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著作读后感 篇一:《教育的艺术》
《教育的艺术》是美国教育家埃伦·凯·伊莱恩特的经典教育教学著作。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艺术,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反思。
作者从教育的目标、教学的方法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展开论述,给出了很多深刻的观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教育目标的阐释。她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人格品质。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另外,作者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她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即通过引导和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作者也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她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的“灌输者”。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通过阅读《教育的艺术》,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明白了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同时,我也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我将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教学著作读后感 篇二:《小学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是李义强教授的教育教学著作,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小学教育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让我对小学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首先对小学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小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人格品质,而不仅仅是追求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作者对小学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小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其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全面的成长。
最后,作者还对小学教育的方法进行了论述。他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阅读《小学教育学》,我对小学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明白了小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我也明白了小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人格品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教学著作读后感 篇三
教育教学著作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著作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着》,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我深感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以下是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不为教师所关心。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
主人。以上都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学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