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推荐3篇)

时间:2019-07-09 05:39: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篇一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由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和哲学家古贺史健合著的书籍,书中探讨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压力和困惑,以及如何通过勇气和自我接纳来摆脱这些困境。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现实。作者通过故事和对话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我们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和他人的看法,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我们常常为了讨好他人,而放弃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然而,真正的勇气在于接纳自己,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让我深思,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经常为他人而改变,是否在追求他人的认可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声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并且不再依赖外界的赞同来验证自己的价值。

其次,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正视自己的不足。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社交媒体和广告塑造出一个“完美”的形象,我们不断比较自己与他人,不断追求更好的外在表现。然而,这种追求往往让我们感到焦虑和不满足。《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追求别人眼中的“完美”,而是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并为自己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独特的个性,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成长。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再盲目追求外在的认可和物质的满足。

最后,这本书还提醒了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在我们奋力追求成功和幸福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眼前的美好。《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物质和他人的赞美,而是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的满足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加关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每天都有许多值得感激和珍惜的事情,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和体验,才能真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总之,读完《被讨厌的勇气》后,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反思。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勇敢地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不足,并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我相信这些观点和理念将会对我未来的发展和幸福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激励他人。因为我相信,真正的勇气和幸福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接纳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篇二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思考和启发。这本书通过对话的形式,讨论了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自我接纳和追求幸福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卑感”和“优越感”两个概念,并通过剖析这两种心态对人们的影响,引导读者找到真正的幸福和自我认同。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被作者对自卑感的解释所触动。自卑感是指对自己的否定和不满足,常常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和外界的评价。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渠道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成就,这种行为往往让我们感到压力和焦虑。然而,作者指出,真正的幸福并不来自于他人的认可和赞美,而是来自于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的接纳。只有当我们接纳自己的不足,并为自己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时,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另外,这本书还强调了自我接纳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为了讨好他人,而放弃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这种行为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和自信心。然而,作者提醒我们,真正的勇气在于接纳自己,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只有当我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经常为了他人而改变,是否在追求外界的认可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并且勇敢地去面对现实。我不再盲目追求外在的认可和物质的满足,而是珍惜自己的内心需求,努力成长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勇敢地面对现实,接纳自己的不足,并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我认同。我相信,只有当我真正接纳自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时,才能实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我会继续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激励他人。因为我相信,真正的勇气和幸福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接纳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篇三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3000字

  最近比较没空,所以写读后感的速度降下来了,但是我因此也有一些时间去反思我的生活,实践书中的理论,所以有一些认识更深刻了。

  今天聊聊人生课题,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第一次听到关于“谁的课题”的理论,是monself的一篇关于工作上的不顺心的分析文里边,新入职场的女孩遇到上司刁难,为了完成一个活动跑断腿,累死累活,却得不到上司的体谅,很多事情不是她分内的,为了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她也不得不自己去补台。女孩很郁闷,于是找学姐倾诉,学姐问她,谁会为活动搞砸了负责,女孩说是自己,已经成为职场精英的学姐告诉她,谁为后果负责,课题就是谁的,所以不要去抱怨,全力做好,因为即使是别人的原因造成工作失误,会被批评的依然是你自己。

  “谁的课题”和课题分离,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做得最不好的一件事。举个例子,我曾经在生宝宝前去剪了短头发,后来头发长长了些,我想继续留长,就不打算再剪,但是我妈三番五次劝我去把头发剪了,觉得现在的状态不好看。就算我明确拒绝,表示我没有这样的打算,她也持之以恒的隔一段时间就提一次。虽然是亲人之间,我仍然为这样的干涉烦恼不已。如果用书中的理论来解释,就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发型不好看的后果是我自己承担,所以剪不剪头发完全是我的课题,但是我的妈妈却为我不肯剪而难受不已,她不明白这跟她其实没有关系。

  说回人生课题。

  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几个侧面。不同的课题的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距离和深度,那么课题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工作上的关系门槛最低,难度也最浅,因为有工作这个纽带;朋友的关系则相对难很多,没有什么不可抗力让你非得和某个人成为朋友,而朋友也有普通朋友、知己、闺蜜等等各种区分;爱的课题,恋人、夫妻、兄弟、亲子,所有的课题中最难的一种,尤其是亲子关系。

  三大课题概括得非常精要,其实每一个课题都可以延展为无数个子课题,人际关系这门学问,真的太深了。

  怎么正确的处理人生课题呢?

  首先要知道,做事情不是为了寻求认可,我们不需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可是有那么简单吗?我们从小到大,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寻求认可啊,努力读书,为了取得好成绩,获得老师家长的认可;努力工作,拿出好业绩,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甚至努力表现,获得对象家人的认可。而我们的身上,也承载着各种期待,我们也对别人有所期待,怎么可能不呢?

  这里引入一个关键词:赏罚教育。我们都受赏罚教育的影响,所以觉得寻求认可是正常的。但是阿德勒批判赏罚教育,为了寻求表扬而做某事,为了不被惩罚而不做某事,一旦没有表扬和惩罚机制,就可能让事情失控。而我们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换句话说,我们首先要活出自我,然后才有自由。

  其实这一点我觉得蛮好理解的。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我不希望他成为讨好型人格的人,所以当家人对他说你不乖,我不喜欢你了的时候,我通常都会阻止。这种思维,在长辈们,甚至很多同辈们看来,都是无比正确的吧,我们告诉孩子,你要乖,要听话,这样我才会喜欢你。宝宝会因为我们说了这样的话而变得乖巧听话懂事,更好管束。但是他们内心也更加不安。这样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其实很容易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吧。

  不希望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其实就是不希望孩子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我们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下,其实已经实践了一些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了。(但是这也只是我不希望,是我的课题。孩子是怎么想的?他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只好暂时不管。)

  要再一次谈到课题分离了。我们说谁为后果承担责任,课题就是谁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难分得开。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父母都会焦虑,会想尽各种办法帮他逼他学,但是往往收效甚微。父母为什么焦虑,因为没有做好课题分离,孩子的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不是我们的。那么,放任不管吗?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未来考虑啊,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吗?并不是不管,在认清谁的课题之后,告诉孩子这是他的课题,他自己选择怎么做,然后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不妄加干涉。好难啊,但是牛不喝水强按头,有用吗?或许会引起更大的逆反。

  所以做好课题分离真的很重要,不干涉别人的课题,或许很多烦恼就消失了。我们觉得比较开明的家长,其实也是让孩子拥有独立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亲子关系不会太糟糕。

  不让别人干涉我们的课题,这点也很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我们就会容许别人对我们自己的事情指手划脚,但这也许会让我们觉得痛苦。别人的评价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左右,你自己的事情,要遵循你的本心。

  所以分清课题是谁的,做好课题分离,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你的课题。事情就完了吗?并没有,人际关系不能变成这样冷冰冰的进水不犯河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它只是一个入口,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入口。

  这里抛出一个观点,自由就是被人讨厌。点题了,是不是,本书的名字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有人想被人讨厌吗?恐怕没有。有人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吗?恐怕也没有。八面玲珑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但是即使我们八面玲珑,也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所以,被讨厌的勇气说的.是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即使被人讨厌也是没有关系的,不是什么问题,不要因为害怕被人讨厌而去曲意迎合别人,勇敢的活出自己,自然有人欣赏和喜欢。

  接下来,如何才能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作者提到一个“共同体感觉”。宇宙,过去未来,都在这个共同体内。是不是过于宽泛,我们更常听到的,是集体这个概念。阿德勒提出共同体的概念,并且将其中的组成因子划分到“我”和“你”这样的最小的个体上,因此提出,将对自我的执着换成对他人的关心。把自己看成共同体的一部分,就会跳出这种自我中心思维,从而拥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广阔的视野。把这个共同体延伸到无限大,就无论如何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跳出小集体思维。当我们面临一些角色转换的时候,拥有这样大共同体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退休了,或者与小集体无法找到归宿感的时候,不妨将自己放在大共同体里边看看,跳出眼下的杯中风暴。

  建立横向关系。这是一个相对纵向关系提出的概念。差别在于,人与人之间地位是否平等。现实是,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纵向关系中,我们希望得到能力比我们强,地位比我们高的人的肯定;我们表扬孩子的进步和优秀,我们批评或者处罚没做好事的人。纵向关系中,人与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那么横向关系呢?人的地位真的平等吗?阿德勒提出的是,人与人虽不同但平等。不同,这个词非常有意思,它没有表达谁比谁强,谁比谁厉害,我们不同,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环境,但是我们是平等的。这种理念,是不是暗合了之前的很多观点,不竞争、不比较、不自卑、不操纵、不干涉、不批评、不表扬、不评价,所有这些,原来都存在于纵向关系中啊。

  在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的基础上,对他人的困难给予帮助,对他人的难题给予鼓励,是缔结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信和勇气,换句话说,觉得自己对他人有用,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从共同体的角度说,存在也是有价值的。

  其实越

写到后边,就越觉得阿德勒心理学太过于理想主义,与我们主流思维和心理背道而驰。但是仔细思考你会发现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更好的思路和方法,会让我们生活得更积极更有质量。但是践行起来也真的是非常的难,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把自己的心理透视得那么清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出改变。话说回来,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的心理学啊,让我们至少从自己做起,开始行动吧!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