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絮语散文随笔(精简3篇)

时间:2013-07-09 01:42: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桐城絮语散文随笔 篇一:桐城的四季之美

桐城,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小城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每一季的桐城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春天来临时,桐城的大街小巷都被鲜花装点得如诗如画。桃花、樱花、杏花等各种花朵争相绽放,将整个城市装点得如同一个花园。我喜欢在春天的午后漫步在桐城的街头巷尾,享受着花香的沁人心脾。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桐城人民对待春天的态度也是独特的,他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花展、文化节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夏天的桐城则是绿意盎然。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植被,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尤其是桐城的公园和湖泊,成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我喜欢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来到桐城的湖边,感受微风拂过脸庞的凉爽。湖中的荷花盛开,莲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仿佛一颗颗宝石。我会找一片清凉的草地躺下,闭上眼睛,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秋天的桐城是一幅金黄色的画卷。到处都是金黄色的树叶,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每当秋风吹过,树叶随风飘落,如同天空中的雪花,美得让人陶醉。在这个季节里,桐城的人们会举办各种采摘活动,如采苹果、葡萄等,让人们亲近大自然,感受丰收的喜悦。

冬天的桐城虽然寒冷,但也有自己的美丽。大街小巷被雪覆盖,如同一个童话世界。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铺满了大地,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我喜欢在冬天的夜晚,来到桐城的街头,看着街灯下的雪花飘落,感受着寒冷的同时也感受到温暖。

桐城的四季之美,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无论是春天的花海,夏天的碧波荡漾,秋天的金黄色画卷,还是冬天的银装素裹,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桐城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它的美丽吧!

桐城絮语散文随笔 篇二:桐城的古韵与现代之美

桐城,这座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小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拥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这里的古韵与现代之美相得益彰,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走进桐城的古老街区,仿佛穿越了时空。石板路、青砖瓦房、古老的庙宇等,都展现出桐城悠久历史的痕迹。尤其是桐城的古街巷,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感觉。我喜欢在这里漫步,感受着古老的气息。古街上的老屋,门楣上的年轮,都见证了时光的流转。每当夜晚来临,古街巷的灯光映照下,更显得古色古香,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古街巷,桐城还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点值得一游。如桐城孔庙,是中国东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之一,是桐城文化的象征。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另外,桐城还有许多古村落,如宜城古镇、桐城古民居群等,这些古村落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让人们感受到古代生活的痕迹。

除了古韵,桐城也拥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近年来,桐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街道、现代化的建筑、繁华的商业区等,展现出桐城的现代之美。尤其是桐城的夜景,灯光璀璨,让人流连忘返。我喜欢在夜晚来到桐城的高楼大厦,俯瞰整个城市的美丽夜景,感受现代化带来的繁荣和活力。

桐城的古韵与现代之美,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独特的魅力。走进古街巷,感受古老的气息;游览古建筑和文化景点,了解桐城的历史。同时,也不要错过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体验桐城的现代之美。桐城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它的魅力吧!

桐城絮语散文随笔 篇三

桐城絮语散文随笔

  车停在仁寿庵门口。

  从安庆到

桐城一直是桑在开车,桑一路没有睡觉,到桐城先去的蔬菜批发市场,价格太低,桐城人说,零售的价格要高出批发两倍。我陪着桑找到菜市,桑卖菜,我去转了桐城。我知道,桑把菜卖完,我们是要立马回转的。

  桐城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名声在外最主要的因素是和文化有关,也就是读书人熟知的“桐城派”,这只是对读书人说的,在中国,没有多少人读书,如果你到了某一个菜市,你问,你知道桐城派吗。那人一定会告诉你,我知道少林派,武当派,桐城派是干什么的,厉害吗。桐城派厉害,桐城派厉害不是练武,桐城派和文章有关。其实,在民间,真正让人熟知桐城,不是“桐城派”,而应该是“六尺巷”故事。老百姓随口就可以诵出“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并能讲出这一典故。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每个地方都会有某个人物出现,某个事件发生。在我的周边,涡阳有庄子,亳州有曹操,灵璧的垓下演绎了霸王别姬的绝唱,凤阳出了一个朱元璋,而我居住的这个叫做西寺坡的小镇,在两千两百年前,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地方。我们经过定远,路口有一尊鲁肃像。司机问我鲁肃是干什么的。我问,你看过电视剧《三国》吗。司机说没有看过,听说过。我告诉他,三国中,有个东吴,吴主孙策临死之际把兵符交给其弟孙权,并告诉孙权一句话: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事不明问子敬,这个子敬就是鲁肃,吴国的三军统帅,又称大都督。

  关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个事件,流传到现在,不论是纸媒还是民间的'口口相传,我们都不能全信。名人也是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并无二致,一样要吃喝拉撒,一样有七情六欲。如果某一个人一直以完美的形象照耀着我们芸芸众生,我们就有理由怀疑,这样的形象不是我们的需要,也不是这个历史人物的需要,是修史(这个词意味深长)的人根据当时的形式,按照主子的旨意刻意为之,主子需要什么样的形象,你就要把这个人物修改成什么样。就好比鲁迅先生被生生地按在革命的凳子上是一个道理。在我眼里,先生不是斗士,不是革命家,先生只是一个作家,他有着满腔的悲悯情怀,这腔悲悯情怀不能救赎天下,却永远滋润着那些即将泯灭的良知。

  也因此,我对“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产生了质疑,我质疑的不是他的身份,方苞在盛年之际因为文字被清政府逮捕入狱,论罪,是要砍头的。1713年,方苞出狱,时年四十五岁,此后,他一直以御用文人的身份生活了又近四十年,那么,他在做御用文人的这些年里,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他所主编的那些史料,有没有为主子涂脂抹粉的成分?我是一个农民,靠种地为生,靠经营一些小生意养家糊口,我没有时间去看方苞的那些论著,我只是质疑,这有待方家去研究,去考证。如果方苞还能一以贯之,不失本色的著书立说,他就是值得后人敬仰的大师,如果不能,他的那些文章不看也罢。

  我去了“桐城派文物展览馆”,展览馆的大门紧闭,门口摆着地摊,卖古玩玉器,我对古玩玉器没有兴趣,我更想近距离地接触“桐城派”,我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喜欢写字的人。早些年,用笔写字,那些字先是落在纸上,最后再扔进垃圾桶里。后来用了电脑,就庆幸自己的文字离垃圾桶远了,没有想到,电脑里仍然有一个垃圾桶。于是我的文字不可幸免地再一次进了垃圾桶。我想接触“桐城派”,不是指望自己的某些文字能像“桐城派”那样流传下去,这只是一个喜欢写字的人出于对文字的敬畏。毕竟,“桐城派”和所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桐城派”那些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所描述的事物永远都不会改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他们虽然也客观存在,他们的真相已经模糊了,很多人物和事件会根据不同时期时事局势的需要,被权贵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断地修复和改正。

  到了桐城,没能走进桐城派文物展览馆,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桐城絮语散文随笔(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