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一枝花随笔散文 篇一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种修行,一种心灵的栖息。它如同一枝花,绽放在人们心灵的深处,散发着宁静与安宁的芬芳。
禅,是对内心的探索,是对现实的观察,是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思考。禅宗的修行者们,通过禅坐、禅寝、禅行等形式,将自己的心境平和下来,进而超越自我,与宇宙融为一体。禅的修行并不追求物质的富裕,而是追求内心的富足。禅宗的大师们常说:“富贵在心,穷苦在心。”这是在告诫人们,真正的富贵与穷苦并非来自外部的物质环境,而是来自内心的体验。通过禅修行,人们可以超脱于利益的纷扰,不再为物质的得失所困扰,而是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
禅,是一种对现实的观察。禅宗的修行者们常常以“观音”为对象,通过观察现实中的一切事物,从而触发内心的启示。禅的观察并非简单地看到表象,而是要深入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的真相。正如花朵一样,它不仅美丽,还有自己的生命力,它展示出的是自然的法则和生命的奇迹。通过观察花朵,人们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禅修行者们通过观察一朵花,可以触发内心的领悟,从而认识到自己与花朵之间的联系,感受到自己与宇宙之间的共通之处。
禅,是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思考。禅宗的修行者们常常通过问答的方式,探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他们认为,自我与他人并非二分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依存的存在。禅修行者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提升自我修养,培养智慧和慈悲的心。他们相信,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与平衡。因此,禅修行者们常常强调“放下自我”,去掉成见和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他人。
禅是一枝花,它不仅美丽,还有自己的生命力。禅修行者们通过禅修行,可以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洞悉事物的本质,培养智慧和慈悲的心,与他人和谐共处。让我们一起拥抱禅修行,让禅花在我们的内心中绽放,散发出宁静与安宁的芬芳。
禅是一枝花随笔散文 篇二
禅的花语
禅宗修行者们常说:“禅是一枝花。”这句话充满了禅的哲理和智慧。禅的修行,如同一朵花,绽放出宁静与安宁的芬芳,散发出智慧和慈悲的力量。
花是自然界中的美丽存在,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和颜色,展示出生命的奇迹和美好。花朵的绽放,是自然的法则和生命的律动。禅修行者们通过观察花朵,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洞悉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他们相信,花朵展示出的是宇宙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通过观察花朵,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
禅的修行,如同花的绽放,需要时间和耐心。花朵需要阳光、水分和养分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同样,禅修行者们也需要持之以恒的修行和日常生活的支持,才能开启内心的花朵。禅修行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需要耐心和恒心。只有在修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禅的美妙和智慧。
禅的花语是宁静与平和。花朵绽放时,散发出的香气和美丽的颜色,能够给人带来宁静和平和的感受。同样,禅的修行也能够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通过禅修行,人们可以超越自我,与宇宙融为一体,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禅修行者们常常强调“放下自我”,去掉成见和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只有在宁静与平和的内心状态下,才能真正体验到禅的美妙和智慧。
禅的花语是智慧和慈悲。花朵是美丽与智慧的结合,它们展示出的是自然的法则和生命的奇迹。禅修行者们通过观察花朵,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禅修行者们相信,智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通过智慧的引导和指引,可以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同样,禅修行也强调慈悲的心态和行为。禅修行者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培养智慧和慈悲的心,与他人和谐共处。只有通过智慧和慈悲的修行,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禅的花语是宁静与平和、智慧和慈悲。让我们一起拥抱禅修行,让禅花在我们的内心中绽放,散发出宁静与安宁的芬芳,洞悉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培养智慧和慈悲的心,与他人和谐共处。让禅的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出爱与智慧的力量。
禅是一枝花随笔散文 篇三
禅是一枝花随笔散文
最早知道胡兰成,是因为张爱玲。只因这个才气纵横却又孤高自傲的女子在她送给胡兰成的一张照片背后写道:“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当 时,我只觉得吃惊,心想着这个叫胡兰成的男人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让一向眼高于顶的张爱玲居然能够对他青眼有加,动了芳心,甚至在之后的数年中,仍然对他 念念不忘,耿耿于怀?于是,之后零零碎碎的看完他的《山河岁月》、《今生今世》和《中国文学史话》,可是当真让我感到惊艳的,却是他的《禅是一枝花》。薄 薄的一册,一个不小心就会湮没在茫茫的书海之中,可是却是难得的灵动有趣,妙趣宣明。
什么是禅?似乎这是一个玄而又玄的问题。至于我,既没有悟佛参禅的慧根,也不是什么在家修行的居士,对于宗教神佛,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也弄不明白。只是记得佛家有“拈花一笑”的典故,或许正是胡兰成这一本书书名的由来。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传法,有大梵天王献金婆罗花给佛祖。佛祖拈花不语,遍示众人,惟有尊者迦叶一笑。以此因缘,释迦牟尼佛传法给迦叶。迦叶即为印度禅宗初祖,后传给阿难,从阿难再到达摩,共二十八代。直到达摩一苇东渡,禅宗自此传入东土,开山立派,兴盛至今。
而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原本是对重显禅师《碧岩录》的解读。我没有读过《碧岩录》原书,只知道这本书在日本,至今仍被奉为禅宗第一书,地位之崇高,无语匹敌。可是胡兰成却借着一个个小故事,将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禅机谶语,说得深入浅出,让人看着就觉得欢喜。
书的第一章梁武帝问达摩中,有雪窦禅师顾视左右云:“这里还有祖师吗?”自云:“有。唤来与老僧洗脚!”看到这里,我便忍不住暗笑,心想这这禅师还真是率真狂妄得可爱。
而佛家虽然讲究“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可是真正知道其中真义的,又有几人?至于弹指,虽然《僧祗律》中说得明白,可是我还是觉得糊涂。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我知道一弹指的时间极短,可是谁能告诉我它究竟是多久?如果折合成小时、分钟或者是秒,它又是多长时间?
人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总是会用到“光阴似箭”这个词,可是箭已经飞过去了,你纵然眼力再好,又还哪里找得到箭的痕迹?我们曾经遇到过对的那个人,可是那 时却总是贪心不足,想着后面会有更好的,可是真的走到最后,却发现还是当初那个人最好。但是可当你想要再回头的时候,却再也不能遇到他(她)了。
原来,与君
一对面,世上已千年。错过的,终究不会再回来,倒不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可我们有几人又能在这样的禅机中顿悟过来呢?过去的,结束的,已成前尘梦影的,终究不复。留恋,不舍,思念,眷顾,只是徒增了苦恼。于是佛家说:活在当下。祖师在,自可唤来洗脚。花开则看花,花落则看水。一个转身,可能,就是青山白鸟。
再往后,胡兰成写他哥哥,说他的兄长从不去求签,因为他的哥哥说,今生所走的路只有这一条,若求签问神,神说不对,此外没有可拣择,反而白白让自己痛苦。
所以有时候,不知道也有不知道的好。哪怕很多时候,你的努力在别人眼中看来全都是无谓的挣扎,幼稚得近乎可笑。可是只要你自己愿意,那有什么关系?
“不生此世生何世,不作此身作何身。”所以有时候即便是无谓的'努力,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们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若没有这样的努力,我们怎么能做到心无旁骛,怎么会有勇气一路向前,这样可以单纯到简单,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所以就这样吧!毕竟有时候,无可拣择也是一种幸福(美文网 )。
也记得原来去杭州旅游,路过西湖边上的香积寺,然后一个人坐在那院子的长凳上听着庙里的诵经声和木鱼声,当时自己仿佛是傻了一般,恨不得自己能变做了一株草或者一只鸟,可以日日沐浴清音。可终究胆子还是不够大,只敢远远地听着,心生敬畏,不敢走近。
其实平时,闲得无聊的时候我也去庙里逛逛,但 是基本上就是打发时间,然后看看那些古老的建筑,雕龙画凤,铁画银钩,对于佛祖本身,并无多少敬畏,甚至隐隐的,还有一丝嫉恨。那时只是想着,你不过是木 雕泥塑的死物,凭什么在这庙堂之上享受了世人的香火,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悲悯众生的慈悲模样来?又是凭了什么,我明明无求于你,进了你的庙门,却要无缘 无故的生出一种卑微感来,觉得自己轻若尘埃,低贱得可笑?
再后来,看见寺里的僧人打扫大殿,拿着拂尘掸去佛像上的灰,爬到佛像的身 上,甚至坐在佛像的胳膊上,我当时更是愤愤,心想着怎么可以这样?但之后见着胡兰成在《禅是一枝花》里说丹霞禅师的旧事,才突然觉得一下子有种白雨落后, 天净烟青的感觉,哪怕到最后,仍然是似懂非懂。
“马祖当年有个丹霞和尚去见他,知客叫他等待,他就去佛殿里骑在文殊菩萨的肩头,马祖出来熟视之,曰:我子天然。”
所以之后,再看《楞严经》的时候,尤其看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一段空透冷清的偈语时,眼眶竟不仅微微的有些湿。于是便想着, 人的一生,或许原本就不过是个迷真而逐妄,悟妄而归真的过程吧!而堪破敝屣荣华,浮云生死之后,便是如斯上善若水,大爱无声之境。至于尘世种种痴念,皆为 镜中相,空中花。苦乐自当,无人可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