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推荐6篇)

时间:2018-04-08 05:47: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一

《觉醒年代》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展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人们的觉醒和奋斗。剧中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紧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剧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陈丽华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她在战争年代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她不仅勇敢地与日本鬼子抗争,还积极参与了地下党的工作,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剧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成长历程,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让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其次,剧情紧凑,情节扣人心弦。剧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每一集都充满了紧张和悬疑,让观众无法停下来。剧中的战斗场景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战争的现场,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艰苦和残酷。同时,剧情中也穿插了许多感人的人情故事,让观众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又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最后,剧中的主题深刻而有意义。《觉醒年代》以抗战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们的故事,向观众传递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剧中的人物在战争年代面临着生死考验,但他们从不退缩,始终抱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爱国的重要性,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总的来说,《觉醒年代》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视剧,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紧凑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看这部剧让我更加了解了那个战争年代中人们的觉醒和奋斗,也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加自豪和自信。希望这样的优秀作品能够继续出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二

《觉醒年代》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电视剧,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战争年代中人们的觉醒和奋斗。

首先,剧中的历史背景非常真实且贴近现实。《觉醒年代》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那个年代中人们的艰辛和痛苦。剧中的战斗场景真实而震撼,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恐怖和惨烈。同时,剧中也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准确的描述,使观众对那个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剧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且可信。主人公陈丽华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她在战争年代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她从不退缩,始终坚持对抗日本鬼子。她的形象既展现了女性的柔弱和坚韧,又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剧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成长历程,让观众们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最后,剧中的情节紧凑且扣人心弦。《觉醒年代》的剧情跌宕起伏,每一集都充满了紧张和悬疑。剧中的情节扣人心弦,让观众们无法停下来。剧中的战斗场景惊心动魄,让人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与此同时,剧中也穿插了许多感人的人情故事,让观众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又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总的来说,观看《觉醒年代》让我更加了解了那个战争年代中人们的觉醒和奋斗,也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加自豪和自信。这部电视剧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饱满的人物形象和紧凑的剧情,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这样的优秀作品能够继续出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三

昨夜,观《觉醒年代》一剧,闻蔡元培先生在任职北大校长时的演讲,五感有发,心情激荡不能寐,真悔未将即时所思所想略于纸上,止于今晨在一众排练《唱支山歌给党听》嘈杂声中慢慢忆之。

蔡元培先生在任职北大校长时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此三事,言简意赅,孩童可解,放置于今,方可亦必可。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观今日之荣耀,皆为革命先烈以鲜活生命绘就的锦绣之途,你我均为光辉照耀的受惠者。生而为人,自以入华夏为荣,当以再造盛世为责,或文或武,传承一脉红色血液的流淌。观今日,我思想之匮乏,言语之有限,庸庸碌碌而为之,一个思想中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罢了。反观在那个跌宕起伏的年代,前途不明,一个个先驱者以革新为己任,生死远在大道之外,求知求学之心远在穷困之外,皆因其爱惜光阴,孜孜求学,抱定宗旨,为其砥砺奋斗。德性根基稳固,就做新时代新青年,纵有思想涩塞,可与师与友相互勉励,易通经络。宗旨既定,日趋正轨。泱泱华夏,入目皆是信仰,切莫使光阴虚度,初心与现实大相背驰。

有感而发,诸君粗略观之。若诸君近日思想略有匮乏,可借《觉醒年代》一观。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四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也许有人是这么想的:不就是革命剧吗,像这样的剧早就过时了。也没有像迪丽热巴,鹿晗那样红遍大街的大明星,老一辈的人看还行,年轻人碰都不会碰吧。但是我想,当他们看完这部剧后估计不会这么想了,反而会赞不绝口。这部剧讲的是中国人的觉醒,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我们如今生活背后的腥风血雨。我认为它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去观看、学习。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心刚,他是本剧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人。一战后,中国弱无外交,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本应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可这时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不乐意了,说德国应将山东交给日本。被人们简称为“巴黎和约”。这件事像一导火索,引燃了整个中国,陈独秀先生在文章里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全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得知此事的郭心刚竟一夜白头。在陈独秀和李大钊安慰下,郭心刚立即加入了由此次巴黎和约事件挑起的“五四运动”,却在游行时发病去世。临死前,郭心刚让他的好友等到山东回来,到他的坟前告诉他和他父亲。

其实当时有一点他们没注意到,当时中国95%以上都是农民,可他们的注意都是在工人阶级,这是很片面的。不过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最后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们是中国最早觉醒的人,他们当中有的也是觉醒后最先死去的人。但是他们却唤醒了更多的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奋斗,最后获得了革命胜利。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五

最近迷上了一部剧,觉醒年代,电视剧里的每一个历史性画面,背景音乐一出,眼泪就不自主的留了出来。

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赞美这些历史人物,原来历史书上那短短的一段话,记录的是这些人的一生,在许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人,为了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

每次看到各位先生站在北大的讲台发言,不由得崇拜,心里在想,先生们,你们都是我的男神,革命的道路上你们一往无前,披荆斩棘,从未有过一丝退缩。

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激动之情,在看的过程中,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激动了多少次,这些历史人物,可爱,可敬,值得名垂千古,万人敬仰。

电视剧的每一个人物性格鲜明,做到了与历史人物贴合,值得一看。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蔡元培校长刚接手北大的一段发言: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这段话非常有纪念意义,与诸君共勉!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六

看完第六集的觉醒年代,我的感悟不可谓不多。今天,就由我为大家重点讲述我对觉醒年代第六集的感悟。

故事的开头,陈独秀在与李大钊等朋友的交谈下知道了《新青年》在北京的影响力之大,最终决定应蔡元培三顾茅庐之邀前往北大任教,并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但陈独秀的任教却引来了辜鸿铭、黄侃等教授的不满,他们在蔡元培发表就职演讲前就在台下对陈独秀议论纷纷,并当众进行嘲讽、贬低。在之后的教工会议上,辜教授更是拒绝为陈独秀的就职鼓掌,还刻意提问陈独秀的学历、学术专著,与陈独秀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后,故事以蔡元培阻止两人争吵,正式开会结尾。

在这一集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就职演讲。这个演讲不长,只有短短的六分钟,但其中的内容引人深思。他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抱定宗旨”,并指出“宗旨不可以不大”,号召我们要爱惜光阴,孜孜求学,不能考试一结束就将书籍束之高阁。我们的学习自然也需要抱定宗旨,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处处敷衍了事,要为了追求学问而读书。他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是“砥砺德行”。不能被苟且、敷衍的社会风气所影响,要严谨对待和修养自己的品行,去扭转社会风气,这样国家才能强盛。这也提醒了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己的德行培养,不与社会不良人士同流合污。达到北郊公民素养、精英品质的育人目标。第三个观点是“尊敬师友”,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相互勉励。我们的生活中尊敬师友自然也是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我们在进入18班这新集体后一定要做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第二件事陈独秀追求思想变革的决心。他明知道自己学历不够,会成为众人攻击的重点。但他毅然走上了把新文化带进北京的这条路。正是有了他这样追求真理的决心,中国才真正迎来了“觉醒年代”。今日的我们也要学习他那种不怕困难,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咱们的新中国做出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