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复仇》有感【推荐3篇】

时间:2014-01-08 01:35: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复仇》有感 篇一

《复仇》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经典作品之一,该小说以复仇为主题,描述了主人公艾德蒙·唐泰斯在遭受背叛和冤狱之后,为了报仇而展开的复仇行动。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深思复仇的道德伦理问题,同时也给人以启示,引发了我对复仇与宽恕的思考。

小说中,主人公艾德蒙·唐泰斯被误判犯有叛国罪并被囚禁在查泰姆伊夫岛的地牢中。在地牢中,他遇到了神秘的阿巴特。阿巴特成为了他的导师,教导他知识与智慧。在唐泰斯最黑暗的时刻,阿巴特的存在给了他希望和力量,并告诉他关于那些背叛他的人的真相。唐泰斯发誓要复仇,为自己和他所爱的人讨回公道。

小说中的复仇行动令人震撼。唐泰斯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化名为蒙特克里斯托,利用智慧和权谋,逐一揭露那些背叛他的人,并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他的复仇行动展示了一个人对于公正和正义的追求,同时也暴露出复仇的残酷和无穷的循环。

《复仇》让我对复仇的道德伦理问题产生了思考。复仇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和行为,它源于对不公正对待的愤怒和愤恨。然而,复仇往往会导致更多的伤害和痛苦,形成恶性循环。在小说中,唐泰斯的复仇行动虽然给了他一种满足感,但同时也让他陷入了无尽的复仇漩涡中。

与复仇相对的是宽恕。宽恕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能够让人从仇恨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宽恕不是忘记或放弃对伤害的记忆,而是选择释放内心的怨恨,并赋予伤害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宽恕可以让人实现真正的和解,并在心灵上获得平静。

总的来说,读完《复仇》让我对复仇与宽恕产生了深思。复仇虽然能够满足被背叛者的心理需求,但同时也会产生无尽的伤害和痛苦。而宽恕,则是一种解脱和和解的方式,能够让人获得内心的平静。在面对背叛和伤害时,或许我们可以学习唐泰斯的坚定和智慧,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宽恕,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

读《复仇》有感 篇二

《复仇》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一部伟大作品,它以复仇为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艾德蒙·唐泰斯的复仇行动,深刻地探讨了人性、正义与复仇的关系。这部小说令我深受触动,引发了我对复仇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小说中的艾德蒙·唐泰斯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年轻人,但他却遭受了背叛和冤狱的不公对待。在地牢中,他遇到了神秘的阿巴特,阿巴特成为了他的导师,教导他知识与智慧。当唐泰斯得知背叛他的人的真相后,他发誓要为自己和他所爱的人讨回公道,展开了复仇行动。

小说中的复仇行动充满了戏剧性和惊人的智慧。艾德蒙·唐泰斯化名为蒙特克里斯托,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计划和陷阱,逐一揭露那些背叛他的人,并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他的复仇行动展现了一个人对于正义与公正的追求,同时也揭示出复仇的残酷和无穷的循环。

读完《复仇》让我对复仇心理和社会问题产生了深思。复仇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和行为,它源于对不公正对待的愤怒和愤恨。然而,复仇往往会导致更多的伤害和痛苦,形成恶性循环。在小说中,唐泰斯的复仇行动虽然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但同时也让他陷入了无尽的复仇漩涡中。

与复仇相对的是宽恕。宽恕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能够让人从仇恨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宽恕不是忘记或放弃对伤害的记忆,而是选择释放内心的怨恨,并赋予伤害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宽恕可以让人实现真正的和解,并在心灵上获得平静。

《复仇》引发了我对复仇与宽恕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唐泰斯的坚定和智慧,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宽恕,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在面对背叛和伤害时,宽恕或许是一种更加积极和富有智慧的选择。通过宽恕,我们可以走出复仇的阴影,实现真正的和解与内心的平静。

读《复仇》有感 篇三

读《复仇》有感范文

  《复仇》是《汪曾祺作品集》的开篇小说,短短数页不过几千字,却寓义深刻。它讲述的是一个身负杀父之仇的剑客到一个寺庙借宿,发现洞中凿光的和尚恰巧将他的父亲视为仇人的离奇故事。作者以一个复仇者的视角展开描写、叙述和回忆,构造了一篇行文独特的复仇小说。其想象与现实结合的插叙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剑客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强烈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小说开篇用了一句庄子的话"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网上释义为:"报仇的人不会罪及宝剑而要把它折断,因为坠落的瓦片是无心的。"这恰与拔剑出鞘最后仍无下手有关。和尚犹如那片飘瓦,不过刚刚好生在了自己仇人的屋檐之下,然而并不是真正的复仇对象。但是想想,前半句想表达什么呢? 这仍是我脑海中的一个谜。

  一开始汪曾祺对这个剑客的描写,全无一丝寻仇迹象:他内心平静,向往自由恬淡的生活;他尝蜜,他想像和尚去采蜜、摘花,觉得好看极了。他想着自己或许已然白发的母亲,以及那并不真实存在的可爱妹妹,想象着一家人在山中幸福的生活;他觉得母亲还是那样年轻,像那个摘花的小姑娘,像他的妹妹。这一切,仿佛与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仗剑天涯,闯荡江湖,锋出鞘刀落,一场恩怨就此了结"相去甚远。他分明就是一个渴望回归平淡之人。

  是的,这仇怨又不是他个人恩怨,而是基于血亲伦理之上的道义之仇。从另一个角度讲,剑客确实有些不幸。他因自己父亲的死,便在娘胎里已背负上了"复仇使者"的称号,他为此而生,也借此而活。"既然仇人的名字几乎代替了自己的名字,他可不是借了那个名字而存在么?"可他既没见过父亲,也未曾了解过这场恩怨,更不识那位仇人。他不过因为是父亲的儿子,便从出生之日起,身不由已地背负着这座虚无缥缈、毫无意义的复仇枷锁。为了这样一个"不实际、无存在、零意义"的并非发自内心的目标而活,甚至与自己的本性背道而驰,这种人生何等悲哀?!

  文首,"一生,一生该是多久?我这是一生了么?"

;文中,"他为自己这句‘即使我一生找不到你,我这一生是找你的了!’的声音而掉了泪,为他的`悲哀而悲哀了".这两句,既加深了复仇者存在的悲剧性,也深化了我对他的悲悯之心。

  事实上,复仇之路本是一条不归路。和尚看完他舞剑,缓缓的、郑重地道出了这样一句:"很好,有人还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走过去。"或许,这个本该与剑客一样行走江湖了结恩仇的和尚悟出了这个道理,于是他能超然、顿悟、出家,真正放下恩怨情仇。可复仇者还没走出来,他还说"我要走遍所有的路。"这算不上年轻气盛时的雄心壮志,不过是为了能找到仇人而立下的誓言罢了,看似震撼,实际上又是何等的可笑可悲? 简单的"复仇"两字,其实已让复仇者无路可退,被寻仇之人无路可走。为这样一件遥遥无期毫无意义的事而活,人生了无生趣,复仇者如同形尸走肉,他也将永远无法真正前行。

  所以,"他简直忘记自己背上的剑了……好,他的脸色由青转红,他自己充满于躯体……",这是他内心最后的矛盾、挣扎、转变……

  "忽然,他相信他的母亲已经死了。"

  他明白了,他觉悟了,他心中这个母亲赐予他的"复仇"执念慢慢在溶化消失,他也随之释然——他不再是复仇者了。又或许,他明白了"复仇"这一使命,这一活着唯一目的的固执、虚无、可笑,准备放弃,又因为自己没有履行"职责"而心生愧疚之情,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母亲已然离去,仇恨不复存在。

  在这一念之间,一条真正的人生道路被他凿开。"和尚稍为往旁边挪过一点,给他腾出地方。"是的,和尚早已觉悟,正如《肖申克救赎》里有一句话"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和尚是圣者,他将复仇者从生命意义的彼岸渡了过来,使剑客不再是复仇者,使他能真正放下心中的剑,自在行走于世间,而不再做剑的奴隶。"他看了看脚下,脚下是新开凿的痕迹。"于是,这位重获新生的剑者,俯身拾起了锤錾,踏过和尚给他留出的地儿,准备迎接"第一线由另一面射进来的光".

  他终于要开始放下屠刀的新生活了,那是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重生之路。

  【蒋老师 评语】

  很多孩子喜欢《复仇》一篇,颇有些武侠风,但却并非刀光剑影的江湖气,而更像一篇慢条斯理的散文式小说。其实初读起来有些散,有些迷茫。子琦这篇细致深入的读后感令人尤为惊喜,显示出了极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清楚地把握了小说情节,并条分缕析地得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阅读是一件每天都发生的事情,但能够坚持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这般深入的思考和品析,这样的阅读才更加走向深刻,进而内化为能力。

读《复仇》有感【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