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最新6篇)

时间:2017-03-09 04:20: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成语的故事 篇一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几个字的组合,能够概括出一个富有意义的故事或者寓意。这些成语往往源于古代的典故或者历史事件,通过口口相传,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学者,他才华横溢、聪明机智。一次,孔融被请到一位官员家中做客。这位官员自诩为大文豪,非常自负。为了考验孔融的才智,他准备了一道难题,希望孔融能够回答出来。

问题是这样的:有一只猴子,它站在一棵高大的树上,树下有一群猴子。这只猴子向下跳,每次跳下去的距离都是上一次的一半,问最后一次跳下去的时候,猴子还剩下多少距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有迷惑性。许多人被这个问题难住了,但是孔融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猴子最后一次跳下去的时候,距离是无限小。”

这个答案让官员大为惊讶,他不明白孔融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答案。孔融解释道:“猴子每次跳下去的距离都是上一次的一半,如果你一直除以2,那么猴子永远也到不了树下,距离就会无限接近于0。”

官员听后恍然大悟,对孔融的才智和智慧佩服不已。从此以后,人们用“猴子最后一次跳下去的时候,距离是无限小”来形容问题的解答非常巧妙,成为了一个成语:“无穷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语是智慧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人们智慧的结晶和世界观的体现。通过学习和运用成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内涵,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的故事 篇二

成语是中国语言的瑰宝,它们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能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词语,概括出一个丰富的故事或者寓意。这些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曹操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非常聪明,善于运筹帷幄,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出征,途中遭遇了一场大雨。雨水把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军队无法前进。曹操深知时间的紧迫性,他急需找到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曹操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发现一条小溪水流湍急,水势湍急,溪水虽然不深,但却无法渡过。曹操思考了一下,他安排士兵们将浸泡在水中的竹竿一根根插在泥地上,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道路。这样,士兵们就可以顺利地前进了。

曹操的这个做法被士兵们称为“以卵击石”,意思是用柔软的竹竿来攻击坚硬的石头。这个成语后来成为了一种形容力量强大、智慧过人的人或者事物的方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语是智慧的结晶,它们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的寓意和故事。通过学习和运用成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成语的故事 篇三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成语,大多是四个字构成的,它短小,但寓意深刻,大部分成语还有很有意思的来源和故事。今天我们班里举行一次成语故事的比赛,比赛的内容是语文书上第8课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自相矛盾三个故事。

  首先,是我们的评委~大组长,总分为5分,给我们每个小组打分。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小组表演“自相矛盾”,一个男同学是卖矛和盾的人,还有两同学是旁白,另一个同学是围观的人。这个男同学夸自己的盾,用什么样的矛都戳不穿它。又夸自己的矛,用什么盾都能戳穿。当围观的人问卖矛和盾的男同学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是怎么样呢?”这个男同学说不出话来。我觉得他们表演的很好,道具也做得不错,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下个小组表演“画龙点睛”,一个男同学演龙,另一个同学演主人公,另外两同学当游客观看龙。主人公作画神妙,形象逼真,当游客观看龙时,觉得缺少神韵,就让主人公画上龙的眼睛,结果龙腾空飞去,游客惊叹不已。这个故事说明在关键地方,用几句话或者几个词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传神。这个组表演的也不错。另一个小组表演“滥竽充数”,国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就有人混在里面瞎吹,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国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许多人一起吹竽,而喜欢一个一个的吹,混在里面的人只好逃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干,不能蒙混充数。

  这次比赛“自相矛盾”的小组赢得了最高分,他们不仅表演的好,道具做的也好。其他小组也表演的不错。我们都是非常棒的,也让我们轻松获得了更多知识。

成语的故事 篇四

  齐大非耦[qí dà fēi ǒu]

  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就是指恋爱、婚姻里一方的背景和另一方相距甚远,高攀了的意思。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因此向各国讨救兵,希望合力把敌军打败。

  不久郑国接到消息,马上派忽率大军援救。忽年轻善战,打的山戎抱头鼠窜,赢得空前大胜利。

  齐国国君对忽感激万分。原本三年前齐国国君第一次见到他时,有意将自己女儿文姜许配给他,但却被他拒绝了。

  忽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

配偶,而齐国是个大国,对于小国的忽而言实在不适合。

  三年后忽帮齐国打退强敌,齐国国君又旧事从提,但太子忽仍然拒绝说:“三年前我们之间没任何关系时,都不敢娶齐国公主了。如今,我因替你们打倒山戎国,而娶公主回去,百性岂不是以为我带兵援救你们,只为了娶公主呢?”

  根据《左传》中的这一段记载,公子忽引用了《诗经》中“自求多福”的诗句,即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福佑。公子忽认为为自己将来的统治在于自己,无需通过联姻依靠大国。也许说门不当户不对只是一个借口噢!

成语的故事 篇五

  负重致远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能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处的目的地。下面来看看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成语的故事 篇六

  逐鹿中原

  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

  “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夸张了点吧!”石勒听后笑着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意思是说,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

  “逐鹿中原”的成语便由此引申而来。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晋书·石勒载记下》

  【求解驿站】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泛指整个中国。

成语的故事(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