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1500字【精彩3篇】

时间:2012-05-01 08:32: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1500字 篇一

《做研究型教师》是一本由李国平编著的教育读物。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对研究型教师的职责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理论的介绍,更是一本实践指南。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他指出,研究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研究的能力和精神。研究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创造者。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书中的案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数学教师的故事。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学生们对数学兴趣不高,成绩也不好。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他开始进行研究,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发现了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他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结果,学生们的兴趣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研究型教师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型教师的方法和途径。他指出,研究型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反思。他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同时,他们还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研究型教师的角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我将积极投入到教育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1500字 篇二

《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研究型教师的概念和职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研究型教师的定义和特点。研究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创造者。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研究型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在书中的案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语文教师的故事。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学生们对语文兴趣不高,成绩也不好。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他开始进行研究,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发现了一种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他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结果,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研究型教师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型教师的方法和途径。他指出,研究型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反思。他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同时,他们还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我将积极投入到教育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1500字 篇三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1500字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

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相信阅读过《做研究型教师》一书的教师们一定会找到研究的自信和乐趣。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1500字【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