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精简3篇)

时间:2011-03-01 08:32: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篇一

在阅读《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这本书以自卑与超越为主题,通过分析自卑情绪的根源、影响和应对方法,引导读者走出自卑的困境,实现自我超越。

首先,书中对自卑情绪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弗洛姆指出,自卑感源于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怀疑,常常是由于童年时期的不良经历和教育方式所导致的。例如,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批评,同伴的嘲笑和排斥,都会使一个人产生自卑感。通过对根源的解析,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卑情绪的来源,从而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自己的自卑情绪。

其次,书中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应对自卑情绪的方法。作者认为,要想超越自卑,首先要正视自卑感,并且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正视自己的弱点,才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机会。同时,作者还提到了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增强自信心的重要性。与他人的交往能够让人感受到被接纳和认同,从而减少自卑感。此外,书中还强调了积极的心态和自我肯定的重要性。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自我肯定则能够增强我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最后,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在读完《自卑与超越》后,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会限制我们的发展和成长。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卑,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我们才能够实现自我超越。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对于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我们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和肯定,从而更好地克服自卑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总之,阅读《自卑与超越》让我对自卑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学到了很多应对自卑的方法。这本书不仅对那些处于自卑困境中的人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每个人提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启示。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应对自卑情绪,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积极的心态去超越自卑,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篇二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尽管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于自卑和超越这两个词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超越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在书中,作者通过分析自卑情绪的根源,使我明白了自卑感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怀疑所引起的。童年时期的教育和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自卑感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过度保护和批评的父母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同伴的嘲笑和排斥也会让一个人感到自卑。通过对根源的分析,我意识到自卑情绪的形成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与我们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书中,作者还提出了许多应对自卑情绪的方法。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勇敢地正视自卑感。只有正视自己的弱点,才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机会。同时,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增强自信心。与他人的交往能够让人感受到被接纳和认同,从而减少自卑感。此外,积极的心态和自我肯定也是应对自卑的重要方法。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自我肯定则能够增强我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自卑和超越之间的关系。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会限制我们的发展和成长;而超越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它能够让我们克服自卑,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卑,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我们才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阅读《自卑与超越》让我对自卑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学到了很多应对自卑的方法。这本书不仅对那些处于自卑困境中的人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每个人提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启示。通过勇敢地面对自卑,积极地超越自己,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篇三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段时间阅读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受益颇多。这是一本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读物。其中,本书主要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自卑感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消除自卑感以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一、三类孩子

  阿德勒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

  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觉,害怕被嘲弄。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环境时,他就会非常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待而不是给予。他习惯了别人奉承,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的其他处理方法。他的兴趣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运用和必要性。当他不再容易找到往昔的温暖和顺从及被奉承时,他们就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着干”,一旦他赋予生活这样的意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错误的。

  受忽视的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释。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得到别人帮助的能力。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尊重。他也就无法对别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赋予了错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远。

  因此阿德勒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对他人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我们要允许儿童在共同任务和共同游戏中,在他们自己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方式。母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并让孩子信任,这样她就获得了孩子的兴趣,感情和合作,之后她必须扩大并提高这种信任感到孩子所处的各个环境中,孩子就会对他人逐渐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学校也是一样,当孩子第一次上学,他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新考验。老师就要吸引孩子并让孩子对她产生信任,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更有信心和兴趣从而学会合作。

  二、家庭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看,童年对人的影响极其深远。如果童年时期常常被父母忽略,得不到应有的爱与关心,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很内向,很自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必须有所改变,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欣赏他鼓励他,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相反,过于宠爱孩子会让孩子十分依赖父母或其他最亲密的照顾他日常生活的人。我们都知道,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

  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家庭、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一个母亲如果不合格,那么她的孩子也不大可能心理健康地成长。阿德勒认为的母亲角色,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但是我觉得这本身并没有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母亲操持家务并不代表地位卑微,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很多全职母亲对于经营家庭做的不好,原因不在于她们自身,而在于她们没有受到该有的训练,她们对于成为全职妈妈会面临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没人提供知识的普及,更没有提供科学的训练。因此,“爱”是一门深奥而又漫长的课程,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去经营,去摸索和探求。

  三、学校与老师

  除去父母亲的'影响、家庭的影响,老师们也在孩子的生命道路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无孔不入的媒体也时常报道出一件又一件令人震惊或

惋惜的校园事件:因学业压力大而轻生的;因老师的责罚而做出过激行为的;甚至还有学生与老师大打出手的现象。媒体每次报道这样的新闻,无论过错在谁,都将老师推至风口浪尖。然而,我们应该知道,走向极端的过程必然积压着大量的负面情绪。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动机或者说心理需求,那么“爱”与“责任心”在他们的眼里可能一文不值,甚至成为催化他们与老师、与学校、与社会对抗的增强剂。书中的几个例子很鲜明地表现了部分“懒孩子”与“捣蛋分子”的心理。我回想了自己的学生,也有几个经常被我以责任心的名义加以“关照”的,而自己上学年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他们走向“更懒”、“更捣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特有的优越感,而寻找这种变质优越感的本源正是他们某一方面引起的深深自卑感。因此,目前此书对我很大的一个帮助就是:从心理上找到学困生的问题所在,再去解决学习问题,或许能事半功倍。

  总体而言,本书成为我认识自我不足和寻求人生意义的一盏指路灯,能够认识自我潜能,超越自我,转化意识态度,穿越时空,与作者和作品进行灵魂的碰撞已经是一种幸福,而之后还能够有启发、有共鸣、有学习和反思,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发现幸福,理解幸福,学习幸福,感谢《自卑与超越》,感谢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