑智化,周杰伦等。以说唱出身的周杰伦,其音乐影响力在90后一代人中印象颇深,最初周董便是以其敢唱狂傲不羁征服了一批歌迷的心。在年轻人中,受他影响的大有人在。
今年五一期间,我去外地游玩的时候,在一个广场上碰到了两个弹吉他的中年男子。那天正是下午,北方的天有些阴沉。但即便如此,广场上还是人来人往。在我印象之中那两把吉他,一个麦克风,一台音响让当天的广场显得非常特别。和朋友逛街时经过广场,便突然听到了一个沧桑的声音响起,挤进人群之中一看,之间两个男子在广场之中边弹着吉他边唱着歌。尽管有很多人对他们视而不见,匆匆走过,但是他们却一直不停的唱。其中有个长发的中年男子唱了一首《妈妈》,似乎是他们自己作的曲子。阴沉的天,悲伤的词,嘶哑的嗓音,那天让我大受震撼。他们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在人来人往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在我看来,实在让人敬佩。那天在有点凉的广场,我和朋友从一开始听了近乎两个小时的歌之后才不舍的离开。当时,我和朋友心情一直久久无法平静。回来的路上,记得朋友神色凝重地对我说了一句:我很佩服他们,他们对梦想的执着令我感动。尽管与他们仅是一面之缘,可是那场露天音乐会他们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隐隐于“乐”,既是一种快乐的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隐于“乐”者首先要自得其乐,只有这样,隐于乐才有意义。其次,隐于“乐”者 还能通过乐来影响和感染其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游走于“出世”和“入世”间。不单“乐”如此,只要是你真心热爱的事物,你都能通过其做到“大隐”的境界。人说,大隐隐于乐;我说,大隐隐于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