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友情的伤感日志【精彩3篇】

时间:2015-02-05 01:37: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写友情的伤感日志 篇一

友情,是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感。然而,有时候友情也会变得伤感,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朵在凋谢的瞬间,让人心生无尽的悲伤。

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我的好友小明一起漫步在校园里。我们曾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彼此的心灵似乎总是紧密相连。但是,自从小明转学到另外一所学校后,我们的友情开始变得淡漠。曾经的密友,变成了彼此生活中的陌生人。我们曾经的默契瞬间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每次我想起这段友情,心中都充满了无尽的伤感。

还有一个好友小红,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说的闺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变得越来越疏远。她开始与其他人交往,而我变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过客。每次我看到她与其他人的快乐时,内心都充满了无尽的伤感和失落。

友情的伤感,就像是一根针扎进了心脏,让人痛苦不堪。曾经的快乐和美好瞬间,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消失。我开始怀疑友情的真实性,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值得被珍惜的朋友。

然而,我也明白,友情是需要用心去维护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友情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即使友情变得淡漠,我们也要学会释怀,学会接受。或许,友情的伤感只是暂时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耐心来重新建立起美好的友谊。

友情的伤感,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脆弱和复杂。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接纳和释怀。友情是一种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虽然友情有时候会变得伤感,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和付出,让友情重新焕发出光彩。

写友情的伤感日志 篇二

友情,是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感。然而,有时候友情也会变得伤感,让人心生无尽的悲伤。

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我的好友小明一起漫步在校园里。我们曾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彼此的心灵似乎总是紧密相连。但是,自从小明转学到另外一所学校后,我们的友情开始变得淡漠。曾经的密友,变成了彼此生活中的陌生人。我们曾经的默契瞬间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每次我想起这段友情,心中都充满了无尽的伤感。

还有一个好友小红,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说的闺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变得越来越疏远。她开始与其他人交往,而我变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过客。每次我看到她与其他人的快乐时,内心都充满了无尽的伤感和失落。

友情的伤感,就像是一根针扎进了心脏,让人痛苦不堪。曾经的快乐和美好瞬间,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消失。我开始怀疑友情的真实性,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值得被珍惜的朋友。

然而,我也明白,友情是需要用心去维护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友情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即使友情变得淡漠,我们也要学会释怀,学会接受。或许,友情的伤感只是暂时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耐心来重新建立起美好的友谊。

友情的伤感,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脆弱和复杂。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接纳和释怀。友情是一种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虽然友情有时候会变得伤感,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和付出,让友情重新焕发出光彩。

写友情的伤感日志 篇三

关于写友情的伤感日志九篇

  第一篇:零星碎语

  零星碎语、萧瑟别离或是韶华时光,或是流年匆匆。繁花满天时,回首相望,微微一笑,眼眸如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瘦马相伴走天涯。古道尽头,或是韶华时光,或是流年匆匆。

  繁花满天时,回首相望,微微一笑,眼眸如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瘦马相伴走天涯。

  古道尽头,霞满天,世间沧桑迷人心,孤身望断归时路。

  月色浅浅,你的身影模糊。

  琴声悠扬,点滴尽上心头。

  执手相看,望不尽容颜渐消,花已凋谢,人未远走。穷尽一生终难忘。

  长长的青石板路,厚重的情感,那些人,那些话语,自始至终便是无可忘怀,居住在左心房的绵长情感顿时倾泻而出,沉溺其中,无可自拔。时间一直过的不急不慢,蜗居在时光的背后,细数曾一起走过的岁月,你一直处于那个最为耀眼的位置。岁月蹉跎,从遇见那刻开始,便真真实实的存在,你说,你是秋,微尘,凋殇。

  我一直想知道人生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生活,直视社会。愁肠已断,如此念想,纠缠的牵绊,如何待到一场花事荼靡?清秋寂寞梧桐深处,伊人何方。翘首期盼的途中,可曾顿足不前,徒添愁满裳。

  儿时古道,黄昏霞光照,黄河水,长江边,渐行渐远曾飘渺,夜幕之下独吟惆怅,忆古人风花雪月,萧瑟别离,泣已无声!江水悠悠,东去无回时!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靠水而居依偎在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找寻方向,却见依稀仿佛,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绿草苍苍,白雾茫茫,万里河山还依笑,笑叹帝王孤影只,独长眠,花间一壶酒照月,道愁心了旧愁怨。倚栏凭望宫娥散,怎相问?遥遥万里两所思,魂销梦也断。奈若何?奈我何?

  梦里笙箫,雪花芦苇濯清淖!还是春来早!青牛嫩草!二十一路直通道!褒河小镇倚大桥!石门古栈道!怪石戏闹!八十石阶!泥泞通山坳!旧学校!每每梦回绕!年年黄花遍了!叶叶香樟!栋栋兰砖房!莘莘学子纷乱忙!风中奇缘!连城山!飞云半!远近峰峦!秦岭续巴山!引颈北望徒顾盼!再谋一面!难!难!难!魂驰夜半大小两江南!

  秋月寥人心,身处异乡,长叹一声,杯酒强欢笑。梦回山城,今宵应惆怅。清冷时光里,请记住,总有人在身边,即使只有一个拥抱,亦或零星碎语。不曾醉,不曾醒,似梦非梦。转身,我只需告诉你,我在。

  已然习惯于在独自回家的路上打电话给你闲聊,你的存在,一直有一种让我莫名的心安。我们一直隔着厚重的电脑屏幕,隔着一根无形的通讯线,很远,很长。思绪飞扬,你在远方,却也实在的出现在我的记忆里。年华少,笑看寂寥,共赴醉一场。

  流年转,浮生一梦。我想你终当我是个孩子,言语间,眉眼间。放在心间的情感抽丝剥茧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的面前,稚嫩也好,渺小也罢。表露的心迹依然炽热真实。

  暮雨潇潇,薄雾渐起。伫足停望,不见尽头。我在无月之夜为你提笔写下寥寥数笔的生日祝福。你那也在下雨吗?如果没有,借你的双眼帮我看看那皎洁的月亮。

  浅笑看世间风起云涌,你只是一简单的星座。知道你会一直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幸福也好,悲伤也好,许我一个微笑,就此扬花慢舞。孑立茕茕,花落无痕,轻抬眼眸,暖暖一片全是温情。

  时光终是握不住的,而它却把你带到我的身边,承载的厚重记忆已将我层层掩埋,至此,立刻鲜活起来,我知晓,而你也明了。你说,你会看着我幸福,我一直笑着说好。如今,我想告诉你,请你要幸福,至少比我幸福。不,是我们都要幸福,很幸福。

  锁心与之共天涯,就此魂梦永相连。

  第二篇:最纯净的友情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乐来接引的,接引出万里孤独,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断弦碎片。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飘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视了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

  当七弦琴已经不可能再弹响的时候,钟子期来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热热闹闹的俞伯牙们全都哭泣在墓前,那哭声便成了“高山流水”。

  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

  第三篇:真正的友情

  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

  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血誓重罚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

。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因为身在其间的人谁也分不清伙伴们的忠实有多少出自内心,有多少出自帮规。不是出自内心的忠实当然算不得友情,即便是出自内心的那部分,在群体性行动的裹卷下还剩下多少个人的成分?而如果失去了个人,哪里还说得上友情?一切吞食个体自由的组合必然导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这就不难理解,历史上绝大多数高竖友情旗幡的帮派,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

  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么?“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转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至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

  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博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

  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我认为,在友情领域要防范的,不是友情自身的破碎,而是异质的侵入。这里所说的异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差异,而是指根本意义上的对抗,一旦侵入会使整个友情系统产生基元性的蜕变,其后果远比破碎严重。显而易见,这就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了。

  异质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古道今,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阴晦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堂堂正正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想入非非的空间,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事实证明,一旦扭合,要摆脱十分困难。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锒铛入狱?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中必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而容忍了异质侵入。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

  由此更加明白,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对我来说,这些道理早就清楚,经受的教训也已不少,但当事情发生之前,仍然很难认清异质之所在。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听到友情的呼唤时,不管是年轻热情的声音还是苍老慈祥的声音,如果同时还听到了模糊的耳语、闻到了怪异的气息,我会悄然止步,不再向前。

  第四篇:友情的错位

  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从类似于那本连环画的起点开始,心中总有几缕飘渺的乐曲在盘旋,但生性又看不惯孤傲,喜欢随遇而安,无所执持地面对日常往来。这两个方面常常难于兼顾,时间一长,飘渺的乐曲已难以捕捉,身边的热闹又让人腻烦,寻访友情的孤舟在哪一边都无法靠岸。无所适从间,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灌溉。你去灌溉,它就生长,长得密密层层、遮天蔽日,长得枝如虬龙、根如罗网,不能怪它,它还以为在烘托你、卫护你、宠爱你。几十年的积累,说不定已把自己与它长成一体,就像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建筑与植物已不分彼此。

  谁也没有想到,从企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情拥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端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大拥塞了”,可见拥塞可以致命。我们会比他顽泼一点,还有机会面对拥塞向自己高喊一声:你到底要什么?

  只能等待我们自己来回答。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不属于自己。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著作所发出过的声音。所幸流年,也给了我们另一套隐隐约约的话语系统,已经可以与那些熟悉的回答略作争辩。

  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长辈们喜欢用大词,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这个缺少商业思维的民族在友情关系上竟然那么强调实用原则和交换原则。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介绍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

  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第五篇:破碎的友情

  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提起这个令人伤心的话题,我们眼前会出现远远近近一系列酸楚的画面。两位写尽了人间友情的大作家,不知让世上多少读者领悟了互爱的真谛,而他们自己也曾在艰难岁月里相濡以沫,谁能想得到,他们的最后年月却是友情的彻底破碎。我曾在十多年前与其中一位长谈,那么善于遣字造句的文学大师在友情的怪圈前只知忿然诉说,完全失去了分析能力。我当时想,友情看来真是天地间最难说清楚的事情。还有两位与他们同时的文坛前辈,其中一位还是我的同乡,他们有一千条理由成为好友却居然在同一面旗帜下成了敌人,有你无我,生死搏斗,牵动朝野,轰传千里,直到一场没顶之灾降临,双方才各有所悟,但当他们重新见面时,我同乡的那一位已进入弥留之际,两双昏花老眼相对,可曾读解了友情的难题?

  同样的事例,可以举出千千万万。

  可以把原因归之于误会,归之于性格,或者归之于历史,但他们都是知书达理、品行高尚的人物,为什么不能询问、解释和协调呢?其中有些隔阂,说出来琐碎得像芝麻绿豆一般,为什么就锁了这么一些气壮山河的灵魂?我景仰的前辈,你们到底怎么啦?

  对这些问题的试图索解,也许会贯穿我的一生,因为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正是在索解人生。现在能够勉强回答的是:高贵灵魂之间的友情交往,也有可能遇到心理陷阱。

  例如,因互相熟知而产生的心理过敏。

  彼此太熟了,考虑对方时已经不再作移位体验,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推测和预期,结果,产生了小小的差异就十分敏感。这种差异产生在一种共通的品性之下,与上文所说的异质侵入截然不同;但在感觉上,反而因大多的共通而产生了超常的差异敏感,就像在眼睛中落进了沙子。万里沙丘他都容忍得了,却不容自己的身体里嵌入一点点东西,他把朋友当作了自己。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又如,因互相信任而产生的心理黑箱。

  朋友间还有什么可提防的呢?很多人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把许多与友情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干脆利落、默不作声。不管做成没做成,也不作解释,不加说明。一说就见外,一说就不美,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直至此时,信任的惯性还使双方撕不下脸来公然道破,仍然在昏暗之中传递着昏暗,气忿之中叠加着气忿。这就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心理黑箱,友情的缆索在里边缠绕盘旋,打下一个个死结,形成一个个短路,灾难性的后果在所难免。

  这两个心理陷阱,过敏陷阱和黑箱陷阱,大多又是交叉重合在一起的,过于清晰与过于不清晰这两个极端,互为因果、互增危难,变情为仇,变友为敌,而且都发生在大好人之间,实在让人悲叹。

  在好几个夜晚,我曾反复与一些心理学研究者讨论一个难题: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为什么有的敌人经历过长期争斗后却能变成朋友,而有的朋友一旦龃龉之后却不如一个敌人?

  我想,不要老是从基本品质上找原因,其中一个关键在于,一些错乱的心理程序造成了心理陷阱。

  我不知道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开这些陷阱,总觉得对它们多加研究总是好事。真正属于心灵的财富,不会被外力剥夺,唯一能剥夺它的只有心灵自身的毛病,但心灵的毛病终究也会被心灵的力量发现、解析并治疗,何况我们所说的都是高贵的心灵。

  第六篇:友情

  友情应该扩大人生的空间,而不是缩小这个空间。可惜,上述种种悖论都表明,友情的企盼和实践极容易缩小我们的人生空间,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扩大人生的空间,最终的动力应该是博大的爱心,这才是友情的真正本义。在这个问题上,谋虑太多,反而弄巧成拙。

  诚如先哲所言,人因智慧制造种种界限,又因博爱冲破这些界限。友情的障碍,往往是智慧过度,好在还有爱的愿望,把障碍超越。

  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生命传代的下一个季度,会是智慧强于博爱,还是博爱强于智慧?现今还是稚嫩的心灵,会发出多少友情的信号,又会受到多少友情的滋润?这是一个近乎宿命的难题,完全无法贸然作答。秋天的我们,只有祝祈。心中吹过的风,有点凉意。

  想起了我远方的一位朋友写的一则小品:两只蚂蚁相遇,只是彼此碰了一下触须就向相反方向爬去。爬了很久之后突然都感到遗憾,在这样广大的时空中,体型如此微小的同类不期而遇,“可是我们竟没有彼此拥抱一下。”

  是的,不应该再有这种遗憾。但是随着宇宙空间的新开拓,我们的体型更加微小了,什么时候,还能碰见几只可以碰一下触须的蚂蚁?

  _且把期待留给下一代,让他们乐滋滋地爬去。

  第七篇:朋友

  这几个字陪伴着人们一生,也让很多人困扰,为什么呢,是因为是人就有贪恋,把对朋友之间保持的友情,幻想着变成爱情,这就是人生活另外的欲望,幸福家庭的人还可以克制,这样的欲望,还有不幸福的家庭,渴望身边的朋友里,有没有变成发展爱情的,来弥补她他那份在家庭里没得到的感觉,和精神快乐,所以就困惑在,友情和爱情之间了,徘徊折磨,如果那天跨过了友情,变成爱情,恐怕最后连普通的朋友,都没得做,你可能要问为什么,是因为友情,可以长久,而爱情需要有新鲜感,但爱情的保鲜期不长,没有谁计算到爱情能过保鲜长久,那么人世间有例之,不管是歌曲里唱的,还是生活里有的,没有长久的爱情,只有永远的友谊,可以保持,希望每一个人做好你正确的选择,本人随便说说,可能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所以选择的就不同样……

  第八篇:被强加的责任

  被强加的责任_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感到很累,因为不对等的感情,别人对我好而我不愿意却不得不给予同样的回报。原谅我小人之心无法相信有人会甘心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

  从不期望也不愿意在某个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因为对我来说,别人对我的好让我感受到的更多是负担而不会天真自恋地认为自己个人魅力有多强大。我总会小人地认为别人对我好是期望我给予同样的回报,而我不愿意亏欠别人,无法理所当然地接受,即使关系很好,所以我就不得不等同回报或者更多,来来去去,变得分不清谁欠谁,渐渐地这种关系就变成沉重的负担,我不愿意担起的责任。

  PS:正在与朋友一起逛街,总会不合时宜地来个电话:在哪里耍,为什么和别人耍不和我一起耍,我等着你的,快点过来。

  顿时,愉快的心情大打折扣!!

  PS:和老同学聚餐,电话来了:你们在吃什么?我要吃!吃好吃的怎么不带上我?你怎么这样?

  顿时,望着美味的干锅心情却变得烦躁!简直是****

  第九篇:朋友

  高三,对于每一个处在学海中的学子们都是黑色的。我也不例外,尤其是我有那样一个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以为我早以是铁石心肠、冷血无情了。可收到小哥哥的这条信息时,我心里暖暖的。真的有那种他比父母都关心我的感觉。父母从来都不想我心里怎样的压力。他们向来都是不管我成绩怎样先把我骂一顿。幸亏我早已被磨练得"厚颜无耻",不然都跳了N十几次楼了。

  相对来说,我的高考是成功的。这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朋友们,都归功于父母眼中的"狐朋狗友"们。

  我记得,在我彷惶失落时,小哥哥发来了这首诗。我迷茫时,他会打电话安慰我、鼓励我。

  我还记得,高三时,我迷上了网络。马泽乾学长狠狠地骂了我,因为他的训骂,我才重新步入正轨。

  那会儿牛、小敏、我,我们三个人是同在苦海中游荡的高三学子,我们三个人一路肩并肩,手拉手的走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有了问题一起解决。所以高三这条路,我们不是那么艰辛,不是那么艰苦。

  高考的前一两天,收到很多鼓励的短信,也接到很多安慰的电话。印象最深的是王亮哥哥的电话,他交待了我高考所注意的事项。又告诉我让我放轻松,别紧张。于是,在考试中,我也真的没紧张。这都归功于我亲爱的朋友们。

  我一直以为我是孤单的,其实,我一直都不孤单。至少,我有这么一群朋友相伴。朋友,就是我最大的财富。人生路上,有他们相伴。我必定风雨无阻,抵达成功的彼岸。

写友情的伤感日志【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